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會計準則下上市公司盈余問題 摘要:論述新會計準則下上市公司的盈余;以及改革準則后對上市公司的影響,針對這些影響上市公司做出的各項調整措施。 關鍵詞:盈余,調整,應對,上市公司,新會計準則。。。。。 在這個飛速發展的社會上,不斷更新舊問題同時出現了很多新問題,比如今天我們要討論的會計準則下上市公司的盈余問題。 首先從總則說起也就是何為會計準則,會計學術界給會計準則下了各式各樣的定義,有人認為會計準則是關于一般通用的會計規則的公共合約,有人認為會計準則是為實現財務報告目的而約定的一種技術手段,還有人認為會計準則是政治程序的產物。我不打算展開講這些學術觀點,而是從便于大家理解的角度,分別在三個遞進的層面上給出“什么是會計準則”的描述:第一,會計準則是反映經濟活動、確認產權關系、規范收益分配的會計專業技術標準;第二,會計準則是資本市場的一種重要游戲規則;第三,會計準則是國家經濟法規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家經濟生活甚至國際經濟交往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有西方學者提出,會計審計準則、企業內部控制以及政府外部監管,是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三大支柱。這種說法并不為過。 我國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包括三部分內容:一是基本準則,二是具體準則,三是應用指南;緶蕜t是最大的原則,是準則中的準則,也是在起草具體準則時必須遵循的準則,它統馭著所有具體準則;緶蕜t是經國務院批復同意、由金人慶部長簽發部長令發布的。在它的指導下,我們又制定了38項具體準則,這些準則主要為企業處理各種具體交易和事項提供統一的標準。在基本準則和具體準則的基礎上,我們在10月30日發布了會計準則應用指南,對會計實務中一些要點、重點和難點進行了規范,屬于操作層面的規定。這三部分共同構成了中國企業會計準則體系。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會計計量是在一定的計量尺度下,運用特定的計量單位,選擇合理的計量屬性,確定應予記錄的經濟事項金額的會計記錄過程。會計計量包括計量尺度、計量單位、計量對象和計量屬性。其中,計量屬性是指計量客體的特征或外在表現形式。不同的計量屬性,會使相同的會計要素表現為不同的貨幣數量,從而使會計信息反映的財務成果和經營狀況建立在不同的計量基礎上,即建立在選用不同的會計目標上了解了這些就得寫財務會計報告了,這些都是關于新會計準則的問題。 現在我們來了解一下上市公司的問題,一。上市公司是指所發行的股票經過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證券管理部門批準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所謂非上市公司是指其股票沒有上市和沒有在證券交易所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是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種,這種公司到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除了必須經過批準外,還必須符合一定的條件。與一般公司相比,上市公司最大的特點在于可利用證券市場進行籌資,廣泛地吸收社會上的閑散資金,從而迅速擴大企業規模,增強產品的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因此,股份有限公司發展到一定規模后,往往將公司股票在交易所公開上市作為企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步驟。從國際經驗來看,世界知名的大企業幾乎全是上市公司。例如,美國500家大公司中有95%是上市公司。 二。增持與回購有四個作用,穩定股價提升信心為主要作用。增持與回購對股價的影響長期不顯著短期顯著?梢杂盟膫指標來尋找增持與回購的公司。增持可能成為普遍現象,而回購不一定能普遍實施增持可能成為普遍現象,但是回購并不一定能普遍實施。主要原因可能是公司治理的問題。三。正確區分非經常性損益與非經營性損益兩個不同的概念。把非經常性損益和經常性收益先分離后結合地考察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經營成果。注意注冊會計師對非經常性損益重點關注的核實說明?疾旄髫攧罩笜斯椿P系,密切關注有些上市公司諸多非規范做法。 現在我們來討論下上市公司的盈余問題,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的行為選擇,資產減值會計是目前虧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最主要手段。近年來,我國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為一直是人們所矚目的焦點。