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表外風險問題探析 [摘 要] 隨著國際國內金融形勢的變化,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表外業務的發展引人關注。近幾年發展提速,創新加快,對商業銀行的改革和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但由于表外業務創新活躍、結構復雜,蘊含著多樣化的風險。因此,有必要研究商業銀行的表外業務風險監控對策。加強表外業務風險的管理,建立科學有效的表外業務風險管理系統對提高我國銀行業風險管理水平,增強其安全性、盈利性和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本文主要闡述了商業銀行表外業務的內容以及目前在我國的的發展現狀,同時分析了銀行表外業務在發展中所面臨的信用風險和防范的對策。 [關鍵詞] 商業銀行表外業務 發展現狀 信用風險特點對策
近幾年來,表外業務由于其自身無資本要求,盈利能力強,風險水平相對較低等特點而得到空前的發展,而我國的商業銀行因為收入不規范等原因以至于銀行表外業務收入并未隨著業務規模的增加而增長。相反,由于我國銀行忽視表外業務可能產生的風險,片面追求業務規模的擴大,不注重業務質量和盈利能力,缺乏對應的風險管理措施和手段,使得表外業務風險加劇。 商業銀行表外業務的內容及發展現狀 (一)商業銀行表外業務內容 通常所說表外業務是指商業銀行所從事的,按照現行的會計準則不記入資產負債表內,不形成現實資產負債,但能改變損益的業務。具體包括擔保類、承諾類和金融衍生交易類三種類型的業務。 擔保類業務 擔保類業務是指商業銀行接受客戶的委托對第三方承擔責任的業務,包括擔保(保函)、備用信用證、跟單信用證、承兌等。 承諾類業務 承諾類業務是指商業銀行在未來某一日期按照事先約定的條件向客戶提供約定的信用 業務,包括貸款承諾等。 金融衍生交易類業務 金融衍生交易類業務是指商業銀行為滿足客戶保值或自身頭寸管理等需要而進行的貨幣和利率的遠期、掉期、期權等衍生交易業務。 (二)商業銀行表外業務發展現狀 從目前我國上市銀行的實際看,主要發展的傳統表外業務有:銀行承兌匯票.保函以及信用證等,金融衍生類交易則為新型的表外業務。 與西方商業銀行相比,我國商業銀行的表外業務仍處于起步階段,發展速度較慢,業務種類單一,主要以一些傳統的中介業務為主,許多業務領域在相當程度上還是一片空白,表外業務的種類、規模與我國銀行現有的經營水平極不相稱。且存在許多問題:首先,表外業務發展速度緩慢。具體表現在,品種單一、范圍狹小、檔次不高。我國表外業務的品種僅局限于一些為客戶提供中介服務的傳統表外業務上,在各類擔保貸款和投資承諾、外匯買賣等新興表外業務上發展緩慢,同時缺乏金融創新,即使有一些,也難以普及并深入發展下去。其他如擔保、包銷承諾等業務也都還是品種少、規范小、缺乏深度和廣度。其次,對于表外業務的規定只散見于一些法律法規之中,并未形成法律體系,且有些規定不符合國際慣例。如我國目前使用的《金融企業會計制度》對表內和表外業務的區別和核算不符合國際慣例。該制度指出“或有資產、或有負債,應在表外科目核算”。但又規定對業務上使用的重要憑證或未啟用的有價證券,金融企業也應在表外科目進行登記。而美國公認會計準則和英國會計原則推薦書規定;表外科目的核算對象即為或有資產或有負債表外業務。再次,表外業務的收益較差,表外業務是以收取手續費為主要目的的服務性業務,但由于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對表外業務未能給予充分的重視,認為不是主業,致使表外業務成為商業銀行為了拉攏客戶而提供的一種無償性服務。例如,代理收款、代發工資、信息咨詢 二、銀行表外業務信用風險特點分析 國際上,測量公司信用風險指標中最為常用的是該公司的信用評級。企業的信用評級越高,投資者或金融機構所承擔的信用風險越低,所要求企業付出的信用風險貼水越低;而企業信用評級越低,投資者或金融機構所承擔的信用風險越高。 (一)隱含承兌匯票信用風險分析 盡管銀行承兌匯票要求真實的貿易合同為背景和債權關系,但是市場是瞬息萬變的,一些商業銀行在簽發銀行承兌匯票時,如果缺乏對客戶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動態監控和風險預警,一旦客戶因市場變化蒙受巨額經濟損失,或者資金周轉不靈,便無力按時償還銀行承兌匯票墊付資金,那么承兌銀行將被迫動用信貸資金向收款人或持有人支付票款,并最終導致不良貸款。