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格式
        電氣工程 會計論文 金融論文 國際貿易 財務管理 人力資源 輕化工程 德語論文 工程管理 文化產業管理 信息計算科學 電氣自動化 歷史論文
        機械設計 電子通信 英語論文 物流論文 電子商務 法律論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場營銷 電視制片管理 材料科學工程 漢語言文學 免費獲取
        制藥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裝工程 模具設計 測控專業 工業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應用物理 電子信息工程 服裝設計工程 教育技術學 論文降重
        通信工程 電子機電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學 藝術設計 新聞專業 信息管理 給水排水工程 化學工程工藝 推廣賺積分 付款方式
        • 首頁 |
        • 畢業論文 |
        • 論文格式 |
        • 個人簡歷 |
        • 工作總結 |
        • 入黨申請書 |
        • 求職信 |
        • 入團申請書 |
        • 工作計劃 |
        • 免費論文 |
        • 現成論文 |
        • 論文同學網 |
        搜索 高級搜索

        當前位置:論文格式網 -> 免費論文 -> 其他論文

        論當前未成年人犯罪現狀的成因

        本論文在其他論文欄目,由論文格式網整理,轉載請注明來源www.donglienglish.cn,更多論文,請點論文格式范文查看

        論當前未成年人犯罪現狀的成因
            不斷惡化的未成年犯罪現象使得人們對少年越軌問題越來越重視。各種治理辦法相應出臺,但是,要想從根本上有效控制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首先要對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做到全面了解,也就是要正確掌握未成年作為   越軌主體與成人相比所具有的特征。只有準確掌握了這一點,才可以在未成年犯罪問題上對癥下藥。本文通過對未成年在生理學、心理學和社會行為上的特征進行分析,更加詳細的闡述了當前未成年人犯罪的各種原因。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現狀和特點
         (一)從犯罪主體來說,未成年人犯罪日益向低齡化方向發展。
         近年來未成年人犯罪的低齡化特征越來越明顯,與六七十年代相比,未成年人犯罪的平均初犯年齡由原來的17、18歲下降到了11、12歲,現在不少未成年人在11、12歲時就開始小偷小摸了,十三四歲時開始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等到十五到十八歲這個年齡段時,已成為犯罪的高峰期了
         (二)從犯罪手段來說未成年人罪犯作案的手段呈現兇殘化和智能化。
         所謂兇殘化是指未成年人作案時,不計后果,殘無人道,在犯罪過程中,對被害人沒有絲毫的同情憐憫之心,有的殘害被害人的肢體,有的消滅證據中滅口。據有關資料表明,貴州省青少年犯罪中,焚燒尸體、肢解尸體的犯罪的案件日益增長,且犯罪的年齡也日益低齡化,手段極其殘忍無人道。所謂智能化,一是只未成年人在犯罪中使用的工具越來越先進,例如,在通訊工具上使用手機、對講機等,在代步工具上使用摩托車甚至小轎車。二是在實施高科技時,犯罪未成年人越來越多的采用一些現代化的技術和手段進行犯罪。例如,使用網絡犯罪、使用計算機犯罪等。三是未成年人犯罪手段成人化,主要表現在犯罪前有預算,犯罪中有偽裝,犯罪后有對策,反偵察的能力不斷增強,實施犯罪之前精心部署,作案后偽造現場,毀滅轉移證據,有的在作案前探討反偵察手段,制定作案的最佳方式,作案中進行偽裝,作案后有對付偵訊伎倆,有的作案帶有一定的專業性,在作案方式上由本地作案向流竄作案方向發展,并在作案上注意偽裝、破壞現場,轉移贓物,利用現代化的通信工具聯絡和現代化的交通工具。
