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幼兒園區域活動存在的問題及策略 內容摘要: 農村幼兒園區域活動也是幼兒在幼兒園成長中的一種生活交往經驗,它富有了多樣性、趣味性、自主性,滿足了幼兒個體發展的需求,成為幼兒園教育活動有效補充的方式;為此,在幼兒園里,我們設置了許多的情景游戲,滿足了幼兒的求知愿望。 關鍵詞: 農村、幼兒園、區域活動、問題、策略 農村幼兒園區域活動存在的問題及策略 近年來,我市幼教工作者在新《綱要》精神的推動下,教育觀念有了很大的轉變,意識到以往灌輸式的知識教學是不能形成的,必須通過幼兒的主體性活動來實現,區域活動教育作為幼兒園實施素質教育、推進幼教改革的一種重要教育活動形式已被廣為推崇。 區域活動是幼兒在游戲中的一種成長經驗,它富有了多樣性、趣味性、自主性等特點,滿足了幼兒的個體發展的需求,成為幼兒園集體教育活動的有效補充形式;但由于這種種原因,農村幼兒園區域活動的組織和開展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區域活動的教育功能和價值意義,從而讓幼兒在區域活動中沒有真正的發展到成長的經驗。主要表現在幼兒園里(特別是農村幼兒園)沒有創設活動區角,看不到區域活動的開展,看不到幼兒自主的游戲活動。眾所周知,無論多么先進的教育觀念,如果不能轉化為與之相應的實踐,就不會對幼兒產生任何積極的影響。如何將農村幼兒園因地制宜地開展區域活動教育,使幼兒園真正成為幼兒的樂園?現將區域活動現狀分析如下。 一、農村幼兒區域設置棄土求洋,缺乏了一定的針對性。 農村幼兒園活動室里處處設置都是像城市中趣味濃厚的游戲區域,如“貝貝休閑吧、寶寶美發室、寶寶糖果加工廠、溫馨茶座”等,而富有鄉土氣息的種植區角、動物飼養、田園種植等確很少,這些存在的問題,我倒覺得,反而失去了農村幼兒區域活動的意義了,生活在農村就應體現出農村的味道,為此,我覺得很少體現出農村幼兒園區域的針對性。 隨著城鄉一體進程的推進,教師有意識地通過各種活動展現城市生活也在情理之中,但農村和城市畢竟各有不同的文化及生活環境氛圍。因此,農村幼兒園教師必須充分挖掘和利用幼兒生活周圍豐富的鄉土資源,將之篩選、提煉成幼兒游戲的材料,使區域活動具有“農家味”;如創設一些“泥巴區”,讓幼兒通過捏、搓、團等方法制作各種泥塑;創設“手工坊”,讓幼兒編麥稈,扎稻草人,縫蘆葦簾子;創設“美工區”,讓幼兒用菜葉印畫、用蘿卜拓印、用樹葉和小草與谷類想象粘貼……這些活動內容和材料,由于貼近幼兒的生活,他們會感到親切、熟悉,且富有興趣地投入其中,玩出創意和精彩。 二、幼兒區域操作材料過于單調陳舊,缺乏豐富性、趣味性和操作性。 農村幼兒園由于園舍和基本設施條件差,活動室面積嚴重不足,玩具、操作材料和教學設備短缺,缺乏開展區域活動的基本條件;游戲材料大多是廢舊物或半成品,由于反復使用,許多材料顯得陳舊、破爛,讓人看上去不衛生,體現不出吸引幼兒的感覺,材料的單調陳舊且重復使用,讓幼兒產生厭倦情緒,所以幼兒對區域產生索然,又想玩可玩一會又沒興趣了。 那么,作為農村幼兒園教師要做有一個有心人,我們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發動幼兒和家長共同收集一些衛生、安全、實用的廢舊物品,變廢為寶,使之成為多變、好玩、環保的教玩具。比如,可將竹子做成高低不一的竹高蹺,也可在竹筒間連上線,做成小班孩子喜歡的拖拉玩具。又如,可將玉米芯制程保齡球,也可將之切成段蘸上顏料進行拓印畫。 另外,農村幼兒園可以將區域進行整合、鏈接、打破班級界限,實現資源共享,開展“班級輪換活動”“年級同齡共同活動”等,以豐富區域材料和拓展區域內涵,讓幼兒能更大膽的邁出一步。 教師組織指導幼兒游戲隨意單一,缺乏了有效性。 農村幼兒園老師管理不夠到位,教師針對性、適時的指導較少。有的只注重幼兒安全,認為區域活動是幼兒自由自在的活動,應放手讓幼兒自己玩;因此,在幼兒進行游戲以后,就不在干預幼兒游戲,讓幼兒自由發展,但有時還會打斷幼兒的活動,影響幼兒的專注程度,這樣呢,只會讓幼兒沒有目的、盲目的去游戲,所以,幼兒在游戲中找不到方向,幼兒在游戲中得不到成長經驗,更得不到發展;因此,幼兒在游戲時教師一定要有目的的進行指導,當幼兒在游戲過程中遇到了困難時一定要介入指導,為幼兒解決后顧之憂,這樣,幼兒才會積累經驗,全面得到充分發展。