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格式
              電氣工程 會計論文 金融論文 國際貿易 財務管理 人力資源 輕化工程 德語論文 工程管理 文化產業管理 信息計算科學 電氣自動化 歷史論文
              機械設計 電子通信 英語論文 物流論文 電子商務 法律論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場營銷 電視制片管理 材料科學工程 漢語言文學 免費獲取
              制藥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裝工程 模具設計 測控專業 工業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應用物理 電子信息工程 服裝設計工程 教育技術學 論文降重
              通信工程 電子機電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學 藝術設計 新聞專業 信息管理 給水排水工程 化學工程工藝 推廣賺積分 付款方式
              • 首頁 |
              • 畢業論文 |
              • 論文格式 |
              • 個人簡歷 |
              • 工作總結 |
              • 入黨申請書 |
              • 求職信 |
              • 入團申請書 |
              • 工作計劃 |
              • 免費論文 |
              • 現成論文 |
              • 論文同學網 |
              搜索 高級搜索

              當前位置:論文格式網 -> 免費論文 -> 會計論文

              關于會計信息真實性的思

              本論文在會計論文欄目,由論文格式網整理,轉載請注明來源www.donglienglish.cn,更多論文,請點論文格式范文查看 XCLW182644  關于會計信息真實性的思

              引言3
              一、會計信息失真概述3
              二、會計信息失真的現狀和根源5
              1.會計人員素質不高6
              2.領導成員素質不高,審計不規范7
              3.注冊會計師審核不合格7
              4.會計信息失真行為產生的外部動力8
              5.法律環境不完善9
              三、會計信息失真的危害9
              1.使企業決策者和企業投資者決策失誤9
              2.容易造成不良影響,滋生貪污腐敗現象10
              3.引發信任危機10
              4.假會計信息驅逐真會計信息11
              四、會計信息失真的防范對策12
              1.建立健全教育機制12
              2.加強企業內部監督13
              3.完善法制建設,嚴格執法,加大執法力度14
              4.轉變政府職能,為企業創建良好的經濟環境15
              結論16

              內 容 摘 要
              【摘 要】:進入21世紀,對于我我國的會計工作面臨著很大的挑戰,近年來我國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問題愈演愈烈。一系列的會計造假事件給全球經濟造成了極大的損失,會計信息失真擾亂了正常的經濟秩序。會計信息的質量是會計信息的價值所在,亦是會計工作 的生命,會計信息失真就等于會計信息失去價值、會計工作就失去生命。當前,我國會計工作信息失真現象嚴重,主要表現在會計核算資料、成本費用、資產計價、稅金核算、經營成果等方面的失真,并顯現出涉及面大、范圍廣、參與人員復雜、形式多樣、手段惡劣、危害嚴重、查處困難等特點。會計信息失真會給會計信息使用者和廣大公眾帶來惡劣影響,給社會經濟發展產生機打危害。必須加強法制建設,從改善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入手,公正披露會計信息,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關鍵詞】: 會計信息失真 現狀 根源 法制建設 會計監督 防范對策

              關于會計信息真實性的思考
              引言
              會計是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會計信息影響著國家經濟建設的正常發展,是國家和地方制定中長期發展計劃和各項經濟政策的依據。因而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至關重要,在我國古代,就已經強調了會計信息的真實性的重要性。孔子曾在魯國執政的大貴族季氏門下當一名倉庫主管會計—委吏,精細于會計實務的孔子頓悟道:會計,“當而已矣!”會計要害工作系于“當”字,即應當,恰當,適當,正當。然而在經濟生活中,會計信息失真,造假事件卻屢盡不鮮。“瓊民源”,“銀廣廈”等會計造假事件震了中國會計界,使會計信息使用者的信心受到重挫。
