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會計原則在會計工作中的作用 [摘要]:會計原則是會計確認、會計計量、會計方法選擇、會計數據搜集、會計報告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則。會計原則對于選擇會計程序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會計原則又稱“會計準則”。它是建立在會計目標、會計假設及會計概念等會計基礎理論之上具體確認和計量會計事項所應當依據的概念和規則。會計原則對于選擇會計程序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詳述每個會計原則的含義。會計原則包括會計的四項基本原則: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貨幣計量;其他還有會計的一般原則包括真實性原則、相關性原則可比性原則謹慎性原則及時性原則等每個原則都有不同的含義,對每個原則的含義進行詳細的論述。 1.會計主體 會計主體是指會計核算和監督的特定單位或組織,是會計確量和報告的空間范圍。明確界定會計主體是開展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工作的重要前提。只有明確會計主體,才能界定不同會計主體會計核算的范圍,把握會計處理的立場。通過界定會計核算的范圍,才能正確反映會計主體的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情況,才能準確提供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財務報告,才能提供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資料。 2.持續經營 持續經營是指在可以預見的將來,會計主體將會按當前的規模和狀態持續經營下去,不會停業,也不會大規模消減業務。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以持續經營為前提。 3.會計分期 會計分期是指將一個會計主體持續經營的生產經營活動劃分為一個個連續的、長短相同的期間,以便分期結算賬目和編制財務會計報告。會計分期分為年度、半年度、季度、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歷起訖日期確定。會計期間的劃分對會計核算有著重要的影響。有了會計期間,才產生了本期與非本期的區別,從而出現債權發生制和首付實現制的區別。會計期間的劃分還有利于企業及時結算賬目、編制財務報告以及提供反映企業經營狀況的財務信息。 4.客觀性原則 客觀性原則也稱真實性原則,財務會計的基本原則之一,是指企業的會計記錄和會計報表必須真實、客觀地反映企業的經濟活動,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為依據,如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真實性不等于精確性,會計不可能提供精確的信息,因為經濟活動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這就決定了會計核算過程中不可能完全排隊會計人員的主觀判斷。要實際會計核算的生,就要求會計人員在進行估計之前,必須盡可能獲得現實的、客觀的數據 5.貨幣計量 貨幣計量是指會計主體在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時采用貨幣作為統一的計量單位,反映會計主體的生產經營活動。單位的會計核算應以人民幣作為記賬本位幣。業務收支以人民幣外的貨幣為主的單位,也可以選定其中一種貨幣作為記賬本位幣,但編制財務會計報告當折算為人民幣反映。在境外設立的中國企業向國內報送的財務會計報告,也應當折算為人民幣。 6.相關性原則 亦稱有用性原則,是指企業會計提供的信息應當能夠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以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會計信息與使用者的決策密切相關,表現在提供的會計信息能幫助決策者預測未來,把握可能的結果,從而改善當前的決策;同時,提供的會計信息也能為決策者證實過去的決策產生的結果,從而修正或堅持原來的決策。因此,在會計核算中應堅持這一原則,在收集、加工、處理和提供會計信息的過程中,充分考慮會計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7.及時性原則 是指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及時進行,不得提前或延后。對會計信息使用者來說,會計信息與決策的相關性不僅表現在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而且表現在會計信息時效性上,過時的會計信息對決策者的使用價值就會大大降低,甚至無效。在會計核算中,堅持這一原則就是要求及時收集會計信息、及時對會計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及時傳遞會計信息,以滿足各方面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需要。 8.配比原則 是指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收入與其成本、費用應當相互配比,同一會計期間內的各項收入和與其相關的成本、費用,應當在該會計期間內確認。根據收入與費用的聯系方式,收入與費用的配比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根據收入與費用之間的因果聯系進行直接配比,如主營業務收入與主營業務成本相配比,其他業務收入與其他業務成本相配比;二是根據收入與費用項目存在的時間上的一致關系,將某些與特定的收入項目沒有存在明顯的因果關系的費用項目,如廣告費、辦公費和經理人員工資等,與發生在同一期間的收入相配比。在會計核算中遵循配比原則,就是要求一個會計期間內的各項收入同與其相關聯的成本、費用,應當在同一會計期間內進行確認、計量并登記入賬,借以計算確定該期的損益。 9.實際成本原則 實際成本原則亦稱歷史成本原則,是指企業的各項財產在取得時應當按照實際成本計量。其后,各項財產如果發生減值,應當按照規定計提相應的減值準備。除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另有規定者外,企業一律不得自行調整其賬面價值。企業在會計核算上對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等項目的計量,應當基于交易或事項的實際交易價格或成本,這主要是因為實際成本具有客觀性,便于查核;同時實際成本數據的取得和確定也比較容易。堅持實際成本原則能使會計核算資料具有客觀性和可靠性。但是,如果企業的資產已經發生了減值,其賬面價值不能反映其未來可收回金額,企業就應當按照規定計提相應的減值準備。 10.謹慎性原則 亦稱穩健性原則,或稱保守主義,是指某些會計事項有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可供選擇時,應盡可能選擇一種不致虛增賬面利潤、夸大所有者權益的方法為準的原則。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應當遵循謹慎性原則的要求,不得多計資產或收益、少計負債或費用,但不得設置秘密準備。遵循這一原則,要求企業在面臨經濟活動中的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作出職業判斷并處理會計事項時,應當保持必要的謹慎,充分估計風險和損失,不高估資產或收到也不低估負債或費用。對于預計會發生的損失應計算入賬,對于可能產生的收益則不預計入賬謹慎性原則在我國會計實務中有多種表現,如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采用加速折舊法、物價上漲情況下存貨計價采用后進先出法、對可能發生的各項資產損失計提減值準備等。