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農村初中學生在數學學科上的差距很大,本文分析了數學學習困難學生產生的原因和特征,并從教師的教學入手提出相應的三大對策,促使學生的變化,逐步累積,達到轉化之目的,具有極其現實的價值和意義。 關鍵詞:學困生 成因 對策 一、 問題的提出 實行義務教育后,初中教育對象已由選拔擇優擴大為全部小學畢業生,不僅使學生數量增加,更主要的是學生之間差異的擴大,特別是在數學學科上的差距。如何面對全體學生,全面提高數學質量,為社會輸送合格的人才,徹底地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對數學教師而言,解決好數學學習困難生的問題是十分關鍵的。 所謂學習困難學生是指那些智力正常而學習成績低下,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學習困難的學生。在目前的農村中學中,這類學生所占的比例很大,研究這類學生的特點及其形成的原因,并找出相應的對策,具有極其現實的價值和意義。 二、 數學學習困難生的特征 數學學習困難生除了一般學生具有的共性,有其特有的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學習數學缺乏興趣。表現在學習中有困難,看書不懂,答題不會,這樣就使毅力欠缺的學生產生了畏難感,怕數學,煩數學。越不想學,成績就越差,越差就越不想學。學習上就出現了一個惡性循環。從而產生了自卑和應付心理,抄襲作業,考試作弊,涂改分數,欺騙教師和家長的行為時有出現。 2、學習品質差。學習品質一般指學習的認真,踏實、勤奮、自覺的創造過程。學習品質是決定學習成績好壞的一個重要因素。而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往往呈現出一種不穩定的傾向。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情緒不穩定,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學習上起落較大。其結果是態度消極,敷衍應付,成績下落。 3、參與意識不強。這些學生一般只對結論感興趣,但對通過觀察、推導、找出數量之間的內在聯系,揭示他們的共同屬性,抽象概括出數學規律,概念等一系列思維過程不能引起重視,不愿參與探討過程。這種心理防礙了學生形成知識系統結構,同時,沒有通過自己努力而獲得的結論終究不會形成牢固的知識概念。因而在使用知識時往往會出現“知識斷層”現象。 三、 數學學習困難學生的成因分析 產生學習困難學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遺傳因素,家庭和社會環境不同,學生心理發展的個別差異,教師素質,教師教育教學方法優劣以及學生本身的認知水平較低和情緒、情感的準備不足等。我認為初中數學學困生的形成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 面 1.家長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言行在相當程度上影響著子女。 這類學生的家庭常會是以下幾種情況:1)不從自己的子女實際出發,期望值過高;2)只關心結果,不關心過程,平時放任自流,到時怨天尤人,有的甚至連成績單也不在手,家長會也不參加;3)關心倍至,方法失當,或過于嚴苛,或過于嬌寵,尤其是單親家庭,4)自身文化太低,子女的學習行為無法監控;5)過于強調數學的重要性,強迫子女加班加點學習,從而產生逆反心理。 2.缺乏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習意志薄弱是學困生生形的主要內在心理因素。 學習意志是為了實現學習目標而努力克服困難的心理活動,是學習能動性的重要體現。學習活動總是與不斷克服學習困難相聯系的,與小學階段的學習相比,初中數學難度加深,教學方式的變化也比較大,教師輔導減少,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增強。在中小銜接過程中有的學生適應性強,有的學生適應性差,表現出學習情感脆弱、意志不夠堅強,在學習中,一遇到困難和挫折就退縮,甚至喪失信心,導致學習成績下降。 3 。掌握知識、技能不系統,沒有形成較好的數學認知結構,不能為連續學習提供必要的認知基礎。 初中數學教材結構的邏輯性、系統性強。首先表現在教材知識的銜接上,前面所學的知識往往是后邊學習的基礎;其次還表現在掌握數學知識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須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學生對前面所學的內容達不到規定的要求,不能及時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就造成了連續學習過程中的薄弱環節,跟不上集體學習的進程,導致學習分化。 4 。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不適應數學學習要求。 八年級是數學學習分化最明顯的階段。一個重要原因是初中階段數學課程對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要求有了明顯提高。而八年級學生正處于由直觀形象思維為主向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過渡的又一個關鍵期,沒有形成比較成熟的抽象邏輯思維方式,而且學生個體差異也比較大,有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發展快一些,有的則慢一些,因此表現出數學學習接受能力的差異。除了年齡特征因素以外,更重要的是教師沒有很好地根據學生的實際和教學要求去組織教學活動,指導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促進學生抽象邏輯思維的發展,提高學習能力和學習適應性。 總之,學困生在學習上缺乏積極性、主動性、自信心和競爭意識,久而久之,先是消極,后市厭惡,最后放棄。正是由于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嚴重地影響了他們的智力發展,阻礙了教學質量的大面積提高。