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bd id="kw8mi"><pre id="kw8mi"></pre></kbd>
        • 論文格式
          電氣工程 會計論文 金融論文 國際貿易 財務管理 人力資源 輕化工程 德語論文 工程管理 文化產業管理 信息計算科學 電氣自動化 歷史論文
          機械設計 電子通信 英語論文 物流論文 電子商務 法律論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場營銷 電視制片管理 材料科學工程 漢語言文學 免費獲取
          制藥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裝工程 模具設計 測控專業 工業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應用物理 電子信息工程 服裝設計工程 教育技術學 論文降重
          通信工程 電子機電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學 藝術設計 新聞專業 信息管理 給水排水工程 化學工程工藝 推廣賺積分 付款方式
          • 首頁 |
          • 畢業論文 |
          • 論文格式 |
          • 個人簡歷 |
          • 工作總結 |
          • 入黨申請書 |
          • 求職信 |
          • 入團申請書 |
          • 工作計劃 |
          • 免費論文 |
          • 現成論文 |
          • 論文同學網 |
          搜索 高級搜索

          當前位置:論文格式網 -> 免費論文 -> 會計論文

          淺析會計職業道德

          本論文在會計論文欄目,由論文格式網整理,轉載請注明來源www.donglienglish.cn,更多論文,請點論文格式范文查看 XCLW192086  淺析會計職業道德