               一、會計信息失真概述
              會計信息是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以及資金變動的財務信息,是記錄會計核算過程和結果的重要載體,是反映企業財務狀況,評價經營業績進行再生產或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會計信息失真是指提供者對會計政策的選擇和運用不當,給其使用者提供虛假信息,不能真實反映客觀經濟活動,從而給會計信息使用者帶來不利的一種現象。
              原始憑證失真;如虛開發票,主要指多開發票進行報銷,提高費用,加大成本,以達到套取現金或騙稅的目的;或通過與其他企業對開增值稅發票、產品銷售發票,虛擬銷售業務,虛增收入和利潤,以達到粉飾經營業績的目的。編制虛假預算;一是為了完成成本控制目標,人為按照分部分項工程將總成本分解,調整工作量、實物量、工程進度等,以使各項成本費用控制在開支標準和范圍以內。二是為了集團利益或一己之利,在預算上大做文章,造成企業的資產不實、經營成果虛假。隨意調整固定資產的折舊計提方法;如原采用年限平均法,為了調節成本,而改為雙倍余額遞減法或年數總和法,將固定資產折舊作為利潤的調節器。
              存貨計價不規范;是指存貨取得和發出的計價不規范,如企業采用的存貨計價方法不規范,企業通過調整計價方法以調高當期成本,降低利潤等。計提跌價準備具有隨意性;計提跌價準備是為了更準確反映資產的可變現凈值或可收回金額,如期末對存貨的賬面成本和可變現凈值進行比較,采用孰低原則,對存貨計提跌價準備。而可變現凈值需要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進行預計,為了調節費用,計提的跌價準備往往具有很大的隨意性。收入確認不規范;收入入賬時間、金額確認不規范,不能在利潤表上反映當期損益。如為了達到虛增利潤的目的,當產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尚未轉移時,就確認為收入。會計政策的變更處理方法不當;一是國家規定的會計政策已經發生變更,而企業仍沿用舊的會計政策;二是會計政策變更要求用追溯調整法,而企業為了達到少計成本費用等。提供虛假會計報表,具體表現在撇開賬簿;人為地調整報表數字,甚至編報兩套報表,一套自用,一套對外提供,對外提供的報表提供的是虛假的會計信息,導致報表使用者不能了解企業真實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二、會計信息失真的現狀和根源
              會計信息失真范圍大而廣。利益驅動會計造假主要原因是會計造假背后有著巨大的利益。企業通過提供虛假會計信息取得投資者、債權人及國家有關管理機關的信任,獲得投資、政策傾斜、減少稅金支出等經濟利益。管理人員、主管部門及政府有關部門的人員也可以因此而得到更多的收益,單位職工也可以多拿工資獎金,這是經濟利益與政治利益的雙贏。就目前而言,我國的會計行業正處于買方市場的地位,會計師事務所為了占有一席之地不惜背職業道德出具虛假報告。
              會計信息失真導致面臨前所未有的會計信用危機。近年出現的“鄭百文”、“銀廣夏”等一系列上市公司造假事件,導致股市進一步重挫,廣大股民投資信心嚴重受挫,銀行的呆賬壞賬增加,這就是會計信息失真所帶來的會計信用危機,它給國民經濟帶來了極其嚴重的危害。
              據《經濟日報》報道,全國80%以上的中國企業存在不同程度的會計信息失真現象,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現象就更為嚴重。我國注冊登記的中小企業占全部企業總數的95%以上,所以導致會計信息現象猶為嚴重。
               1.會計人員素質不高
              會計人員作為會計信息的生產者和提供者,是防止會計信息失真,保證其質量的第一道防線。所以會計人員綜合素質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其所提供的產品—會計信息質量。會計人員業務的熟練程度高、專業知識豐富扎實,就能為企業的所有者、主管經營者和債權人提供有用的信息;反之,如果會計人員業務素質差,就難以處理比較復雜的會計業務。然而,目前我國會計人員整體素質不高,主要表現在知識素質不高、職業道德素質不高、業務素質不高、法律素質不高。據調查,1200多萬從業人員中受過大專教育以上教育的不足15%,還存在著任人唯親的現象,會計后續教育普及情況也不是很理想。這使得許多會計人員只能應付較簡單的會計業務,對復雜的業務很難較好地處理。另一方面是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不高,堅持原則、敢于同違法亂紀作斗爭的少。相反,對違規違紀熟視無睹的多,有的甚至利用其專業知識主動出謀劃策,為了小集團的利益而不惜損害國家的利益。在那些低學歷上崗甚至是無證上崗的會計人員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不懂經濟法等會計相關法律的“法盲”;在業務素質較好的會計人員中也存在知法犯法的情況。另外,從會計人員從業環境來看,會計人員的獨立性不強也是會計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會計人員的工資、前途完全掌握在企業經營者手中,堅持原則的會計人員權利得不到保障,會計信息的直接操作人員的素質不高,直接決定了會計信息失真現象的存在,因而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成為迫切解決的問題。