         (三)從犯罪類型來說,暴力犯罪、財產犯罪和性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
         “根據公安部相關統計數字:1997年我國未成年人犯罪類型比例如下:搶劫占46.3﹪、搶奪占23﹪、盜竊占6.6﹪、強奸占4.8﹪”。“全國青少年犯罪中侵財犯罪占相當大的比例,從1991年至2000年這十年間,青少年實施侵財行為的人數,在青少年刑事案件作案成員的84﹪、79﹪、81﹪、82﹪、82﹪、80﹪、80﹪、79﹪、77﹪、74﹪。這十年中,除1992年和1998年至2000年比例為不超過80﹪以上外,其余6年青少年實施侵財行為的人數占青少年違法犯罪總人數的比例均超過80﹪。”由于青少年身體和心理都處于正式成熟又不太成熟的時期,使很多不能正確對待這個時期的身心問題的青少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所以性犯罪也占未成年相當一部分比例。
         (四)從犯罪的組織形式來說,團伙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
         由于未成年人個體力量小、能力差、經驗少,這使得他們在犯罪時樂于結伴,離家出走的他們在沒有生活基礎與能力的前提下,境況會很容易變得困頓,因而被不良因素吸引,異地犯案成為流竄犯。從某市公安機關偵破的團伙案件來看,在由582人組成的129個團伙犯罪案件中,有流氓團伙14個99人,盜竊團伙49個235人,搶劫團伙42個166人,詐騙團伙14個35人,其他團伙10個41人,在這些團伙成員中,未成年人占60.8 %。由于團伙犯罪參與人數多,作案頻率高,活動范圍廣,所以對社會的危害極大,成為社會上一個不可等閑視之的消極面,根據調查,在青少年犯罪中約有70%  是結成團伙犯罪的。未成年人流竄作案這一現象多與家庭背景有關,如未成年人李某其父母長期不和,吵打不斷,孩子成了被遺忘的角落,李某不堪忍受這樣的家庭環境,小小年紀離家出走與同樣流浪社會的一群小孩混在一起開始偷搶,為了逃避追捕,他們往往在一個地方作幾次案后,就轉移到其他地方再作案,直至被抓捕歸案。
         
         二、關于未成年人犯罪特點的原因分析
         (一)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的心理學分析
         1.、未成年人身心矛盾
         (1)精力過剩與調節能力低的矛盾
         未成年人生理機能迅速發育,使他們的活動量增大,日常學習生活之余仍有大量過剩的精力和體力,但是由于他們心理水平的提高相對緩慢,缺乏足夠的調節和控制過剩精力的能力。因此,過剩的精力常常用之不當,在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下,往往將過剩的精力用于搶劫、強奸等暴力性的犯罪活動中。
         (2)興奮性高和控制力低的矛盾
         由于未成年人腺體的發育,內分泌非常旺盛,大腦常常處于非常興奮的狀態。導致他們的情緒興奮性高容易沖動,但是由于他們的大腦皮質尚未成熟、自我控制能力欠缺、容易出現沖動性和情景性犯罪。
         (3)性機能發育成熟和道德觀念缺乏的矛盾
         未成年時期,性機能逐漸發育成熟,從而產生強烈的性意識,有接觸異性的需要,有了性的欲望和沖動。然而,他們又缺乏組建家庭和負擔家庭的法律道德責任和經濟能力,從而產生了生物性和社會性的矛盾。如果,這一時期的未成年人不能正確處理好這對矛盾,那么就不可能正確對待兩性關系,就有可能放縱自己,對自己的行為不加約束控制,從而強化這對矛盾,導致性方面的違法犯罪。例如,有的未成年人在色情、淫穢制品的刺激下,為了發泄生理沖動,不惜實施強奸,輪奸等性犯罪;或者為了嫖娼而不惜實施搶劫、盜竊、詐騙等財產性犯罪。
         2、.未成年人個性心理結構內部的矛盾
         (1)孤獨感和強烈的交往需要的矛盾
