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的法律問題 一、電子商務的發展和概念定義。 電子商務發展一般有五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電子郵件階段、第二階段是信息發布階段、第三階段是 EC(Electronic Commerce),即電子商務階段、第四階段是全程電子商務階段、 第五階段是智慧電子商務階段。而在中國電子商務起步于20世紀末,1990-1993年屬于起步期,1993-1997應該是建立的重要基礎期,到現在乃是中國電子商務的高速發展期。但就因快速的發展往往會存在很多問題,最基本的而最為重要的也就是法律問題。 電子商務是利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遠程通信技術,實現整個商務(買賣)過程中的電子化、數字化和網絡化。電子商務是一個不斷發展的概念,電子商務的先驅IBM公司于1996年提出了Electronic Commerce的概念,到了1997年,該公司又提出了Electronic Business的概念。但我國在引進這些概念的時候都翻譯成電子商務,很多人對這兩者的概念產生了混淆。事實上這兩個概念及內容是有區別的,E-Commerce應翻譯成電子商務專業,有人將E-Commerce稱為狹義的電子商務。將E-Business稱為廣義的電子商務。E-Commerce是指實現整個貿易過程中各階段貿易活動的電子化。E-Business是利用網絡實現所有商務活動業務流程的電子化。E-Commerce集中于電子交易,強調企業與外部的交易與合作,而E-Business則把涵蓋范圍擴大了很多。廣義上指使用各種電子工具從事商務或活動。狹義上指利用Internet從事商務或活動。 電子商務是以商務活動為主體,以計算機網絡為基礎,以電子化方式為手段,在法律許可范圍內所進行的商務活動過程。電子商務是運用數字信息技術,對企業的各項活動進行持續優化的過程。電子商務涵養的范圍很廣,一般可分企業對企業,企業對消費者,消費者對消費者,企業對政府,業務流程,等5種模式,其中主要的有企業對企業,企業對消費者,業務流程3種模式。隨著Internet使用人數的增加,利用Internet網絡購物并以銀行卡付款的消費方式已日漸流行,市場份額也在迅速增長電子商務網站也層出不窮。電子商務最常見之安全機制有SSL(安全套接層協議)及SET(安全電子交易協議)兩種。 其實,電子商務主要是指在全球各地廣泛的商業貿易活動中,基于瀏覽器/服務器應用方式,買賣雙方不謀面地進行各種商貿活動,實現消費者的網上購物、商戶之間的網上交易和在線電子支付以及各種商務活動、交易活動、金融活動和相關的綜合服務活動的一種新型的商業運營模式。電子商務可應用于小到家庭理財、個人購物,大至企業經營、國際貿易等諸方面。具體地說,其內容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方面:企業間的商務活動、企業內的業務運作以及個人網上服務。 從電子商務的含義及發展歷程可以看出電子商務有五種特征:普遍性、方便性、整體性、安全性、協調性。它的分類可以分為:商業活動的運行方式分類、開展電子交易的范圍分類、使用網絡的類型分類、交易對象分類可以分為四大類。而電子商務營銷的方式可以通過網絡媒體、SEM(競價排名、聯盟廣告)、EDM郵件營銷、社區營銷、CPS\代銷、SEO(搜索引擎優化 、積分營銷、DM目錄、線下活動、傳統媒體等一些方式。電子商務的模式一般有B2B、B2C、C2C、B2M、M2C(即BMC )、B2A(即B2G)、C2A(即C2G)、SNS-EC(社交電子商務)、ABC模式等11類電子商務模式。 電子商務應用的范圍很廣如今在波及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及消費等廣泛領域,其服務和管理也涉及政府、工商、金融及用戶等諸多方面。Internet逐漸在滲透到每個人的生活中,而各種業務在網絡上的相繼展開也在不斷推動電子商務這一新興領域的昌盛和繁榮。電子商務可應用于小到家庭理財、個人購物,大至企業經營、國際貿易等諸方面。具體地說,其內容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方面:企業間的商務活動、企業內的業務運作以及個人網上服務。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最重要的就是法律問題。
