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格式
            電氣工程 會計論文 金融論文 國際貿易 財務管理 人力資源 輕化工程 德語論文 工程管理 文化產業管理 信息計算科學 電氣自動化 歷史論文
            機械設計 電子通信 英語論文 物流論文 電子商務 法律論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場營銷 電視制片管理 材料科學工程 漢語言文學 免費獲取
            制藥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裝工程 模具設計 測控專業 工業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應用物理 電子信息工程 服裝設計工程 教育技術學 論文降重
            通信工程 電子機電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學 藝術設計 新聞專業 信息管理 給水排水工程 化學工程工藝 推廣賺積分 付款方式
            • 首頁 |
            • 畢業論文 |
            • 論文格式 |
            • 個人簡歷 |
            • 工作總結 |
            • 入黨申請書 |
            • 求職信 |
            • 入團申請書 |
            • 工作計劃 |
            • 免費論文 |
            • 現成論文 |
            • 論文同學網 |
            搜索 高級搜索

            當前位置:論文格式網 -> 免費論文 -> 會計論文

            關于會計計量的新屬性---公允價值

            本論文在會計論文欄目,由論文格式網整理,轉載請注明來源www.donglienglish.cn,更多論文,請點論文格式范文查看 XCLW191533  關于會計計量的新屬性---公允價值

            關于會計計量的新屬性——公允價值
            摘要:公允價值一直是國際會計界關注的一個話題,完全實施公允價值會計是今后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的工作目標。本文主要針對新會計準則中重新引用公允價值計量的問題進行研究。首先介紹了公允價值的定義,并與其他的計量屬性歷史成本優缺點進行全面的比較,然后分析新會計準則下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運用以及對我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影響,同時指出在全球經濟環境的影響下,公允價值計量在我國實行所面臨的難點及順利推行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字:公允價值;歷史成本;優缺點;新準則
            Abstract
            Fair value of the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profession has been a topic of interest, full implementation of fair value accounting in the future work of the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goals. Firstl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 of fair value, and with other measurement attributes of historical cost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o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Then article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air value of the background and meaning, analyzing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the use of fair value model and th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f listed companies on China's impact, noting that the global economic environment,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are facing in our country Difficulties and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Fair value,Historical cost,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new standard
             