          一、會計職業道德的含義 
          二、會計職業道德規范的內容
          三、會計職業道德失范的危害
          四、引起會計職業道德失范的原因
          五、會計職業道德風險防范
          淺析會計職業道德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市場經濟的等價交換原則部分地滲透到人們的精神生活中,造成人際關系冷漠、不正之風蔓延,使一些人的道德觀產生偏差,唯利是圖等現象普遍存在。會計工作處于各單位經濟管理工作的前沿,會計人員身處財經大權的關鍵地位,在一些不健康的消極環境影響下,其價值觀念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近幾年來,中國證券市場爆出的銀廣夏、藍田股份、萬福生科等上市公司造假案,會計人員難辭其咎,會計職業道德滑坡問題已成為我國經濟生活中亟待解決的頑癥。
          一、會計職業道德的含義
           會計職業道德是指會計從業、執業人員在工作過程中所應遵循的與其職業活動相適應的行為規范。
          二、會計職業道德規范的內容
          (一)愛崗敬業。要求會計人員正確認識會計職業,樹立愛崗敬業的精神,戒懶、戒惰、戒拖;熱愛會計工作,敬重社會職業;安心工作,任勞任怨;嚴肅認真,一絲不茍;忠于職守,盡職盡責,切實對單位、對社會公眾、對國家負責。(二)誠實守信。要求會計人員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不搞虛假;保守秘密,不為利益所誘惑。(三)廉潔自律。要求會計人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自覺抵制享樂主義、個人主義、拜金主義;公私分明、不貪不占;遵紀守法、清正廉潔,自覺抵制行業不正之風。(四)客觀公正。要求會計人員端正態度,依法辦事,實事求是,不偏不倚,保持應有的獨立性。(五)堅持準則。要求會計人員熟悉國家法律、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始終堅持按法律、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要求,進行會計核算,實施會計監督。(六)提高技能。要求會計人員增強提高專業技能的自覺性和緊迫感,勤學苦練,刻苦鉆研;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向書本學、向社會學、向實際工作學,在學中思,在思中學,努力提高業務水平。(七)參與管理。要求會計人員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努力鉆研相關業務,全面熟悉本單位經營活動和業務流程,主動提出合理化建議,協助領導決策,積極參與管理。(八)強化服務。要求會計人員樹立服務意識,擺正位置,文明服務;提高服務質量,努力維護和提升會計職業的良好社會形象。
          三、會計職業道德失范的危害
          道德失范,是指社會生活中基本道德規范的缺失與不健全所導致的社會道德調節作用的弱化以及失靈,并由此產生整個社會行為層面的混亂無序。所謂會計職業道德失范,是指會計職業道德規范的缺乏或者喪失
          (一)助長社會不良風氣。
          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缺失將成為一些撐握一定權力的人以權謀私的保護傘,通過做假賬,使某些違法違規的行為得以蒙混過關,如人為調節收入,造成收入失真;虛列成本,造成成本失實;虛增、虛減利潤、虛列投資收益、虛假負債等調節利潤指標,由此助長了行賄、受賄、貪污腐敗等丑惡現象的發生,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造成嚴重的危害。
          (二)、導致國家稅收和國有資產的大量流失。
          目前我國稅收的主要來源是企業繳納的流轉稅和所得稅,現實經濟生活中,各個企業利用各種方式進行偷稅,前不久所爆發出來的“虛開增值稅發票偷稅“幾起大案僅僅是冰山一角,很多企業為了逃稅或少交稅金,不擇手段造假賬,虛增支出、隱瞞利潤,造成了國家稅收和國有資產的大量流失。
           (三)、影響國家宏觀經濟調控。
          很多企業及單位資產賬實不符,如人為調節固定資產折舊方法,造成固定資產價值與實際不符;企業存貨積壓嚴重,變現能力差,其賬面價值低于市場價,會計核算仍按歷史成本計價,沒有反映變現凈值;遞延資產、待處理財產損益等名不符實等,這些嚴重違反會計原則的行為,造成會計信息失真,影響企業生產經營決策和資源的合理配置,危害企業的生存與發展,誤導投資者與債權人,破壞投資環境等不良后果,而且影響了國家宏觀經濟調控政策失效,導致經濟混亂。
          (四)、會計作假泛濫成災。
          會計職業道德要求會計從業人員要做到誠實守信,但在現實工作中卻往往事與愿違。我們的會計人員畢竟不是決策者,企業或單位領導為了爭取自身的利益經常要求會計人員做一些違法違規的事,而會計人員明知違法卻不得不為,只能聽之任之。久而久之會計作假賬就形同了家常便飯,反正大家都一樣作假沒什么了不起,不作假的反而覺得不正常。如遇監察部門來查賬吃吃喝喝、送點小禮即可搞定。這樣的現象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所有的法律法規形同虛設,會計人員都失去了道德底線。
          (五)、導致整個社會發生誠信危機。
          近年來美國的安然、世通、施樂等大公司的一系列財務欺詐案被曝光,我國也發生了銀廣夏、麥科特、藍田股份,萬福生科等會計造假事件。會計造假已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各國都在采取多種措施進行綜合治理。披露虛假的會計信息,暴露出會計道德失范、誠信缺失的“誠信危機”。會計是社會信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會計誠信既是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基本職業道德規范,也是會計執業機構和會計人員的安身立命之本。
          四、引起會計職業道德失范的原因
          (一)、利益的誘惑
          利益是人們在生存和發展中產生的物質和精神的滿足程度,包括經濟利益、政治利益和思想文化利益,其中經濟利益是最核心、最根本的利益。會計職業道德是調整會計從業人員與各種利益關系的手段。會計從業人員作為有限理性經濟人在既有的職業道德規范約束下有追求自身最大利益的動機和傾向。當預期利益等于或大于堅持職業道德規范所帶來的利益時,會計人員就可能在道德和利益之間進行逆選擇,從而引發職業道德風險。
          (二)、會計獨立性缺失
          我國會計人員與其服務的會計主體是不可分離的。他們個人的生存、發展、職務升遷等依附于為之服務的單位。在單位會計工作中,會計職業道德能否發揮作用、作用大小,往往不以會計人員的主觀愿望為轉移,而是從屬于所在單位的價值取向、文化層次及本單位負責人的道德水準。會計人員在單位的從屬性地位,也會帶來職業道德作用的從屬性。這種從屬性在某種程度上往往是制約會計獨立性的根本原因。會計獨立地位的缺失,使會計人員陷入“站得住的頂不住”、“頂得住的站不住”的怪圈。即使是相對獨立的會計中介機構,因市場和生存的壓力,同行惡意競爭而喪失中立的現象也屢見不鮮。
          (三)、會計監督機制不健全
