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長期資產減值視角的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摘要]:盈余管理是企業在有選擇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的自由時,在合法的前提下選擇使企業市場價值最大化的行為,是企業作為追求市場價值最大化的經濟主體。同時盈余管理對于企業來說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項目,這直接關系到企業經營效率通過管理的手段能否更客觀、全面地反映企業業績。近些年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為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對上市公司資產減值準備盈余管理的研究成為了各大上市公司和學者熱衷研究的問題之一。本文討論了我國長期資產減值視角下公司盈余管理的學術研究、實務操作和準則制定等方面的意義。 [關鍵詞]: 會計; 資產減值; 公司; 盈余管理 一.公司盈余管理概述 隨著經濟環境與技術條件的不斷變化,上市公司利用資產減值準備進行盈余管理的行為越來越人們的重視,如今成為眾多學者們研究的主要問題之一。同時這也是公司適應我國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必然結果。盈余管理是企業財務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會計理論研究的一個重點。
(一)盈余管理的研究背景 從20世紀80年代起,西方會計學界便致力于對盈余管理的研究。盈余管理是西方國家企業普遍實行的一種利己性政策和措施。在中國,隨著證券市場的發展,盈余管理這一問題也逐漸成為會計研究的熱點之一。在資產減值實施的十幾年期間里,我國上市公司利用資產減值進行虛假財務報告,過度的盈余管理現象越來越嚴重,嚴重影響了會計信息的質量及投資者的決策。2006年2月我國財政部頒布、《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準則后,針對新準則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響的研究逐漸增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問題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二)盈余管理的涵義 加拿大會計學者Scott在其所著的《財務會計理論》一書中指出,盈余管理是假定經營者可在一系列的會計政策(如公認會計原則)中自行選擇,很自然他們會選取使自身效用或公司價值最大化的會計政策。即盈余管理是會計政策選擇具有經濟后果的一科,具體體現。他認為,只要企業經理人有選擇不同會計政策的自由,他們必定會選擇使其效用最大化或使企業市場價值最大化的會計政策。 通常盈余管理在我國被定義為是企業在遵循會計準則的基礎上,通過企業對外報告的會計收益信息進行控制或調整,以達到主體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為。盈余管理一般是通過會計估計的合理變更、會計職業判斷的主觀性、會計方法的選擇運用控制以及調節關聯交易來修正財務報告,達到增減利潤、平滑利潤等目的,從而更好地實現管理者的私人利益或管理當局的經營目標以及能業價值最大化。所以說盈余管理對于企業來說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項目。 二.研究公司盈余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眾所周知,會計的產品是信息。對于一個公司來說,會計信息是一種非常有用的商品。會計信息主要用來處理企業經營過程中價值運動所產生的數據,按照規定的會計制度,法規,方法和程序,把他們加工成有助于決策的財務信息和其他經濟信息。會計信息提供者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驅動下,可能在合法的范圍內選擇有利于自身績效評價或其他目標的會計政策,由此導致盈余管理行為的出現。盈余管理行為的存在影響了會計信息質量,經過人為加工的會計信息無法客觀地反映企亞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并且降低了會計信息對其使用者的決策價值;從而影響到信息使用者的決策。在各種盈余管理動機的推動下,利用資產減值準備進行盈余管理成為上市公司調節盈余的重要手段之一。從客觀的角度看,盈余管理有利有弊。
對于一個公司來說,它持有資產的目的是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而當資產的“預期未來經濟利益”低于賬面價值時,企業的資產就發生了減值。當資產減值出現后,公司會進行一個關于資產減值的評估和判斷。這就促使管理人員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對這個過程加以利用,從而影響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及有效性。所以說對上市公司利用資產減值政策進行盈余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三.如何合理利用資產減值會計政策進行盈余管理分析
(一)什么是資產減值? 我國在1992年11月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中將資產定義為:“資產是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貨幣計量的經濟資源,包括各種財產、債權和其他權利。”2000年6月21日國務院發布的《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對資產進行了重新定義:“資產是指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并由企業擁有或控制的資源,該資源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資產減值是指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這里的資產,除了特別規定外,主要包括單項資產和資產組資產。減值的作用具有兩面性,合理計提資產減值可以更加真實地反映上市公司資產的公允價值,反之則是一種過度盈余管理乃至利潤操縱。 資產減值會計也是對資產未來可能流入企業的全部經濟利益的一種判斷,對企業的利潤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企業通過確認資產價值,不僅可以消化長期積累的不良資產,而且還可以提高資產的質量,使資產能夠真實地反映企業未獲取經濟利益的實力。
