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黑素瘤,惡性,結節性;轉移;預后 朱鐵山,張保如,方凱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皮膚科,北京100073 [摘要]患者男,39歲。全身出現結節2月。早期出現肝臟、肺和皮膚的多發轉移灶。皮膚病理檢查:皮下結節示典型的結節性惡性黑素瘤的表現。本文討論了惡性黑素瘤的預后因素。1、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患者男,39歲,全身出現結節2月。2月前發現在后背起黑色丘疹,無痛癢,逐漸增大,發展速度較快。患者未予重視,1月左右在后背出現多發丘疹、結節,并陸續在四肢、軀干出現多發黑色丘疹、皮下結節,遂到我院診治。 1.2 體檢雙腋下、雙側腹股溝多發淋巴結腫大,無壓痛,活動度差。肝肋下可觸及。皮膚科情況:軀干、四肢、頭皮有多數散在分布的黑色丘疹、皮下結節(圖1,2,3),黑色結節為圓形,黃豆大小,境界較清,表面光滑;多發的皮下結節隆突于皮面,結節表面皮膚呈靛青色,結節活動度差,境界不清。圖1后背多發黑色丘疹、皮下結節圖2前胸多發黑色丘疹、皮下結節圖3黑色結節圓形、黃豆大小 1.3 實驗室檢查胸片示雙肺多發結節影。腹部B超示:肝肋下1.5 cm,肝內多發低密度占位影。取黑色丘疹活檢組織病理示:真皮下部、皮下可見腫瘤細胞團塊浸潤,浸潤深度Ⅴ級,瘤細胞密集,胞體大小不一,核大、染色深,有核分裂相(圖4,5)。取皮下結節活檢組織病理示:彌漫性異型細胞浸潤團塊,瘤細胞大小不一,核大,染色深,胞漿豐富,呈淡紅色,胞漿內多少不勻的粉末狀黑色素顆粒,間質較少,周圍有結締組織包繞。 圖4 組織病理 10×4圖5 組織病理 40×40 1.4 診斷結節性惡性黑素瘤全身播散Ⅳ級轉移。 1.5 隨訪情況患者放棄治療,3月后死亡。2、討論惡性黑色瘤(malignant melanoma,MM) 從臨床組織學分型可分為、惡性雀斑樣痣(原位惡黑)、淺表播散型惡黑,肢端雀斑樣黑素瘤、結節性黑素瘤[1]。其中結節性黑素瘤很早發生轉移,早期經淋巴管轉移,晚期可發生血管轉移。最常見轉移器官是皮膚、肝、肺。有人提出原發腫瘤部位對預后有較大影響,軀干部位,尤其背部容易發生早期轉移。本例從發現皮損到全身播散僅2月,發展速度很快,早期發生轉移。 MM生物行為多樣,可早期發生轉移播散死亡,部分病例也可自然消退或長期存活。Toorop等報道1例MM患者發生肺部轉移而存活長達15年[2]。因此,目前對MM預后的評價及研究較多。在臨床上,Messaris等對130例TMN分類Ⅲ期的MM患者的研究表明,年齡大于51歲、大于3個淋巴結受累、腫瘤原發部位在頭皮或軀干、出現可觸及的淋巴結,4項為獨立的預后因素[3]。在實驗室檢測上,Martenson等對1 007例MM患者的研究結果表明,血清S-100b蛋白水平與臨床分期相關,在Ⅱ、Ⅲ期MM患者中,是一個獨立的預后因素[4]。總之MM患者在明確診斷后,應該進一步評價其預后,作為選擇治療的重要依據。[ 參考文獻 ][1]Richard BO,William DJ,Timothy GB.Andrews diseases of the skin[M].9th ed.Philadephia:Sounders Company,2000.881-890.[2]Toorop R,Van Schil P,Hendriks J,et al.Pulmonary metastasectomy in a patient with malignant melanoma after a diseasesfree interval of 15 years[J].Int Surg,2000,85(2):116-117.[3]Messaris GE,Konstadoulakis MM,Ricaniadis N,et al.Prognostic variables for patient with stage Ⅲ malignant melanoma[J].Eur J Surg,2000,163(3):233-239.[4]Martenson ED,Hansson LD,Nilsson B,et al.Serum S100 protein as a prognostic maker in malignant melanoma[J].J Clin Oncol,2001,19(3):824-831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