               2.領導成員素質不高,審計不規范
              雖然《會計法》明確規定,單位負責人對單位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是第一負責人。但一些人出于種種目的如為了籌資,財務狀況不佳的上市公司往往通過粉飾其財務報表來騙取資金,地方企業為了騙取政府支持也會夸大企業的業績;意圖偷稅漏稅,粉飾財務報表,通過過多提取折舊或公積金等方式少交稅,從而或得更多收入。為了達到上述目的,單位領導指使會計作假,甚至強令會計人員作假。
              審計時有些審計人員對被查會計信息了解不完全,或者自身會計知識不豐富,以至于有時候最重要的東西反而沒有檢查,或者檢查不出錯誤。同時,抽查比例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審計的不合格,有些企業的業務量相當的大,因而在被審計時企業的會計信息只有很少的比例能被檢查到,所以被檢查到錯誤信息的幾率是很小的。在現實業務中,都是采用隨機抽查法對會計信息進行審計,而抽樣調查法具有很大的隨機性,從而導致檢查到會計不合格信息具有機遇性。
               3.注冊會計師審核不合格
              注冊會計師對會計報表的審核是會計信息與信息使用者見面的必經步驟,同時也是防止會計信息失真的最后關卡。一般而言,經過注冊會計師審核并確認無誤的會計信息,會計信息使用者在使用時都不會懷疑。然而近年來,注冊會計師舞弊行為也越來越多,使會計信息使用者的信心遭受打擊。會計信息真實性的最后一道關卡也發揮不了本質作用,這也是會計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般而言,會計信息帶來的經濟損失很嚴重,在短時間內都很難彌補,同時會計信息使用者的困惑和擔憂在短期內也很難從陰影中擺脫出來,這就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帶來了隱患和危害。
               4.會計信息失真行為產生的外部動力
              壓力是企業會計信息失真行為產生的外部動力。上市公司會出現會計信息失真現象,其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來源于壓力。壓力大體上可以分為兩種類型:經濟壓力和工作壓力。其中,經濟壓力是指企業管理當局為了達到特定的經濟目的,或是為了掩蓋某些經濟事實而制造虛假會計信息,如有的上市公司為保名、得利、為不被摘牌或是為偷稅而造假等等;工作壓力則是指企業經營管理者害怕失去工作,或是怕提升受阻等,因而采取造假的方式虛構交易而人為改變企業對外的盈利報告,以騙取榮譽。
              經濟壓力多產生于企業的外部,如股東對企業業績要求及投資回報的壓力、同行之間的比較壓力等;而工作壓力一般源于企業股東或企業內部,如董事會對企業經營管理者的考核,企業內部的晉升及薪酬制度等。壓力會促使企業經營者通過提供虛假會計信息來應付考核或者從公司的資產中進行隱蔽的補償。
               5.法律環境不完善
              虛假會計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一定時期的法律環境,會計工作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有其自身的工作規律,要受到法律制度的制約,否則不法分子會趁機鉆法律空子,制造虛假信息。政府管理部門觀念和管理上的錯位是造成會計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一些地方政府或上級部門為了出政績,盲目下達經濟增長指標,如產值、GDP等,以這些指標對單位負責人進行考核,而且只看數據不看實際,從而使單位不得不編制虛假的會計信息。另一方面一些企業負責人法制觀念淡薄,有意或無意的提供虛假會計信息,都會給使用者帶來危害。同時,執法力度不夠,沒有形成“造假犯法”的法制環境,制造虛假會計信息的所得比付出多,提供者覺得是值得的。
               三、會計信息失真的危害
               1.使企業決策者和企業投資者決策失誤
              假如企業的會計信息是虛假的,那么對于企業的決策者來說,無法掌握實際情況,從而在做決策時以錯誤信息為依據,造成決策的失誤,給企業造成嚴重經濟損失,給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造成潛在的危機,嚴重影響企業投資者、債權人等群體的經濟利益,最終損害國家利益。同時,投資者利用企業提供的虛假會計信息,對經濟動態進行分析,對依據虛假信息分析出的有潛力的企業進行投資,從而導致決策失誤,造成經濟損失。
               2.容易造成不良影響,滋生貪污腐敗現象
