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本信息加工》——“人文興化”電子小報制作教學設計
江蘇省興化中學 戚正華 225700 【設計背景】 隨著教育信息化進程的推進,信息技術已不再是單一的一個學科,而更加具有綜合實踐課程和研究型課程的特點。針對高中學生的特點,通過具體的主題作品的制作,不僅實現了學生對信息技術各部分內容的整合,而且有效地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興化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這里人杰地靈,涌現了大批名人,特別是故里先賢鄭板橋,是“揚州八怪”之一的重要代表人物,是清代著名的書畫家、文學家、思想家,也是我國歷史上一位深受人民群眾愛戴的清官。他給后人留下了大批珍貴文化遺產和寶貴的精神財富。在信息技術課程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興化豐厚的人文歷史與自然風物資源向學生滲透人文思想,進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教材分析】 本課學習的內容是教育科學出版社《信息技術基礎(必修)》第四章第一節“文本信息加工”中利用字處理軟件加工信息的內容。在這一部分有一個活動實踐——電子小報的分析與制作。它可以將word中的各個分散的知識點如:藝術字、圖片、文本框、自選圖形通過一個完整的電子作品的形式綜合應用在一起。讓學生學會對各類圖片、文字信息如何去合理地表達、組織和處理。當然也為以后學習信息集成奠定一定的基礎。 【學生分析】 高中信息技術教材的編寫是基于一個非零起點,縱觀目前小學、初中信息技術教材發現內容是以螺旋式展開,即內容雖有相近,但各層次要求不同,深度不同,F在大多數有條件的初中學校信息技術課已正常開設。特別是城區學校初高中已基本銜接,而且不少學生家里也有電腦,所以就我校而言高一學生的信息技術起點差距已是越來越小。大多數學生對Word已經很熟悉,基本操作也已掌握,但缺少把所需要的信息加工成我們需要的成果,如電子小報。即是對信息素養的提升。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構成電子報刊的基本要素,了解制作word電子小報的基本過程。 (2)能夠靈活運用藝術字、文本框、自選圖形等方式呈現信息。 (3)掌握圖文混排作品的整體設計思路與基本制作方法。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電子作品的制作和展示,使學生熟練掌握文字處理軟件word功能的使用。 (2)通過主題活動讓學生能靈活應用word知識,自主探究合理組織和處理信息。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驗版面設計技術在電子報刊中的魅力,激發學習興趣和創作欲望,增強創新意識,逐步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和審美情趣。 (2)在主題作品制作過程中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家鄉的人文歷史,人文景觀。感受家鄉興化的人文氣息,增強學生愛國愛家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對各文檔元素如文本框、自選圖形、藝術字、圖形的熟練操作與靈活運用,提高學生運用Word知識的能力,使其能更生動形象的表達信息。 【教學難點】版面的合理布局,圖文與色彩的協調以及各內容間的自然過渡。制作出內容豐富,布局合理又富有美感的電子小報。 【教法分析】 根據本節課的知識特點、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教學目標的確定,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以任務驅動為主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綜合實踐活動。 【教學過程】 課前:利用屏幕投影播放“夢水鄉”興化專題片。(創設良好的氛圍)。 一、情景導入 我們的家鄉興化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傳承。這方水土,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俊杰和文人。