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金融工具會計探究 近年來,隨著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金融工具也得到了迅猛發展。我國的會計學者一直注意跟蹤國際上金融工具會計研究的最新進展,適時地翻譯介紹與金融工具會計有關的會計準則和其他重要研究成果,為國外金融工具會計研究成果在我國的傳播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與我國蓬勃發展的金融市場相對應,金融工具會計的發展卻顯得相對滯后。這不單表現在金融工具會計實務創新不夠,還表現在金融工具會計理論亟待突破。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深刻地影響著我國的金融市場,隨著我國加入WTO腳步的加快,這種影響將會越來越顯現出來,包括金融工具創新在內的金融創新將不只是理論界的內容。從這個角度講,在我國會計界著手開展金融工具會計研究顯得尤為必要。 一、我國金融工具會計發展的現實及其評價 針對金融工具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創新對傳統會計理論的沖突,如確認原則、計量原則、會計基本假定、會計要素的重新界定等,我國的會計學者們獨立地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見解。比如,認為應對傳統的實現原則加以修正或重新解釋;認為應改進財務報表的結構,將資產分為金融資產和非金融資產,或在現有基本報表基礎上增加有關金融工具信息的報表;并且認為,應將這些方面的建議,在修改我國的基本會計準則時考慮進去。不容置疑,這些見解和建議是很有價值的,豐富了我國會計理論,同時也有助于將來修訂我國的會計準則基本概念框架。但同時也應該承認,由于我國金融工具創新還處在初級階段,衍生金融工具及其交易還沒有達到與發達市場經濟國家那樣的水平和規模,對金融工具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的具體會計問題的研究,還很不夠。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國的金融工具會計研究也需要“創新”;剡^頭來考察一下我國會計制度對金融工具會計所作的規定。就基本金融工具而言,如應收賬款、應收票據、債券、股票等,現有會計制度對其有較多較詳細的規定。但存在一些需要補充之處。以應收賬款包括貸款會計為例。目前,商業銀行與資產管理公司,國有企業和資產管理公司之間的債轉股,一般工商企業之間的應收賬款轉讓,都是目前會計制度中尚沒有規范或雖有規范但不太明確的地方。從概念上講,這些問題涉及到金融資產轉讓,具體包括:應收賬款轉讓應確認為銷售交易還是融資交易;轉讓的應收賬款價值如何確定有沒有考慮過縮水因素;如果屬于銷售交易,那么轉讓損益又如何確認和計量,等等! 二、建立我國金融工具會計的理論準備
建立我國的金融工具會計,應吸收借鑒國外發達國家的成熟做法或國際慣例,深入細致地研究國外金融工具會計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原因而不是簡單地“移植”。當前,對金融工具會計的研究,要十分注重金融工具國際會計準則的研究;同時,由于金融工具國際會計準則又是在一些發達國家金融工具會計準則的基礎上協調形成的,因此,還應注重對具體國家金融工具會計準則的研究,尤其是美國FASB公布的一些相關會計準則。事實上,如果不研究主要發達國家的金融工具會計準則,要清楚地理解國際會計準則幾乎是不可能的,至少現在的情況就是如此。 除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外,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加拿大會計準則制定機構都在金融工具會計方面進行了較多的探索,并取得了有益的成果。盡管它們的準則在許多方面具有相似之處,但仍各具特色,其中尤以美國和英國的相關準則更趨突出。以美國準則為例,最初是通過制定發布的第52號財務會計準則公告SFAS52來規范外幣套期活動的會計處理,接下來又發布了規范期貨會計處理的SFAS80,再就是后來的SFAS105、SFAS107、SFAS119和SFAS133.這其中的變遷,隱含著復雜的背景。無疑,要了解美國今天的金融工具會計,就必須對此有充分的了解。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真正地做到“洋為中用”。 目前,IASC集中了世界上幾乎所有在金融工具會計方面有專長的理論界和實務界人士,在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金融工具會計研究。對此,我們應予以特別關注,并力爭通過各種方式參與進去。這樣的話,一方面可以較深入地了解其中的背景和原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參與來表達我們在金融工具會計國際協調方面的主張。 就衍生金融工具而言,我國的會計制度或會計準則對其所作的規范還有值得修改或補充的地方。這里所指的修改或補充并不是指超前地規范一些衍生金融工具的會計處理,而是基于實踐的需要,在確保會計信息完整的前提下,在現有規范的基礎上作修改或補充。比如,期貨業務的會計核算,雖然對此已有相關的會計制度對其加以規范,但規范本身的做法似乎值得再商榷。再比如,期貨合約的期末公允價值變動,是否考慮將其納入表內核算和反映。另外,由于規避風險的需要,我國境內的一些商業銀行或從事大宗涉外業務的工商企業往往通過銀行,一般都利用衍生金融工具進行套期,以防范匯率或利率的不利變化所可能造成的損失。但是,現行的金融性企業會計制度并沒有對這種業務作出規范。各商業銀行會計處理和反映的方法也各不相同,有的將其納入表內核算,有的則不納入表內核算僅作為表外業務反映,還有的根本就不反映。無論從信息反映的完整性、真實性和可比性角度考慮,還是從增加會計信息透明度的要求看,均有必要從會計制度上對這方面的業務進行統一和規范。 三、建立我國金融工具會計的原則 1、循序漸進原則 今天,對許多人來說,“金融工具”已不再是一個陌生的詞語。金融工具確實已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金融工具會計也需要我們去研究和探索。但是,在建立我國金融工具會計時,切不可忽視中國現階段經濟發展的客觀現實,以為可以把發達國家較為成熟的金融工具會計理論和方法簡單地“移植”到我國。我們需要做的,是適應中國金融工具創新的進程,逐步地修訂和完善相關的會計規范。當然,強調循序漸進原則,并不意味著要教條地等某項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已完全定型才來考慮其會計規范問題。事實上,合理的會計規范,對于規范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發展,有時往往有積極作用。這一點,對于衍生金融工具尤其如此。國際經驗已經表明,為了規范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立法往往應適當在先。單就會計而言,正如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所指出的那樣,有關套期活動的財務會計報告準則的出臺,將更有利于企業利用衍生工具進行風險防范。 2、國際化原則 在堅持循序漸進原則的前提下,發展我國的金融工具會計還應遵循國際化原則。這與國際經濟一體化要求會計國際協調的原則是一致的。發達國家金融工具創新較我國先行若干年,經歷過許多曲折,相關的會計規范也經歷或仍在經歷創新,積累了許多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不少成熟的做法已逐漸為多數國家效仿,演變成為國際通用做法。此外,就金融工具,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而言,大多數并不存在地區或國家差別,比如,中國的小麥期貨合約在設計、交易和交割等方面,與其他發達國家的小麥期貨合約并沒有本質區別。從這種意義上,在建立我國的金融工具會計時,對國外成熟的做法,在不違背我國法律的前提下,應盡可能地加以吸收和利用。這樣做,一方面可以節約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縮小我國會計規范與國際慣例之間的差距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會計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