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會計職業道德的探討 摘要 在現代會計實務中,各國都在致力于不斷規范各種會計體的會計行為,使其提供符合質量要求且有助于會計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確決策的會計信息。會計信息失真固然有社會環境和會計系統本身的諸多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會計人員本身,其職業道德水平高低在傳播會計信息的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會計信息的質量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關鍵詞 會計職業道德含義 作用 分析原因 對策 職業道德的概念與含義 職業道德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職業道德是指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涵蓋了從業人員與服務對象、職業與職工、職業與職業之間的關系。狹義的職業道德是指在一定職業活動中應遵循的、體現一定職業特征的、調整一定職業關系的職業行為準則和規范。會計職業道德是指在會計職業活動中應當遵循的、體現會計職業特征的、調整會計職業關系的職業行為準則和規范。它的內容包括: 1、愛崗敬業。要求會計人員熱愛自己的工作,安心本崗職務,終于職守 為自己的工作盡職盡責。 2、誠實守信。要求會計人員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執業謹慎,信譽至上,不為利益所誘惑,不弄虛作假,不泄露秘密。 3、廉潔自律。要求會計人員公私分明、不貪不占、遵紀守法、清正廉潔。 4、客觀公正。要求會計人員端正態度,依法辦事,實事求是,不偏不倚,保持應有的獨立性。 5、強化服務。要求會計人員樹立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努力維護和提升會計職業的良好社會形象。 6、參與管理。要求會計人員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努力鉆研相關業務,全面熟悉本單位經營活動和業務流程,主動提出合理化建議,協助領導決策,積極參與管理。 7、提高技能。要求會計人員增強提高專業技能的自覺性和緊迫感,勤學苦練,刻苦鉆研,不斷進取,提高業務水平。 8、堅持準則。要求會計人員熟悉國家法律、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始終堅持按法律、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要求進行會計核算,實施會計監督。會計職業道德的含義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會計職業道德是調整會計職業活動利益關系的手段。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會計職業活動中的各種經濟關系日趨復雜,這些經濟關系的實質是經濟利益關系。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各經濟主體的利益與國家利益、社會公眾利益時常發生沖突。會計職業道德可以配合國家法律制度,調整職業關系中的經濟利益關系,維護正常的經濟秩序。會計職業道德允許個人和各經濟主體獲取合法的自身利益,但反對通過損害國家和社會公眾利益而獲取違法利益。 (2)、會計職業道德具有相對穩定性。會計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經濟學科,是為加強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維護社會公眾利益服務的。市場經濟的客觀性是通過價值規律表現出來的。任何社會和個人,對于客觀經濟規律,只能在認識的基礎上,去主動適應、掌握和運用它,而不能去改造它,更不能違背它。在市場經濟活動中,作為對單位經濟業務事項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會計,會計標準的設計,會計政策的制定,會計方法的選擇,都必須遵循其內在的客觀經濟規律和要求。會計人員在職業活動中誠實守信、客觀公正等是會計職業的普遍要求。 (3)、會計職業道德具有廣泛的社會性。會計職業道德是人們對會計職業行為的客觀要求。 會計職業道德的重要性 一、調整會計職業活動中人與人之間的各種關系。一方面是調整同一職業內部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職業內部關系,如職業勞動者相互之間的關系,與組織內部各個職能部門及其成員之間的關系。雖然組織內部成員在利益上是根本一致的,但由于職業勞動的復雜性,總會產生多種做樣的矛盾。員工往往有自己的利益要求,有些可能會有組織總體利益發生沖突,如員工付出與所得的關系,控制目標與員工自身要求的關系等;同時,會計還要經常面對管理者與被管理者道德的兩難問題。會計職業道德有助于調節和改善職業勞動中人與人的關系,增進勞動者之間的團結與合作。另一方面是調整職業外部的各種關系。一般來說,每個法人組織都會涉及到本組織與外部相關當事人之間的利益關系,及職業外部關系。組織外部相關當事人通常包括組織的資產所有者、債權人、股東、業務往來的各方等。各種關系與組織之間常常會發生矛盾沖突,這就需要會計職業道德來加以調整。 二、規范職業行為,提高工作效率。會計職業道德規范了會計人員的職業行為,它可以幫助會計人員對本職工作準確定位,以限制和引導會計人員的越軌行為。會計人員通過了解職業道德規范內容,有助于樹立正確的職業觀,按照道德規范來從事這項工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少走彎路。 三、幫助會計人員正確履行自己的職責。