其中著名的有“揚州八怪”之一的重要代表人物鄭板橋,他是清代著名的書畫家、文學家、思想家,也是一位深受人民群眾愛戴的清官。他給后人留下了大批珍貴文化遺產和寶貴的精神財富。為了紀念板橋先生,弘揚人文興化,每兩年在10月份興化市鄭板橋藝術節都會迎來八方游客,作為家鄉人,同學們能不能運用所學的信息技術知識向人們展示一張有關“人文興化”的電子小報作品呢? 設計思路:興化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傳承。興化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環境優美,是江蘇省歷史文化名城。最著名的有明朝宰相李春芳,《水滸傳》作者大文學家施耐庵,清代揚州八怪代表畫家鄭板橋和李鱓,著名文藝理論家《藝概》作者劉熙載等可謂是先賢名俊,如星辰璀燦。這些都是非常寶貴的本土人文資源。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作為高中信息技術教師有責任將優質的地域文化滲透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充分挖掘和運用身邊的資源,對學生實施人文素養的教育。 二、設置任務:這節課我們將以“人文興化”為主題設計一張word電子小報。 向學生展示電子小報作品范例,請同學們觀察并討論以下問題:1、這個作品表達的主題是什么?2、選擇的素材有什么特點?與主題是否吻合?3、這張電子小報在結構上包含哪幾方面? 4、使用了哪些文檔要素?(如,藝術字、自選圖形等) 設計思路:布置好任務后,先讓學生欣賞一個電子小報的范例。讓學生對小報的形式有個大致的了解,并通過以上幾個問題的討論,使同學們明確電子作品基本結構。 三、Word 電子小報制作的一般過程 1.確定主題(人文興化) 2.選擇素材(教師已提供人文興化的文本和圖形圖像素材并發送至學生機“素材”文件夾。 提供了“水上森林”,“千島菜花”,“四牌樓”“鄭板橋”四方面內容,同學們可以選擇其中一個,或綜合選取。) 3.加工設計 4.作品評價與完善 設計思路:對于任何一個電子作品的加工設計都經歷這樣這幾個過程,要培養學生一個良好的思維習慣,講究條理性和順序性。 四、加工設計 1、版面設計 選用合適的字處理軟件(如word)制作作品,版面結構組成如下: (1)頁面設置(A4紙型,縱向與橫向均可。頁邊距不可太小也不可太大,否則會有擁擠或空洞的感覺) (2)邊框和底紋(選擇頁面邊框) 2、添加各文檔要素(文本框、藝術字、外部圖形、自選圖形) 在報刊類作品制作過程中通常運用到下面一些方法: (1)藝術字的使用。 標題是版面的眼睛,通過藝術字與圖形的組合加工,使標題形狀、大小和位置有所變化,增加版面的美感。 (2)文本框使用 在編排報刊類文檔時,經常用到能在版面中靈活放置文本的工具--文本框。它可以實現橫排或豎排,通過與空格的結合使用,可排出不同形狀效果。也可對文本框進行美化,如改變文本框的樣式:背景色和邊框線等。 (3)自選圖形使用 一方面可以用來添加頁面元素,如線條,點綴等起版塊間的分隔作用。另一方面與文本框作用相似,比如選擇其中的橫卷形與豎卷形,可在其中添加文字。 (4)圖形插入及圖形對象的組合 注意:當插入一張圖形時,它在文中默認的環繞方式是嵌入式,此時圖形不可移動。若要能在頁面任何位置移動則在設置圖形格式中改變其版式(如四周型) 此外,排版時通常需要把若干的圖形對象、藝術字、文本框等組合成一個大的對象,以方便整體的移動等排版操作。按住CTRL健不放,單擊要組合的各個對象,單擊鼠標右健,選擇【組合】按鈕,將選中的內容組合到一起。 設計思路:結合展示的樣品電子小報,教師進行簡要的講解,使學生對上面的方法的應用有感性的認識,并激發他們創新。 3、作品設計 作品要求如下: 報頭的要求: (1)包括刊名,刊頭信息(出版日期、主編、刊號); (2)報刊名稱要醒目、突出重點并吸引人; (3)色彩、圖案要和報刊表現的主題相適應; (4)報頭位置、大小要合適; (5)根據需要可加入導讀欄; 報體的要求: (1)文本字號為五號,行距為單倍行距。 (2)在文字的排版方式上,要盡量照顧讀者的閱讀習慣。橫排時,從左到右,從上到下,豎排時,從上到下,從右到左。 (3)圖片不宜過大,過多,要布局合理,圖文并茂。 (4)版面色調要協調,版塊間的過渡要自然,做要創意新穎。 (學生實踐設計電子小報,如果技術問題可參看PPT課件或學案也可請教老師。教師提供圖片樣張供學生參考) 設計思路: 根據已掌握的文本信息加工技術應用于電子作品創作。教師提供形式多樣的輔助手段,供學生學習。學生在作品的創作中不僅靈活地應用到Word的各種操作技巧而且加深對家鄉的了解和熱愛,深刻感受家鄉的人文氣息,在創作中不斷提升人文素養和信息素養。 