            前言
            自80年代以來,美國會計界和金融界一直對金融工具,特別是對衍生金融工具的確認、計量和披露問題爭論不休。盡管金融工具的確認和計量問題至今尚未取得突破性進展,但對這些問題的討論加深了人們對歷史成本計量模式嚴重缺陷———缺乏相關性的認識。本文研究了公允價值相關的一些知識的概念,歷史成本與公允價值的主要差異,以及新計量屬性—公允價值的推廣與應用,最后分析了有關公允價值的會計處理及在我國應用的展望。
            一、公允價值的概念
             20世紀80年代,由于利率、匯率的開放,金融業的競爭加劇,產生了各種各樣的衍生金融工具,這些金融工具的特點是在簽訂合同之后、履約之前,其市場價值常常會有很大的變化。而這些變化可能給企業帶來巨額的損失或收益。但在傳統的歷史成本計量屬性下,這些損益只有等到合約履行或取消時,才能一次性報告。這使得大量的金融機構在破產之前,其財務報表仍顯示良好、健康的財務狀況,誤導了投資者對這些金融機構的判斷,做出錯誤的投資決策。同時,會計的目標也逐漸由受托責任觀轉向了決策有用觀。信息的使用者不僅僅關注企業過去和現在的經營業績,而且關注企業未來的經營狀況,也就是希望財務信息面向未來。在這樣的背景下,公允價值作為一種可以有效提高信息相關性的計量屬性出現,并且迅速得到廣泛的應用。 
            公允價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債務清償的金額。在公平交易中,交易雙方應當是持續經營的企業,不存在清算、重大縮減經營規模,或在不利條件下進行交易等問題。
            國家會計準則理事會在《國際會計準則第32號-金融工具:列報》中將公允價值定義為:“指在一項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自愿的雙方交換一項資產或清償一項債務所使用的金額。”而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對公允價值的定義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資源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
            二、公允價值與歷史成本的比較
            1、歷史成本的優缺點
            (1)優點
            歷史成本具有較強的可靠性、客觀性及可驗證性,它是買賣雙方在市場上通過交易客觀確定的,而不是人們主觀確定的,因此具有客觀可靠性,同時留下了原始憑證作為依據,收入與費用的配比和收益的配比都是建立在實際交易基礎上的,可以避免歪曲經營收益;同時歷史成本較容易操作無需經常調整賬目,可以防止隨意改變會計分錄,維護了會計信息的可靠性。歷史成本計量是建立在幣值穩定假設的基礎上,要求資產和負債按其取得或交換時的實際交易價格入賬,入賬后的賬面價值在該資產存續期內一般不作調整。歷史成本計量強調會計信息的客觀性、可靠性和可驗證性,往往只對實際交易活動產生的結果進行確認,而不對尚未發生的交易進行估計。從股東及債權人的角度看。這種以交易事實為依據的金額是客觀的、可驗證的,以此計算的收益亦是可信且可靠的。因此,反映企業活動的實際收支額被認為是一種客觀計算可分配利潤的非常好的計量模式,也是歷史成本計量屬性在會計實踐中得以廣泛應用的原因。
            (2)缺點
             歷史成本具有較強的不相關性。歷史成本計量下提供的可靠性較強而相關性較弱的信息不能滿足信息使用者的決策。由于歷史成本不涉及后續確認問題,忽視了對經濟事項做全面、立體、動態的衡量,因此所提供的數據與不斷變化的現時價格脫節,缺乏可加性和配比性。在歷史成本會計下,經營狀況和信用質量的惡化得不到反映,報表使用者無法根據報表所提供的信息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作出評價,從而影響其投資決策。
            2、公允價值的優缺點
            (1)優點
            ①能快速反應企業經營狀況。公允價值與歷史成本相比,它緊緊跟隨市場,能較準確地披露企業未來獲得的現金流量,從而更確切地反映企業的經營能力、償債能力及所承擔的財務風險。這一優勢在美國金融危機中得到充分驗證。它及時捕捉到市場變化,使危機更快地暴露出來,把銀行這些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完全透明化,讓投資者盡快看清了真相,但若按歷史成本計量,這些機構的財務報表仍然會表現出較強的資本實力和支付能力。 
            ②能夠合理地反映資產價值。與歷史成本計量相比,公允價值緊密結合市場,以當期的市場價值或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作為資產或負債的價值,能夠比較合理地反映出相關資產的價值。其帶來的影響尤其表現在金融、投資性房地產等新興行業。這些行業取得初始資產的成本通常非常低,后來由于土地、資源的有限性,經濟發展等原因,造成資產價格大幅度上漲,這時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就能比較合理地反映資產價值。 
