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信息技術下冊《插入圖片》教學分析 蘇州市大儒中心小學 嚴效棟
一、教材分析 信息技術是一門知識性與技能性相結合的課程。知識的覆蓋面是非常廣泛的,在學習的各個階段都要注意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的能力和探索創新的精神。完全照本宣科是背離“信息技術”這一學科特征的。《插入圖片》是江蘇省中小學信息技術教材(小學)第六課的內容。本課是學生學習Word的重要一課,是學生在已經掌握Word文件的基本操作后對文章版面進行美化的第一課,在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從教材中的教學內容來看,看似比較簡單,但是如在教學中只讓學生單純為掌握知識而教,會造成學生處理信息的盲目性,因此,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應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增加完成類似“任務”的能力,提高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在掌握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這樣在體現學科特征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對學科的興趣以及教會學生會學習是重中之重。
二、教學目標 : 1、掌握將剪貼畫及文件中的圖片插入到Word文檔中的方法。 (這是本課的知識目標,也是本節課的重點) 2、插入圖片并調整圖片在文檔中的位置。 3、調整圖片的大小 (以上兩點是本課的難點) 2、圖文并茂地修飾文章,感受創造的樂趣。 3、在學習中鍛煉探索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3、通過提供相關材料,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進一步提高操作技能。 (以上是本節課的能力目標) 4、實現以上目標的同時,學生的興趣也被充分調動起來,消除對計算機的神秘感。 (這是本節課的情感目標) 5、學生進行探索、嘗試性學習時,可鼓勵學生相互討論、合作,培養起團隊協作的精神。 (這是本節課的思想道德目標)論文由論文格式網整理,轉載請注明來源www.donglienglish.cn,更多論文,請點論文格式范文查看 綜合歸納以上目標,即設置一個個性化的計算機應用環境,也就設計出了這堂課的“總任務”。教學過程中,把總任務細化成一個個的小目標,并把每一個學習模塊的內容細化為一個個容易掌握的“任務”,通過這些小的“任務”來體現總的學習目標。
三、教學對象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過WORD的一些基本操作,對WORD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為培養學生獲取信息、應用信息的能力,可作進一步的提高,注重學生的探索性操作,充分發揮即時反饋、評價在技能訓練中的積極作用。在本節課教學中,應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現有的文化知識、認知能力、年齡、興趣等特點,遵循由表及里,由現象到本質的原則。設計出有一定趣味的、略有難度的任務,吸引學生主動地去探索。學生在完成一個有一定趣味的任務時會很專心,樂此不疲。
四、教學方法 如何才能引導學生創造出體現自己獨立個性、有創新精神的電子作品?建構主義教學設計的核心思路是“在問題解決中學習”,教學的組織包括任務設計、教學引導、學生之間的協作,同時,鼓勵學生創新。 第一階段:基本知識學習教師提出一個明確的任務,并可以給出范例;學生進行討論、分析,發現新問題;教師講解任務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并給出粗略的解決思路;學生上機操作,教師隨時解決學生碰到的實際問題;教師現場檢查學生的完成情況;學生在完成任務后還可繼續自由探索。 第二階段:學生構思設計自己的作品;創作作品;教師和學生一起解決學生在設計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學生完成作品后,進行集體評價作品。 基于上述考慮,簡單的操作可讓學生自行完成,復雜的有代表性的操作可以教師演示,然后讓學生練習,學生自己探索求異。本節課可分為兩部分,一個是基礎性學習部分,另一個是創新性學習部分。分別對應提出任務、講解、討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法和自主探究的教學法。 以上兩種教學法都以相應的“任務”在教學實踐中得以實施。為此,可以采用以下教學模式:創設情境、激趣導入;任務驅動;分析探究;問題導向,定位、細化探究目標;學生進行探究學習;集體評講;歸納小結;反饋學習效果。當然,在實踐過程中可作相應的變通。
五、教學過程: (一)展示范例,明確任務 展示一個“奇妙的互聯網”文檔范例,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自行探索,通過自主學習,創作出同樣的演示效果。 根據“動機需要”理論、態度學習的原理,讓學生在迫切要求下學習。這樣導入課題一方面明確了這堂課的目標,另一方面學生的印象深刻,將教學目標寓于任務之中,使學生在主動地去完成任務的同時,達到教學目標。實踐證明以這種“任務驅動”的方式逐步展開教學是比較有效果的。
(二)自主學習,積極探索 教學的最終目的并不單純著眼于傳授知識,而在于引導學生自主掌握獲得知識的方法。 教師提供圖片資料,提示書上可供學生參考的內容,讓學生自主探索,自主學習,制作出與范例相類似的效果。學生針對任務,自己看書,邊看邊操作,對不明白地方作一標記,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自己記下來。
(三)匯報交流,共同學習 先以小組為單位,由組長收集全組的不懂問題,然后組織全組給予解答,最后由組長整理所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措施,準備向全班匯報。而后各組長上臺交流學習經驗。最后學生完成任務創作出與范例相同的演示效果。 在此環節中,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思維的條理性。學生之間可以互相分享各自的學習成果,達到自我學習,相互學習的目的。在教學中,給學生匯報交流的機會是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環節,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在交流中學習,在交流中提高。
(四)運用經驗,自主創新 在學生掌握了完成范例任務的技能方法后,立即引導學生充分利用這些知識,去完成一個“廢紙的利用”的任務,要求學生自己上網查找所需的素材,運用剛才已學會的知識,自行設計一個環保題材項目,并將其做成一個圖文并茂的文檔。學生上互連網利用“搜索關鍵詞”的方法搜索到若干與任務相關的網址,并下載圖片,保存文字,根據自己所需,對下載的信息進行篩選,整理,簡單的組合,初步制作一份自己的作品。
(五)評價交流,歸納總結 將同學的作品進行交流,并由同學們進行評價。通過成果的交流評價,不僅可以使更多的學生的學習長處得到發展,使更多的孩子得到激勵,還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智,體現了學習過程的創造性;同時,可以讓學生個別交流,將自己的作品呈現給大家,可以利用網絡的廣播功能向大家呈現。 借學生在相互欣賞,相互評價時馬上進行課堂小結:要創作一個自己滿意的作品,除了掌握本節課所學的基礎知識以外還得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和探索創新的精神,以及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鼓勵學生協作和創新。 設計這樣的練習和小結:抓住了愛探究是學生最寶貴的心理特點。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利用這一點。 至此,本堂課的教學目標得以實現。
教學反思: 面對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書本上的教學內容是不可能時刻緊緊跟上主流的。學生學習到的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過不了多久就會過時。因此,信息技術課在介紹基本概念、原理及用計算機處理問題的基本方法等相對固定不變的內容的同時,應注意培養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應用計算機處理實際問題及獨立獲取新知識、新技能的能力。只有讓學生掌握選擇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這才是最重要的,才能終生受益。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堅持貫徹這一教學思想。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