社會主義會計職業道德是社會道德在會計職業的具體化,既反映社會主義道德和社會公德的一般要求,又有鮮明的會計工作特點,同時還體現了會計職業責任的要求。強調會計人員遵守職業道德,就是要求廣大會計人員按社會主義道德原則和社會公德的一般要求,結合會計工作實際,把會計職業責任變成自覺的職業道德行為,從而自覺地履行會計職務義務,實現會計管理的目的,使會計工作達到一個新的水平。會計人員只有遵守職業道德要求,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職責,做好本職工作。 四、是會計人員自我完善的必要條件。一個會計人員的社會活動是多方面的,但職業活動始終是主要活動,職業人員對社會的貢獻也不是單一的,但主要還是需要職業工作表現出來。因此會計人員高尚品質的形成,主要依靠職業活動中的學習和鍛煉。職業生活為道德的鍛煉提供了時間和場所,會計人員可以通過多本職業的盡職盡責理解人生意義從而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會計人員通過檢查自己的不足,不斷完善自己,做一名合格的會計人員。 五、有利于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經濟秩序的良好與混亂是反映國民經濟運行質量、社會經濟管理水平和法制建設程度的重要標志,是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因此,堅持依法行政,維護市場經濟秩序是加強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是鞏固和發展國民經濟良好運行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國民經濟整體素質和市場競爭力的必然選擇,是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條件,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有力措施,是全面推進社會文明進步的內在要求.2違背職業準則,違反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道德規范。實事求是、客觀公正是會計職業道德中最主要的道德規范,而現在普遍性的問題,即大量的會計信息失真。3.業務知識欠缺 ,不熟悉法規,缺乏職業理想和敬業精神。不少會計人員缺乏基本的業務素質,工作拖拉,業務知識貧乏或老化,對會計準則、會計制度知之甚少 ,專業技術能力較差,職業勝任能力明顯不夠。 會計誠信失信原因分析會計誠信失信原因分析 1、社會變革及市場經濟對價值觀念的沖擊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人們利益格局勢必多樣化和復雜化,原來那種單一的利益關系向大跨度、多層次的利益關系格局變化。利益關系的變化反映在思想意識上,必然引起道德沖突。人們在分析會計信息失真原因時所講的“利益驅動”,就是指這種價值觀念變化的一種負面效應。在會計職業道德滑坡中,小團體利益與社會利益發生沖突的占了會計職業活動中利益關系的經大多數,而且往往是小團體利益占了上風,導致了會計信息失真。 2、會計從業環境不利于會計人員形成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 會計人員是單位內部的會計從業人員是受聘、受雇于其所在單位的工作人員,其衣、食、住、行、獎懲、升遷,均依靠其所在單位的任職及任職的業績。當會計人員與單位負責人發生道德沖突時,會計人員則面臨著堅持準則、堅守職業道德就可能被辭退下崗的痛苦選擇,客觀上存在著“站得住的頂不住,頂得住的站不住”的現象。當前突出存在的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絕大部分是單位負責人授意、指使、強令會計人員編制虛假會計信息造成的。 3、會計人員堅持職業道德的外部法律環境不佳會計人員堅持準則的法律保障和法律救濟制度不完善,不利于會計人員形成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 當前虛假的會計信息嚴重干擾了經濟決策,擾亂了市場秩序,敗壞了社會風氣。市場經濟依賴于規則,但僅有規則制度約束是不夠的。當巨大的經濟利益與嚴肅的道德規范發生碰撞時,只有道德誠信教育菜能不使道德天平失衡。近年來,我國出現的會計信息質量不高、國有資產大量流失等現象,也充分證明單純依靠法律法規等強制性規范不可能杜絕一切弊端的發生,提高會計從業者的素質,必須輔以跨級職業道德規范來補充,制定和出臺會計職業道德已迫在眉睫。2當前會計假賬屢見不鮮,與會計職業道德水平下降有密切關系。只有加強道德教育與法制宣傳才能更好的穩定社會經濟秩序,避免經濟損失. 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措施 1.凈化會計行為環境會計人員不僅工作在會計領域,更生活在社會大環境中,其職業道德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會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和干擾。在一個道德意識淡泊,公共意識低下,自我中心突出的社會環境下,不可能營造出高品味的會計職業道德。凈化環境,不是光靠會計職業界的努力能做到的,而要依托于社會各方面的變革與協調,尤其是應與法律、各行各業的職業道德同步,才能建設好會計職業道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實質上是向社會提出了提高道德覺悟、重視道德修養、凈化環境的基本要求。在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今天,各行各業都應自覺提高職業道德意識,從而營造出建設會計職業道德的和諧環境。 2.制定一套可操作的會計職業道德規范體系。