              會計信息失真對投資者、債權人的預測和決策起著誤導作用,使其利益受損,必然引起糾紛不斷,影響社會穩定。同時,虛偽的會計信息還成為某些人騙取“烏紗帽”的資本,也使不法分子有機可乘,為經濟犯罪活動開了方便之門,滋長了浮夸之風和腐敗現象,敗壞了黨風和社會風氣并增加社會的不安定因素。會計信息失真已是會計界乃至整個經濟生活中的一大公害。
               3.引發信任危機
              由于企業經營者的舞弊和會計從業人員的造假賬造成企業破產倒閉,使得投資者和債權人蒙受巨大經濟損失。人們對會計工作的真實性和有效性產生了很大的懷疑,從而引發了對會計信息的信任危機。如證券市場上的“紅光實業”和“瓊民源”“銀廣廈”到近期的“德隆系崩盤”,會計信息失真的陰影一直籠罩著證券市場,揮之不去。上海財經大學曾進行的一次調查顯示幾乎所有被調查者都認為上市公司存在會計信息失真問題。18.75%的調查對象認為,多數公司的多數項目存在會計信息失真現象,68.75%的調查對象認為多數公司的個別項目存在會計信息失真現象。兩項合計,有88%的調查對象認為多數上市公司存在會計信息失真現象。現在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不信任感急劇上升,市場籌資功能受到嚴重挑戰。由于缺乏良好的公眾對會計信息的信任,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發展都將面臨嚴重困難。
               4.假會計信息驅逐真會計信息
              某些企業的經營者為了避免它經營的企業被兼并以致自身被淘汰而尋機粉飾財務報表,達到夸大經營業績的效果。這樣一來,就會造成所有企業的平均業績虛假上浮,從而使得會計信息質量下降。原本經營業績良好且提供真實會計信息的企業經營者,其賬面業績很可能低于平均業績而遭到出局,而經營業績差但經粉飾過的會計信息的企業經營者,其表面業績很可能高于平均業績而得以生存。因而提供真實會計信息的企業也會為了生存需要而提供虛假的會計信息,這樣就產生了連鎖反應,從而出現了假會計信息驅逐真會計信息的現象。
              少數會計人員直接參與偽造、變造虛假會計資料,降低了會計人員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影響了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極大地破壞了會計隊伍良好形象。使社會上形成了一種會計人員都不太可靠的印象,給會計工作帶來很多不利影響。
               四、會計信息失真的防范對策
              要解決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就必須找出根源所在,只有找出根源所在才好“對癥下藥”。根據我們分析的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防范和治理會計信息失真現象。
              防范會計信息失真,首先從會計信息的提供者企業內部做起,企業內部是會計信息的源泉,企業內部又要從以下方面管理。
               1.建立健全教育機制
              宣傳和教育在確保會計信息真實性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如果每個會計人員都有一定的會計綜合素質、業務素質,在自己的工作中,恪守職業精神和政治覺悟,自覺維護自己工作的客觀性、公正性,不屈從不迎合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同時嚴于律己,不以自己的職業之便,自己謀取利益,這樣就可以從根本上遏制會計信息失真現象的發生。
              當然業務素質是根本,為適應新形勢下對會計信息發展的要求,對會計人員應有年度后續教育的強制規定,會計人員的后續教育記錄可以用作用人單位錄用會計人員及會計職稱評聘的重要依據。同時,企業不能只一味的強調要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水平,應經常針對他們的思想進行培訓,對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進行規范,使會計人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會計人員時刻謹記道德素質的提高是工作的關鍵,同時要經常讓他們接觸一些會計正反方面的案例,使他們對自己的行為做徹底的認識。在職業道德建設中,制定行業性的職業道德規范并認真貫徹落實,努力建設一支業務素質高、職業責任感強的會計隊伍。
              企業不僅要加強對會計人員的教育,同時還要加強對領導人員的再教育。會計人員作假,有很大的幾率是領導指使的,因而加強領導的道德教育越來越重要。應通過教育與宣傳使領導人員認識到國家的利益大于個人利益,不能為了個人或單個企業利益而損害整個國家的利益。企業應實現普通工作人員和領導互相監督的工作體系,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2.加強企業內部監督