因此注重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對大面積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四、數學學習困難學生的轉化策略 一、我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參與學習。 、1讓學生動手實踐 加強教學的直觀性, 數學是一門具有科學性、嚴密性和抽象性的學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給學生的學習造成了困難。因此,教學時,應加強教學的直觀性。象物理、化學一樣,通過直觀性使學生理解概念、性質。例如:在講“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時,我們可以通過幾組不同長度的三條鐵絲,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問哪幾組鐵絲可以組成三角形,能組成三角形的三條鐵絲之間有何關系?從而引導出上述結論。因此,加強直觀教學可以吸引學困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積極參與學習。 2、加強教學語言的藝術性,讓學生學的生動、有趣。 我在課堂教學中不僅注意隨時觀察全班學生學習情緒,更特別注意觀察學困生的學習情緒,他們往往上課時經常精力不集中,思想開小差,他們對教師按部就班式枯燥無味的語言講授聽不進耳,對枯燥無味的數學知識更不感興趣。這時,教師應恰當運用藝術性的教學語言來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每位學生進入積極思維狀態,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3、注重情感教育。 學生的情感都很豐富,他們需要教師的多關心、多愛護,當他們有所成績時,需要教師的鼓勵和肯定,應該及時予以表揚。只要學困生接受了教師,那就會及大地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我不僅在學生中要注意自己的形象,為人師表,而且還注重對學困生情感方面的教育。充分肯定他們的優點,及時發現他們的微小進步,適時的鼓勵,促使他們能時刻積極的學習興趣。 二、培養自覺學習的良好習慣,傳授正確的學習方法。 1、 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人生。美國教育家布魯姆認為90%以上的學生的智力是相差很小的,都能學好。數學數學學困生往往是沒有好的學習和學習方法造成的。他們不會學習,對數學概念、公式、定理、法則死記硬背;不愿動腦筋,一遇到問題就問老師,甚至扔在一邊不管。在教學中,我注意要求學生預習、自學,在學習中注意知識的形成過程、結構和聯系,總結尋找學習的規律。 解答問題時,也要注意啟發引導,讓他們自己動腦,引導他們分析問題,解答問題。從不給他們現成答案,要隨時糾正他們在分析解答中出現的錯誤,逐步培養他們獨立學習的能力和習慣。 2、在布置作業時,注意難易程度。我很注意加強對差生的輔導、轉化,督促他們認真獨立完成作業。對作業做得較好或作業有所進步的學困生,要及時給予表揚鼓勵。教師要注意克服急躁冒進的情緒,如對他們加大、加重作業量的做法就很不可取。對待學困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漸進的原則,諄諄誘導的方法,從起點開始,耐心地輔導他們一點一滴地補習功課,讓他們逐步提高。 3、應該用辯證的觀點教育學困生。對他們不僅要關心愛護和耐心細致地輔導,而且還要與嚴格要求相結合,不少學生之所以成為學困生,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學習意志不強,生活懶惰,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不認真聽講,自習課不認真復習,作業不及時完成或抄襲,根本沒有預習、復習等好的習慣所造成的。因此教師要特別注意檢查學困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在教學過程中,要對他們提出嚴格的要求,督促他們認真學習。 三、認真把好考試關,注意培養差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我在考試測驗中,有意識地出一些較易的題目,培養他們的信心,讓他們嘗到甜頭,使他們意識到自己也可以學好的。在考試前應對學生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對學困生知識的薄弱點進行個別輔導,這樣還可使有些他們經過努力也有得到較高分的機會,讓他們有成就感,逐步改變他們頭腦中在學習上總是比別人差的印象。從而培養了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勵他們積極爭取,努力向上。從而達到轉化他們目的。 經過以上努力,我所任課班級的學困生的成績提高很大,我們班的數學成績在同類班級中名列前茅。 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河無以成大江”。學習也是一樣的,學困生之所以學習不好就是沒有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學。他們今天失一個數學概念,明天沒弄懂一個定理、公式,從而逐漸形成誤差積累,越來越失去信心,厭煩學習,也就越來越差。事實證明,只要老師帶著一顆愛心,有著強烈的責任感,真正轉變觀念,銳意進行改革,認真總結經驗,絕大部分學困生是可以轉化的,全面提高農村初中的數學教學質量就一定能夠實現。 主要參考文獻 1、郭天成 《成功教育探索》 天津教育出版社 1992年 2、李駿修 《中學生心理輔導指南》 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2年 3、胡炯濤 《中學數學教學縱橫談》 山東教育出版社 1997年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