首先,會計職業道德的實施主要依靠會計人員的道德感和思想覺悟,而非受制于外力,因此會計職業道德的制定不宜由政府直接出面進行,而應該由注冊會計師協會、會計學會等民間組織、中價機構來制定、頒布與監督實施,實現會計行業自律。其次,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也是信用經濟,信用必須依賴道德之完善來維護,在加強法律建設的今天,切不可忽視道德建設。為此,我們必須在弘揚中國優秀傳統道德,吸收西方優秀傳統道德的基礎上,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符合時代精神的會計職業道德3.加強單位內部會計監督 政府監督監.首先,加強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的制定與實施:(1)會計人員與經濟業務事項的審批人員、經辦人員、財物保管人員的職責權限應當明確,并相互分離、相互制約;(2)重大對外投資、資產處置、資金調度和其它重要經濟業務事項的決策和執行的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程序應當明確;(3)財產清查的范圍、期限和組織程序應當明確;(4)對會計資料定期進行內部審計的辦法和程序應當明確。其次,從有關會計的政府監管來看,需要解決監管的責任問題。政府監管部門的責任就是要解決防止造假、懲處造假以及嚴格執法問題。會計法律體系不夠完善。 社會不斷進步. 建議 (一)進行誠信教育,提高負責人的職業道德水平。(二)會計崗位的強化,規范會計基礎工作。。(三)有效和及時的外部監督審計工作,建立會計職業道德獎懲機制。 完善會計經濟事務相關法律建設,將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納入會計法律制度建設范疇的同時,及時有效地實質性監督審計,獎懲結合,也能提供良好的會計從業氛圍,有效促進會計從業人員熟悉法規、依法辦事。(四)完善法律,以法律德。 法律規范是準繩,也是道德建設的重要保證。當今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現狀是不容忽視的,會計職業道德建設關乎會計工作的誠信與準確,關乎國家的利益、企業與個人的發展。所以加強會計人員的道德建設也是迫在眉睫。會計職業道德的樹立并不單單是會計人員,而是需要社會、企業領導、負責人等等多方面的來共同配合,并且不斷的追求崇高的會計職業道德觀念。如果領導能夠把好財務收支關口,公正明確地反映方方面面的利益關系,不偏私,不濫用職權.營造正面的會計從業環境。首先是企業內部環境的改善:(1)企業的管理當局應起一個榜樣的作用,如果管理當局不愿意設立適當的控制或不能遵守建立起來的控制,那么控制環境將會受到極為不利的影響。(2)一個好的人事政策和實物,能確保執行企業政策和程序的人員具有勝任能力和真正品行。(3)設置合理的組織機構,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4)內部審計可通過協助管理當局監管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來促成有利的控制環境的建立。然后是企業外部環境的改善,形成一種抑惡揚善的社會氛圍,對違章成員進行懲戒,對嚴格遵守職業道德規范與行為標準的成員進行表彰獎勵。加強會計人員的道德修養。無論從業環境的改善還是職業道德教育,都表現為客觀的、外在的、強制性的道德要求只有具有堅定職業道德信念的人,才能有持之以恒、堅忍不拔的精神和對工作精益求精的態度,才能敢于排除一切干擾和阻力,以職業道德標準去鑒定、評價他人和本人職業道德行為的善惡 ,建立健全會計道德評價體系采取“法、范”結合,建立健全會計職業道德評價體系,即通過法規建設和職業道德規范的建立來約束、制約和激勵財會從業人員的道德行為,做到“有法可依、有規可循”。會計職業道德的監測評價系統是會計職業道德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首先,應建立會計職業道德跟蹤監測系統,判斷會計職業道德意識所處的階段,及時發現會計職業道德狀況的新動向;其次,在建立健全會計職業道德評價系統時,建議在注冊會計師協會、會計學會等會計組織內成立道德委員會來履行這一職責。進行會計職業道德評價,就要對會計人員遵紀守法、真實公正、“廉業、精業、勤業、敬業、愛業”等方面制定一套可操作的評價標準;并且要選擇恰當的評價方法。評價方法有社會評價方法和自我評價方法,而社會評價方法又可分為社會輿論與傳統習俗評價。對道德評價結果應使用獎罰手段、示范道德榜樣、大眾傳播媒介等方式,使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狀況始終置于各單位內部和社會公眾的督導之下。
參考文獻 1]高翠蓮.關于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問題的思考.山西財政稅務專科學校學報,2005年9月1日 [2] 王鈞,何小波. 關于會計職業道德的探討. 遼寧行政學院學報, 2001, (06) . [3] 劉時紅.關于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思考.財政監督,2006年(20) [4] 王淑梅. 對新時期會計職業道德的探討. 邊疆經濟與文化, 2010, (07) . [5] 會計監督問題探討, 中國建設會計學會第五次議論文集,2000年 [6] 曹宛娟,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淺析,中國農業會計, [7] 王麗娟,對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問題的思考,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10年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會計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