悠久的教育史 寶貴的教育財富 兩年來通過參加XXX網絡教育的學習,在輔導老師的指導幫助下,在同學、朋友及家人的大力支持鼓勵下,我克服了因年齡大、視力差、身體狀況不太好等各種困難,堅持修完了所有規定的課程,學到了很多知識,各科考試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兩年的學習生活,在人的一生中可能只是短暫的一瞬,但在兩年中學到的知識,可以讓人受益一輩子,終身享受。人要活到老學到老,在學習中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和工作能力,用優質的工作服務社會。 一、悠久的教育史是我們現代教育的寶貴財富 “古老的東方有一條龍,它的名字叫中國”。它的子孫們不僅創造了古代的物質文明,發明了造紙術、印刷術、火藥、指南針,也創造了古代的精神文明,創造了博大精湛、輝煌燦爛、絢麗多彩的古代文化。我國的古代教育不僅是光輝燦爛的中華文化的一部分,而且也是古代文化賴以延續與創新的動力。因為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是靠教育一代一代傳遞下來的。古代教育是古代文化與發展的基礎,古代的學校教育,師生間的傳道、授業是古代文化科技薪火相傳、繼往開來的保證。這個傳遞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歷史過程,這個培育歷代各種人才的歷史過程,這個保存、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的歷史過程,就是中國教育發展史的過程。《中國教育史》這門學科,記錄了偉大的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歲月里,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活動的歷程,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智慧。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的一個發展,學習《中國教育史》,對指導新時期我國的教育事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是我們進一步認識教育的本質和規律,總結歷史經驗教訓,預測未來教育發展方向的寶貴財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教育科學是研究教育發展規律的科學,學習掌握《中國教育史》,對學習、掌握和豐富馬列主義的教育科學也具有重要意義。 二、堅持古為今用 要傳承和發揚古代優秀的教育思想 1、孔子關于教育對社會、國家作用的思想,對新時期我國的教育事業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不斷深入,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方向,也逐步轉移到要為經濟建設服務這一軌道上來,教育要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已成為當今我國教育事業的共識。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總結出了教育對社會、對國家的作用,是靠通過對人的培養來實現的。有一次孔子到衛國去,冉有替他駕車。在路上,孔子說:“好稠密的人口呀!”冉有道:“人口已經很多了,再該怎么辦呢?”孔子說:“使他們富裕起來。”冉有說:“如果已經富裕了,又該怎么辦呢?”孔子說:“教育他們。”在這段對話中說明孔子把人口、財富、教育當成“立國”的三個要素。人口是基本的,沒有人就談不上活國與立國。但人既有口要消費,又有手能生產,所以第二步就要發揮人手的作用,使他們富裕起來,以滿足人們消費的需要。有了物質生活的基礎,最后再發展教育,把教育工作做好了,一個國家才算治理好了。孔子的這一教育思想,從根本上揭示了一個國家的成長之路,要立國就要富民,只有民富了,國家才能強大。同時孔子也初步意識到了,教育是受經濟條件制約的,只有經濟發展了,教育才有可能發展。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經濟的發展,使人們越來越清楚的認識到,教育與經濟的緊密關系,經濟的發展促進了教育的發展,教育的發展提高了生產力,推動了經濟的更快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國民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由于經濟基礎的不斷鞏固和加強,有力地促進了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近年來,我國的各種教育事業發展迅速,特別是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大量各種人才的培養,為今后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必將極大地推動我國各項事業的健康發展。經濟保障教育,教育服務于經濟,這充分證明了任何一個國家、民族、社會要走向興旺發達,都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人口興旺、經濟富裕、教育發達,這已成為普遍真理,現代國家的發展仍需要把它作為借鑒。 2、孔子關于教師的教育思想使我獲益頗深 作為一名教師,對孔子教育思想中關于教師的思想尤為關注。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教師占有特殊位置。陶冶學生的品德,教導他們的知識,培養他們的才能,發展他們的專長等,都是教師的職責。孔子根據他自己教育實踐的經驗,對教師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對孔子提出的這些要求我深有感觸。 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上級或教師作風行為正派,就是不下發命令,下級或學生也會執行;上級或教師作風行為不正派,就是發命令,下級或學生也不聽從。孔子還說:“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如果自己不能端正自己,又怎么能端正別人呢?孔子的這些話,充分說明了教師以身作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的首先教師要做到,例如,我校要求學生上學放學都要推著自行車出入校門,有些學生看到個別教師騎著自行車出入校門,有時也不自覺跟著騎自行車出入校門。針對此種情況,學校專門召開教師座談會,討論如何引導學生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會上教師們形成了共識,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要做到。現在教師出入校門步行,學生也沒有騎著自行車出入校門的了。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孔子的這一名言大意是說教師對自己則要努力學習,永不滿足;對待學生則要勤奮教導,不知疲倦。