         現在,未能年人的生理成熟年齡普遍提前,生理上的突飛猛進,尤其是性器官的發育成熟,使他們的性意識、性沖動、性體驗等接踵而至,這給他們帶來了種種困惑或疑慮,產生各種神秘不安的復雜心理。與此同時,他們的心理成熟卻明顯滯后。他們沒有足夠的知識和經驗來為生理成熟產生的種種困惑解難釋疑,無法合理地為自己減輕心理的重負。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成人感逐漸增強,對內心的困惑和疑慮不愿輕易向他們吐露,于是表現出明顯的心理閉鎖。未成年人處于這種自我封閉之中在心理上與成年人產生隔閡,不愿相互交流思想、感情,因而產生孤獨感。但是這種孤獨感并不是他們所希望的,他們渴望被人理解,希望與人交往,希望在人際交往中有一定的地位,希望能在同齡人中出類拔萃,以維護自尊。因而人際交往的需要較為強烈,這種在心理上既感到孤獨,又渴望交往的矛盾,可能使青少年陷于苦惱的境地。他們不愿于父母老師溝通,卻希望與同齡伙伴,有的甚至離家出走,出外尋找“友誼”。由于他們的社會閱歷少,認知狹窄、片面,分不清是非美丑,在復雜的社會生活中,容易被人引誘,上當受騙,稀里糊涂地就加入了犯罪團伙,不知不覺地就走上了犯罪道路。
         (2)好奇心強和辨別是非能力低的矛盾
         未成年人對一切感到新奇,對自己不了解的現象,不理解的問題都表現出十分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由于他們社會經驗不足,認識能力尚未發展成熟,對許多社會現象和科學的準則還沒有自己定型的見解和觀點,容易受暗示而模仿,自覺不自覺地受一些不良因素的影響,看問題時以遍概全,固執己見,自己認為正確符合自己興趣愛好的知識就不加考慮的片面接受,以致受到不良的社會風氣和一些宣揚暴力,色情的不良亞文化的影響而走上了犯罪道路。
         (3)獨立性和依賴性的矛盾
         隨著成人感的產生和增強,未成年人對自己估計過高強烈要求獨立自主,想從心理上改變過去依賴成年人和受人監護的狀態,即取得與成年人相同的地位,離開父母的管束,完全獨立。但是,由于他們沒有經濟來源,且社會生活經驗欠缺,不能適應錯綜復雜的社會,因此未成年人在生活上還需依賴父母,在社會上還需依賴成年人,這種心理上想獨立、而實際生活中又不得不依賴父母的矛盾可能激發子女與父母之間的沖突,加大代溝的裂痕。現實社會中,有的因對父母的嚴格管束十分不滿而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和報復心理,進而實施家庭暴力,甚至出現了弒親現象。
         (4)強烈的情緒沖動和理智控制較弱的矛盾
         未成年時期,情緒的興奮性高,情緒波動性大,具有極大的沖動性,既表現為熱情活潑,又易急躁、激動、好感情用事。有時,當個人需要受到限制而不能得到滿足時,就會產生挫折感,進而差生強烈的不滿情緒。這是理智的控制能力卻顯得無能為力,為滿足自己的需要而不計后果采取簡單的粗暴方法向有關當事人或無辜群眾實施攻擊行為,進行報復。
         (5)自我意識的矛盾
         ①過低的自我評價。處于這種意識狀態的未成年人,在把握理想的自我與現實的自我進行比較時,對理想的自我期望較高,又無法達到,對現實的自我不滿意,又無法改進。他們在心理上的一個特征就是自我排斥。由于在成長過程中,理想的自我與現實的自我的距離過大所導致的自我矛盾沖突,他們往往會產生否定自己、拒絕接納自我的心理傾向。這類未成年人往往降低人的社會需求水平,對自我過分懷疑,壓抑自我的積極性,并可能引發嚴重的挫折感和內心沖突。他們的心理體驗常伴隨較多的自卑感、盲目感、自信心喪失和情緒消沉、意志薄弱、孤僻、抑郁等現象,尤其是面對新的環境,挫折和重大生活事件時,常常會產生過激行為,釀成悲劇。近幾年來發生的未成年人暴力事件中相當一部分就是由此類心理問題所導致的。
         ②過度的自我評價。這是一種與過低的自我評價相對立的自我意識狀態。在這種自我概念的支配下,個體往往擴大現實的自我,形成錯誤的不切實際的理想的自我,并認為理想的自我可以輕易實現。這種類型的未成年人往往盲目樂觀,以我為中心,自以為是,不易被周圍環境和他人所接受與認可,容易引起別人的反感和不滿。因此極易遭受失敗和內心沖突,產生嚴重的挫折感,導致苦悶、自卑、自我放棄。有時會引發過激行為和反社會行為。
         (二)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的社會學分析
