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問題探析 一、摘要:給定了公司社會責任的定義,總結我國較有代表性的幾位學者對我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現狀的實證研究結果,從實證研究的結果中總結出我國上市公司在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重點就存在的問題從五個方面提出建議。 三、我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問題 1. 信息披露非主動性。 目前不少上市公司把信息披露看成是一種額外的負擔,而不是把它看成是一種應該承擔的義務和股東應該獲得的權利。特別是對于那些虧損的上市公司總是擔心自己或是失去配股資格,或是將被停牌等,因此,往往不是主動地去披露有關信息。產生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上市公司在其經營管理方面存在著較多的不愿讓公眾知道的負面信息,從而對信息披露產生一種回避的心理。 2. 信息披露不及時。 上市公司的經營管理過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由于存在著信息不對稱性,投資者不可能象上市公司一樣清楚公司經營管理的變化。所以上市公司有時由于擔心其所披露的信息會影響其公司股票價格,往往遲遲不披露公司的重大信息,從而造成信息的滯后。 3. 信息披露不充分。 有的上市公司定期財務報告信息披露陳述不充分,財務數據有遺漏,甚至斷章取義,避重就輕,報喜不報憂。主要表現在:一是對關聯企業間的交易披露不夠充分;二是對企業財務指標的提示不夠充分;三是資金投資去向及利潤構成的信息披露不夠充分;四是對一些重要事項的披露不夠充分;五是借保護商業秘密為由,故意隱瞞企業重要會計信息。披露信息不充分較容易誤導投資者,為不法市場操縱者提供更多的機會。 4. 信息披露不嚴肅,程序不妥當。 在我國,有許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隨意性很強,更有甚者未經監管部門批準,就擅自決定公布涉及國家經濟決策方面的重要信息,或是為造市而制造大量小道消息。這嚴重破壞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嚴肅性,不利于投資者公平享有上市公司有關信息的權利,也不利于提醒投資者注意公司的新變化。 5. 信息披露不準確,甚至是虛假陳述。 這是當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最為嚴重和危害最大的問題。許多上市公司存在著隱瞞業績虧損,虛增利潤,預虧預警不披露,甚至制造虛假利好消息等情況來欺騙市場和投資者。 四、我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失真的原因 1. 有效公司治理結構的缺陷制約著信息披露的質量。 我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不合理,國有大股東控制力強。上市公司多數是由國有企業重組后以募集方式設立,股權相對集中,其中半數以上的公司第一大股東的持股比例高于50%,有的甚至達到60%-70%,形成普遍的“一股獨大”現象。股權過分集中在國有大股東手中,會產生許多問題。如國有大股東和上市公司在人員、資產、財務上長期不分家,上市公司的資產得不到保證,關聯交易盛行,經營業績核算的可靠性降低,董事、監事全由國有股東一人委派,公司機構間無法形成制約關系;內部人控制現象比較普遍,難以形成有效的約束、制衡機制。 2. 成本與收益的對比促使信息披露失真動機的形成。 會計造假預期收益高,成本低。對于造假者而言,只要造假的預期成本大大低于造假預期收益,造假者就有“博弈”的理由和沖動。與其他新興市場一樣,我國的證券市場同樣存在著監管體系薄弱、監管手段落后、監管人員不足的現象,因此,上市公司會計造假被發現的概率極小。此外,迄今為止,監管部門主要依靠行政處罰手段來打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失真,對其直接責任人追究刑事責任的少之又少,民事賠償更是微乎其微。因此,信息披露失真(造假)即使被發現,所付出的代價也是極其有限的。 3. 部分中介機構的執業行為影響了信息真實披露。 有的中介機構甚至與上市公司勾結共同粉飾報表或財務舞弊,通過虛增利潤、隱瞞收入少記利潤、隱瞞投資收益,提前確認收入、涂改緩交稅款的批準書、仿造銀行對賬單等手段作假導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失真。現行注冊會計師聘任制度危及了社會審計的獨立性,如盡管按中國證監會的要求,上市公司聘請會計師事務所必須經過股東大會批準,但在內部人控制現象普遍存在的情況下,聘任會計師事務所的真正權力實際上掌握在管理層手中,股東大會在聘任會計師事務所的問題上只是個形式和擺設,這種被扭曲的聘任制度往往助長了中介機構“拿人錢財,替人消災”的心態,不僅降低了一些注冊會計師的職業敏銳性,而且淡化了注冊會計師對社會公眾的責任感。 4. 監管機制不健全,監督力度不夠。 其一,政府部門的監督力度不夠,證券監管部門長期以來對股市進行調控而不是監管,常常是運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措施調控股指,使其更多地反映了國家政策意圖而掩蓋了市場中多空雙方的力量對比,呈現出明顯的“政策市”特征。其二,社會監督特別是輿論媒體監督不力。在我國這樣一個依靠消息和政策炒作的股市中,人們對于消息的處理更多地是利用它。