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后勤管理與改革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出臺,使我國進一步全面改革?陀^形勢的變革給學校后勤管理改革起著推動作用。搞好后勤管理改革,應按照學校特點,遵循管理規律,明確改革的目標和任務,把握改革力度,穩妥有序地進行改革。 一、改革的必要性 后勤管理工作改革勢在必行。(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必然要求構建與之相適應的教育管理體制;小康社會對教育事業大發展的要求,迫切需要構建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學校后勤保障服務體系。(二)中國計劃生育政策的有效實施、農村勞動力的大量轉移、城鄉一體化的迅猛推進、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迫切需求,使中小學校的布局調整和高中階段教育的結構調整成為一種必然趨勢,由此而來的是中小學寄宿制學校的建設任務迫在眉睫。(三)教育投入、特別是學校后勤建設的投入嚴重不足。長期以來,國家財政只負擔城市義務教育經費,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主要由農村、農民自己負擔。義務教育投資體制改革后,把原來由鄉鎮負擔的農村義務教育轉移支付力度的加大,中央財政來源是一個歷史性突破。但是,由于我國縣級財政不平衡,加之缺乏規范的公共教育財政制度,60%以上的縣市教育支出超過本級財政支出的40%,這就意味著,有60%以上的縣級財政無力保證當地義務教育的支出,政府負擔城市義務教育、農民支撐農村義務教育制度尚未發生根本改變!案F國辦大教育”是我國的現實國情,我們僅用不足世界1%的教育經費,培養著占世界近20%的中小學生,教育投入嚴重不足、教育經費十分緊張始終是嚴重困擾和制約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瓶頸”。(四)有些學校后勤管理存在的諸多弊端,嚴重制約著基礎教育的改革與發展,迫切需要進行改革。 學校后勤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得以順利進行的基礎,是保證學校安全與穩定的重要環節,是實現學校工作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的重要陣地。因此,抓好學校后勤改革與管理工作對于推進基礎教育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但是,目前學校后勤管理存在著諸多的弊端,在學校工作中處于非常尷尬的境地。一是后勤管理的改革嚴重滯后。近幾年教育體制改革、教師人事制度改革、學校課程改革等方面力度較大,改革的成效較明顯,但學校的后勤改革卻相對滯后,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形成的后勤投入體制、管理模式、運行機制,阻礙了學校后勤的改革與發展!皩W校辦社會”、“大而全”、“小而全”的后勤服務體系,使政府和學校都背上了沉重的包袱;“鐵飯碗”、“大鍋飯”,致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職工積極性難以充分調動,服務態度、服務質量難以得到保證;服務不計成本,價值規律在后勤服務中得不到遵從,學校后勤服務成了純公益事業,價格與價值不相吻合,后勤服務普遍虧損,加重了學校的經濟負擔;學校辦后勤的成本大、非教學人員比例大、管理難度大、牽扯校長的精力大等狀況,影響了學校工作的正常運行。 二是管理機構的設置嚴重缺位。學校后勤是為教育教學服務的、為師生學習生活服務的綜合保障與服務部門,其管理和發展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師生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直接影響到學校的和諧與穩定。長期以來,教學后勤一般由技術裝備部門在管,財務后勤一般由計劃財務部門在管,而生活后勤這么大的一個管理群體、這么重要的一項工作職責,在國家教育部和全國絕大多數教育行政部門,至今都沒有建立專職的管理機構,有的由財務部門兼管,有的由體衛部門兼管,有的由勤工儉學、校辦產業管理部門兼管,有的地方甚至沒有明確的兼管部門,形成了學校管理的真空地帶。由于管理機構的缺位,上級有關學校后勤改革與管理的政策、方針、文件和會議精神在基層難以貫徹和落實;而學校后勤改革與管理中的一些重大問題也無法及時反饋到教育行政管理的高層迅速決策解決。同時,對學校后勤基礎設施的投資與建設、后勤物資的采購與管理、學生公寓及教職工住宅物業管理、食堂飲食與衛生、學校風險防范與師生安全防護、學生消費品價格管理、學校綠化美化與保潔、校舍校產的日常管理與維修等,沒有一部系統、科學的法律法規予以切實規范,沒有一個自上而下的監督體系予以有效監控。 以上問題如不通過改革盡快加以解決,必將嚴重影響寄宿制學校的建設和管理,嚴重影響“兩基”攻堅及鞏固提高,嚴重影響學校教育的普及,從而嚴重影響基礎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改革的指導思想 〈〈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指出:“在整個教育體制改革的過程中,必須牢牢記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質,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衡量任何學校的工作的根本準備不是經濟效益的多少,而是培養人才的數量和質量!币虼藢W校后勤管理改革的指導思想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后勤搞活,提高辦學效益,從而達到改革的效果。 三、改革的目標 學校后勤管理改革必須明確目標和任務,才能把改革引向深入,達到提高辦學效益的目的。改革的目標: (1)改革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要改革計劃經濟條件下形成的后勤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建立符合市場機制和教育教學規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后勤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促進學校后勤資源的優化配置,使學校從繁雜的事務中解脫出來,集中人力、物力、財力搞好教育教學工作。把產業屬性較強的后勤工作,從學校日常工作中剝離出來,組建專業的、實行企業化經營管理的后勤服務實體,建立起“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和“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使之真正發展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企業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盡快融入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之中。 (2)改革投資體制。學校的后勤建設實行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經費的投入體制。在堅持政府投入為主的前提下,為彌補投入的不足,可通過學;I資、銀行貸款、出讓經營權、組建股份制企業,以及爭取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社會企事業單位及各界人士捐資等多種形式,加強銀校合作、校企合作和校際合作,充分利用社會資本和民間資本,加快學校后勤設施建設和后勤事業的發展。 (3)深化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按照國家有關政策規定,深化學校后勤的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并與學校其他改革同步、配套。對學校后勤的人事制度,要變身份管理為崗位管理,建立起市場調節、競爭有序、能上能下、能進能出、契約化管理的勞動用工制度。對學校后勤的分配制度,要堅持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原則,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的利益分配制度,使各種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通過對人事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充分發揮和調動學校后勤員工、后勤管理者以及投資者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4)建立和完美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相適應的學校后勤人員的社會保障制度。要依法合規將學校所有的后勤員工納入社會保障范疇,通過后勤實體出資和個人繳納相結合的辦法,妥善解決后勤員工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障金的籌集繳納問題,使后勤員工的基本保障得到切實的保證,從而解除學校和學校后勤員工的后顧之憂。 (5)建立科學合理的學校后勤成本分擔機制。要建立政府、學校、家庭共同承擔的、科學合理的學校后勤成本分擔機制,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以市場形成價格為主和政府調控管理價格相結合的學校后勤服務價格體系,確保學校后勤的可持續發展。對雜費、課本費、作業本費、住宿費等學生學習、生活必需的服務及費用,由政府價格管理部門根據各地實際,以成本核算為依據,分類確定合理的收費標準,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適時審核調整;對學生學習、生活非必需的服務及費用,遵循學生自愿選擇的原則,由學校后勤服務實體根據當地市場行情自主定價,但不得高于當地市場價。 (6)建立學校基本建設項目、后勤物資的招投標和集中定點采購制度,對學生學習、生活的用品和食品實行準入制。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制定學校基本建設項目、后勤物資招投標和集中定點采購的管理辦法,市、縣教育行政部門制定實施細則,學校依據有關辦法與細則組織實施,以降低成本,確保學校后勤物資的優質、優價和安全、衛生,促進學校的黨風廉政建設。
在學校后勤改革過程中還要加強各項管理力度,才能保證改革順順利利發展!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