俗話說,要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需要有一桶水。這豐富的知識從何而來?只有教師不斷的加強學習,不斷的獲取新知識,才能滿足在教學工作中學生對知識的不斷需求。在平時教學工作中,常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問題來向老師請教,如果這位老師不知疲倦地耐心講解,那么向這位老師求教的學生一定會多,他的教學效果也一定會好。反之,則會出現截然不同的情況。 講究教法,循循善誘。孔子認為教師要講究教學方法,善于啟發學生的心智。“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大意是說復習舊的知識,從而知新的知識,還要使學生獨立求知,獨立思考,并能做一個有道德、有情操的人,這樣才算好的教師。孔子教育的成功,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他講究教育教學方法,這是教師必備的一種心理品質。在今天,具有良好的教育教學能力,講究教學的原則方法,是教師師德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必要條件。 三、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 對當今教育的啟迪與借鑒 “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論體系,最初是以鄉村教育的形式出現的,后來陶行知將其作為一種與傳統教育、舊教育、富人教育相對立的教育和窮人教育。這種教育思想雖說產生于20世紀20年代,但至今仍給人啟迪,有許多值得借鑒之處。 1、“生活即教育”。這是陶行知教育理論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須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可見,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含義是:第一,“生活即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自有人類生活產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隨著人類生活的變化而變化。第二,“生活即教育”與人類社會現實中的種種生活是相應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種種生活中進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種終身教育,與人共始終的教育。通過學習陶行知的這一教育思想,使我深受啟發,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教育學生要深入生活,在生活中多觀察多體驗,在生活中學習,在生活中受教育。 2、“社會即學校”。這是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論的另一個重要命題。陶行知認為自有人類社會以來,社會就是學校。如果從大眾的立場看社會是大眾唯一的學校,生活是大眾唯一的教育。他認為“學校即社會,就好像把一只活潑的小鳥從天空里捉來關在籠子里一樣。它要以一個小的學校去把社會所有的一切東西都吸收進來,所以容易弄假。”這種教育在“學校與社會中間造成一道高墻”,把學校與社會隔開了。這一教育思想告訴我們,要教育指導學生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到社會這所大學校里去學知識、長見識,增長才干。 3、“教學做合一”。這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教學論。用陶行知的話說,是生活現象之說明,即教育現象之說明。在生活里,對事說是做,對己之長進說是學,對人之影響說是教,教學做只是一種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個各不相謀的過程。“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在教育史界有不同的看法,認為“生活教育”主張從教育理論的普遍意義、一般規律上講有嚴重的不足和缺陷。但“生活教育”理論在反傳統的舊教育上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對于今天教師搞好教學工作也有借鑒意義。“教學做合一”要求“教”與“學”同“做”結合起來,同實際生活活動結合起來,這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尊重學生,注意教學之外的生活,指導學生在實際活動中學好本領,培養他們的生活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講,對當時的教學方法改革有積極作用,對我們現在的教學方式也有啟發之處。在現實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的一些教師仍然只重視對學生的“教”與學生的“學”,忽視了學生的“做”。長此下去,學生就會脫離社會生活實際,造成實際生活能力的缺失,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不利影響。我們要借鑒“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教育學生要多深入社會實際,在學中做,在做中學,這樣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縱觀《中國教育史》,在慢慢的教育長河中,有許多我們現在從事教育 的人值得借鑒的優秀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我們要從中汲取那些對現實教育具有良好指導作用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的精華,充實完善現在的教育理論。歷史就是在不斷吐故納新中前進的,教育也要在不斷地吸收與去除中去發展去壯大,展望未來,我國的教育正迎來大好的春天。
內容提要 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談了學習《中國教育史》的體會 一、悠久的教育史是我們現代教育的寶貴財富 二、堅持古為今用 要傳承和發揚古代優秀的教育思想 1、孔子關于教育對社會、國家作用的思想,對新時期我國的教育事業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2、孔子關于教師的教育思想,使我受益頗深 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講究教法,循循善誘。 三、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 對當今教育的啟迪與借鑒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