            ③使會計由成本核心轉向價值核心。傳統會計主要提供的是面向過去的歷史成本信息,人們難以通過會計資料直接獲得有關企業未來價值方面的信息,強調站在某會計主體角度的投入成本。而公允價值其側重點在于對資產使用的未來經濟利益的衡量,強調站在獨立于企業主體的市場角度的市場價值。因此,公允價值的概念從理論上解決了資產定義中“能夠帶來預期經濟利益的經濟資源”的定性與定量的時間統一問題,從而為現代會計從成本核心向價值核心的轉變鋪平了道路。 
            ④能培養會計人員的理財意識。我國會計的核算職能不僅是記賬、算賬、報賬,還要參與預測、分析、考核,但目前我國的財會人員只重前者,對現金流量、現值、貨幣時間價值等很少關注或知之甚少,這必將影響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尤其是在通貨膨脹較高、企業風險較大時,會給企業帶來損失。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可以使財會人員加深對現金流量、貨幣時間價值等的認識,增強自身的理財意識和水平。   
            ⑤能使會計信息更具相關性。隨著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完善,越來越多的會計工作者認識到會計信息系統的基本職能就是提供對信息使用者決策有用的信息,即能夠導致決策差別的相關信息。無疑,不同類型的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會計信息是有區別的,但目前人們已達成的共識是面向未來的預測信息要比面向過去的歷史信息對決策更有用,其信息含金量更高。也就是說,具體到計量屬性,面向未來的公允價值要比面向過去的歷史信息對決策更有用。
            (2)缺點
            由于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尚不健全,相關市場還不成熟,公允價值的使用必然表現出一些缺陷:   
            ①易導致價格過度偏離價值。與歷史成本相比,公允價值隨市場價格的變化而變化,固然能夠合理地反映資產的當時價值,但是若該項資產價格總是頻繁變動,必然會導致財務狀況和盈利能力的波動性變化。而這些由于外部環境等變化所引起的損益變動,可能并不能提供非常相關的信息,甚至可能誤導財務報表使用者。對于上市公司而言,如果外部經濟環境不好,可能引起股價的較大波動,投資者會將資產的預期價值低估,公允價值就會遠遠低于被衡量對象內在合理的價值,使它們的資本充足率和流動性受到嚴重挑戰,投資者的感覺是企業財務發展不穩定,美國金融危機就暴露出這一問題。相反,在經濟繁榮時,投機、炒作等非理性行為所蘊涵的不合理定價,公允價值會引發泡沫經濟。 
            ②可能成為隨意操縱業績的工具。由于我國資本相關市場還不成熟,公允價值可能難以達到公允,并有可能成為利潤操縱的工具。目前國內評估機構對于公允價值的經驗比較欠缺,在實際操作中可能會有一定困難,而且采用不同的評估方法會造成不同的評估結果。若在沒有可靠的市場價值基礎的情況下,公允價值的認定,如計算現金流量折現值的時候,現金流量的估計、折現率的估計甚至折現期的估計等,都需要加上人為的判斷,這就在客觀上存在著操縱利潤的可能。 
            ③公允價值的運用更具復雜性和風險性。公允價值的運用主觀估計成分較高,如何選擇估值模型和相關參數假設等,新會計準則沒有提供詳細指南,使核算變得相對復雜。同時,現值技術的應用需要有專業技術高超、誠實守信的評估師隊伍,增大了企業管理成本。況且,目前我國會計人員的專業素養還不足以支撐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廣泛運用,實施起來具有一定的風險。
            三、公允價值在新準則中的應用
            歷史成本一直作為我國計量基礎,引入的公允價值具有非主導性,在具體準則中得到了體現。在新準則規定了“企業對會計要素進行計量的時候,一般應采用歷史成本”。僅僅在經濟環境和市場條件允許情況下,對特定資產或交易采用公允價值,如金融工具、投資性房地產、債務重組等。在環境和市場條件還不具備的情況下仍然采用歷史成本計量模式。目前來說,新準則中對公允價值的運用涉及面較廣,但級次較低,基本上只接受市場價格,在不使用或者無法高程度運用公允價值時,與歷史成本進行有積極和,在確定公允價值的時候,歷史成本可以成為比較有效的參考物。
            據不完全統計,在新會計準則體系中,目前已頒布的38個具體準則中至少有17個不同程度地運用了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對企業影響較大。新會計準則之所以對這些交易或事項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主要是出于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2007年滬深兩市發布的年度報告資料總結中得出,上市公司年報、季報取得驕人業績,這一情況除了國家整體經濟形勢較好、上市公司本身努力經營取得積極效果等原因以外,新會計準則的實施也起了相當大的作用,特別是其中的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采用更是為利潤增長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引入并在編制年度報告中采用,引起了上市公司凈利潤和凈資產的劇烈波動。特別是那些債務沉重且無力清償的公司,一旦獲得債務全部或者部分豁免,其收益則將直接反映在當期利潤表中,可能極大地提高每股盈余。 
