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會計主要是利用貨幣計價,綜合反映各單位(企業、行政事業單位)的經濟活動情況,為經濟管理提供可靠的經濟信息。從數量方面反映經濟活動,可以用實物量、貨幣量、勞動量三種度量。在商品經濟發達和價值規律發揮作用條件下,為了有效地進行管理,就必須廣泛地運用價值形式,綜合計算生產的占用、勞動的消耗、銷售的收入、利潤的形成與分配等。
② 會計不僅是記錄和陳述過去,如實反映已發生的經濟業務,還包括預測未來,為企業的經營決策提供依據。傳統會計的核算職能,主要是對已發生的經濟業務進行事后反映。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和社會經濟活動的日趨復雜,企業不僅要隨時了解經營狀況,檢查經營活動是否符合既定的目標,還要周密地規劃企業未來的行動。
② 會計監督是在會計核算的同時進行的,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監督。事前監督是指會計部門在參與編制各項計劃和費用預算時,依據有關政策、法令和制度,對各項經濟活動的可行性、合理性和合法性的審查,是對未來經濟活動的指導。事中監督是指在日常會計工作中,對已發現的問題提出建議,促使有關部門采取措施,調整經濟活動,使其按照規定的目標和要求進行。事后監督是指以事前制定的目標和要求為準繩,通過分析會計資料,對已進行的經濟活動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進行考核和評價。會計監督按其執行者是否屬于本單位分為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