二、 電子商務在生活中的運用 隨著信息技術的猛烈發展,網絡滲透進我們生活的細枝末節。從最早的網絡信息共享的平臺,發展到電子商務,互聯網那個徹底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隨著人們的節奏的加快,電子商務在這個追求高速生活的時代迎合了人們的需要。 B2C即是企業通過互聯網為消費者提供一個新型的購物環境——網上商店(卓越亞馬遜、天天團購網、中國巨蛋、京東商城、她秀網、紅孩子商城、當當網、、團火網、第九大道等),消費者通過網絡在網上購物、在網上支付。 這類電子商務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消費者的生活需求,同時提供優惠實惠。由此產生了一種全新的購物方式,傳統的逛街購物逐漸被這種數字化的平臺搶去了很大的市場份額!吧碳覍οM者”的這類電子商務也是我們生活中最熟悉,最得心應手的一類。 阿里巴巴是這類電子商務一個典型之一。對往來貿易的商家來說,經營網店,這個平臺物流運送方式便快捷,提供產品豐富的網上批發市場。有些喜歡經商的在校大學生,只怕擁有一定的資金,通過阿里巴巴挑選信譽好的廠家挑選有市場的貨物,然后通過網上銀行,或者支付寶支付安全的支付方式付款,等待物流送貨到店,在淘寶或實體店就可以體會當老板的感覺了。像這樣的“商家對商家”的貿易平臺,無論是擁有上千萬,百萬資金的大企業,還是擁有上萬元的小個體,都可以在這個平臺是實現電子商務的新發展。同時,在社會的影響上,也激發更多的機會從事經商這一行業,使得創業開公司,當老板從夢想變成人人可以嘗試的新工作。 伴隨著21世紀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深圳市指南針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其專業化的團隊在2011年4月9日橫空出世,旨在打造全球最大規模的“空中沃爾瑪”網上超市,改變傳統的消費觀念和購物模式。“指南針”商城以樂購包包、樂購鞋子、樂購服裝、樂購數碼、樂購化妝、樂購母嬰、樂購家用等七大類為主營商品,產品數量2萬余種,是目前為止國際互聯上產品數量最多的網購商城之一。 經營理念:愉快購物,消費致富 指南針獨家推出樂購創業和學習平臺,讓電子商務線上和線下的互動發展與獨創的VIP會員消費積分返利計劃完美結合, 銷售模 式結合 含權消費 直銷理念,電子商務的無邊界延伸,傳統店鋪銷售、網絡營銷、會議營銷、體驗 營 為一體的 獨特的生產 +渠道商+創業者+消 費者融為一體,它集量販式經營、連鎖經營、人際網絡、傳統 電子商務(B2B、B2C、C2C、C2B)、店鋪經營等商業模式的所有優勢于一體,創新傳統消 費理念,形成完全有別于傳統模式,博采眾長的全球唯一最具領導性MCEC交互式置換 模式。MCEC交互式置換模式為所有會員伙伴傾力打造出一個“省錢+賺錢”、“就業+創業”的絕 佳平臺。 三、 電子商務在生活中存在的法律問題 互聯網目前還處于發育期,這一點很容易就可以看得到。新技術和時尚的融合是如此之快,以至于人們很難察覺日常生活因此而發生的微妙變化。然而電子商務的發展卻昭示著經濟功能的結構性變化,它同樣也帶來了協調經濟活動和解決商務糾紛方面大量的棘手問題。 對于律師而言,電子商務的諸多問題歸根結底還是在司法權上。對于司法權的理解我們很自然地會與領土主權觀念聯系在一起。而領土的界限在互聯網上是無法確認的。譬如,中國的用戶點擊按鈕連接的是英國企業支持的一個網址,網絡服務商卻是在德國,而存取信息地是澳大利亞。在無國界的互聯網中,物理位置的影響是微乎其微的。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應運而生的網絡經濟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卷世界經濟的各個層面,構成網絡經濟主要部分的電子商務正在改變著傳統的貿易方式,給現代經濟生活帶來深刻變革。據有關資料統計,1997年,全世界通過電子商務實現的交易額為120億美元,1998年為430億美元,1999年為1450億美元,預計2000年將達到4000億美元?梢哉f,電子商務極大地促進了世界經濟貿易的發展,顯示出了越來越強大的生命力。 與傳統商務方式相比,電子商務具有三個特點:(1)無國界性。因特網是開放性的,易于訪問,沒有出、入境限制,縮短了供需雙方的距離。通過超級鏈接、搜索引擎等信息導航手段即可掌握大量信息,人們不必親臨現場,便可進行價格、服務談判,完成某些交易過程。(2)虛擬性。電子商務活動中,企業經營使用的場所、機構、人員都可“虛擬化”。企業申請一個網址后,就可以利用它來宣傳自己的產品,接受定貨等。