            1、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計量及其影響 
            (1)公允價值計量在《投資性房地產》準則中的體現 
            投資性房地產,是指能夠單獨計量和出售的,企業為賺取租金或資本增值而持有的房地產,包括已出租的建筑物、已出租或持有并準備增值后轉讓的土地使用權等。該準則為企業的投資性房地產提供了成本模式與公允價值模式兩種可選擇的計量模式。在成本模式下,投資性房地產比照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準則計提折舊或攤銷,并在期末進行減值測試,計提相應的減值準備;在有確鑿證據表明其公允價值能夠持續可靠取得的,企業可以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采用公允價值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的折舊、減值或土地使用權攤銷價值直接反映在公允價值變動中,并通過"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對企業利潤產生影響,而不再單獨計提。受此影響,在目前房地產價格處于持續上漲的背景下,擁有用于出租的建筑物或持有待升值的土地使用權的商業、房地產類企業,會受到利好的影響。但是,房地產開發企業所擁有的待出售房屋建筑物,是作為企業的存貨核算的,其計價基礎仍采用成本模式,并不受公允價值升值的影響。該類企業即使為了適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而將其持有的房屋建筑物改售為租,在準則實施的第一年,其公允價值超過賬面成本的部分也只能調整期初的股東權益,而不會影響當年的利潤。所以,預計2007年房地產行業會因新會計準則的變化而出現大面積業績上升的說法,是沒有理論依據的。當然,如果2007年期間或之后,房地產行情仍保持大牛市的話,因新會計準則給該行業帶來的利好還會逐漸顯露出來。 
            (2)公允價值計量對投資性房地產行業的影響 
            ①投資性房地產采用公允價值計量能體現其真實價值與未來盈利,從而使報表信息參考價值提升 
            近幾年房地產市場高速膨脹,并且其漲勢漸進攀升,由此上市公司一旦采用公允價值法來計量其早期購入的投資性房地產,必將大幅提高其凈資產和當期利潤,從而上市公司中的投資性房地產溢價將在賬面上充分體現。況且投資性房地產上市公司由于每年能重估價值,并以市值反映其賬面價值,將直接大幅的提高每股的凈資產,降低市盈率。由此可見未來以公允價值體現的公司賬面凈資產,其參考價值將大為提高。  
            ②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投資性房地產將使企業稅負加重 
            目前準則對上市公司的投資性房地產是采用歷史成本計價而不確認其市值變動損益,這對上市公司而言是充分發揮了折舊的抵稅功能,有利于企業的資本保全。新會計準則采用公允價值對投資性房地產進行后續計量,這意味著企業繳納的稅額會在相應攀升,將直接導致企業現金的流出。 
            但是,以公允價值記錄投資性房地產,卻有很大的爭議,會計準則的實施細則和稅法不做相應規定的情況下,無法準確預測公司的反應,因為公允價值對于公司而言,有選擇還是不選擇的自由。以往,“投資性房地產”基本已取得成本或建造成本入賬,每年提取折舊,因而其賬面凈值顯著低于公允價值,企業一旦改變記錄方式,對于當期利潤將產生巨大影響,但是,這部分利潤的所得稅納稅義務如何處置。   
            第一,所得稅納稅義務在當期。估計一般的企業不會選擇采用這種方法,除非大股東想增發或套現,以拉高股價為主要目標。第二,所得稅納稅義務產生在物業出售時,這符合國際慣例,但中國的稅務制度很難支持。企業選擇“公允價值”記賬,不產生當期納稅義務,以后年度的減值,卻減少當期收益,有避稅之利, 如果稅法的配套如此約定,企業選擇“公允價值”的積極性會很高。第三,允許企業在幾年內分攤。但企業的行為不一樣,很難配比,另外,投資性房產交易時,還產生土地增值稅等其它稅費,企業很難提前估計,后續年度的可比性將受影響,但企業選用新準則的積極性會比較高。從股東價值角度看,企業最好的方式是盡量取得稅務遞延好處,減少現金流出,那些不顧及長期營運價值而以炒作的態度調控會計信息的公司,反而應該引起投資人警惕。 
            上市公司可以選擇采用成本模式或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從2007年前三季度披露情況來看,絕大多數公司都選用成本模式。對于采用成本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有條件的投資者可以了解該類房地產的實際價值,其實際價值與成本價值存在較大差距的,若公司轉換為公允價值模式計量,將會極大地增加公司資產的賬面價值,這也就是通常說的隱蔽資產。若投資性房地產采用公允價值計量,一方面,由于不計提折舊或攤銷,將使費用減少,各期利潤增加;另一方面,由于房地產公允價值的波動將會直接影響到當期損益。