(二)盈余管理與利潤操縱 盈余管理與利潤操縱二者有著本質上的差別,且體現于以下兩個方面。第一盈余管理是管理者合乎法律規范的收益調整,企業的管理者和所有者從企業的自身實際出發,選擇合適的會計政策,實現自身利益或企業市場價值最大化,旨在使財務報表上的會計收益信息更具相關性和可靠性的行為,恰恰是企業財務管理手段成熟的表現。其次,利潤操縱通常是通過違規違法的手段人為地造成利潤的增加或減少,是為欺騙會計信息使用者采取的一種蓄意的欺詐行為。
(三)盈余管理的方式 盈余管理主要是通過變更會計方法、會計估計等會計手段來調節各個會計期間的收益。會計政策是企業在會計核算時所遵循的具體原則及企業所采納的具體會計處理方法,而會計估計是指企業對不確定的交易或事項所作出的判斷。 1、利用資產減值準備。新會計準則擴大了資產減值范圍,除了應收賬款、存貨、短期投資、長期投資、委托貸款、固定資產、在建工程和無形資產外,增加了投資性房地產、消耗性生物資產、建造合同形成的資產、金融資產及為探明石油天然氣礦區權益等資產。 2、會計政策的選擇。以固定資產折舊的計提為例,企業可以采用直線法、雙倍余額遞減法以及年數總和法等方法計提折舊。同一會計期間選擇不同的會計方法可以計算出不同的折舊額,因此選擇不同的折舊方法事實上就選擇了每個會計期間不同的折舊費用,從而達到選擇會計利潤的目的。折舊方法的選擇是上市公司進行盈余管理的最常用手段之一。 3、利用固定資產折舊政策影響會計利潤。對企業來講,由于固定資產金額相對較大,新準則規定,企業應當至少每年年終對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折舊方法和預計凈殘值進行復核,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因此,管理人員可以根據自己的職業判斷對固定資產折舊方法、使用壽命、凈殘值等進行判斷和選擇,這些判斷和選擇都直接影響到企業當期以及未來一定期間的利潤,為公司盈余管理提供了可能。
4、置換或出售資產。資產置換或出售實際上是母公司對上市公司的一種扶持方式,母公司可以通過和上市公司的資產置換達到把優質資產注入上市公司,從而達到提升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或者實現行業轉型的目的,這種方式通常具有戰略意義,但是一些上市公司卻把資產置換當成是利潤操縱的工具,只是為了達到提升當期盈余的目的。 5、上市公司所在地的政策扶植。上市公司在我國還是一種稀缺資源,上市公司所在地通常把它看作是地方吸收投資的渠道,扶持上市公司有利于吸收投資,搞好地方經濟。因此對上市公司在政策上給予優惠。如稅收優惠,獲得土地的優惠等等。
四.關于公司盈余管理利與弊的討論
盈余管理可以幫助公司度過暫時的財務危機。當公司處于經營困難,如需要投資資金的時候,往往會采取利潤前推措施。當資產負債率過高時,潛在債權人不愿意提供信貸支持。公司只要提前確認了后期的利潤,(如直線法加速折舊)這樣當期利潤得以提高。公司就能夠更容易籌集資金,幫助了公司度過財務難關。于此同時,適度的盈余管理可以幫助企業合理、合法避稅,進行稅收籌劃。它可以在不違背國家稅務政策的前提下,減輕公司的稅收負擔。這對一個公司來說,絕對是一個有益的選擇。
當盈余管理超過一個合理的限度時,就變成了利潤操縱。使會計信息失去相關性和可靠性。這將嚴重降低會計信息的質量,同時也嚴重的影響了被投資者,債權人等外部信息用戶的判斷。這對一個公司的發展具有一定的風險性。很多的公司的盈余管理的動機沒有充分考慮到公司未來的發展,而是作為眼前的權宜之計。這樣做,最終會破壞投資者對收益質量的信心,使投資者失望。
綜上所述,我們只有合理的適度的利用盈余管理的手段,才能保證公司有更好的發展。把握好一個度,是用好盈余管理的關鍵所在。 五.關于完善公司盈余管理的建議
單純的研究以及揭露問題的所在并不是最終的目的,重要的是如何及時查缺補漏、解決問題。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資產減值制度就成為上市公司管理者進行盈余管理的備選手段之一。而盈余管理的參考指標就是公司經營業績的指標體系。財務人員應該將長期和短期的財務指標結合起來進行參考,全面的考察公司的經營業績。設置更為合理的盈余管理的評價指標。與此同時,一個公司的財務人員本身的職業素質也很重要。實行科學合理的盈余管理的前提就是要求財務人員要對企業會計準則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這就要求公司的財務人員不僅要加強職業道德規范的學習還要注重會計實踐。
參考文獻 1、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95-109 2、劉玉廷,戴德明,夏大慰.資產減值會計〔M].大連:大連出版社,2005年:145-193 3、秦冬梅.淺析我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J].商業研究,2003,(16):50-52. 4、李榮錦.資產減值準備與利潤操縱[J].財會研究.2005.4 5、李廣暉.上市公司資產減值會計處理的幾個問題[J].財會通訊.2004.11 6、鄧紅燕.資產減值準則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響的實證研究[J].財會通訊,2009,(7):36-37 7、劉曉.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J].經濟管理,2001,(23):22-26.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會計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