              各單位應建立健全本單位內部審計監督制度,應根據法律法規的統一規定,按照會計準則,結合本企業的實際情況制定內部財務管理制度,會計機構內部應當建立稽核制度等,以便會計人員遵照執行,減少漏洞。如實際工作中的“錢賬分管”原則,不相容的職務必須相互分離、相互制約原則。又如企業必須做到出納人員不得兼任稽核、會計檔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費用、債權債務帳目的登記工作規范單位會計行為,在企業所有資產中,現金的流動性最強,它是所有商品的一般等價物,掌握了現金就等于占有了財富,所以現金的誘惑力最大。在單位的會計工作中,出納直接接觸現金業務,根據復式記帳規則,每發生一筆貨幣資金收付款業務,必然會引起收入、支出、費用或債權債務等帳簿記錄的變化。如果把這些業務統統交由出納人員一人辦理,就會造成既管錢又管帳,失去監控,給貪污舞弊行為大開方便之門。同樣道理,如果稽核、內部檔案保管工作由出納人員經管,也難以防范利用抽換單據、涂改記錄等手段進行舞弊的行為。因此,對出納崗位的牽制非常重要。鑒于此,《會計法》第三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出納人員不得兼任稽核、會計檔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費用、債權債務帳目的登記工作。”對出納的牽制專門作了規定。
              當然,出納人員不是完全不能記帳,只要所記的帳不是收入、支出、費用、債權、債務等直接與單位資金收支增減往來有關的帳目,可以承擔一部分記帳工作的,如有些單位,出納人員業務不多,就可以兼記固定資產明細帳,這是可以的。這樣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完整。
               3.完善法制建設,嚴格執法,加大執法力度
              解決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健全和完善財務會計法規和其他相關法規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通過法律手段強化管理者的公開信息的法律責任,制定有關信息質量管理手段,使財務會計法規和其他法規盡可能的全面配套,具體及時并可操作性,彌補會計法規的漏洞。同時需要完善立法,國家要盡快制定會計法實施細則,還要制定會計質量的管理法規,對其管理方法管理人員的責任和權利以及提供虛假會計信息的人員的處罰措施做出明確的規定,為加強會計管理提供法律依據。
              完善法制建設的同時,還要加大對違反會計法規者的執法力度,要加強會計法規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依法嚴肅追究有關責任人法律責任,既要加大行政和刑事處罰力度,又要加大民事賠償力度,不僅對違規企業實行制裁,而且要追究自然人的刑事和民事責任,充分發揮法律對造假行為的震懾作用。對于違反會計法律法規的單位和個人,應當依法嚴肅處理,強迫那些被利益熏心,以身試法,為了個人利益而置國家利益于不顧的人反省和收斂自己的行為。使會計信息在法律的維護下恢復其本身的面貌,防止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出現。
               4.轉變政府職能,為企業創建良好的經濟環境
              實行政企職責分開,政府對企業的經營情況不能過多干涉,留給企業充分的經營自主權和自由活動空間。建立一套全面、完善的考察指標體系,從目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等方面因素綜合考慮,不應單單只看企業盈利多少來評價經營者的業績。另外,政府必須轉變職能,更新觀念,加強自律,樹立服務意識,倡導勤政廉潔的工作作風,堅決打擊損害國家利益的腐敗行為,凈化社會環境,為企業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持續的信息公開制度有利于消除會計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對稱,抑制內幕交易和欺詐行為,實現會計信息的透明和規范。但是,目前在會計信息提供者缺乏自律的情況下,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只有在監管部門的嚴格監管下才能保證實現。對公司事前事中事后的會計信息一定要進行嚴格審查,發現有欺詐行為者,要依法進行嚴懲。盡早引入民事賠償制度,如:對于上市公司,對發布虛假信息給投資者造成的損失應由上市公司予以經濟補償。另一方面,為了提高會計信息披露的及時性,要從制度上規定它們加大信息披露的頻率,例如采取季報披露制度等。
              信息披露的內容也應該加以改進,建議增加一些能夠反映企業真實盈利情況的內容。例如,在披露的年報中增加當年職工的工資總額及年平均工資額、工資的按時發放情況;稅務機關出具的表明公司當年實際繳納所得稅的證明;主辦銀行出具的表明該公司業務往來的現金流量證明等,這樣就可以對會計信息提供者進行督促,在一定程度上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結論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在對會計信息失真現象的原因及危害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現狀,提出具體的防范會計信息失真的辦法。