         1.家庭的不良影響
         (1)家庭結構有缺陷
         家庭結構不完整是因父母離異、死亡或父母感情不和而造成的。青少年處于一個敏感的時期,亟需外界的關愛。而生活在結構不完整的家庭中的青少年,缺少完整的感情空間,感情發展不平衡,很容易出現性格扭曲或畸形。為了尋求理想的情感空間,他們往往向外界尋求關愛。由于認知能力、辨別能力、自制能力不強, 更易蒙受感情欺騙,被社會不良分子利用,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犯罪的青少年,家庭的經濟條件很好,但他們卻并為選擇一條正確的道路,就是因為,在家中他們感覺不到一點地被重視和被愛護。而在他們所謂的兄弟,哥兒們之中,他們感受到了溫暖。于是,為了朋友兩肋插刀,為了不失去這些“朋友”,他們拋棄了理智,選擇了犯罪。
         (2)家庭教養方式不當
         從家庭、父母的角度來說,對孩子僅僅有愛是不夠的,缺少愛也是萬萬不行的。不良少年往往成長于兩種家庭環境中,一是過于溺愛,一是疏于管教,無人管束。而不論生長在哪種環境中,對于孩子來講都是不幸的。前者易養成固執、任性、傲慢的個性,而后者則易養成自由散慢的習慣。真正的愛需要愛撫、親情和慰藉,更需要管理、教育和約束。只有每個家庭都真正扮演好自己的社會角色,才能多為社會培養一個有用人才,少一個不良少年。
         (3)父母行為不良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影響最大的老師。孩子都習慣于模仿自己父母的一言一行,父母的形象對孩子早期人格的塑造作重要的意義。即使父母給孩子最正確的教育,但是,如果父母自己的言行是錯誤的,孩子也會受其影響,跟著學習。如果父母的作風不正,甚至自己本身就曾違法犯罪,孩子就極易模仿父母,隨之踏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據調查,父親沒犯過罪的,孩子有犯罪史的僅占8.4% ,父親犯過罪的,孩子有犯罪史的比例高達37% 。同時,母親犯過罪的,孩子有犯罪史的比例則更高,為46.5%,父母的言行為孩子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父母的一個習慣性動作往往比一百句說教更能對孩子產生作用。只有父母正確恰當的言行,才能給孩子作出合適的榜樣,讓他們有正確的模仿對象。
         (4)家庭氣氛不和睦
         近年來,離婚率居高不下。父母離異后,未成年孩子要么跟隨父親生活,要么跟隨母親生活。家庭的不幸對孩子幼小的心靈是個極大的打擊,他們因缺少父愛或母愛而變得孤獨、冷漠、自卑和消沉,嚴重影響著未成年人的情感、意識和品格的健康發展。加之他們的心理未完全成熟,社會經驗不足。這樣,他們很容易受不良環境的影響和壞人的教唆、引誘,而走上歧途。
         (5)家庭過于貧困
         貧窮不一定會造就罪惡,但再加上不堅定的意志,貧窮就會變成犯罪的搖籃。由于家庭經濟條件較差,許多青少年的學習得不到保證,也得不到很好的管教和約束,他們的學習成績、行為習慣甚至心里健康受到很大的影響,造成他們對社會、對生活缺乏信心。由于這種自信心的喪失,他們更加逃避上學,因此選擇逃學、逛街甚至離家出走,染上不良習性,最終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在許多犯罪事件中有很大比例是搶劫和盜竊,而案犯一般都是來自生活不富裕的家庭。由于父母不能滿足他們對高檔物質生活的追求加之現在的孩子都有攀比的心理,有的孩子甚至因為這個受到他人的嘲笑,為了找錢他們選擇了搶劫和盜竊,為了物質享受他們用自己的前途作為      2.學校教育的缺失
         (1)忽視思想品德教育