            2、公允價值計量在債務重組中的運用及其影響 
            (1)公允價值計量在《債務重組》準則中的具體體現 
            新會計準則詳細規定了可能產生損益的債務重組的四種情況:第一,債務人應當將重組債務的賬面價值與實際支付現金之間的差額,確認為債務重組利得,計入當期損益;第二,債務人以現金資產清償債務的,債務人應當將債務重組的在賬面價值與轉讓的非現金資產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確認為債務重組利得,計入當期損益;第三,當債務轉為資本,重組債務的賬面價值與股份的公允價值總額之間有差額也可產生損益;第四,修改其他債務條件,使得重組債務的前后入賬價值之間存在差額,也可產生損益。新債務重組準則將債務重組收益計入營業外收入,對于實物抵債業務,引進公允及價值作為計量屬性;如果抵債物資沒有活躍的交易市場,可以通過評估確定其公允價值,如果雙方是非關聯方,雙方的協商作價也可視為公允價值。 
            (2)公允價值計量對債務重組的影響 
            此前會計準則是將原先因債務人讓步而導致債務人豁免或者少償還的負債計入資本公積。按新準則規定,一些無力清償債務的公司,一旦獲得債務全部或部分豁免,其收益將直接反映在當期利潤表中,從而提升每股收益水平。(2)引入公允價值計量,債務重組會否再次成為上市公司操縱利潤的工具有賴于資本市場的完善和證券監管的加強 
            公允價值是雙刃劍,按照公允價值法,對資產的評估“是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從其表述也顯見其利潤操縱空間。目前我國資本市場與要素市場尚不完善,國內評估機構對于公允價值經驗欠缺,使公允價值難以公允。 
            3、企業合并的公允價值計量及其影響 
            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中,購買方付出的資產、發生或承擔的負債的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體現在企業當期損益中。這些交易事項中對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采用,克服了因采用成本計價模式而對企業資產價值的低估的缺陷,從而可以更真實地反映企業的資產價值及經營業績。非同一控制人之下的企業合并,經營主體發生重大變化,對被并購方資產負債的記錄,以“公允價值”體現,不影響一致性和可比性原則,所得稅方面,也沒有處理上的很大爭議,因為在并購交易的過程中,實現“當期收益”的可能性不大,即使實現,其金額也有限。企業合并中,“公允價值”是必須采用的方法,主并方公司支付的并購溢價,分配為兩部分:第一,資產負債按照“公允價值”入賬,第二,支付對價超過“公允價值”的部分,記錄為“商譽”,因而合理預見,主并方公司未來資產折舊的基數,將超過合并各方企業的簡單加總,因而產生所得稅遞延的效果,這是產業整合的結構性利好。
            四、上市公司應用公允價值案例分析
            (一)、債務重組公允價值計量分析 
            由于現行會計準則允許債務重組過程中的利得作為收益計入凈利潤,ST*大地(002200)因債務豁免形成2.75億元的收益,以每股收益4.758元位居每股收益第一,正是因為預計1~3月業績暴漲,2006年4月股改停牌長達4個月之久的ST*大地,復牌后上演奇跡般的暴漲,復牌當日上漲880%,股價最高曾達到88元,這高額的收益來源的依據正是現行會計準則。ST*大地的暴漲立刻引起上海證券交易所的關注,當天下午就被實施緊急停牌處理。從公司季報來看,一季度實現的凈利潤2.88億元中有2.86億元是債務重組帶來的營業外收入,債務重組利得占凈利潤比例超過98%,這部分利潤既沒有形成實實在在的現金流入,也不能向股東分配(公司未分配利潤仍為負數)所謂的每股4.758的收益對每股實際現金流并無太大意義。
            (二)、持有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計量分析
            廣東德美精細化工在年報中表示,公司2007年12月31日賬面有已流通的宜賓天原213835116.48元,公司將其歸為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該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大于賬面價值3184338438.79元。為此應追溯調整增加2008年1月1日的股東權益3184338438.79元。由于持有金融工具的價格上升導致凈資產的增加,進而使得每股凈資產上升。同樣情況還有深圳能源,深圳能源以每股凈資產高達15.05元榮登所有上市公司每股凈資產榜首。因為按照現行會計準則規定,公司將持有1.855億元股美的電器股權投資劃分為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美的電器2008年一季度末市價已達12.45元,僅僅該股權公允價值比賬面價值增值20多億元,再加上其他一些資產增值,對股本僅1.47億的深圳能源來說,采用現行會計準則后,每股凈資產大幅度增加,創下滬深兩市之最。而公司股價也從2007年4月末的20元迅速攀升,僅4個月的時間,漲幅超過160%,到4月30日已躍過60元。因投資金融類資產導致收益大增,并進而影響到企業凈利潤,這是近幾年來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的完成和股市上漲而出現的一類新的現象。保守估計上市公司股權投資按公允價值計價促使2007年所有上市公司投資收益增加1000多億元,占到去年上市公司總利潤的30%多。