(3)無紙化。傳統商務方式所用的信息及其載體被數字化了。人們被授予識別號、識別名或識別文件作為其在網上活動的標識,手寫簽名、圖章等被電子簽名代替,紙制憑證、記錄被電子表單、記錄、文件等所代替。電子商務的這些特點,在給經營者帶來巨大商機和給消費者帶來空前便利的同時,也引出了許多法律問題。 一、關稅和稅收問題 對于有形貨物的離線電子商務,由于有形通關過程的存在,現行增值稅稅收政策依然適用。對于數字化信息產品如軟盤、CD、VCD、書刊等,消費者通過下載,在線取得貨物,由于不存在一個有形的通關過程,由海關征收關稅以及代征進口環節增值稅和消費稅的征收基礎不復存在,對這部分電子商務的關稅及進口環節增值稅和消費稅征收將變得非常困難。目前在美國倡導下,包括歐盟在內的許多國家暫時同意免征電子商務中信息流產品的關稅和流轉稅,但極大地沖擊了國內相關行業如軟件業的經營。傳統的信息類產品必須依托特定的有形的物理媒介如磁盤、光碟等才能得以交易和傳遞。借助互聯網,這類產品的物理媒介變為無形的、流動式的,下載成為貨物流轉的手段。因此,產生的這種無形交易收入其性質是屬于銷售收入繼續征增值稅?還是屬于非應稅勞務征營業稅?或屬于特許權轉讓費征20%特許權使用稅(因信息產品常帶有版權)?性質上很難界定。另外,對跨國經營所得、稅收管轄權的劃分等也很難予以規范。 二、電子合同的產生和效力問題 合同是交易的核心內容,傳統的合同多通過書面訂立,可以通過簽名和印章來識別,電子商務中的合同采取了新的形式,具有了新的特點。我國合同法雖然承認電子合同的法律效力,但對于電子合同、企業電子賬本及其他各類電子文檔的格式、操作規范等沒有明確規定。 一般來說,一個向公眾提供有關商品或服務的信息的網頁可以被看做是經營者所作的宣傳自己的廣告。在網頁經營者向公眾發出要約邀請的情況下,用戶可以通過電子郵件等方式向經營者發出要約。經營者可以回復電子郵件的方式作出承諾,使合同成立。根據我國合同法第二十三條的規定,要約以非對話方式作出的,承諾應當在合理期限內到達。如果發出要約的是某個商業組織,該商業組織一般能夠在正常的工作日及時檢查自己的電子郵箱,也就能夠及時發現網頁經營者發來的承諾,雙方的合同得以成立。但是,如果發出要約的是個人用戶,而個人用戶檢查自己的電子郵箱的時間和次數具有很大的隨意性,當用戶發現了網頁經營者發來的承諾時,很可能已經超過了用戶要約確定的期限。在這種情況下,網頁經營者的承諾還能使合同成立嗎?或者由于網絡本身的原因,要約和承諾在網上發生塞車或遲到現象時應如何處理?合同怎樣才能算成立?另外,知識產權貿易在電子商務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因為知識產權貿易的一大部分可以通過網絡直接進行交易。例如,計算機軟件、多媒體產品的知識產權人可以直接通過網絡許可用戶使用這些知識產權的客體。相比之下,通過網絡出售汽車、玩具等有形商品或者提供運輸、保險等服務就不能完全在網上進行,還必須到“網下”才能完成。從交易方式來看,知識產權貿易也非常適合網絡環境。就網上版權貿易而言,越來越多的網上作品附帶了權利管理信息,在向公眾傳播時這些信息就會顯示出來。現在許多網頁的超文本標記語言(IITML)中的源數據也包含了權利管理信息的內容。權利管理信息不僅標識了作品、作者或者其他權利人的信息,而且標明了使用作品的要求和條件。用戶可以按照管理信息的內容,取得使用作品的許可。知識產權本身就是受法律限制的權利,有限性是知識產權的特點之一。因此,判斷知識產權格式合同有效性的重要原則就在于格式合同是否“超越”了法律規定的權利限制,是否擅自擴大了法定的權利范圍,是否剝奪了被許可人依照法律本來享有的在一定條件下使用知識產權的自由。雖然我國合同法對格式合同的有效性作了規定,但從立法本意上看主要針對的不是知識產權許可合同。 三、知識產權的保護問題 網上發表的聲樂作品、文章和其他產品的著作權和商標權如何保護?是否需要和怎樣支付使用費?他人惡意地將受保護的知識產權作品在網上散布如何補救?新技術的發展必然影響到法律,特別是與技術聯系密切的知識產權法,而在知識產權法中,版權法又是受影響最顯著的一部分。在網絡環境下,作者突然發現已有的版權制度似乎力不從心,作者無法對自己的作品進行有效的控制。任何人都可以輕而易舉地把作者的作品上載到因特網上并很快傳遍全球,而作者卻可能對此毫不知情。因特網的跨時空性使得跨國性的侵權行為變成了普遍現象。于是,法院將越來越多地回答下列問題:在這些作品越過邊界后,為保護這些作品,應適用什么法律? 《伯爾尼公約》第五條第(2)款規定:“除本公約的規定外,受保護程度及為保護作者權利而提供的救濟方式,完全適用提供保護的那個國家的法律”。這便是伯爾尼公約為國際知識產權保護確立的“地域性原則”。