         一些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重智輕德現象普遍存在,雖然開設了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課程,但只是流于形式,根本引不起足夠的重視,使學生得不到全面發展。對一些“雙差”生采取嚴重不負責任的態度,甚至將他們“請”出學校,使他們過早的流入社會,使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極大傷害,產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自暴自棄,有的滑向犯罪的深淵。2003年剛滿17歲的孟某在學校可算是“雙差”生了, 5門功課成績加起來也不超過100分,老師的橫眉,同學們的冷落常常使他在學校抬不起頭,對學習毫無興趣,漸漸地產生了厭學情緒,遲到、曠課是家常便飯,對此,老師建議學校將其父母請到學校把他給領了回去,回去之后他成天無所事事,便和社會上的閑散人員混到一起,沉醉于吃喝玩樂當中,看到一塊的人個個花錢大手大腳,與他們相比自己卻顯得可憐巴巴,于是他決定想方設法弄錢,打起了自已姑姑的主意。于2002年7月15日晚,竄至其姑姑家欲行竊時,被姑姑發覺,孟某置親情而不顧,遂拿起事先攜帶的刀向姑姑捅去,一旁的妹妹看到媽媽被哥哥捅的渾身是血,嚇得哭了起來,這時失去理智、人性泯滅的孟某擔心自己的罪行敗露,又持刀撲向年僅8歲的妹妹,可憐的母女倆竟慘死在自己親戚的刀下。
         (2)法制教育效果不佳
         松散的學校教育管理對在校的未成年人犯罪負有一定的責任。學校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文化、道德、紀律教育場所,是培養學生成長的金色搖籃。但也存在不少學校在教育、管理等方面還存在著許多弊端和問題。具體表現在:一是片面追求學生的學習成績,一切圍繞高考、中考的指揮棒轉。他們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和法律知識教育只是流于形式,無的放矢,致使不少學生法制觀念淡薄,有的幾乎一片空白。
         (3)青春期性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滯后
         未成年人性器官開始發育、性機能逐步成熟,生理結構的明顯變化引發了心理上的變化,好奇心增強,對自身的生理變化有著強烈的神秘感和好奇心 ,特別是對于與生理變化有關的信息有著更加濃厚的興趣。媒體中的色情內容,正切合了未成年人的這些特征,滿足了他們的生理和心理需要。一些未成年人,由于自我控制能力差,抵擋不住誘惑,抑制不住生理和心理躁動,便產生嘗試的念頭,很可能誘發強奸等性犯罪的發生。由于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成熟不同步,以及道德法制觀念的淡薄,在外界的刺激下,加上他們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往往會出現越軌行為。未成年時期面臨著心理矛盾沖突的急劇發展和緊張繁重的學習負擔及家長望子成龍所造成的巨大壓力,這使得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產生了各種心理困惑、心理失衡甚至心理疾病。但是,由于目前的學校教育中,忽視心理健康教育 ,沒有開設專門的心理課程,只是將心理教育的內容納入思想品德教育中,這使得學生的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的解答和引導而更加嚴重。當他們不能承受時,很可能走向極端,通過暴力等方式宣泄出來,造成暴力、強奸等犯罪。
         3.同齡群體不良交往的影響
         同齡人的相互交往在未成年人的社會化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極少數未成年人之所以走上違法犯罪道路,并惡性發展,是與其未成年同齡群體的不良交往息息相關的。團伙犯罪一直在未成年人犯罪中占有很高的比例。不良交往往往是未成年人走上團伙犯罪道路的起點。一些被家庭和學校排斥和拋棄的不良少年,在不良亞文化的吸引和感召下,由于相同的感受聚集起來,通過不健康的娛樂、游蕩、交談等方式形成不良交往的亞文化群體。法國犯罪學家塔爾德在其專著《模仿規律》中指出:“模仿的程度,和人與人的距離成正比。關系密切的人,越彼此模仿,即發生模仿的可能性和模仿的強度越大。”他們通過密切的接觸、相互觀察和模仿,使得原有的錯誤的社會意識、不良的個性品質和行為習慣得到強化。美國“犯罪學之父”薩瑟蘭認為:“犯罪是在交往過程中,通過與他人的相互作用習得的。對犯罪行為學習的主要部分發生在親密的群體中。這種群體的主要成員是犯罪人所熟悉的伙伴、朋友等。