          會計監督是國家監督、社會監督和內部監督的有機統一。要保證經濟活動的健康有序進行,必須綜合運用這三種形式。我國目前的會計監督機制還不夠健全,一是國家監督滯后,財政、稅務、審計等國家監督機構在各自的領域實施監督,不能形成監督合力,并且偏重于“滅火”式的事后監督,達不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二是社會監督低效。會計中介機構還未走向規范化、法制化軌道,同行惡性競爭和生存發展的動機,使其一味迎合客戶需求而喪失客觀、公正立場,社會監督的中立作用難以發揮。三是單位內部監督失效。內部會計、內部審計是單位內部監督的主體,由于內部監督主體的依附性和從屬性,決定了內部監督缺位,導致監督失效。四是會計監督往往停留在行業監督的范籌,全社會監督的環境還沒有完全形成。不健全的會計監督機制,為選擇不規范會計行為提供了契機,也為會計職業道德失范提供了可能。
          (四)、會計職業道德失范成本低廉
          從某種程度上講,會計造假是當前會計職業道德失范的最直接表現,也是會計從業人員最可能產生的職業道德風險。會計造假屢禁不止,除虛假會計信息提供者謀求自身最大利益外,會計造假成本低廉也是虛假會計信息泛濫的重要原因。公司、企業、會計人員是會計信息的提供方,信息優勢和專業優勢使會計造假活動本身的支出低廉。另外,我國對會計造假的處罰也極不到位,一是處罰手段上,重經濟處罰,輕行政及法律處罰;二是處罰對象上,偏重對單位處罰,輕于對個人處罰;三是處罰效果上,偏重內部處理,輕于外部曝光。造假成本與造假預期收益的嚴重不對稱,使會計造假趨之若附,客觀上加劇了會計職業道德風險形成的可能性。
          五、會計職業道德風險防范
          (一)充分發揮思想教育對會計行為的約束作用。
          思想教育對防范會計故意性信息失真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幾方面:(1)思想教育在某種程度上可以代替管理和監督活動。思想教育在約束會計行為方面的最大功能是對會計人員在經濟行為和道德傾向方面進行長久的規范和培養,成為會計人員潛意識的行為規范和約束;(2)加強思想教育可形成有助于約束會計人員的社會氣氛和環境。我國當前之所以嚴重地存在公為私、貪污、腐化等弊病和假冒偽劣、坑蒙拐騙的行為,實際上是一些人的市場交易活動在一個缺乏信任和信譽,試圖通過損人利己、損公肥私的方式逃脫懲罰而使自己加快致富的心態中運行,會計人員受此影響,難免道德的天平發生傾斜。因此加強會計人員的思想意識和道德及其經濟理論的教育和灌輸是至關重要的;(3)良好的思想教育有助于會計人員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觀念是客觀事物在人腦里的反映,良好的思想道德氛圍將有助于會計人員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從而使會計人員以正確的心態正確地看待周圍發生的事,最終減少會計故意性信息失真,杜絕會計風險。
          (二)、建立會計人員誠信體系
          可以在會計從業人員信息管理系統的基礎上,增加會計人員誠信管理信息。目前各省財政廳會計行政主管部門通過會計從業人員信息管理系統對轄區內的會計從業人員的資格考核、證件發放、繼續教育、資格年檢、人員調動、信息變更等信息進行有效的監管?梢栽诖讼到y的基礎上增加會計人員的誠信信息,使系統更加完善,使財政廳會計行政主管部門對轄區內的會計從業人員進行更加有效的監管。誠信記錄內容可由有關的財務管理部門或審計部門,在發現會計人員有違反會計職業道德的現象時,及時向上級財政部門報告,上級財政部門對情況作進一步核實后,對其內容進行公布。建立會計信用檔案,對于會計人員個人及單位財務信用狀況進行評價,并進行分級分類管理,評價結果將通過網站等媒體進行公布,并作為政府考核單位的重要參考依據。每位會計人員的誠信情況從此可以一目了然,用人單位在聘用或者人才交流時,可以依據這些信息來對應聘者進行考查。
          (三)、實行獎勵激勵制度
          在日常的財務工作中,必須采用對會計人員的監督與激勵相結合的辦法,建立激勵機制,設計一定的獎懲措施,激發會計人員的動機,調動會計人員的積極性,借以控制和引導會計人員,促使其努力按照會計人員應遵循的道德規范去行為。具體做法:對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情況進行定期、不定期的檢查、考評、獎罰。并與其崗位資格、專業職務、提職、晉升等結合起來。同時,建立一套健全有效的管理與監督機制,引導會計人員從“利己”出發,“自覺”努力,從而有意無意地達到“利他”的效果,以防范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的發生。并且引入競爭機制,建立責任制和優勝劣態機制,增加單位管理機構和會計人員對其行為效率關注的動力和壓力。
          (四)、健全會計監督機制
          會計監督是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憑借經授權的特殊地位和職權,依照國家的基本法律制度,對特定主體經濟活動過程及其資金運動進行全面、綜合、連續、及時地監督。按照授權意志不同,會計監督區分為內部會計監督、社會會計監督、國家會計監督三個層次,三者在監督對象、內容、重點等方面體現不同的權利與責任。健全會計監督機制,一是完善會計控制環境?刂骗h境是會計監督有效性的重要條件,政府、單位或組織應健全以權責劃分、激勵、監督評價為核心的會計治理結構,形成決策、執行、監督相互分離、相互制約的機制。二是建立合適的會計控制制度,形成設計合理、運行高效的包括分工、授權、記錄等一系列控制程序在內的防范機制。三是完善會計控制檢查和評價機制,及時發現會計控制中存在的問題和缺陷并及時糾正,不斷優化會計控制制度。四是完善會計控制執行的保障機制。通過宣傳和教育使會計控制內化為不同責任主體的行為規范,強化其執行意識。
          (五)、完善職業道德失范懲戒機制
          在當代中國面臨社會轉型的特定歷史時期,新舊價值觀交替,符合社會公眾利益并占絕對統治地位的道德思想和道德行為準則一時難以建立,多元價值評價標準沖擊著每一個社會人,道德的社會控制機制難以正常發揮作用。經濟行為價值的過渡推廣,道德價值評價標準的迷失,預期利益的驅動和低廉的失范成本,使會計人在處理國家、集體及個人利益的關系上往往陷入道德失范的困境。從行為論的角度講,以誠信為特征的社會道德,僅靠制度和教育規范,不能長久保持理智,必須依靠國家法律的強制力來規范社會人的誠信義務和非理性選擇。完善會計職業道德懲戒機制,一是結合我國實際,借鑒國外經驗,制定《信用法》、《商業欺詐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完善社會信用保障制度;二是綜合運用行政處罰、經濟處罰和刑事處罰等手段處理失范行為,提高會計職業道德失范成本;三是加大對會計職業道德失范個人的懲罰力度,有效遏制會計人的非理性行為。
          (六)全面營造會計獨立的格局。
          我國國有企業的管理是實行委托代理管理,為了確切知道受托者在其任期內是否實現其預定目標,就必須委派一個和受托者沒有任何經濟利益關系的第三者—會計,對受托方的生產、經營、銷售及其利潤分配情況進行全方位的反映和監督。從博弈論的觀點看,委托方(國家)和受托方(國有企業的經營者)是一種相互博弈的關系,博弈雙方的目標是如何在既定的利益總量的盤子中多獲得存量利益,或改變目前的利益分配格局,使得這種分配格局對自己有利。從利益的分配角度來看,企業和國家始終處于一種對立狀態,要讓企業自覺履行其所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就必須要充分發揮會計的監督職能,而要做到這一步,就只有讓會計脫離受托者的控制,也就是要改革現行的會計人員管理體制,全面推行將會計從受托方的利益紐帶中切割出去的會計委派制度。
          參考資料:(1) 財經職業道德建設(第三版)
          (2) ://.xchen.com.cn