所謂盈余管理是指企業管理者以獲取一定的自身利益為目的,在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允許的范圍內, 運用職業判斷編制財務報告和通過規劃交易以誤導那些以公司的經營業績為基礎的利益關系人的決策或影響那些以會計報告為基礎的契約的后果。雖然在合理范圍內 的盈余管理可以減少企業的經營風險,有利于進一步激勵管理者的創新能力,但由于盈余管理有悖于財務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有悖于會計信息的中立性,會使會計信 息失去公允性、可靠性和可比性,從而誤導投資者并影響證券市場資源優化配置的功能,因而,過度的盈余管理是有害的。 關于在新會計準則下上市公司的盈余問題有幾個重要的點,一、存貨計價方法的變革。二、取消資產減值損失轉回 。三、加大對關聯交易的披露 。四、變革企業合并的會計處理方法 。五、擴大合并財務報表范圍。六、提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傊,新會計準則對企業的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助于約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為,有利于投資者作出更準確的投資決策,降低投資風險。 在新會計準則對上市公司管理會計盈余的不利因素與是不可避免的,不利因素---上市公司利用公允價值操縱利潤,上市公司借機擴大資本化費用范圍,人為改變無形資產的攤銷年限或攤銷方法 ,這就說明了上市公司會不惜一切得到最大的利潤以致會對社會造成不良的影響。反過來有力因素是值得了解的,有利因素---使我國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得以提高,正確指導了信息使用者。如何防范這些問題,這就使得在制定會計準則時必須結合本國國情,其次就是加強對上市公司關聯交易盈余管理征兆的判斷,這樣可能就會避免一下問題的出現。 我在安徽新華學院讀書,同宿舍有三位同學分別來自宣城、六安、蕪湖等不同市,而我則來自南方的一個小縣城。記得我們最初在一起討論問題,總要麻煩一位合肥同學在旁邊充當翻譯和講解員,因為大家語言交流有障礙。大家知曉,我們中的任何一個人未走出家門讀書時,同周圍的人交流并不存在任何語言障礙。只是因進入大學這個新環境后,接觸的對象復雜了,交流的范圍和半徑更大了,就使得語言的交流成為了一個嚴重問題。這時大家都需要一種共同的、都能聽懂的,可理解的、能夠表達各地方言所要表述的基本內容的通用語言。那位北京同學和普通話就充當了這個重要的角色。故事到這兒并沒有完,還有有趣的后續進展。前段時間,我到中南美洲的幾個國家訪問,正好遇到了其中一位外派在那兒工作的老同學。他告訴我說:在巴西,平時要用葡萄牙語;在墨西哥,平時要用西班牙語。同來自不同國家的國際客戶打交道,用的最多的則是全世界普遍接受的英語。
這個故事告訴大家這樣一個道理:在我們上大學以前,環境比較封閉,接觸人和事物、獲得的經驗、溝通的對象基本都局限在一個相當小的范圍內,交流的語言和溝通的技巧也相對單一和有限。一旦接觸的人和事物范圍發生變化,就必須在交流和溝通方面尋求共同的交流媒介。比如我跟諸位打交道,再擴大一下范圍,跟民政部門、社會保障部門和國外有關方面的朋友打交道,大家講話各自有各自的側重點,各自專業語言背后有自身特性和規律,過分使用專業表述,不選擇用通俗的語言表達復雜的專業事物的辦法,就一定無法實現有效溝通。這個道理套用到企業身上也一樣,過去搞計劃經濟,大家都在自家門口生產,生產出來的產品國家包銷,不需要和社會過多地打交道;現在則不同,從資金的投入方式就開始改變,產權多元化可能涉及很多主體,大家語言背后的意義、目的和關注點都可能不同。因此,我們迫切需要一種統一的商業報告語言,以便在資本、勞動力、自然資源等各種要素和商品、服務之間架起一座信息傳遞的橋梁,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創造條件,使市場機制真正成為資源配置過程中的估價機制,成為一桿給各種資源定價的“秤”,使各種資源各得其所,實現社會的和諧發展。具體到資本市場,就是尚主席所講的完善資本市場的交易機制和價格發現機制。尤其在股權分置改革打下良好基礎的情況下,通過市場化手段實現并購重組的交易將越來越頻繁地發生,可能出現大量通過市場并購做大做強的案例,必須使用通用商業語言,為資本市場的價格發現提供可靠、相關的高質量信息。 結論:新會計準則的實施對我國上市公司的不良行為進行了制約,也指引了我國會計會計信息使用者。 參考文獻 :(1):《會計法則》和《會計基礎》,安徽新華學院教材。 ( 2 ):吳聯生《當代會計前治問題研究—創新發展》,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五月第5 版。 ( 3 ):《會計行為》經濟管理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 4 ):黃曉清《會計人員管理體制研究—會計委派制管理論文實踐》,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會計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