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網組建方案的規劃設計”教學設計 江蘇省鎮江第一中學 何 丹 案例描述 信息技術是一門貼近生活的學科,乏味的理論知識并不能勾起學生多大的興趣,貼近生活的實例更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和充分發揮,本次課在簡單的局域網組建基礎上進行升華和加深,變化角色讓學生以網絡規劃設計師的身份來擬定一套校園網規劃設計方案。只有源于自身的需求學生才會積極主動的參與、討論、設計,用所學的知識來豐富自己的校園文化生活。 學生對學校的結構布局比較熟悉,能夠明確校園網絡規模的大小,準確的規劃出整個校園網絡的拓撲結構圖;深知學校各部門工作職能,可以提出合理的IP地址分配方案和足夠的校園網絡服務功能;校園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能夠合理的選擇軟、硬件及安全設備。在這一基礎上全體同學通過激烈的討論,認真的分析,取長補短、互通有無最終提出一套完善的、可行性高的校園網組建規劃設計方案。 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教育科學出版社選修網絡技術應用中第三章第四節動手組建小型局域網的實戰練習內容。全書共分為五章,經過前面三章的學習,學生已經明確了網絡的主要功能,因特網提供的眾多服務及組織管理方案,和小型局域網的組建方法(期中包括網絡拓撲結構安排,軟硬件選擇條件,網絡中IP地址的分配等)等一些有關網絡的基礎知識,后兩章是關于主題網站的建設。由于前三章內容的抽象性,大部分學生沒有充分理解,在現實生活中不會應用,本課提出以校園網組建方案的規劃設計為例來鍛煉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在這部分內容結束之時,給學生提供一個總結、綜合應用知識的機會,它將利用到前面所有的內容。提出一套“校園網組建方案設計規劃”既是對已有知識的拓展加深,也提升了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由于學生的基礎不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也會有所差異,課堂上大部分的時間是以討論分析為主,在分析、討論的過程中要盡量避免層次差距的拉大;盡量避免分組教學中個別不愛動腦的同學坐享其成的狀況。對不同條件的同學給予不同的要求,基礎薄弱的同學能夠列出校園網的框架結構即可;小組的主干力量可以用來最后完善和補充最終方案。 教學過程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根據實際情況對本校校園網絡進行規劃設計;合理選擇設備,擬定出一套可實施的校園網組建方案 過程方法:通過對校園網需求的分析,經全班同學討論、補充,最終得出個人認為滿意的一套組建方案 情感態度價值觀:加強網絡安全意識;提高協同合作精神;注重信息素養的全面培養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網絡拓撲結構的選擇 教學難點:網絡規劃中硬件、軟件的靈活應用 教學方法 案例學習法、啟發法、實例分析法、討論法 、分組法、探究法 教學內容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情境引入 提出中學校園網的十大功能: 1、寬帶接入和Internet 2、網絡化電子圖書館 3、網絡化辦公 4、接入并共享遠程教育信息5、數字化通訊服務 6、校長評估 7、數字化廣播 8、師生之間有效的信息交流9、組建教學信息庫并在網上共享 10、在課堂教學中能調用多種信息資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假設你是一名網絡規劃設計師,請考慮如何來實現學校的要求 進入角色,分析思考 任務布置 課堂進度 組織分組討論,要求回顧校園的布局安排,選擇合理的拓撲結構和接入方式(在word 中畫圖實現),并有充分的理論依據,說出個自設計方案的可行性 注意到每棟樓宇之間的距離和功能;本論文由論文格式網整理,轉載請注明來源www.donglienglish.cn,更多論文,請點論文格式范文查看 大都能夠想到以太網光纖方式接入; 規劃拓撲結構時網絡帶寬問題被一些同學忽略 引導學生選擇軟、硬件設備, 注意: 安全性和可擴充性 IP 地址的分配方式 有線和無線網絡的規劃 回憶不同硬件設備的功能、原理,討論如何選擇; 能夠準確的給防火墻預留位置; 網絡中心架設的服務器種類不足,很少想到網絡的可擴充性 反饋與評價 教師組織學生自評說出方案的可行性; 同時進行他評指出問題,并補充不足; 選出其中最合理的幾份作全班介紹,點評 每組代表匯報自己的方案與論據; 其他人進行質疑和點評; 觀察教師舉例,全體同學共同分析、討論、補充從而把深層次的知識與規律揭示出來。 方案改進 對于討論的問題、學生的準備情況及參與情況進行評價,并且通過交流進行總結。根據討論的各個關鍵問題(特別是疑難點、決策標準等)給予理論上的總結,可以使學生進一步內化所教學的內容。 完善本小組的規劃方案,基本能夠比較全面的考慮各種因素 實物展示 給學生觀看本校校園網規劃設計的圖片(拓撲結構配備設備說明) 觀看、對比、討論、思考 完成任務 參考原有校園網規劃設計方案完成任務,畫出拓撲結構示意圖,列出所需設備清單,做簡單評估; 小組之間交流、總結經驗。 課后思考 在眾多可行性方案下,請同學們結合市場行情,預算一下哪個方案是最優的呢 意識到成本和客戶的選擇,真正的過了一把設計師的癮 教學反思: 本堂課采用的是基于案例的學習法,關于案例學習法,筆者思考了很長時間,是提出一個例子進行剖析,深入理解后再完成案例的模仿;還是像法律等學科一樣拋出一個沒有結論的引子,一直在討論分析中進行,直至得出各自的觀點。最終,筆者選擇了后者。案例學習法是一種研究性學習的方法,要求學生從自己原來的知識結構出發來理解、認識這些基本知識,使他們形成自己探究的能力。學生運用案例學習法,可以從案例的實際情景出發,設想各種可能影響認識與解決問題的障礙與偏見,努力克服困難,獲得真知,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中分層次教學,對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分組討論時,要防止學生離題或者提出不當的問題影響討論,更要防止由一個學生或者少數學生壟斷討論的現象。課堂上每個人都需要貢獻自己的知識與智慧,沒有被動的接受者,只有分析討論的參與者。當個別學生無理由地同意人家的意見時,要促使學生再想一想,有什么更好的理由嗎,有沒有其他的方案等,使案例的討論能夠深入發展,直到教學任務的完成。盡管最后不一定能夠確定哪個觀點正確、哪個方案最好,但是不同的觀點與解決方案在課堂討論中會發生碰撞,通過討論,相互補充與辯駁,認識會逐漸完善。 教師充分發揮課堂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真正實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模式。學生能夠通過與教師和其他同學的討論掌握如何表達自己的意見、如何吸收他人的知識與見解、如何與他人合作的方式與態度,這將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通過方案的設計規劃,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網絡安全意識,合理有效地使用各種網絡安全設備,加強鞏固網絡安全性,同時增強了學生的網絡道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