            (三)、資產置換公允價值計量分析
            中煤能源(601898)是滬深股市第一個因為采用現行會計準則的公允價值計量而使凈資產翻倍的股票。中煤能源于2007年4月20日公布一季報,因為資產置換,造成每股收益同比增長0.877元(2006年第一季度每股收益為-0.045),每股收益達0.835元。比海信電器(600060)每股收益0.29元高,甚至比績優大藍籌福建南紡(600483)每股收益0.63還高。而幾個月前的2007年2月26日,中煤能源公布該公司2006年年報實現凈利潤-2370.09萬元,較2005年的凈利潤116.18萬元減少2286.27萬元;股東權益為17072.03萬元,較2005年的20343.28萬元減少3271.25萬元;每股收益為-0.343元,中煤能源公司在《關于2007年第一季度報告每股收益說明的公告》中提請投資者注意,公司2007年1月1日總股本為7089.27萬股,報告期內新增股份7202.20萬股,截止2007年3月31日總股本為14291.47萬股,計算出加權平均股份總數為11832.41萬股,報告期內歸屬于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9653.32萬元,從而計算得出每股收益為0.824元。報告期內歸屬于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中包含了置出資產處置利得2254.83萬元。該處置利得是本公司重組過程中交易公允價值和置出凈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該處置利得為一次性收入,按照現行會計準則計入營業外收入,屬于非經常性損益,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每股收益為0.633元。
            新會計準則的實施給上市公司估值帶來了新的變革與挑戰。準則的實施將促進上市公司進行企業間并購與對外投資、整體上市和企業不斷地進行科技創新。盡管從長期來看,公允價值的應用并不會改變公司自身的實際價值,而只是會計計量方法的改變,但是從短期來看會給上市公司的估值帶來波動,有時候會給上市公司價值的短期評估甚至產生巨大的影響。
            (四)萬科集團公允價值屬性計量分析
            萬科對存在活躍市場的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用活躍市場中的報價確定其公允價值。對不存在活躍市場的采用估值技術確定。所采用的估值方法為參照實質上相同的其他金融工具的當前市價和現金流量折現法等。
            萬科定期評估估值方法,并測試其有效性。該激勵計劃的推出,彌補了公司長期激勵機制的缺位,建立起股東和職業經理人團隊之間更緊密的利益共享和約束機制,完善公司的治理結構,增強公司競爭力。采用公允價值計量使得其更為公平。該計劃作為以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安排,按照股份支付準則進行會計處理。在等待期內的每個資產負債表日,公司以對可行權股票期權數量的最佳估計為基礎,按照期權在授權日的公允價值計入成本費。用,同時計入資本公積。在行權期內公司不對已確認的成本費用和資本公積進行調整。在每個資產負債表日,根據行權的情況結轉確認資本公積。該計劃采用二叉樹期權定價模型對授予的股票期權在授權日的公允價值進行評估。根據結果,三個行權期的期權公允價值分別為8879萬元、9428萬元、11098萬元。2013年度,根據直線法,攤銷三個行權期的期權成本3581萬元計入成本費用,同時增加公司資本公積。參與合并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終控制的,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萬科作為購買方為取得被購買方控制權而付出的資產(包括購買日之前所持有的被購買方的股權)、發生或承擔的負債以及發行的權益性證券在購買日的公允價值之和,減去合并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于購買日公允價值份額的差額,如為正數則確認為商譽如為負數則計入當期損益。將作為合并對價發行的權益性證券或債務性證券的交易費用計入權益性證券或債務性證券的初始確認金額。為進行企業合并發生的其他各項直接費用計入當期損益。付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在購買日按公允價值確認所取得的被購買方符合確認條件的各項可辨認資產、負債及或有負債。
