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職業損傷的原因分析和應對措施探討 張甫銀1 吳海燕2 廖燕桃3 作者單位 廣州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放療科(510060)張甫銀 廣州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婦科 (510060) 吳海燕 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神經外科 (510060) 廖燕桃 【摘要】 目的 探討護士發生職業損傷的原因及防護措施。方法 對140 名護士進行問卷訪問調查,分析護士發生職業損傷的原因和對職業損傷的防護措施。結果 護士發生最多的是針刺傷、被安瓿割傷和鋁蓋割傷,分別為25.7% 、40 %和31.4%。結論 護士對職業損傷的防護意識薄弱,加強對護士職業損傷的防護知識的培訓,增強護士對職業損傷的警覺意識,培養良好的操作習慣是預防和減少護士職業損傷的重要措施 【關鍵詞】 護士 職業損傷 防護措施 職業損傷是指醫務人員從事診療、護理等工作過程中意外被針頭刺傷、安瓿和鋁蓋等銳器割傷,或者被含有乙肝、丙肝、艾滋病及其他病毒感染者的血液、體液污染了的針頭及其他銳器刺破皮膚,有可能被感染的情況。由于護理職業是一門高風險的特殊性職業,臨床護士與針打交道的次數最多,被針刺傷的頻率也是最高的。據統計,全世界每30秒鐘就有一位醫護工作者被污染的針頭刺傷[1],而國內大量研究證實[2]:護士銳器傷的發生率為79.36%~92.3%,被乙肝污染的針或銳器傷后的相應感染率為6%~30%。為了解護士發生職業損傷情況,筆者對140名護士進行問卷訪問調查,通過調查,分析護士發生職業損傷的原因和對職業損傷的防護措施,預防和減少護士職業損傷的發生。現將調查結果報告如下。 調查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隨機抽取護士140名進行訪問,調查訪問表 共140份,回收 140份,回收率為 100%,符合要求。 1.2方法 自行設計調查訪問表,內容包括:護士對發生職業損傷的原因;職業損傷情況;平時操作習慣等幾個方面。 結果 2. 1 護士對職業損傷發生的原因 見表1。 表1 140名護士發生職業損傷的原因 職業損傷原因 n % 未予防護 84 60 意外污染 28 20 意外損傷 21 15 操作不當 7 5 合計 140 100 2. 2 護士職業損傷情況 見表2。 表2 護士發生職業損傷的情況 職業損傷 次數 % 安瓿割傷 56 40 鋁蓋割傷 44 31.4 針刺傷 36 25.7 刀片割傷 23 16.4 其他利器割傷 38 27.1 2 3 護士平時操作習慣情況 見表3。 表3 護士平時操作習慣 人數(%) 內容 每次 經常 偶爾 未執行 打針戴手套 10(7.1) 15(10.7) 40(28.6) 75(53.6) 靜脈抽血戴手套 10(7.1) 11(7.9) 41(29.3) 78(55.7) 掰安瓿墊紗布 14(10) 17(12.1) 69(49.3) 40(28.6) 用過針頭不回套針帽 84(60) 40(28.6) 10(7.1) 6(4.3) 操作前后正確洗手 67(47.9) 58(41.4) 10(7.1) 5(3.6) 討論 3. 1 護士發生職業損傷的常見原因 3. 1 .1 護理人力不足,工作強度大,長期高度精神緊張 隨著醫療設施的不斷完善,護士需要提供更細致、更繁忙的治療宣教、康復指導等護理服務。但現今社會,護理人力資源明顯短缺,護士的工作強度過高,工作量過大,為了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大量的護理工作,只有通過簡化操作程序才能完成繁重的護理任務。另外,護士還要參加各種操作考試,完成每年一定數量學分的聽課任務;也要處理許多非護理工作,如清陪人、催款、衛生、禁煙等,使人身心疲勞,大腦反應速度降低,導致在工作中出現差錯和失誤。因此,擴大護士隊伍是一項持續發展的目標。 3 .1 .2 職業安全教育欠缺,防護意識不夠 從表1中可見,護士對職業安全教育環節薄弱,導致護士對個人防護缺乏足夠的重視。因此,在護理操作過程中造成職業損傷也在所難免。 3. 1. 3 操作程序不規范 從表3中發現,護士在打針、靜脈抽血幾乎不戴手套,掰安瓿也很少墊紗布,究其原因是操作不方便、太忙沒時間、覺得太浪費,也有存在僥幸心理。從表2中可見,護士極易在無意中被針頭或安瓿等銳器刺傷或割傷的發生。 3. 2 職業損傷的防護措施 3.2.1洗手 洗手是預防傳染病傳播的最重要措施之一,護士的手經常直接或間接地與污染物品或患者接觸,極易引起感染和交叉感染。護士在護理患者前后,無菌操作前,接觸患者后等均應認真洗手,洗手時應掌握正確的“七步”洗手法。研究證明[3]:醫務人員提高洗手的執行率,可有效降低醫院感染的暴發流行,也是職業暴露標準防護中的一個重要措施。 3.2.2 合理的人員編制 合理的人員編制和專業結構,是臨床護理工作必須的人才保障。如果護士嚴重缺編,工作量超負荷,致使護士身心處于高度緊張狀態,會大大增加職業損傷的頻率和程度。 3.2.3加強護士職業安全教育 從本次訪問中發現,對護士進行安全職業安全教育環節薄弱。大部分護士在傳染病區工作時,會做好自我防護的措施,但在普通病區就會疏忽對自我的保護。所以,醫院應定期組織系統的、正規的、較全面的關于職業損傷防護知識培訓,使護士掌握預防職業損傷發生的技巧,增強自我防護意識,降低職業損傷的發生率。 3.2.4嚴格規范操作程序,培養良好操作習慣 護士是發生醫療銳器傷的高危人群[4],因此,對高危操作應制定硬性規定:如禁止回套針帽,一定要回套針帽時須單手操作;禁止用手直接接觸使用后的針頭、刀片等銳器;用過的銳器直接放入耐刺、防滲漏的專用容器里,銳器箱的裝放量不得超過容器的2/3;嚴禁手持銳器物來回走動,以防刺傷他人;打針、抽血等侵入性操作時必須戴手套,可使皮膚對血液的接觸率降低。有研究表明[5]:被血液污染的鋼針刺破一層乳膠手套,醫務人員接觸的血量比未戴手套時可能減少50%以上。 小結 護士在臨床一線是各種操作的執行者,最易受到職業損傷的人群。因此,在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護士保持對職業損傷的高度警惕是當前所面臨的一項刻不容緩的任務。提高洗手率,合理人員編制和專業結構,加強護士職業安全教育,嚴格規范操作程序,培養良好操作習慣是預防、控制職業損傷的發生,減少護士工作的心理壓力,保護護士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李映蘭.現代護士職業安全[M].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58. [2] 袁秀萍,李紅珍.護士發生銳器傷的調查與防范對策的探討[J].現代護理,2005,11(23):1979. [3] 韓黎,朱士俊,郭燕紅,等.中國醫務人員執行手衛生的現狀調查[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6,16(2):140-142. [4] 侯美榮.臨床護士發生醫療銳器傷的觀察與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6,16(1):82. [5] 魏麗麗.護理職業防護與管理[M].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06:9.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