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要: 資本主義社會的剝削問題是一個籠統的概念。說的確切些,應該是資本主義的實際工資,勞動力價值,剩余價值等問題。實際工資又同社會上有多少失業大軍,同名義工資,物價水平等諸多問題有關。 關鍵詞:基本的馬克思主義定理 “新解釋” “貨幣周轉” 剩余價值(率) 實際工資 資本主義社會的剝削問題是一個含義非常廣的問題,既包括FMT即剩余價值是不是一切利潤來源的問題,也包括資本主義勞動力的價值和工資水平的決定問題,還包括剩余價值率即剝削率高低的問題,還包括剩余價值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各剝削集團之間的分配問題,工人失業和產業的備軍問題,以及各名義工資和實際工資等問題。 一 .馬克思認為剩余價值的榨取是資本家利潤的來源,是最能夠反映資本主義剝削本質的一種剝削現象。所謂基本的馬克思主義定理(The Fundamental Marxian Theorem, 縮寫FMT ),就是描述剩余價值和利潤之間這種本質和現象之間關系的一個定理。 正的剩余價值率是正的利潤率的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 1977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寫的斯蒂德曼發表了題名為《斯拉法之后的馬克思》的著作,提出了在聯合生產條件下,負(或正)的剩余價值可以和正(或負)的剩余價值同時存在,以否定FMT,因此國威學術界關于FMT是否成立的爭論成為馬克思經濟理論研究中的一大進步問題。 正統理論的解釋和同期分析計時方法認為馬克思的價值和價格同一時期中一起被決定,對FMT是否成立的論證,就是這兩種解釋方法所遇到的漁歌典型的困境。分期單一體系解釋方法能夠對FMT做出較好的論證。以克列曼為代表,他的結論是“當(馬克思)的價值理論被一種靜態的方法來解釋時,不僅馬克思所闡述的一些動態問題例如利潤率變化其實看起來不能成立,而且他對利潤來源的說明這種靜態分析,也不能成立。相反,分期單一體系分解方法這個在其他各個方面證明了馬克思價值理論內在一致性的解釋方法,同樣解釋清楚了利潤剝削理論的內在邏輯。” 二.資本主義社會的就業水平,實際工資與剩余價值率 “新解釋”學派和“貨幣周轉”學派有關資本主義社會勞動價值。工資水平和失業情況的解釋。 這兩種解釋運用資本主義社會貨幣資本周轉理論對實際工資的不同分析。 “新解釋”是20世紀80年代在國外部分學者中流行起來的一種對馬克思勞動價值理論的新解釋。“貨幣周轉”說指的是20世紀80年代以后流行于法國與意大利這些非英語國家的學者中的一種研究方法——根據馬克思貨幣資本周轉說來解釋資本主義社會價值的形成過程和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問題。簡稱為“周轉說”。“周轉說”和“新解釋”走私分析上的相同點:(1)用貨幣來表示勞動時間的價值。(2) 表現價值的必須在運動中,用馬克思的話來數十載周轉中才能增值。不同點:新解釋只強調了貨幣資本的運動或周轉,沒有把馬克思《資本論》第二卷中有關貨幣資本周轉的學說同第三卷中產業資本家從銀行資本家那里借貸貨幣資本的分析結合在一起,而周轉說卻做到了這一點。 新解釋得出的推理:(1)社會的全部勞動力可以有自己的貨幣價值表現,反過來就是貨幣的勞動時間等值,即一單位貨幣代表多少勞動時間。(2)在現在這個用貨幣來表示其價值的社會全部勞動時間所創造的產品中,扣除了同樣用貨幣來表示的工資以后,生于的就是用貨幣利潤來表示的總剩余價值了(3)剩余價值率可以定義為總利潤在國民收入中占的比重同工資在國民收入中占的比重之比,也可以說是代表有多少勞動時間的社會總利潤同代表有多少勞動時間的社會貨幣總工資之比。周轉說分析框架中,除了資本家和工人兩個階級,增加了產業資本家可以從那里獲得貨幣貸款的銀行資本家。提出的一個重要觀點是工人的實際工資是由產業資本家所決定的,工人自己之能夠和資本家的斗爭中決定名義工資的多少,無法決定自己的實際工資。 2.“周轉說”有關資本主義社會的失業大軍為什么被維持在較高水平的見解 三位意大利學者的“周轉說”繼續運用資本周轉分析框架來分析資本主義社會的就業水平和實際工資問題。說明了:在存在大量失業即產業后備軍的情況下,產業資本家為了達到利潤最大化,從銀行資本家那里大量借入貨幣資本,這種擴張型的通貨膨脹是的工人的實際工資水平降低。而工人因為議價能力薄弱,無法對價格上漲所照成的實際工資降低做出反應,因此新的均衡只能是同一實際工資降低到過去的水平之下,產業資本家獲得的剩余價值率得到提高。 3.工人對實際工資降低做出反應是的剩余價值率分析 如果工人對實際工資降低做出消極怠工之類的反應,情況會不同。工人的這種反抗,是一種集體行為,可以被描述為工人的反應函數。這種函數只有在工人的實際工資低于所期待的水平之下才發生作用。在貨幣資本周轉的分析框架中,三位意大利“周轉說”學者對工人消極怠工和實際工資變化的分析,是按照資本家的短期行為和長期行為兩種情況來分別展開的。 短期行為是指資本家在一個生產周期中用加價的辦法獲取更多的剩余價值以后關門了結,是一種“打了就跑”的游擊行為。在實際生活中,尤其是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這種行為更容易發生。把加價定在利潤最大化的水平,結果是工人的實際工資和他們所期待的實際工資之間的差距會最大程度的擴大,資本家的利潤和工人收入之間的收入分配也會極大的不平衡。長期行為是指產業資本家在獲得長期利潤,這是就不得不靠用技術創新的辦法來抵消工人消極怠工所造成的勞動生產率的降低。考慮到長期利益,他們最好的辦法是保持個時期利潤的穩定,這時才能在長期內獲得利潤最大化。在長期分析中,三位意大利學者認為,產業資本家為了在長期內獲得更高的利潤。必須進技術創新。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如果總生產函數能因此而得到提升,則產業資本家在尊重工人的實際工資預期的情況下,也能夠增加長期利潤。因此,在這個長期分析中,價格水平和工人與資本家之間的收入分配問題及剩余價值率的高低,根本上決定于企業的長期眼光。
閱讀書目《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研究》 朱鐘棣著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