              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得到規范,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只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得到規范,才能合理保障會計信息使用者如投資者,債權人,政府部門等的利益,才能確保國家利益不受損失,促進經濟的正常發展。
              因此,會計從業人員及企業領導人員應正確完整認識會計信息真實性,了解會計信息失真對經濟及國家的危害,樹立正確的觀念,從長遠的觀點來考慮自己及國家的利益。同時,社會監督也應發揮應有的作用,共同創造良好的社會法律環境,從根本上杜絕會計信息失真現象。

              參 考 文 獻
              [1] 劉峰.制度安排與會計信息質量.會計研究,2001,(7)[2] 陳信元.我國會計信息環境的初步分析.會計研究,2000[3] 鄧永平鄧永勤.會計信息失真及其治理.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4] 陳淑芳.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治理研究.中國金融出版社,2006[5] 王革等.假帳甄別與會計信息失真風險防范全書.中國物價出版社,1999[6] 王會金等.會計信息失真與假帳鑒別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7] 仇俊淋.范曉陽.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研究.人民出版社
              [8] 吳聯生.會計信息失真的分類治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9] 詹向陽.千金難買的信用.中國金融出版社,2004[10] 袁小勇.虛假財務報告研究.經濟管理出版社,2006[11] 高振翔.馮信瑤.會計信息失真的危害及原因探析.經濟師,2005,(1)[12] 吳占杰.防范會計信息失真的對策.經濟論壇,2004,(23)[13] 陳志萍.會計信息.中國紡織大學出版社,1997[14] 盧雙娥.淺談會計信息失真的解決辦法.上海會計,2001,(7)[15] 張立勤.告別會計信息失真.中國論文下載中心[16] 李爽.會計信息失真的現狀、成因與對策研究.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



              相關論文
              上一篇:農村信用社信貸風險管理研究 下一篇:會計記賬規則研究
              Tags:關于 會計 信息 真實性 【收藏】 【返回頂部】
              人力資源論文
              金融論文
              會計論文
              財務論文
              法律論文
              物流論文
              工商管理論文
              其他論文
              保險學免費論文
              財政學免費論文
              工程管理免費論文
              經濟學免費論文
              市場營銷免費論文
              投資學免費論文
              信息管理免費論文
              行政管理免費論文
              財務會計論文格式
              數學教育論文格式
              數學與應用數學論文
              物流論文格式范文
              財務管理論文格式
              營銷論文格式范文
              人力資源論文格式
              電子商務畢業論文
              法律專業畢業論文
              工商管理畢業論文
              漢語言文學論文
              計算機畢業論文
              教育管理畢業論文
              現代教育技術論文
              小學教育畢業論文
              心理學畢業論文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
              中文系文學論文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計算機論文
              推薦文章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會計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

              Copyright@ 2010-2018 LWGSW.com 論文格式網 版權所有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您可能还对以下资源感兴趣:

              论文格式网:毕业论文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