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小學信息技術教學 鎮(zhèn)江市官塘橋中心小學 倪海蓉
【摘要】計算機引進小學校園,這對小學生素質教育具有劃時代意義。尤其是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新的技術,進入計算機系統(tǒng),大大拓寬了計算機在教育活動中的應用范圍。它把文字、數據、圖像和聲音等信息媒體作為一個集成體由計算機來處理,把計算機帶入了一個聲、文、圖集成的廣泛的多維應用領域,我們利用計算機可以充分實現“人機對話”、“人機交流”,這為我們的小學教育帶來新氣象。我們不但可以利用它高效、高質地管理教學,而且還可以利用它輕松自在地組織教學,從而使我們的小學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學組織形式得以全新的革命。掌握和應用計算機技術已經成為學生的必備素質。雖然,小學的信息技術知識是最基礎的,技術上并不難,但是要想上好這門課也不容易,必須要尋找到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方法,用各種方式來激發(fā)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增添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更為重要的是樹立學生學習計算機的信心,使學生具有適應信息化社會生存的全面能力。 【關鍵詞】熱情,自信,創(chuàng)新 面對世界科技飛速發(fā)展的挑戰(zhàn),如何在現代教育中推行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為中心的素質教育,是我們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一項歷史使命。作為一名剛剛在信息技術教師這一崗位上工作兩年的老師,如何在教學中更好的讓學生掌握信息技術知識,更準確的運用計算機的基礎操作,如何培養(yǎng)同學們的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一直在教學過程中深深思考的問題。下面就我任教的學校及班級談談我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一些想法。 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夯實信息技術基礎。 俗話說的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調動學生對信息技術課學習的興趣是信息老師必備的教學手段。計算機在當信社會已在大部分家庭中普及,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對它并不陌生,且產生濃厚的興趣。即使對于那些沒有接觸過計算機的學生,對未知事物總是懷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們在機房里也總會表現的躍躍欲試。但大量教學實踐表明,大多數學生對信息技術課本上的基礎知識掌握得不夠深入。因此,選取最佳的教學形式,才能真正讓學生對每節(jié)課都有新鮮感。在教學中,我化靜態(tài)為動態(tài)、變抽象為形象、變虛為實,從而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給低年級講述關于鍵盤知識的時候,學生鍵盤上的字母都認識不全,更談不上讓他們去記住各個鍵在鍵盤上的位置,給計算機基礎知識的講解帶來很大困難。于是我給他們,把所有的指法編了一首兒歌并配上音樂:基準鍵——左手小拇指AAA,左手無名指SSS……基本指法——左手小拇指QAZ,左手無名指WSX……讓學生一邊朗讀兒歌,一邊把自己朗讀到的字母在記事本上輸出,不僅僅很好地記憶了指法,同時也復習了語文的基礎知識。在以后的多次的教學實踐,我試著把抽象的內容、圖形編制成動畫、配上音樂、精心設計每節(jié)課的導入部分,把日常生活跟學習的知識聯系起來,更好地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效果顯著。 例如:講解電腦發(fā)展史這一課時,我首先準備一個比賽,每個小組的出一個代表,在最短的時間,最清楚地解釋家族中的輩分關系,然后我把電腦形容成一個大家庭,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比作爺爺,接著介紹爸爸、兒子……,把復雜、抽象的計算機發(fā)展史用通俗易懂的生活事例聯系在一起,簡單明了,學生一聽就懂,很快便很好地掌握了這課的知識要點。 設計新穎的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求知欲。 信息技術是一門不斷發(fā)展的學科,做為信息技術教師的我們要及時自己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信息涵養(yǎng)從而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學生。這方面我認為,教學內容設計要新穎,能使學生對每一節(jié)的內容都充滿新鮮感,刺激他們的眼球,撞擊他們的思維,增強學生求知欲。 例如,通過PPT演示軟件及電子教室控制軟件,向學生們展示將部分優(yōu)秀作品,如賀卡,報刊、精美畫圖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并告訴他們這是學生自己設計出來的,只要我們認真聽講,也能做出這樣子優(yōu)美的作品,同時經過每節(jié)課的學習,通過小組推薦,毛遂自薦,老師推薦等方式展示本班同學中的較優(yōu)秀作品,并讓作者自己做小小解說家,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心得,讓學生覺得只要認真努力地去做,自己也能做出這些精美的作品,從而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信息技術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希望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和基本操作應用于日常學習和生活之中。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必須結合身邊事物、結合生活,讓學生做到學有所用。比如,在電腦課上學習WORD的時候,我們可以把它和語文學科相結合,讓學生在電腦上寫作文、修改作文;學習鍵盤的時候可以和英語學科相結合,可以讓英語課代表報英語單詞,學生在電腦上默寫出來;在學習畫圖的時候可以和數學學科相結合,學生可以畫各種角,畫畫線段圖等等。這樣既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大膽動手,培養(yǎng)自主實踐的能力。 實踐操作是鞏固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俗話說熟能生巧、勤能補拙,在教學中我對信息課的總結就是,一節(jié)好的信息課一定是精讀多練,只有這樣子學生才會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所要學習的知識,從中品嘗到收獲的樂趣,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成就感和榮譽感。 在教學中,我將探究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給他們多一些表現的機會,多一份創(chuàng)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體驗,給學生充分的信任與鼓勵。 例如:講解設置word 表格邊框這一知識點時,只講解并演示表格外框的設置方法,然后學生嘗試設置內框的格式,在同學漸漸掌握之后,再進一步提高要求,讓學生再次嘗試針對表格每條邊框格式的設置,最后進行小結,出示成品課程表,進行綜合性的講解和實踐練習。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扮演了一個引導者和組織者的角色,學生層層深入地剝開了表格邊框格式設置的神秘面紗,整個教學過程中逐漸學會自主探究的方法,每完成好一項操作,學生就會獲得一份成功的喜悅,就會從中品嘗到收獲的樂趣,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中,掌握了門路,能夠舉一反三,多了一份自信,更多了一份對信息的深厚興趣。 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濃了,課堂教學的形式多了、新了,師生間的氛圍和諧輕松,教學效果必然明顯提高。讓學生主動、自覺、自發(fā)的去接觸信息技術這門學科,在學習知識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學習的快樂。 主要參考文獻及網絡資源 [1]、朱慕菊主編走進新課程與實施者的對話 北京:XX師范大學出版社[J]1995 32~34 [2]、劉儒德.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M】2005 78 [3]、祝智庭 《網絡教育應用》XX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2 [4]、李克東 《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XX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2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fā)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yè)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yè)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