為此,教師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培訓才能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 區域活動若任幼兒隨心所欲、一直處于“放羊式”的純自發狀態,難以發揮其應有的功能,甚至有可能會產生負面效應。因此,教師應有的放矢地對區域活動進行指導。比如,當扮演“醫生”的幼兒無所事事時,教師可采用“平行介入”的策略,自己拿起“聽診器”為“病人”檢查身體,以隱性指導的形式提示、啟發和幫助幼兒。又如,當幼兒在區域中爭搶玩具時,教師則必須立即“垂直介入”,引導、幫助幼兒正確處理和協調同伴間的關系。 四、區域活動設計創意平淡,缺乏發展性。 農村幼兒園的區域活動大多是安靜的桌面操作材料,如:串珠、桌面玩具、拼圖等,少數有復雜建構的游戲和豐富的角色游戲,這些游戲讓幼兒是得不到交往、沒有體現操作材料的發展性,游戲材料也顯得單一,應給幼兒提供多一些角色游戲,因為角色游戲,幼兒能找到成長經驗,它能體現角色意識,而不是幼兒在待定的區域中進行游戲。 五、針對農村幼兒園出現的種種的情況,有以下策略。 1.加強農村園的培訓、轉變教育觀念, 針對以上的問題,我認為,在開展區域活動的關鍵是要讓幼教實踐工作者更新教育觀念,加強對活動區教育理論的學習,因此,我們通過講座、培訓、參觀、研討等形式幫助教師們了解開展區域活動的目的、意義,傳授最基本的理論知識,在弄清楚“是什么”和“為什么”問題的基礎上,再幫助她們去解決“怎么辦”,即掌握開展區域活動的教育技能和方法,又減少她們的“不適應感”。我們組織園長、骨干教師結合片際教研活動學習、觀摩、研討,使她們明確區域活動與正規的集體教學活動一樣是有目標、有計劃的教育活動,指導她們根據幼兒發展規律和發展水平提供材料,學習觀察、評價的一些基本方法。 如:大、中、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不同,他們對區域活動的內容及材料的興趣點也不同。因此,區域的設置、材料的提供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經驗和能力,拓展、豐富和提升區域內涵,充分體現層次和梯度。比如,可在小班設置“娃娃家”,提供日常生活用品,滿足幼兒的情感需要,并讓孩子在模擬的生活情境里熟悉和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可為中班創設較復雜的建構區域,提供材質多樣,數量足夠的成品和半成品材料,啟發幼兒進行創造性的建構活動;可在大班區域活動中開展形式多樣的反映社會生活的角色游戲,且讓這些游戲串聯和互動起來,為大班幼兒呈現一個豐富生動的社會生活模擬環境,幫助他們積累和豐富社會生活經驗。 2.積極探索、農村“鄉情” 根據幼兒園開展區域活動現狀,我們從實際出發確立目標:要求農村幼兒園根據現有條件創設區角、進行嘗試,從“做中學、做中想、做中會”;貫徹“分類指導、分層實施”的原則。重點在于提高教師的指導能力,規范區域活動的開展,避免無計劃、無目標的隨意行為;解決區域活動表面化、形式化的問題,杜絕將區角當擺設、裝飾,不允許幼兒入內玩耍的現象。強調各幼兒園一定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開展區域活動,利用農村豐富的自然和社會資源,低成本、高效益、高質量地開展區域活動。 農村幼兒園園舍和基本設施條件普遍較差,師幼比過低,教師的保教任務重,開展區域活動確實較困難,如何因地制宜,結合農村實際開展有農村特色的區域活動是我們積極探索的一條路子,在實地調研中,針對教室小、一室多用的狀況,我們啟發教師們:大自然就是最好的游戲場,田野、山坡、溪邊都是游戲區;“廢物利用、就地取材”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農村幼兒園的區域活動教育模式要求教育工作者真正做到在行為上尊重幼兒的個別發展,因人施教,促進每一個幼兒在其原有水平上得到發展與進步。因此,我們應重視農村幼兒園游戲和重大社會生活事件的鏈接,將發生在幼兒生活周圍的、易于幼兒理解的社會事件有機妙地融入到區域之中,使區域活動更具社會性和生活性,培養幼兒主動適應社會、關注社會的意識和能力。 參考文獻: 左淑東:江蘇省期刊方陣優秀期刊,早期教育出版社。 周立群:幼兒在區域活動中常見的問題,教師培訓部。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