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浙江民營企業數量很大,是一個寵大而且還在不斷發展的企業群體,聞名海內外“浙江模式”在我國經濟中占據極其重要的地位。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化,浙江民營企業的大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充裕的發展空間。民營企業的發展,又為國民經濟持續高速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促進經濟結構的轉變,加快我國經濟國際化和市場化進程的步伐。此外,民營企業在發展經濟、繁榮市場、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轉變觀念等方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由于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浙江民營企業的發展面臨著各種問題和矛盾。浙江民營企業因其在資金、技術、人員素質、管理水平等方面的不足,以及國有企業在改制和改革中競爭力不斷增強,競爭環境發生變化,國家給民營的政策優勢逐漸弱化,浙江民營企業處于不利的地位。特別是中國加入WTO,浙江民企遇到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如何把握時機迎接挑戰是一個應該深入研究的問題。
[關鍵詞] 民營企業 企業管理 用人制度 管理體制
目 錄
前 言 3 一、浙江民營企業形成的環境條件 3 (一)自然資源的極度貧乏 3 (二)人力資源的豐厚底蘊 3 (三)文化傳統的雙重特征 3 (四)政府政策的因勢利導 4 二、浙江民營企業發展中存現的弊端 4 (一)、企業經營決策者素質不高 4 1、思想素質問題 4 2,經營管理素質一般 4 3,文化素質問題 6 (二)家族式管理嚴重制約用人機制 6 (三)缺乏高級知識分子和高技術人員 6 (四)員工的主體意識差,員工的聰明才智得不到充分發揮 6 三、面臨所存在的問題,企業的改進對策 7 (一)提高民營企業決策者的素質 7 (二)打破家族式管理模式,努力實現民企的民主化管理 7 (三)建設一個平等互利,民主集中的企業文化 7 (四)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8 總 結 8 參考文獻 9 致 謝 10
前 言 浙江的民營企業是伴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而逐步成長起來的,經過二十多年的摸索和發展,現在正以其強大的生命力日益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亮點,其對社會的貢獻也日趨明顯。目前,隨著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的進一步深入,西部大開發如火如荼地進行以及中國步入WTO這個大市場,浙江的民營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但是,隨著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民營企業管理弊端也就越來越突出,有可能成為企業邁向更高一個層次的阻礙。 一、浙江民營企業形成的環境條件 (一)自然資源的極度貧乏 浙江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說,人口密度大,自然資源十分貧乏。在計劃經濟時代,由于地處東南沿海前線,沒有戰略縱深,使國家在1952~1978年對浙江的人均投資僅為全國水平的 1/2,列全國倒數第一,從而造成浙江的國有企業不僅數量少,而且規模普遍較小。能被企業接納成為工人的人數很少,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只能擠在人均0.5畝耕地上勞作,人民生活極為貧困。窮則思變。改革開放創造出良好的制度環境后,被壓抑的生產力終于如井噴般爆發,各種鄉鎮村辦企業如雨后春筍一般創辦起來,為后來民營企業的大量涌現打下了基礎。省內民營企業的分布密度至今仍有一個明顯特征,即與人均土地占有率成反比,人多地少的地區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越多,溫州就是個例子。 (二)人力資源的豐厚底蘊 浙江被稱為“文化之邦”,歷史上人才輩出。自古以來,浙江人就有尊師重教的良好傳統,即使家境貧困的農家也會千方百計讓自己的子弟讀書識字,或送出去學生意、學手藝,從而使社會上形成了一批又一批的能工巧匠和生意人以及富有地方特色的工商傳統,如石雕之鄉青田人、百工之鄉東陽人、五金之鄉永康人、皮鞋之鄉溫州人、奉幫裁縫寧波人、擅長釀造、輕紡的紹興人、走村串戶做小生意的義烏人等等。