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企業會計改革制度改革路徑研究 企業會計制度是國家根據一定的程序制定的具有一定強制性的會計工作行為規范的總稱。會計制度是國務院財政部門根據《會計法》制定的關于會計核算,會計監督。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以及會計工作管理的制度,包括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是公司,企業,事業等單位從事會計工作必須遵守的規范和準則,主要包括:有關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進行核算,實施會計監督的依據和準則,是單位內部辦理會計事務的規定和程序,是單位之間開展業務,提供會計信息的方法,是會計人員從業資格的取得和限制,是會計檔案范圍和保存期限的規定等等。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經濟生活中的新情況不斷出現,一些制度已不能勝任了,改革已是必然。 一 分析企業會計改革面臨的問題 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企業股份制改造日益興起,我國企業到香港境外等地發展,接受外國政府貸款也就多了,帶來的問題也多了。不同性質的企業實習不同的會計制度會造成相同企業會計信息的不可比性。由于不同財務會計制度所規定的會計政策,會計標準不同,導致同一行業因執行不同會計制度所反映的會計信息缺乏可比性。例如,鋼鐵行業中有股份有限公司,外貿投資企業,國有企業等;因其分別執行《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外貿投資企業會計制度》,分企業會計制度等,而鋼鐵行業中的各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不一致,股份有限公司可以計提短期,分行業會計制度不能起到 指導企業進行會計核算的作用。“罰則兩制”以前;會計制度根據企業實際發生的各項經濟業務進行規范;起到了會計核算手冊的作用,即企業遇到會計核算問題,通常情況下只要對照會計制度即可進行相關的會計處理。分行業會計制度執行八年來;不少企業會計人員反映,會計制度成了簡單的財務處理程序;造成會計人員遇到實際情況翻閱會計制度后也不知所云,不知如何進行會計處理,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會計制度的權威性。投資和長期投資損失準備,而其它企業則不能計提投資損失準備。會計制度按行業分類已明顯不符合企業實際情況的需要。一方面是企業多種經營的存在和發展;分行業的會計制度已經不能滿足會計核算的需要;另一方面,新興行業的興起,如足球俱樂部、網絡公司、軟件公司等;無法從現有行業會計制度體系中找到其適用的會計制度。而且隨著經濟的發展;會有越來越多的新興行業和業務出現,按行業分別設計企業會計制度的做法已越來越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企業會計制度的制訂將始終處于被動局面,滯后于經濟的發展。以《企業會計制度》和《企業會計準則》為主體的會計標準與國際會計標準相比,在主要方面雖已基本一致,但《企業會計制度》暫在股份有限公司實施,國有企業尚未執行。國有企業仍然執行1992年制定的《企業財務通則》和行業財務、會計制度(以下簡稱“老制度”),老制度不利于企業消化不良資產,已與加入WTO的新形勢不相適應《企業會計制度》于2001年1月1日起在我國股份有限公司全面實施后,總體上看執行情況是好的,有效地遏制了一些上市公司的造假行為。然而,也有一些上市公司不嚴格執行《企業會計制度》的有關規定,甚至弄虛作假,提供不真實的會計信息,嚴重損害了廣大股民的利益,擾亂了資本市場的秩序。 二 企業會計制度制度改革之路 20世紀80年代后期,我國計劃經濟開始逐步向市場經濟轉換,財政部進行了一系列會計改革,陸續發布實施了符合國際慣例的會計標準,大大加快了會計國際化的步伐。 1985年,財政部發布實施了《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會計制度》,1992年修訂為《外商投資企業會計制度》。《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會計制度》和《外商投資企業會計制度》在許多方面吸收了國際會計的通行做法,為吸引外資、擴大開放奠定了基礎。 1992年,財政部發布實施了《企業會計準則》和《企業財務通則》、13項行業會計制度和10項行業財務制度(簡稱“兩則”“兩制”),結束了我國40多年來在計劃經濟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會計模式,確立了與市場經濟相適應、并與國際慣例初步協調的新的會計模式。這次改革作為我國財政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內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進行“兩則”“兩制”改革的同時,財政部與國家體改委聯合發布實施了《股份制試點企業會計制度》,1998年又進行了修訂,形成《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股份制試點企業會計制度》和《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的貫徹實施,適應了企業改組上市以及在境內外發行A股、B股、H股的對外籌資的要求,對于國有企業改革、推行現代企業制度,建立和規范資本市場發揮了重要作用。 1997年,財政部針對“瓊民源”等股票案例,首次發布實施了《企業會計準則——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披露》;此后,又陸續發布了投資,收入,債務重組,非貨幣性交易,建造合同,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會計差錯更正,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現金流量表,或有事項,借款費用,無形資產,租賃,中期財務報告,存貨,固定資產等具體會計準則。截至目前,財政部發布的具體會計準則共有16項。 2000年,國務院發布了《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財政部以此為依據,發布了《企業會計制度》,規定自2001年1月1日起暫在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鼓勵國有企業和其他企市場改革經驗的基礎上完成的,改革力度大,起點高,內容豐富,將我國的會計國際化改革業執行。《企業會計制度》適用于除金融企業和小企業以外的所有企業,是在總結我國資本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2001年9月,財政部發布了《證券投資基金會計核算辦法》,于2002年1月1日起實施。同年12月,又發布了《金融企業會計制度》,適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成立的各類金融企業,包括銀行(含信用社)、保險公司、證券公司、信托投資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租賃公司、財務公司等。《金融企業會計制度》借鑒了國際慣例,并結合了我國各類金融企業的實際,有利于規范各類金融企業的會計行為,提高金融資產質量,促進金融企業的發展。 眾所周知,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企業會計改革一直處在經濟體制改革的前沿。上述一系列會計改革的重大舉措,使我國的會計標準在會計核算原則、要求、政策、方法等諸多方面與國際通行做法的差異大為縮減。 我國企業會計制度改革應穩步推進、重點突破。在推動我國企業會計制度改革過程中,應立足國情全面考慮改革的復雜性和艱巨性,堅持優秀傳統繼承和創新結合,就是采取分步走的實施路徑,穩步推進,不能追求速度不要質量。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會計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