             對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形成的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按照購買日取得控制權而付出的資產、發生或承擔的負債以及發行的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屬于通過多次交易分步實現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形成的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其初始投資成本為本公司購買日之前所持被購買方的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與購買日新增投資成本之和。多次交易分步實現非同一控制企業合并時,對于購買日之前持有的被購買方的股權,按照在購買日的公允價值進行重新計量,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投資收益。購買日之前持有的被購買方的股權涉及其他綜合收益的,轉為購買日當期投資收益。因處置部分股權投資或其他原因喪失了對原有子公司控制權時,終止確認與該子公司相關的所有相關項目。對于處置后的剩余股權投資,按照其在喪失控制權日的公允價值重新計量,產生的任何收益或損失,計入喪失控制權當期的投資收益。
               
            五、完善公允價值會計的措施
            1、加深對公允價值理論的探討,提高其實際可操作性
            目前來說,對公允價值理論的研究尚不深入,公允價值確認和計量的相關要求與實際運作存在一定差距。應積極探索并且有步驟地建立我國國情的公允價值計量準則,增加會計報告中對公允價值的披露,來確保信息披露真實性。
            2、完善資產評估市場,提高公允價值可靠性
            資產評估所確定的價值,一般能夠較真實反映企業資本保全狀態,能夠從計量單位與計量屬性兩方面完善會計的配比原則,能夠真實、合理地反映企業的價值和資產狀況。而當前的資產評估技術和規范還不太清晰和成熟。因而需要發展健康資產評估行業,建立與公允價值相匹配的經濟環境,優化市場資產的估價系統,充分發揮資產評估中介機構應有的監管作用,最終建立完善的控制機制,增強公允價值的可靠性。
            3、完善公允價值理論,構建適合中國國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公允價值應用框架 
            我國財政部會計準則委員會和會計理論界在充分考慮我國國情的前提下,盡早推出一個具有操作性的公允價值計量的理論及應用框架。這個指導框架應對公允價值的細節問題予以明確規定和詳盡說明,以便于會計人員進行實務操作。同時將健全的理論在我國全面推廣,才能促進解決運用中出現的難題?梢越梃b國外的經驗,也可以進行創造性的工作。  
            4、加快市場經濟發展,建立成熟的市場環境 
            公允價值得以運用的前提條件就是存在活躍市場,所以,要想保證公允價值的有效實施,必須努力構建一個完整、充分競爭的市場,要深化我國經濟的市場化程度,建立完善的市場體系。打破行業壟斷,引入充分的競爭機制。應加快建立與市場經濟發展程度相適應的全國市場價格信息數據網絡,大力推進信息資源公開化,形成良好的市場價格信息體系。同時大力發展獨立、誠信的中介機構。一方面需要我國管理中介機構的行業協會對其加強監管,制定更加嚴厲的措施對違規中介機構進行處罰;另一方面需要政府培育公平的市場環境,促進中介機構之間的公平競爭。  
            5、加強監管 
            一方面,財政、稅務、審計等管理機構須強化監督,建立互動機制,發揮監管合力,充分發揮政府監督的職能和作用。另一方面,搞好社會監督機制的建設。深化會計師事務所體制改革,完善執業環境,制定相應的執業自律準則,嚴格遵守最新準則及其他執業標準,證監會和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對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的審查應形成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提高證券市場民間審計質量,應借鑒國外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管理經驗,建立注冊會計師懲戒制度,加強監管。  
            6、提高會計人員素質和職業道德 
            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是獲取準確公允價值的有效途徑。因為公允價值的評估需要依靠專門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主要應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要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提高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既要從制度上約束、規范,如建立誠信檔案,對違反會計職業道德的人員進行懲罰等,又要加強對會計人員合法權益的保護,如增加收入、建立個人職業風險基金、嚴明獎罰制度等。強化法制教育,要求會計人員在不違反法律法規和會計制度的基礎上處理會計業務。二是加強會計人員業務培訓,提高其對交易和事項的確認、計量、報告進行復雜判斷和處理的能力,提高其職業判斷能力。    
            結論
