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對我國農村基礎教育問題
一、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現狀 隨著改革開放和九年義務教育制的實施,我國基礎教育的發展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但是,由于受傳統教育及相關體制的影響和束縛,我國農村基礎教育存在著的經費不足、師資力量薄弱以及素質不高、應試教育思想成為主流、以升學率為最終目標、不重視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等問題。 (一)農村基礎教育經費不足。 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與完善需要國家的大力支持,但我國的教育幾乎忽視了最貧困的農村地區。2000年,我國宣布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普 及的概念是對85%人口的覆蓋,但是另外15%的人口分布地區恰恰是中國最貧困的地區,這些地區才是最需要優惠政策扶持的。而普及了義務教育的85%里面 的農村卻出現了這樣一個現象--農村義務教育的負擔者竟然是農民!我們的義務教育管理職能是逐級下放的,所以一級的財政基本上是農民養的,這就和義務教育 的本意相差甚遠。義務教育是國家行為,對學生免除有限的學費,卻收取高額的雜費。在經濟生活中處于明顯劣勢的農民群體,對本屬于政府行為的農村基礎教育, 義不容辭地擔當起“大梁”的作用,以驚人的犧牲精神默默地沉淀著中國農村教育史的壯麗篇章。 (二)農村基礎教育的師資力量薄弱以及素質不高。 現在正在解決的民辦教師問題和小學教師的學歷達標問題,這些民辦教師即使轉正了,其本質上還是沒有受過比較正規的師范教育。現在,從師資的配 備來看,從師范學校畢業出來的優秀老師,都是涌往城鎮的學校。越是貧困,基礎設施嚴重缺乏的農村學校,師資狀況就越讓人憂心。而且,農村教師的生活條件、 工資福利、文化精神生活等方面,也不利于吸引優秀的老師。還有農村老師本身素質不高。一位退休教師說:“教師是一件事關良心的職業,用百分百的心血和用百 分之十的心力,得到的工資待遇都是一樣的……”。正因為這樣,有很多農村教師就只出了百分之十的心力,只在工作時間對學生負責,對教學負責。再者,農村基 礎教育的圈子實在是太窄了,窄的讓大部分老師的眼光也變得狹小起來。一個年輕的教師總是渴望創造,渴望飛翔,渴望成功的,而在農村的基礎教育里,教書讓年 輕的教師看不到自己生命有遠大的前程。所以,年輕優秀的教師根本不會奔向農村的基礎教育。 (三)應試教育色彩濃厚,師生不堪負重。 傳統的教育質量觀單純以成績來評判教師與學生,導致的直接后果是“以分論人,以分量才”這一片面現象的長期存在,扭曲了人才培養的目的,出現 了社會評價一個學校教育質量的標準為該學校升學率的高低。學校則把這一社會輿論壓力過渡給了教師,以教師所教班級的及格率、優秀率以及升學率為依據來評價 一個教師水平的高低。教師為了達到學校給定的要求,明知道不符合教育規律,不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對學生的身心素質產生阻礙作用,卻還是對學生采用“灌入 式”、“填鴨式”等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注重理論和模仿,輕視實踐與創新。應試教育搞好了,學生卻淪為了純 粹的考試工具,成了高分數的“低能兒”。 (四)農村學校面臨的衰敗問題。 農村教育出現一種頗為奇特的衰敗景象:農村小學越來越“小”、老師越來越老、學生越來越少,甚至在一些學校里老師比學生還多。當生產力極大提 高,農村大量剩余勞動力進入城市,一部分人把子女也帶進城,農村學校的生源因此銳減。其實,說到底還是城鄉基礎教育發展不平衡導致的。這不僅關系到農村是 否能縮小與城市之間的基礎教育辦學條件差距,也關系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礎和全局,更與每一個教育及受教育的個體——老師、學生、家長息息相關。 二、解決的對策 一個國家的繁榮發展離不開人才的培養與教育,而人才的培養必須依靠國家以及各級政府才能得以實現。以此同時,教師以及家長也需要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道德修養,才能為農村接受基礎教育的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教育氛圍。 (一)加大農村基礎教育資源的投入,提高教學效率。 義務教育首先是一種免費的教育,沒有建立一個九年義務免費的教育,就不可能有義務教育的真正普及。所以,義務教育要實行完全免費,國家應該為 全國各地的義務教育買單。假如現在這樣實行有困難的話,可以部分實行,先從教育落后的農村開始,隨著我們國力發展不斷增強,再從農村到城市漸次展開。再 者,每個農村都應該成立一個調查小組,查清農村基礎教育的負債狀況以及教師的工資待遇落實情況,防止中間環節的克、挪、卡、要,確保專款專用,落實到位。 (二)確保農村基礎教育教師的數量以及質量。 各地方的教育部應該建立一個完善的教師選拔制度,不僅要從知識掌握程度上有一定的要求,在個人思想、品德修養以及責任心上也要有嚴格的限制。 因為教師在某種意義上是以知識的代言人進入課堂的,所以他的態度決定了課堂的價值。每年聘用一批師范類畢業的學生,為農村基礎教育注入“新鮮血液”,還應 當實施新的教師工資福利制度,來吸引優秀的師范畢業生長期留在農村任教。對于轉正的民辦教師應該把教學水平的提高作為教學管理的核心,鼓勵他們主動參加合 格學歷和高一層次學歷的進修,積極完成教師職務培訓。學校應確立為所有老師的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三)端正應試思想,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觀念是行動的靈魂。學校不應讓任何一個學生受到忽視和歧視,不應讓任何一個學生失去信心,要尊重每個學生。教師應該摒棄守 舊的教學觀念,采用各種教學方法,讓學生主動探究,勇于探索,不斷發現新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老師要循循善誘,尊重 學生人格尊嚴,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認識、情感、價值觀,促進學生的個性成長。 (四)調整撤并冗余的農村學校,完善農村基礎教育體系。 有些農村學校規模小,生源少,一些教學點只有幾個孩子、一兩個老師。這樣的學校,課程開不齊、缺乏專業教師,教學質量自然達不到學生素質培養 的要求,辦學效益也很難提高,既不符合教育發展規律,也不能滿足農民希望孩子接受更好義務教育的需求。所以,要有目的有規劃地整治撤并一些零散的農村學 校,把學生、老師以及一些教育基礎設施都集中起來,創辦一個較大規模的學校,生源有了保障,老師可以各司其職,全方位培養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教學質量提 高了,辦學效益也增加了,農村教育就會越辦越好。 三、結語 農村的教育資源也并非枯竭,廣闊的生活、大自然都是我們教育的好資源。任何創造力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其實在于一個靈字,靈感的激發,思維的活 躍,利用優美的生活環境對孩子進行有效的教育,引導孩子認識美,發現美感悟美,再結合完善的農村基礎教育制度,農村的孩子們定會擁有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