但是這里所說的“提供保護的那個國家”的含義究竟是什么?公約對此未再說明。 由于網絡的無國界性,每個國家只要有連接的可能,就有侵權發生,連接便是犯罪的地點。在網絡環境下,由于作品傳輸導致的侵權行為的法律適用比非網絡環境下復雜得多,因此在1996年3月馬德里召開的關于信息社會中版權與傳播技術國際研討會中有人便指出:“受保護的作品的網絡傳播已不再受國界的限制。只要各國實體法之間缺乏協調,跨國傳播活動適用何種法律的問題便成為首要的問題”。在網絡環境下,各國都在趁機擴大本國法院的管轄權和法律適用的范圍,這一方面加劇了法律沖突,另一方面促進了沖突法規則的發展。侵權行為類法律沖突的一般規則是適用侵權行為地法,包括侵權行為實施地法和侵權結果發生地法。在網絡環境下,侵權行為地法已經變得難以辨認了。由于在互聯網上,幾乎任何國家都可以被視為侵權結果發生地,原告就可以在全球各國的法律之中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國家起訴和主張權利。從侵權行為地法規則到當事人選擇法規則的變化,說明原有的沖突法規則不再適應網絡環境的現實,尤其是當事人選擇法等于實際上取消了客體管轄權方面的規則。因此,學術界一直在探討建立新的沖突法規則,其中所謂“來源國規則”就是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一種。 總之,解決網絡環境下與知識產權跨國貿易有關的法律沖突的規則還在探索和發展的過程之中。隨著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電子商務合同越來越普遍。我們必須在充分利用已有的法律體系,保持現有法律體系的完整性與穩定性的基礎上,參照國際慣例,創建適合我國實際情況的新的規則,以適應電子商務發展的需要。 四、 電子商務如何在當今法律的保障下發展 一、充分認識加快流通領域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要意義 電子商務是基于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現代流通方式。由于我國流通領域電子商務發展起步較晚、基礎薄弱,流通企業和社會公眾對電子商務的參與度還有待提高,網上交易的配套服務體系還不健全。當前,在黨中央、國務院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戰略部署下,加快流通領域電子商務發展,既可以擴大網上消費群體,培育新型消費模式和消費領域,又有助于降低流通成本,加快商品和服務價值的最終實現。因此,加快流通領域電子商務發展是當前我國應對金融危機,擴大居民消費、保持經濟增長動力的有效手段,是提高商品流通效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然要求。二、明確加快流通領域電子商務發展的主要目標 加快流通領域電子商務發展的主要目標是,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信息化帶動流通現代化為主要手段,加快流通領域電子商務應用推廣進程。扶持傳統流通企業應用電子商務開拓網上市場,培育一批管理運營規范、市場前景廣闊的專業網絡購物企業,扶持一批影響力和凝聚力較強的網上批發交易企業。提高社會公眾對電子商務的認知度和參與度,開拓適宜網上交易的居民消費領域,培育和擴大網上消費群體,到“十二五”期末,力爭網絡購物交易額占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提高到5%以上!∪、推動傳統流通企業開拓網上市場 鼓勵重點培育的大型流通企業整合資源,建設一體化的電子商務平臺,提高規模經濟效益和綜合競爭實力。不斷推進大型流通企業電子商務應用向縱深發展,形成技術改進、體系升級、價值創造和資本吸引的良性循環。扶持中小流通企業通過第三方技術服務平臺進行網上銷售相關技術改造與管理升級,降低商品陳設和人員、庫存、資金占用等運營成本,選擇靈活適宜的經營模式,滿足不同消費層次和消費偏好的顧客需求。 四、促進商品批發環節應用推廣網上交易 鼓勵流通企業應用電子商務進行商品批發交易,提高流通效率,擴大中間需求,帶動最終需求。充分發揮大型骨干流通企業和大宗商品市場的作用,開展農產品、日用工業品和生產資料的網上批發交易。以產業集群為依托,支持面向行業的電子商務企業發展,整合產業鏈和供應鏈,為生產企業和分銷企業間、批發企業和零售企業間網上交易提供第三方服務。