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詞 國有商業銀行 市場經濟 金融市場 資產質量 風險管理 轉型經濟中的國有商業銀行改革
中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改革,自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至今已有20多年了。在這期間,中國銀行業的格局也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從中央銀行與專業銀行分設,到政策性銀行的設立、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興起和城市商業銀行的重組改造,中國的銀行體制逐步形成。銀行業的改革始終是中國經濟改革的深層次內容,而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則是銀行業改革的核心問題。2001年中國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后,中國經濟加快市場化改革的要求和外資金融機構進入中國金融市場時間表的公布,使得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與發展問題備受關注。 對國有商業銀行的分析應充分重視中國轉型經濟的特殊性 眾所周知,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經濟正處在轉型過程中,轉型與發展是中國經濟面臨的兩大主題。在這種特殊的環境下,國有商業銀行存在的問題和改革的措施必然帶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分析國有商業銀行存在的問題時,不僅要用市場經濟下合格的企業,甚至優秀的企業的標準,來衡量國有商業銀行,指出其不良資產及資本充足率問題、公司治理問題、風險管理與內控問題等,而且,也有必要對這些問題進行更深入的分析,特別是從歷史的角度和宏觀經濟體制的角度,在轉型經濟的條件下,對國有商業銀行管理與營運體制的形成進行更為充分的分析,從而使我們改革措施的選擇更具有針對性。 以市場經濟的觀點來研究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最早可以追溯到1993年的企業財務會計制度改革。那次改革的一個重要成果,就是建立了企業資本金制度。這個成果對銀行有著雙重意義:一是向銀行借款企業的發展沖動開始受到資本規模的制約,同時企業資本金的保證作用也有利于降低銀行的貸款風險;二是銀行資本金的建立為銀行公司化提供了最基礎的條件,也有利于銀行經營效益的提高。 1994年政策性金融與商業性金融的分離以及1995年《商業銀行法》的頒布,可以看作是銀行公司化改革的繼續。政策性銀行的設立使國有商業銀行基本的經營目標得以確立,即以盈利為目的。《商業銀行法》對商業銀行“自主經營、自擔風險、自負盈虧、自我約束”的要求,可以看作是對國有商業銀行公司化改革目標的基本描述,這在今天仍然具有指導意義。 20世紀90年代,國有商業銀行在內部管理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建設銀行先后對資金計劃體制、財務會計體制、信貸管理體制、審計體制等進行了改革,增強了內部管理的規范性和統一性,提高了管理的集中度和總行的控制能力。在這期間,中央銀行不斷加強對商業銀行的監管,確立了“分業經營,分業管理”的原則,將國有商業銀行的證券業務和信托業務分離了出去,這就確定了國有商業銀行業務范圍的基本框架。1998年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設立,是著手解決國有商業銀行系統問題的一次嘗試。這種借鑒市場經濟體制下解決銀行不良資產方法的嘗試,既反映了中國經濟市場化程度的提高,也反映了國有商業銀行公司化程度的提高。 通過上述回顧,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雖然國有商業銀行的設立可以追溯到很早,但其公司化改革則是近些年的事情。以《公司法》和《商業銀行法》來衡量,國有商業銀行距離合格的公司標準還有相當大的距離。銀行非公司化(半公司化)經營管理,與國有企業脫困和公司化改革,以及國民經濟地區結構、產業結構調整等諸多因素結合在一起,使得國有商業銀行存在的各類問題的成因和表現相當復雜。 在這種環境下,國有商業銀行所面臨的問題表現出如下特點。一是公司治理及內部經營機制問題和營銷與管理方法、技術的欠缺同時存在。而產品創新和市場營銷能力,是公司內部組織和機制合理性的外在化判斷依據。二是存款、貸款等業務快速增長與銀行內部管理改革的同時存在,使國有商業銀行始終面臨著風險控制的巨大壓力。三是由政策的和市場的多種因素造成的外部環境的變化,以及對變化預測的相對困難,加大了銀行戰略管理和政策制定的難度。價格體制、產業結構等方面的調整對企業產生了影響,進而對銀行的資產質量和財務收入構成了直接的影響。