改革開放后,他們逐漸拋棄了傳統落后的手工生產方式和走村串戶的游商方式,辦起了使用現代機器設備的家庭工廠、私營企業和坐地經營的大市場,從而形成了一支人數眾多的民營企業家隊伍。 (三)文化傳統的雙重特征 地處東南沿海、與我國最大的工商城市上海毗鄰的浙江,與內地相比,較早接受西方思想文化的沖擊和影響,其文化特征具有雙重性:既深受中國儒家傳統“家”文化的熏陶,注重忠孝之道和家族觀念,又受西方文化和現代工業文明的影響,商品意識和市場流通觀念較強。貧乏的自然環境和悠久的工商傳統使浙江人既富有勤奮刻苦、不畏艱辛的精神,又具備靈活精明的頭腦和濃厚的商品觀念,希望在競爭中積累資本和謀求利潤最大化,追求自己當老板。改革開放的潮流把浙江人尤其是溫州人、臺州人“人人都想當老板”的觀念激活了。浙江民營企業家隊伍就在這種富含家族觀念和工商素養的文化沃壤中萌生壯大起來。 (四)政府政策的因勢利導 改革開放以后,浙江省各級政府解放思想,根據浙江經濟發展的實際環境條件,因勢利導,一直對民營企業的發展進行各種政策鼓勵,做到“不限發展比例、不限發展速度、不限經營方式、不限經營規!保瑳]有指令性計劃,從而使浙江民營經濟無論從產值上還是從就業比重上都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許多。民營企業撐起了浙江經濟的半壁江山,眾多的民營企業為浙江經濟總量從1998年至今一直名列全國第四、2000年人均名列全國第一作出了巨大貢獻,扮演著重要角色。在民營經濟最為發達的溫州,非公有制經濟更已占到經濟總量的85%以上。在這個過程中,浙江民營企業家隊伍的數量不斷擴大,其素質也在市場競爭的優勝劣汰中不斷提高。
雖然近幾年浙江的民營企業迅速發展并成為一個熱門的經濟話題,但我們更應該清醒地看到其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有很多的問題
二、浙江民營企業發展中存現的弊端
(一)、企業經營決策者素質不高 1、思想素質問題 有些民營企業家缺乏雄心壯志,政治思想素質差,沒有社會責任感,認為自己創辦和經營企業純粹為了賺錢,什么為國家和社會作貢獻,什么環境污染、職工權益、顧客利益,全然不予考慮。有些民營企業家法律意識淡薄,抱著僥幸心理,千方百計鉆法律空子,甚至違法經營。如為了生存不惜采取搶注別人的商標、假冒別人的產品、制偽造劣、以次充好、賴賬不還、偷稅漏稅等多種多樣不正當競爭手段。這既影響了本企業的經營,又給浙江民營企業家隊伍和浙江商品股上抹了黑。有的民營企業家想方設法傍“大官”,不惜一擲千金,大搞權錢交易,想以此改善企業的外部生存環境,提高知名度,加快自身發展。極少數人還與各種各樣的丑惡現象很有緣分 2,經營管理素質一般 (1)決策隨意。決策是管理的核心,重大戰略決策往往關系到企業的生死存亡。據調查,我國有97.2%的民營企業業主同時又是企業管理者,58.8%的經營決策由業主一人定奪。有些民營企業中雖然機構設置齊全,但在企業家們家長式的管制下大多形同虛設。在需要做出重大決策的時候,不少民營企業的老板要么憑借以前的老經驗,要么跟別人學,盲目跟風,還處在小農經濟“莊稼人不用問,人家種啥咱種啥”的初級階段。不少民營企業家在決策中以新聞報道、道聽途說作為自己的決策依據。這樣的決策隨意化現象在浙江民營企業家尤其是一些中小型民營企業的企業家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 (2)沒有長遠規劃 與好大喜功相反,有些民營企業家得過且過,跟著感覺走,從來沒有制定過符合市場發展和企業自身條件的長遠規劃,從一開始就處于一種賭徒下骰子那樣的經營管理狀態。賭對了,賺一筆,企業發展就快一些;賭錯了,就關門大吉。從而造成不少地方民營企業“三年換一批”,民營企業家“三年換一茬”的可悲的“輪回”現象。直接影響了做大、做廣。 (3)缺乏創新 目前不少民營企業家缺乏在經營管理方面的各種創新素質。約有80%以上的民營企業家素質還處于“經驗型一專家型一管理技術復合型”演變過程中的第一、二階段,相當多的經營管理活動還帶有明顯的“家長制”、“經驗型”的色彩,不懂得總結管理中的各種規律和經驗教訓,不懂得汲取群眾的智慧,盲人騎瞎馬般亂撞一氣,在管理上也只能做到嚴格管理就不錯了,遠沒有達到科學管理的要求,更不知道怎樣進行人本管理,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創造形成良好的企業文化。 (4)管理專制,沒有民主可言 從表面上看,1998年浙江民營企業的組織形式構成中,39.1%是獨資制、10.7%是合伙制,44.3%為有限責任公司,“但實際上普遍實行的是冢族制管理方式。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科學的企業治理結構在浙江民營企業中至今沒有確立,更談不上健全。