五、加快發展面向消費者的專業網絡購物企業 培育一批知名度高、實力強、運作規范的專業網絡購物企業,建設交易商品豐富、服務內容多樣的新型商業網站,大力發展服裝、家電、家居裝潢、圖書音像等適宜網上交易的商品銷售,深度挖掘各類網民群體的消費需求潛力。加快發展面向消費者的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鼓勵中小企業和個人借助電子商務平臺開展網上交易,促進交易雙方供需銜接和交流互動,推動企業協同運作、集約化發展,形成競爭力和靈活性俱強的企業集群。鼓勵社區電子商務平臺建設,推動整合社區內各類商業服務資源,為社區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六、推動實體市場交易與網上市場交易有機結合 鼓勵流通企業以網上銷售帶動門店銷售,以門店銷售支撐網上銷售,不斷探索“線上市場”與“線下市場”互動促銷的經營方式。利用流通企業已有的品牌優勢、實體網點資源和物流配送體系,為網上銷售提供豐富的商品、良好的信譽和優質的服務。以網上低成本、全天候的商品展示和交易渠道,有效促進實體店鋪擴大銷售。鼓勵各類流通企業發展移動電子商務,進行相關設施改造和管理升級。七、完善流通領域電子商務發展扶持政策 積極利用中央服務業發展資金和中小商貿企業發展資金,推動流通領域電子商務發展薄弱環節的改進,健全流通領域電子商務政策促進體系,推動各級商務主管部門出臺配套政策措施,進一步完善扶持內容,加大扶持力度。 八、開展流通領域電子商務示范引導工作 推廣先進地區流通領域電子商務發展的先進經驗,選擇應用電子商務規范化水平高和代表性強的流通企業,研究推廣成熟運作模式和優秀解決方案,帶動流通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圍繞電子商務提高管理水平、規范經營行為,推動整個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九、健全流通領域電子商務發展環境 按照保護市場活力和規范交易行為并重的原則,認真貫徹實施《電子商務模式規范》(《網絡交易服務規范》等國內貿易行業標準,開展相關培訓交流活動。積極引導流通領域電子商務企業建立健全信用管理制度,提高服務誠信度,增強消費者信心。十、有效防范網上交易市場風險 針對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流通方式相結合的新特點、新問題,有效維護網上交易市場秩序,防范和化解互聯網虛擬性帶來的各類交易風險。加強部門監管協作與信息共享,完善和延伸現實市場監管體系,避免網上市場監管執法缺位。積極協同有關部門,依法及時取締和曝光網上交易出現的不法行為,并從企業注冊、網站備案、信息發布、資金流轉、商品寄遞等各環節防止違法行為的復制和擴張。十一、建立流通領域電子商務促進工作體系 地方各級商務主管部門要建立加快流通領域電子商務發展的組織保障體系和工作機制,明確職責分工,落實目標任務。發揮電子商務行業組織的作用,做好信息服務和政策引導,為企業解決實際經營困難。整合流通企業資源,結合節慶活動進行網上展銷推介,組織開展電子商務進企業、進家庭等多種形式的推廣普及活動,提高居民參與熱情和實際操作能力。五、 電子商務未來發展趨向 電子商務對發展中國家,是一個重要的機遇。由于歷史的原因,亞洲各國在前兩次工業革命中失去了與世界齊驅并進的大好機遇。但是在新經濟的競爭中,它們又同世界先進國家站在同一起跑線 中國在 1994 年開始出現電子商務的初級形式,到目前為止,證券公司、金融結算機構、民航訂票中心、信用卡發放等方面均已成功進入電子商務領域,并進行了大量的、可靠的交易。這些已構成電子商務發展的基礎,同時也為進一步發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1999 年之后,在中國各地,特別是大中城市,電子商務如春潮涌動, 8848 、當當書店、優雅網站等一批優秀電子商務企業迅速崛起,。目前,中國國內電子商務企業逐漸開始由貿易、零售等行業擴展到傳統制造業,電子商務已經成為中國新經濟的一道重要的風景線。隨著亞太經濟的快速崛起,電子商務的市場將前景光明,尤其是中國承諾將開放中國電信及金融市場,這會極大地推動整個亞太地區電子商務的發展,在互聯網和電子商務方面,亞太市場極具吸引力且前景廣闊,它將成為世界商務的大玩家,以電子商務為核心的信息時代必將迎來春天。 未來的電子商務會向多元化、智能化、人性化的方向發展,在法律的保障下會健康完善發展,給人類帶來享受和快樂!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