社會輿論、新聞媒體和公眾監督也呈現出較嚴重的“報喜不報憂”情況,對上市公司的違規操作不能及時地曝光。 5. 社會信用制度稀缺,社會信用弱化,致使市場經濟中存在著嚴重的道德風險。 我國目前還沒有對法人、自然人的信用確立、確認、懲治形成一整套完善制度,這使我國市場經濟中存在著較為嚴重的道德風險。很多國有企業在向股份制企業轉變過程中以上市作為終極目標,重融資,輕改制,經營業績上不去,往往就利用虛假消息大肆融資。另外,上市公司的經理人激勵制度促使公司經營者即經理人過度追求短期利益,也會刺激上市公司作出失真信息披露。 五、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的政策建議 1. 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加強內控制度建設,提高風險控制能力。 加強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三會制度,引進獨立董事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結構重要任務之一是要約束大股東的行為,解決國有股、法人股的流通問題。采用獨立董事制度,一定要擺正獨立董事的位置,同時要出臺相應的獨立董事激勵制度。要完善中小投資者的累積股票權和委托投票權制度,形成對大股東的約束,以切實保障中小投資者公平獲取信息資源的權利,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這其中,如何切實保證注冊會計師聘任制度的有效實施至關重要。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同時要建立對公司高級管理人員的有效約束機制,規范公司高級管理人員的行為。 2. 建立民事賠償制度,對造假的上市公司處以重金處罰。 加大對上市公司會計造假的檢查力度,大幅提高會計造假成本,使造假者無利可圖,從根本上遏制會計造假的勢頭。目前,應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建立“信賴推定制度”,即假定原告在進行投資決策時已經信賴了被告的虛假陳述; 二是要完善代表人訴訟制度,以發揮集團訴訟的作用;三是對民事賠償金額的確定方式做出詳細的規定。 3. 充分發揮注冊會計師對信息披露失真的監督作用。 首先,應當強化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的聘用和更換權,掌握在上市公司大股東或管理層手中,造成注冊會計師行業中規范執業者被解聘,不規范執業者被監管部門禁入現象,嚴重影響了注冊會計師執業的獨立性。建議改由監管部門或證券交易所委托會計師事務所對上市公司會計報表進行審計。其次,應當加大對注冊會計師監督力度,強化注冊會計師風險意識,對不規范執業者堅決查處,盡快建立起注冊會計師民事賠償機制,增加注冊會計師伙同上市公司造假的成本。再次,要加強注冊會計師的誠信教育,樹立誠信為本、操守為重的職業道德。另外還應實行上市公司審計輪換制,每隔一段時間強制性更換會計師事務所,以免注冊會計師與上市公司過于親密而喪失獨立性,產生道德風險。 4. 加強道德教育和誠信教育,營造誠實守信的社會氛圍。 我國正處于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上市公司誠信理念的脆弱性是難以避免的。對此,我們要做好以下幾點:(1)加大宣傳力度,培育以誠信為核心內容的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道德規范; (2)通過立法和制度建設,建立規范的社會誠信體系和失信約束處罰機制,保證誠信者能夠得到應有的回報,失信者必須受到相應的處罰,為社會誠信水平的提高提供制度和法律保障;(3)發揮社會輿論作用,褒揚誠信者,譴責失信者,弘揚誠實守信的行為品德。 5. 加強政府監督管理,加快市場規則和法律制度的建設,加強對上市公司的管理和信息披露監管,嚴懲違法違規行為。 目前,監管部門常常是在上市公司的違規行為對投資者造成損失之后才進行查處,不利于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建議制定專門的法律法規來規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加強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監管,建立健全監督管理體系,這是防止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失真的根本途徑。
六、參考文獻 [1] 趙瑞雪,張小南. 我國上市公司財務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及其影響與對策 [2] 岑磊,朱文莉. 上市公司財務信息披露中政府職能研究. 財會通訊 [3] 張秀珍. 對上市公司財務信息披露的探討. 吉林財稅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4] 羅秀娟. 企業核心競爭力會計控制的理解——基于核心競爭力的財務報告信息披露 [5] 李耀松,李亮亮,劉亞康. 東北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治理因素分析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會計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