當然,遵循這一原則并不意味著企業可以任意設置各種秘密準備,否則,就屬于濫用本原則,應當按照對重大會計差錯更正的要求進行相應會計處理,加以糾正。 11.重要性原則 是指企業在全面核算的前提下,對于在會計核算過程中的交易或事項應當區別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對資產、負債、損益等有較大影響,并進而影響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據以作出合理判斷的重要會計事項,必須按照規定的會計方法和程序進行處理,并在財務會計報告中予以充分、準確地披露;對于次要的會計事項,在不影響會計信息真實性和不誤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作出正確判斷的前提下,可適當簡化處理。 12. 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 是指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合理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的界限。凡支出的效益僅及于本年度(或1個營業周期)的,應當作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幾個會計年度(或幾個營業周期)的,應當作為資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是指為了取得本期收益而發生,應從當期已實現的收益中得到補償的支出;而資本性支出是指為當期、主要是為以后會計期間收入的取得而發生,應由今后若干會計期間的收益來補償的支出。這一原則要求企業在會計核算中將兩類不同性質的支出區分開來,對于收益性支出,應計入當期損益,并在利潤表中反映,以正確計算當期經營成果;對于資本性支出應列入資產,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中,根據其與以后各期收益的關系,將其價值分攤到以后各會計期間,以真實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如果企業將原本應計入資本性支出的計入了收益性支出,就會低估當期資產和收益;反之,則會高估當期資產和收益;所有這一切,都不利于會計信息使用者正確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影響其正確決策的作出。 13.實際成本原則 是指企業的各項財產在取得時應當按照實際成本計量。其后,各項財產如果發生減值,應當按照規定計提相應的減值準備。除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另有規定者外,企業一律不得自行調整其賬面價值。 14.權責發生制原則 是指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凡是當期已經實現的收入和已經發生或應當負擔的費用,不論款項是否收付,都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凡是不屬于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在當期收付,都不應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權責發生制以權利取得和責任完成作為收入和費用發生的標志,有助于正確計算企業的經營成果。我國企業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要求企業在會計核算過程中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與權責發生制相對應的一種收入和費用的確認方法被稱之為收付實現制,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現金作為確認收入和費用的依據。目前,我國的行政單位采用收付實現制,事業單位除經營業務采用權責發生制外,其他業務也采用收付實現制 二.列舉事例說明會計原則在工作中的運用。 案例:某公司最近發生以下經濟業務,并做了會計相應處理,請根據所給案例分析在處理這些經濟業務是否正確若不正確各違反了那些會計原則。 1.5月8日該公司購入機器設備兩臺總金額為5萬元,為了少計利潤少繳納稅金將5萬元全部計入費用。 2.5月15日將往來單位預付貨款4萬元作為5月份收入進行處理 3.5月20日該公司收某公司二手汽車一輛低所欠貨款10萬元,未作固定資產,直接做會計分錄借:管理費用10萬元 貸應收賬款10萬元 4.5月30日該企業將固定資產采用工作量法進行折舊,而以往均采用的年限法 5.5月30日,在企業編制的對外報表中顯示的20萬應收賬款,未計壞賬準備 分析:1.違反了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 2.違反了債權發生制原則和配比性原則 3.違反了真實性原則 4.違反了一貫性原則 5違反了謹慎性原則 三.把握如何更好地的發揮會計原則的同時,還應當注意會計原則具有“四性”。 即規范性、權威性、發展性、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性等。 (1)規范性。每個企業有著變化多端的經濟業務,而不同行業的企業又有各自的特殊性。而有了會計準則,會計人員在進行會計核算時就有了一個共同遵循的標準,各行各業的會計工作可在同一標準的基礎上進行。從而使會計行為達到規范化,使得會計人員提供的會計信息具有廣泛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大大提高了會計信息的質量。 (2)權威性。會計原則的制定、發布和實施要通過一定的權威機構,這些權威機構可以是國家的立法或行政部門,也可以是由其授權的會計職業團體。會計準則之所以能夠作為會計核算工作必須遵守的規范和處理會計業務的準繩。關鍵因素之一就是它的權威性。 (3)發展性。會計原則是在一定的社會經濟環境下,人們對會計實踐進行理論上的概括而形成的。會計原則具有相對穩定性,但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的發展變化,會計原則也要隨之變化,進行相應的修改、充實和淘汰。 (4)理論與實踐相融合性。會計原則是指導會計實踐的理論依據,同時會計原則又是會計理論與會計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會計原則的內容,有的來自于理論演繹,有的來自于實踐歸納,還有一部分來自于國家有關會計工作的方針政策,但這些都要經過實踐的檢驗。沒有會計理論的指導,原則就沒有科學性;沒有實踐的檢驗,原則就沒有針對性。 四:結尾,強調會計原則在會計工作中的重要性 會計原則在會計工作中的作用要求會計人員對經濟業務的處理需要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為依據,如實反映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新準則下只有8個基本原則,取消了權責發生制原則、配比原則、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和歷史成本原則。每個企業有著變化多端的經濟業務,而不同行業的企業又向各自的特殊性,會計原則的出現,就使會計人員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有了一個共同遵循的標準,各行各業的會計工作可在同一標準的基礎上進行。會計原則的作用就是提當會計工作的基本規范。總之,由于會計原則在會計工作中的性質,要求我們相關部門和會計人員必須充分地認識其利弊,合理正確地運用會計原則,用于實務中,充分發揮其在企業風險防范中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保護投資者、債權人的利益,促進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深入其在會計實務中的運用。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會計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