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如何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
有位優秀的兒童教育家說過:優秀的品格,只有從孩子還在搖籃之中時開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心靈中播下道德的種子,越早越好。貝多芬曾告誡后人:把德性教給你的孩子,比給他豐富的物質、房子、轎車和充足的金錢都好…… 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錢。 由此可見,小學生時期是一個人品德和個性形成的重要時期。中國還有句俗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边@些都說明孩子時期品德教育對一個人一生的重要性,因此我們要把德育教育工作放到首位。 在工作實踐中,我認為學校品德教育的核心是愛,給孩子足夠的愛,給孩子全方位的愛,不在于具體教給他們什么,而在于用人性的光輝描繪孩子性靈的底色。這樣,將來不論每個孩子成長大小,具體技術水平高低,但至少他是一個富有愛心的人。因為在一個愛的環中孩子幼兒學會愛。(而不會如現在社會出現的“刺母門”,道德底線等等這里付老師可以任意加一些現在的社會問題) 一、 率先垂范,樹立教育“帶頭人” 對孩子們的進行品德教育,除了平時的教育與培養,榜樣示范是最直接的教育方法。由于成人在幼兒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成人的許多言行都會被孩子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價值和道德觀。一:教師要做好孩子的榜樣教育;教師要在孩子面前建立健康的道德情感,為孩子提供學習、紀律、休息、游戲和威權的正確方式;教師要公平對待每一個孩子,像母親那樣關心和愛護孩子們,處以深厚的感情、進步的思想和文明行為感染孩子,教育孩子,促進兒童良好道德情感的形成。有一次,我看見一位平時很調皮孩子情緒不好,就走過去,緊緊的抱抱他, 給予他安慰,并輕聲說:“老師做你的媽媽好嗎?放心,老師會保護你的。”他的精神很快就放松下來了。后來,他自己看見別的孩子情緒不好時,也會走過去,拉拉別人的手說:“我做你的好朋友好嗎,我們一起玩吧!倍菏亲龊眉议L的榜樣教育。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因此在家中父母應以身作則,表里如一的尊重長輩、關心他人;外出時遇有機會也要對他人付出愛心,如扶盲人過馬路、幫老人扛東西、公交車上給年幼老少讓座等。這樣可以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平時和家長聊天時,有一個家長向我訴苦,說她經常向孩子講道理,讓他尊敬老人,做事情要有耐心,要有良好的衛生習慣……可是有一天,她發現自己費了很多心思,卻沒達到想要的效果:孩子對別人沒禮貌,常常沖著別人大喊大叫,平時出去外面也是隨地亂扔垃圾,讓她覺得很尷尬。于是我和她深談了一次,總結了一些她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的經驗教訓,并告訴她孩子是家長的鏡子,鏡子里映照出的是自己。要想改變孩子,首先要改變自己,給孩子起到示范作用,在潛移默化中改變孩子的言行舉止。 二、 創新載體,學透教育“方法論” 品德教育方法要達到良好的效果,教師的教育方法是使教育收到良好效果的關鍵所在。教育契機蘊含在孩子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在學校中“時時有德育,處處有德育。教師要注重品德教育方式,運用各種教育方法,以組織好各項活動為載體,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活動之中。一:是以道德故事導入品德教育。兒童故事對孩子們的成長起著積極而深刻的影響作用,既能教會孩子們真善美,又能改變他們對待事物的態度與認識。為了使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光靠口頭說教是很難實現的。我們的教師最好深入琢磨體會故事,選擇一些具有深刻的品德教育意義的故事,并恰當、靈活、創造性地運用故事,通過故事內容本身來對孩子進行品德教育,比干巴巴的說教效果好得多,使孩子在鮮明形象、生動曲折的故事情節里引起極大的興趣,既培養了孩子的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使幼兒受到影響,得到教育。又能在聽故事、講故事的過程中,可以不斷地學習故事中的規范語言、連貫性地把話說清楚。無論什么方式,只要故事內容健康,富有趣味,都會起到積極的教育作用。二:是以日常生活導入品德教育。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看見許多小朋友爭著搶著幫助老師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他們常常在無意中表現出強烈的獨立活動的傾向和獨立做事的欲望。我們抓住孩子這一特點,教育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使他們養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的好習慣,學會洗手、洗臉、穿衣服、系鞋帶、蓋被子等。這樣不但可以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還能培養他們的自信心,消除他們的依賴思想,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三:是利用節日活動,進行品德教育。在每年傳統的節日里,開展系列教育活動。如“三八”節進行愛媽媽、愛阿姨、愛奶奶的教育:節前,老師向孩子們介紹節日的名稱、日期,同時,要求每個孩子在家了解媽媽、阿姨、奶奶的辛苦,從中使孩子們萌發尊敬媽媽、尊敬為社會作出貢獻的阿姨們的情感。節日當天,教師要求孩子在家為媽媽、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請家長把孩子做的好事記錄下來,大家拿回來一起交流,在活動過程中,使孩子們懂得了尊敬媽媽等長輩,并且明白了表達感情要付之行動的道理。 三、家園聯動,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家園聯動是指學校和家庭都把自己看作是促進兒童發展的主體,雙方積極主動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過學校與家庭的雙向互動共同促進孩子的身心發展! 家園聯動,家園共育,才是孩子品德健康發展。家長與孩子的互動,關鍵在家園品德教育的一致性,通過鏈條途徑互動。 一:請家長來校,開展豐富多彩的家園活動,組織家長助教活動,請各行業家長走進課堂,講述工作職業的內容特點。請家長來園現場烹飪、折紙、為孩子理發等等,豐富課程內容。舉行開放日活動,開展親子游戲組織參觀考察等這種家長與孩子的互動,使家園教育得以一致,提高孩子品德教育的實效性。 二:間接的途徑,辦好規范化的家長學校,通過講座、交流經驗、個別輔導等等,積極傳授給家長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提高家教水平。讓家長與學;,從而達到與孩子的互動。 綜上所述,孩子品德教育是一項橫連各個空間,縱貫每個時間的系統工程,期內涵十分豐富,需要我們在教育過程中把握時機,適當引導,給予關懷,使孩子品德教育呈現出良性循環態勢,讓孩子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利于身心發展的經驗,為一生的發展打好良好基礎。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