4、完成作品 參照作品要求完成作品。并對照作品評價表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自評,連同作品一起提交到教師機“人文興化”的文件夾中。 作品評價表 評價等級 優秀 良好 一般 需努力 內容選擇合理,主題突出 報頭各元素齊備 標題藝術字醒目,大小適中 圖片處理效果 版面設計布局合理,圖文并茂 色彩搭配合理 有合適的排版功能(分欄,底紋、圖文環繞) 有恰當的文檔元素(文本框、表格、自選圖形) 總體感覺 設計思路:要學會自我評價,對自己作品有一個清晰地認識。 五、評價與完善 1.利用屏幕廣播系統將部分學生的作品向全班同學展示并作點評。 設計思路:通過對比對自己的作品有一個反思,增加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評價中不斷形成科學的審美觀。 2.在欣賞了同學的作品后,對自已作品再作修改與完善,多學習別人作品的優點,取長補短。最后再次提交到教師機。 設計思路:一個優秀的電子作品就像是寫一篇文章一樣需要不斷地修改和完善。根據前面的評價來找出自身作品的不足處或在學習他人作品的基礎上是否也會帶給你一點靈感? 六、課堂總結 通過這兩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對Word電子小報的設計思想與制作方法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知道了完成一個電子作品的一般過程。大家能靈活應用Word相關知識合理組織和處理各種圖形圖像與文本信息。同時在制作過程中大家對家鄉的人文歷史,人文景觀也有了更深的了解。但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有些同學的作品還沒有來得及完善,大家可以利用課后時間繼續完成。我們將評選出優秀的學生作品發布到學校網站上去,供大家欣賞學習。
【教學反思】: 這節課我一共上了三次。第一次是在本校自己所教班上了兩節課,第二次也是在本校是上了一節課。第三次是到興化市安豐中學去上了一節興化市的教學公開課。每次上完課都有著不同的體會。 先談談優點: 1.本課任務設置合理,是對word知識的全面、綜合的運用,并涉及到使用技巧和創造性思維的發揮,所創作的作品雖然不大,但包含了很多操作技巧,是學習word內容良好的載體。本論文由論文格式網整理,轉載請注明來源www.donglienglish.cn,更多論文,請點論文格式范文查看 2.巧妙創設情境,以任務驅動方式,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從而促使學生去自主學習、自我創新。培養學生以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即對于給定的某一問題,選擇適當的手段自主地進行有關信息的收集、分析、處理、創造、表達、傳遞,實現問題的解決。逐步培養學生信息素養。 3.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適當的利用本土資源對學生滲透人文教育。學生作品蘊涵的意義很深,體現了學生對家鄉興化熱愛之情。 再談談存在問題: (1)同樣的內容對不同的學校不同的班級的學生都存在著差異,由于我這個課的設計是針對我校學生的情況考慮的,并沒有考慮到鄉鎮學校學生在這方面掌握的情況如何?所以最后的教學效果也有區別。就要求我們教師設計教學活動時一定要關注學生,關注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從而因人施教。 (2)課堂時間問題。這個實踐性活動預期是至少兩節上機課。否則學生沒有辦法完成作品,即使完成了,作品也比較粗糙。結果試了試果真如此,一節課時間確實倉促,沒有兩節課的教學效果好。比如評價方面就只能匆匆地選擇幾個學生的作品作個簡單地點評結束。整個課堂有虎頭蛇尾的感覺。 (3)可以說在確定主題與收集素材方面我是下了功夫的。當我確定要以“人文興化”作為主題后,于是到網上去搜集相關素材,但網上提供的不多。所以有的素材是到現場去實際拍攝和收集整理的。但是我想如果這些素材能讓學生課前自己利用因特網對有關人文興化方面的信息進行檢索并下載。或是有條件的話,也可利用課余時間到板橋故居、板橋紀念館等景點實地獲取或拍攝相關素材那樣就更有意義了。而且學生也能對前面所學習信息獲取(包括因特網信息查找和文件的下載)有了一個應用型的實踐。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