從而導致在不少民營企業中,企業家猶如花果山上的美猴王,處在眾星捧月的地位,頗有點搞“個人崇拜”的味道,再加上偶爾做成了幾筆好生意,導致有些民營企業家自我感覺十分良好,目中無人,總以為自己什么都懂,在任何方面都比所有員工強,什么意見、建議都根本聽不進去。企業在財務管理、營銷管理、生產作業管理、質量管理、庫存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漏洞百出,也不肯聽取有關部門經理的意見或出錢聘請專業管理咨詢機構提供的咨詢意見。沒有根據企業自身特點確立符合實際的核心價值觀,而是完全憑老板一人的好惡作為評判一切事物的標準,順心的事就做,順眼的人就留,管理手段只有獎和罰二招。這樣做既嚴重挫傷了有關主管人員的積極性,同時造成企業管理水平始終處在低水平,難以適應市場經濟的激烈競爭。 3,文化素質問題 浙江民營企業家隊伍的文化素質普遍低于本省國有、集體企業經營者,如目前溫州著名的民營企業家文化程度都不高,普遍是初中畢業,有的只受過小學教育。在經濟發達的樂清市,比較著名的民營企業家中只有天正集團董事長等少數人受過正規的大學教育,F在民營企業家們也已普遍認識到,最大的挑戰來自于自身的素質和自身的觀念?梢哉f,文化素質偏低是制約民營企業家思想素質和經營管理素質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家族式管理嚴重制約用人機制 家族化管理最顯著的特點就是任人唯親,這在企業的創業階段是可以理解,甚至可以說是正確的,因為我國的信用體系不夠完善。但發展到一定階段就體現出其弊端。這樣在管理上通常很容易陷入過度人性化,造成制度化不夠,有了好的管理制度很難落實,破壞制度最嚴重的往往就是家族成員,因為親情的原因又不便于開除。再就是很難容納新的人才進來,因為通常企業引進新的人才必定要求他有所作為,新進來的人,剛開始當然也會極盡全力的工作以證實自己的能力,但在實施改制計劃的時候必定要觸及不少人的利益,這些人中肯定有一大批就是家族成員,他們也會對新來的人員形成一種強大的排擠壓力,通常還會在企業主面前揪外來人員的小瓣,一次兩次可能沒有問題,但多了就不得不讓企業主相信這人是不是真的有問題。最后只怕老總不開除他,他自己也會迫于強大的壓力和壓抑的工作環境不得不辭職。這就是浙江民企在招人、留人用人方面總是面臨困境的根本原因。 (三)缺乏高級知識分子和高技術人員 民營企業中的工作人員基本上是本科以下的學歷,高科技人員嚴重缺乏;旧,技術人員不具備高層次的理論知識,而是自學徒開始作起,從老的技術人員學習各種經驗,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后就成為技術人員,這些技術人員缺乏完整的理論體系,在小的方面可能勝任有余,但一遇到重要的技術難題就很可能束手無策。 (四)員工的主體意識差,員工的聰明才智得不到充分發揮 員工因為自己在企業中沒有股份,僅僅是個雇員,多做與少做所拿的是差不多,并且在家族式管理的情況下,他們害怕自己的意見,如與其家族中的人不合,就會被排斥,甚至被開除,大多數人多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只要完成上面交下來的任務,其他的均可不用管。萬事皆老板說的算,員工缺乏主人翁意識。使得關健人才像是被捆綁了一樣,使人才不能充分發揮才能,導致人員管理上的混亂等現象。 存在這么多的問題,浙江的私營企業應當如何積極應對,采取有效的措施呢? 三、面臨所存在的問題,企業的改進對策 (一)提高民營企業決策者的素質 作為企業決策者,在人力資源管理中屬于最高層次。決策者,可以是一個群體,還可以是一個個體,還可以分出高中低很多層次。對于企業決策者來說,不管他處于哪個層次,都操縱著這個企業的經濟命脈,操縱著這個企業所有人的經濟利益和前途,在企業管理中起著決定性作用。因此,民企的決策者要及時調整知識結構,要努力學習科技知識、專業技術知道,更要學習黨的基本路線和國家的法律、法規。提高決策能力,主動適應市場,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一方面,應將“決策層”送出去參加有關企業管理方面的培訓。在民營企業中,老板的思想不改變,其他人改變是很難的?梢詾槠髽I領導培訓創造充分的鼓動氣氛,并且選擇正規的培訓機構、有影響的培訓師和衫的培訓課程,要讓領導感覺參加這培訓“值” 。同時,民營企業主也走出一個思想的誤區,即所有權與經營權不能分離。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特別是大多數的民營企業主并未接受過專門的企業管理的訓練,他們實踐感受比較豐富,而理論水平卻比較缺乏。當企業逐步發展壯大時,會覺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此時,民營企業主便應適時地退居二線。 (二)打破家族式管理模式,努力實現民企的民主化管理 由于家族式管理向專業化管理轉變,最重要的是要任人唯賢,嚴格按照制度來選拔優秀人才。首先要求業主轉變觀念,打破家族式管理模式,走出任人唯親的圈子。要逐步推廣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經營模式,充分發揮經營者與生產員工的積極性,把企業經營目標轉化為全體員工的自覺行動和努力方向,從而增強企業活力,促進經濟目標的早日實現。其次,要引進競爭機制,大膽聘用能人,把實行“能人戰略”作為振興企業的重要措施。因此,確立全新的用人標準,用全新的理念認識和發掘人才,用全新的方式在國內外招攬人才,用全新的管理模式配置和激勵人才,是打破家族式管理的重要標志。從而極大地調動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工作效率,促進企業快速發展。 (三)建設一個平等互利,民主集中的企業文化 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尊重和信任員工,將創業熱情轉變為長期的核心價值觀,并有系統地傳遞給企業員工,使之成為共同的行為規范,逐漸培養起價值認同感。老板是企業文化的主導人物,老板不僅要改造自己的經營管理理念,更要改造自己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結合以關鍵人才為主的員工的文化需要,打造全新的有自己個性的企業文化,針對民營企業易犯的毛病,提出民營企業尤其要注意提倡平等互利、互相尊重、民主集中、共同成不等式的文化精神,而要嚴防出現老板掌控,唯我獨尊,封建等級制度的文化精神。做強企業需要膽略和眼光,需要精神和時間,做大企業則需要文化精神的統一。 (四)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要按照《公司法》建立科學的企業領導體制和組織管理制度。建立善于經營、敢于決策的領導班子,使企業的權力機構、監督機構和執行機構之間職責明確。確立所有者。經營者和勞動者之間規范的權利、責任和義務,建立獎勵和約束相結合的經營機制,提高企業的整體素質和水平。通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促進企業治理機構創新,使民營企業管理走向社會、走向成熟、走向科學。同時建立工會組織,員工的合法利益在這里能夠得到基本保障,他們敢于放手去拼搏,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利益。因此,只有改變因擾企業發展的傳統的、保守的、封閉的管理模式,推動管理上臺階、上檔次,加速民企的技術創新力度,推動民企不斷發展。由“家族企業”向“企業家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從“傳統工業”向“現代工業”跨越,把浙江民營企業發展從整體上推向一個更新的檔次,使浙江民營企業在新經濟浪潮不斷前進。 相信浙江的民營企業只要能積極面對自身所存在的問題,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進,一定可以迎來民營企業發展的第二個春天。在我國的國民經濟發展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總 結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浙江的民營企業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對與那些民營企業家來說,如何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來應對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弊端和問題?無疑是下一步,他們面臨的一個大的課題。怎樣在用人制度、管理體制上做好文章,運用先進科學的企業管理制度來改進企業?事關這些企業在新的經濟形勢下,是發展壯大還是落后被淘汰。 假如這些企業真正能夠做好企業改進的工作,遵循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加大企業管理體制改革的力度,朝著現代企業制度的方向發展。相信,浙江的民營企業一定可以給我國的經濟發展帶來一個新的驚喜,同時,也為全國的經濟發展樹立一個良好的典范。
參考文獻
[1] 陳維政、余凱成 《人力資源管理》 2005.4 [2] 楊錫懷、冷克平 《企業戰略管理》理論與案例 2005.5 [3]《銷售與市場》雜志 2006年5月 總第229期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金融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