            總之,公允價值的使用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我們只有不斷去完善準則,完善法律,采用充分發揮公允價值在會計計量上的優勢,更好的為中國的經濟建設服務,提供更加準確的會計信息。 
            參考文獻
            [1] 劉泉軍,張政偉.新會計準則引發的思考[J]. 會計研究,2006,(3).  
            [2] 樊行健.公司治理與財務治理[J]. 會計研究,2005,(2). 
            [3] 黃桂杰. 公允價值的困境解析及其對策[J]. 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4,(3). 
            [4] 黃勇.完善我國公司治理結構的思考[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5,(2). 
            [5] 高偉.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及其在我國的應用[J].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1). 
            [6]張為國.趙宇龍.公允價值與現值[J].會計研究,2006,(5). 
            [7]陸建橋.關于會計計量的幾個理論問題[J].會計研究,2006,(5). 
            [8]任世馳,陳炳輝.公允價值會計研究[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6,(6). 
            [9]張瑞云等.公允價值在我國運用的難點及對策分析[J].事業財會,2008,(1). 
            [10]陳兆芳.公允價值運用的障礙及對策研究[J].財會月刊,2008,(1).
            [11]陳琛凝.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運用[J].財會通訊,2008,(1).
            [12]劉兆萍.新會計準則“公允價值”的審視[J]. 首席財務官,2006,(8). 
            [13]黃羽佳,張永冀.新會計準則下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問題探究[J]. 德宏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4). 
            [14]龐悅圃.運用會計信息觀和計量觀評價我國新會計準則——以公允價值為例[J]. 現代商業,2008,(3).


            相關論文
            上一篇:關于增值稅改革問題的探討 下一篇:企業內部控制問題研究
            Tags:關于 會計 計量 屬性 --- 公允 價值 【收藏】 【返回頂部】
            人力資源論文
            金融論文
            會計論文
            財務論文
            法律論文
            物流論文
            工商管理論文
            其他論文
            保險學免費論文
            財政學免費論文
            工程管理免費論文
            經濟學免費論文
            市場營銷免費論文
            投資學免費論文
            信息管理免費論文
            行政管理免費論文
            財務會計論文格式
            數學教育論文格式
            數學與應用數學論文
            物流論文格式范文
            財務管理論文格式
            營銷論文格式范文
            人力資源論文格式
            電子商務畢業論文
            法律專業畢業論文
            工商管理畢業論文
            漢語言文學論文
            計算機畢業論文
            教育管理畢業論文
            現代教育技術論文
            小學教育畢業論文
            心理學畢業論文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
            中文系文學論文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計算機論文
            推薦文章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會計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

            Copyright@ 2010-2018 LWGSW.com 論文格式網 版權所有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您可能还对以下资源感兴趣:

            论文格式网:毕业论文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