         4.文化市場的失控
         近年來,一些充滿暴力、色情的書刊、黃色網站、淫穢的錄像、VCD、DVD光盤充斥文化市場,政府及有關部門盡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收效不明顯。這些不健康的文化對涉世未深、生理和心理不成熟的未成年人有著強大的腐蝕作用。 另外,沉溺于上網也是誘發未成年人犯罪的一個原因,有些未成年人長期癡迷于網絡,由于缺少上網費用,而實施搶劫、盜竊等犯罪。這些年來,盡管政府三令五申,嚴禁在中小學校附近開設網吧,嚴格限制未成年人上網時間,但這一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對未成年人,特別是輟學、待業的未成年人,政府有責任對他們加強管理,特別是在目前政府還不能保證充足的就業崗位和良好的社會環境的情況下,政府更應當加強對未成年人的管理。但是,目前我國根本就沒有專門保護未成年人的機構,致使政府對未成年人的管理嚴重缺位。
         未成年人犯罪日趨嚴重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要想從根本上扭轉這一局面,保證未成年人健康順利成長,就要從根本入手,正確認識未成年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的生理、心理和社會特征,順應這一發展變化,對其進行合理的疏導而不是將其堵截。抓住了未成年犯罪的實質特征及形成原因,才能對癥下藥。在社會生活中,各種與未成年人生活息息相關的環境的創造,包括家庭、學校、社區甚至整個社會,都應充分考慮未成年的本質特征,在制定與未成年日本有關的政策和制度時,也必須以未成年的特征為考慮的前提。只有整個社會都將未成年的利益置于最高地位時,才能保證未成年人在溫暖和諧健康的環境中順利成長


        相關論文
        上一篇:論蒙臺梭利教育及其在我國的發展1 下一篇:論CG中網頁設計培訓的發展與管理
        Tags:當前 未成年人 犯罪 現狀 成因 【收藏】 【返回頂部】
        人力資源論文
        金融論文
        會計論文
        財務論文
        法律論文
        物流論文
        工商管理論文
        其他論文
        保險學免費論文
        財政學免費論文
        工程管理免費論文
        經濟學免費論文
        市場營銷免費論文
        投資學免費論文
        信息管理免費論文
        行政管理免費論文
        財務會計論文格式
        數學教育論文格式
        數學與應用數學論文
        物流論文格式范文
        財務管理論文格式
        營銷論文格式范文
        人力資源論文格式
        電子商務畢業論文
        法律專業畢業論文
        工商管理畢業論文
        漢語言文學論文
        計算機畢業論文
        教育管理畢業論文
        現代教育技術論文
        小學教育畢業論文
        心理學畢業論文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
        中文系文學論文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計算機論文
        推薦文章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

        Copyright@ 2010-2018 LWGSW.com 論文格式網 版權所有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您可能还对以下资源感兴趣:

        论文格式网:毕业论文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