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激勵理論在教育教學中的運用 【摘 要】:新課程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需要學習一些這方面的理論,有效地教學。激勵理論是基本的方法之一,同時要在實際教學中注意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運用的方式要靈活,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能真正發揮激勵在教育教學管理中的作用。
【關鍵詞】:激勵理論;教育教學管理;靈活運用
新課標提高了對教師素質的要求,要求學會關注學生的學,那么了解激勵、學會激勵是教師應該掌握的、一種很重要的方法。激勵是指持續激發人的動機,使人有一股內在動力,朝著所期望的目標前進的心理活動過程。簡單地說就是調動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精神的過程。在這個概念中包含三個要素:激勵的對象(激勵客體)、激勵者(激勵主體)和激勵中介(需要和方法),這三個要素的相互作用,從而使激勵過程得以實現和產生作用。激勵的范圍當然不僅僅局限于上下級之間,它普遍適用于各種情形,如朋友之間、親人之間、同事之間、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甚至是陌生人之間也需要激勵。從教師教育教學的角度來看,就是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的需要或動機出發,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手段來激發和鼓勵學生,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甚至是創造性的過程。在具體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應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個體因素 個體因素是行為產生的內因,每個人雖然具有這一類事物的共性,但首先他是以個性存在的,個體存在的差異是很大的。如個人綜合素質和認識水平較高的學生,對激勵信息的理解能力比較強,對激勵信息的接受程度也就較高,就容易取得較好的激勵效果;反之,亦然。個體的態度、情緒、性格等的不同也是我們運用不同激勵理論的基本前提,就是我們常說的要“因材施教”。如對于缺乏自制力的學生可以主要采取強化的方式,對于綜合素質較好的學生主要可運用成就動機的方式,對于對自己信心不足,又有上進心的學生可多按需要理論的要求去激勵,對于想行動卻又擔心達不到結果的學生則給予更多的期望激勵…… 二、環境因素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總是存在于一定的環境之中。人也不例外,而且人所處的環境會更復雜多樣。人的意識和行為都要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對于學生來說,主要有學校環境、班級環境、師生關系、同學關系、學習任務的多少和難易程度等,教師應該利用好這些因素,而不能只從學生自己的情況出發,才能有效地起到激勵的作用。 三、激勵時機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一個人十分渴求獲得某種事物并給予及時的滿足時,則該事物在人的心理上會有較高的價值。因此,掌握好運用激勵措施的時機,會使激勵功效明顯增強,要依據多種客觀條件,靈活地選擇激勵時機。如當一個學生取得從未取得的好成績時,教師要盡早給予鼓勵和表揚(正強化),口頭的或者物質的、私下的或者公開的,可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方式,不要等到學生的興奮時間過了,那樣不及時,激勵的作用就會大打折扣;當一個學生在經過幾次努力后,進步并不明顯想打退堂鼓的時候,教師應該及時對于其想成功的動機進行強化,鼓勵和支持他繼續堅持下去,并且和他一起尋找原因,找出問題所在,再改進學習方法或者學習習慣等,而不是視而不見,或者說在等他失敗幾次之后才激勵,這樣很難再激起學生的成就動機,因為它會慢慢地淡化,甚至消失,沒有了成就動機,就很難鼓勵了。 四、激勵頻率 激勵頻率與激勵效果并非成正比的關系,如果激勵的頻率不恰當,多了反而會起副作用。如果學習任務的難度較大,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完成,教師采用高頻率的激勵,則會使學生壓力大,甚至會厭煩或害怕老師的激勵;如果被激勵的學生有一定的自制能力,對于某個科目比較有興趣,而教師為了他能更好,就不斷地鼓勵,同樣會影響激勵的效果。 五、激勵程度 激勵程度主要是指激勵量的大小,即獎賞或懲罰標準的高低。一般來說激勵程度與行為主體的積極性成正比,但也不絕對。如果任務目標較易實現,卻采取了較強的激勵,那么對于以后積極性的調動則會產生阻力,加大激勵者的激勵難度;反之,如果任務目標較難,給予的激勵程度較弱,很顯然就起不到激勵的作用,對下一步的激勵同樣會產生阻力。 六、激勵方向 激勵方向是指激勵的是學生的哪個或哪些方面,如果方向錯了,或者不符合學生的特點,也會破壞激勵的作用。我們應該多發現學生身上的優勢和進步的地方,這樣讓學生發現自己的長處,對自己有信心,這樣的激勵才會有作用;至于學生不足的方面,也不是要刻意回避。如果學生自己意識到要加強的話,教師也可以適當地加以鼓勵和激發。 當然,任何方法和理論都不是機械和單一起作用的,在具體的教育教學管理工作中,激勵的作用和效能的好壞,直接取決于教師對這些理論和方法運用的情況。總之,要“因人制宜”“因時制宜”“因地制宜”,而且手法和措施不能單一,要綜合使用,因為學生及其周圍的環境實在不斷變化的。所以,我們要在教育教學的實踐中不斷提高激勵的技巧和作用,達到有效的教育教學管理目標,從而更好地為學生的有效學習服務,并對學生今后的學習產生長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鄧玉竹.管理心理學.1版.貴州人民出版社,2003-09. [2]丁茂生.管理心理學.3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4-08.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