雖然銀行承兌匯票存在很大的風險,但是因為其不占用銀行的貸款規模,部分金融機構放松警惕,放寬條件,超越自身能力或者權限,大量承兌商業匯票,造成銀行信用的嫉妒膨脹;另外,因為當前關于銀行承兌匯票的法律法規跟不上日益發展的業務,一些企業也利用這種漏洞進行詐騙。 (二)擔保函與信用證信用風險分析 擔保和銀行承兌匯票一樣是銀行運用自身的信用資源而非資金為客戶提供債務義務保證,同樣,和銀行承兌匯票一樣,銀行可以再不動用銀行資產的情況下獲得手續費收入,但是一旦客戶不能履約,銀行將成為第二責任人,那樣潛在的負債就會變成銀行貸款,并很有可能成為問題貸款。商業信用證作為銀行有條件的付款承諾,一旦開立,即要承擔信用證所規定的第一付款責任,因此,開立信用證實際上市銀行對開證申請人的一種授信行為。開證申請人作為進口信用證業務的發起然,同事又是進口信用證業務的最終付款人,在無足額保證金開證的前提下,如果開證申請人拒付,則直接造成銀行墊款,增加不良資產。根據信用證風險成因,開證申請人的信用風險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1、因貨物價格或質量問題;2、 銷售資金被開證申請人挪用;3、開證申請人開立虛假信用證到境外融資;所以,盡管市場因素可能導致表外業務信用風險,但更重要的是企業信用狀況,為了很好的防范傳統表外業務信用風險,必須對企業進行完善的信用評級,使低信用等級,高信用風險的企業退出市場。 (三)衍生產品信用風險分析 我國上市銀行進行衍生產品交易的目的一是為了客戶避險要求,使客戶轉移,變更或減少其現有或預期的風險,因為客戶的目的是規避風險,而且銀管理行與別的交易對手簽訂了方向對沖協議,所以信用風險并不顯著;二是為了自身的資產負債管理,通過利率互換使資產與負債的利率結構相匹配,或是通過貨幣掉期或遠期合約等抵消匯率變動對外匯業務或外幣資產價值波動的影響,這些一般在交易所進行,由于交易所的嚴格規定,一般認為不存在的信用風險。 三、防范表外業務風險的對策 針對表外業務的性質和風險,采取保證金、資產抵(質)押和保證等反擔保措施,是銀行防范辦理表外業務風險的補償措施。由于反擔保措施未完全落實,銀行潛在風險加大。突出表現在:保證人擔保能力不足,擔保金額超過其資產總額;抵押物不足值,抵押率過高;未按規定收取保證金或低于規定比例收取保證金以及先開證后收取保證金;提前支取、挪用保證金;用貸款或貼現資金作保證金;未設專戶管理保證金,與出票人結算戶串用等。為提高銀行表外業務風險管理水平,促進表外業務健康發展。那么如何加強表外業務風險控制,防范表外風險相表內蔓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防范表外業務的風險: (一)建立健全表外業務管理的規章制度 明確表外業務運作中的崗位分工和崗位職責,確立嚴格的業務程序和業務條件,注重對表外業務形成或有負債的項目實行同意資本金管理,對具有信用風險的或有資產業務實行統一授信管理。加強對表外業務的內部審計,建立獨立審計的風險管理模式,準確評估風險控制的差距和自我改進狀況。建立風險管理信息和控制系統,充分利用現有的客戶資源、歷史數據和市場信息,著力構建涵蓋風險檢測、風險分析的管理信息系統。 (二)切實加強對票據業務貿易背景的調查和審查 真實合法的交易是銀行匯票按期償付的物質保障。在辦理承兌、貼現業務時,應注重對匯票貿易背景的審查,要結合企業經營范圍、規模和經營特點,分析交易背景的真實性。防止企業投資、融資通過票據業務“繞道走”。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表外業務的潛在風險,加強對企業保證金來源和貼現資金用途的調查、審查和監控,嚴禁將貸款或貼現資金挪作保證金,確保貼現資金的投向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信貸政策。將表外業務納入客戶統一授信管理,對于信用客戶和公開統一授信企業在符合信用放款條件或落實了有效擔保手續后,可直接免除保證金辦理表外業務。 (三)豐富表外業務的風險監測手段 探索建立與工商、稅務、海關等政府機構或其他社會組織之間的企業信息共享機制,及時了解和掌握信貸企業,特別是關聯企業的經營情況、信用狀況及資金往來關系等信息,以防止關聯企業利用關聯關系套取銀行信用。
參考文獻 1、譚堯《關于我國商業銀行表外業務發展的思考》,經濟與社會發展。2011年11期,第1-4頁。 2、謝啟標《國有商業銀行表外業務發展的現狀與對策研究》,經融論壇, 2006年09期,第1-5頁。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會計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