          參 考 文 獻
          1、文碩,《審計發展史》,企業管理出版社,1996年
          2、"國有股減持"課題組,《國有股減持與上市公司治理結構改革》。
          3、陳武朝 鄭軍,《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服務需求的特點及其影響的探討》,《審計研究》200年第1期
          4、李利明,《當銀行成為企業》,《經濟觀察報》2002年2月25日
          5、同2
          6、黃玲仁,《淺談證券市場投資主體的發展趨勢》,《商業研究》2001年第7期


          相關論文
          上一篇:淺議企業應收賬款的管理 下一篇:淺析企業貨幣資金內部控制管理
          Tags:淺析 會計 職業道德 【收藏】 【返回頂部】
          人力資源論文
          金融論文
          會計論文
          財務論文
          法律論文
          物流論文
          工商管理論文
          其他論文
          保險學免費論文
          財政學免費論文
          工程管理免費論文
          經濟學免費論文
          市場營銷免費論文
          投資學免費論文
          信息管理免費論文
          行政管理免費論文
          財務會計論文格式
          數學教育論文格式
          數學與應用數學論文
          物流論文格式范文
          財務管理論文格式
          營銷論文格式范文
          人力資源論文格式
          電子商務畢業論文
          法律專業畢業論文
          工商管理畢業論文
          漢語言文學論文
          計算機畢業論文
          教育管理畢業論文
          現代教育技術論文
          小學教育畢業論文
          心理學畢業論文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
          中文系文學論文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計算機論文
          推薦文章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會計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

          Copyright@ 2010-2018 LWGSW.com 論文格式網 版權所有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您可能还对以下资源感兴趣:

          论文格式网: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 <strike id="swkuo"></str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