四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造成的銀行內部各分行之間的差異,使國有商業銀行面臨管理與營運的統一性和差別化的雙重要求,增加了管理成本和管理難度。五是市場經濟各類規范建立過程中出現的制度空白,對機構分布廣泛、業務滲透到各經濟領域的國有商業銀行,有更大的影響。 受外部環境和內部管理兩方面因素的影響,在轉型經濟中,國有商業銀行的營運存在更多的不確定因素,這需要對內部控制給予更充分的考慮,以便更有效地把握市場營銷、業務創新和風險控制的平衡。 公司治理和內部經營機制改革是銀行改革的關鍵 一般認為,目前國有商業銀行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不良資產比例過高以及與之有關的資本充足率問題;公司治理結構不健全,所有者、經營者的角色和權、責、利關系不清晰,缺乏有效的互動;組織結構設置不合理,對市場的反應能力受到了制約,同時也影響了營運效率和內部控制的有效性;人事制度非公司化和激勵與約束機制在導向上的多元化,影響了經營目標的貫徹,也不利于對道德風險的抑制;信息技術的應用和管理、營運、研發水平,不能適應業務發展和產品創新的需要。 解決這些問題,最關鍵的是要建立健全國有商業銀行的公司治理結構和公司化的內部經營機制。目前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形成,既有政策性的原因,也有內部經營管理的問題。長期以來國有商業銀行經營決策權過度分散,加上對經營行為缺乏有效控制,致使銀行大量參與企業的非理性經濟行為,并由此產生了大量的不良資產。在經濟轉型過程中,為了應對外部市場因素和非市場因素的多種不確定性,企業必須提高其組織化程度,在保持經營活力的前提下提高內部控制的能力,以優秀的風險管理有效地平衡安全性與盈利性的關系。而這些都有賴于公司化管理機制的建立和優秀的公司文化的形成。 隨著政府調控經濟方式的進一步市場化,銀行自身管理的問題將會更為突出。在市場經濟規范逐步建立,以及國有企業公司化和新興的公司制企業不斷成長的過程中,國有商業銀行會面臨經濟市場化和內部管理非公司化的矛盾。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從而推動市場化進程進一步加快的背景下,這一矛盾和國有商業銀行在公司治理上的比較不足,將會在更短的時間內反映在銀行的經營活動中,特別是反映在同業競爭方面。能否以有效的公司治理和經營機制適應經濟市場化的要求,是國有商業銀行維護市場地位和健康發展的關鍵。 國有商業銀行尋求在經濟轉型及未來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發展,應當發揮其優勢,改進其不足。目前,國有商業銀行的優勢主要表現在市場方面,而其不足則主要表現在體制、機制方面,以及與此相關的資源整合能力、風險管理能力、業務創新能力等方面,而這些恰恰是保持和增強市場競爭優勢和能力的基礎。 過高的不良資產比例給國有商業銀行經營帶來的問題是顯而易見的,但更為重要的是對不良資產的有效控制。通過公司治理和經營機制的改造形成對不良資產的有效控制,加之高速增長的中國經濟為銀行提供的獲利空間,將會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增強國有商業銀行消化不良資產的能力,從而提高銀行的素質。近年來,建設銀行通過加強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加強市場營銷與服務,有效地提高了盈利能力。通過改善財務狀況,消化不良資產,已成為建設銀行提高資產質量的重要手段。從商業銀行改革、重組的國際經驗來看,把銀行治理結構、經營機制的改革與對不良資產的集中處置等措施結合起來,是從根本上提高銀行素質的有效方法。 以公司治理和內部經營機制為重點的綜合改革是建設銀行面臨的迫切任務 從銀行管理結構來看,20世紀90年代末,建設銀行所采取的各項改革措施更多地體現為管理條線的改革,但其規范管理的效果,卻為建設銀行進一步的公司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基礎。從外部環境變化的要求和建設銀行改革的成果來分析,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即:以單個管理條線改革為特征的銀行改革已經告一段落,建設銀行應當著手進行以公司治理和內部經營機制為重點的綜合改革。 改革公司治理和組織結構。公司治理改革的目的是建立保障資本價值最大化和明確所有者、經營者的權、責、利關系的機制。其形式上表現為董事會、執行層和監事會的職責分配與制約。這樣的機制有利于提高所有者對銀行監督的效率,降低監督的成本。而組織機構的改革應著眼于解決機構層級過多影響營銷與管理的有效性問題,以及內部機構職能分工非專業化的問題。同時要針對分布廣泛的銀行機構的差異性,考慮建立分類指導的功能。 改革人事制度,改進績效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人力資源管理和績效管理是當前的突出問題。合理的績效評價制度和有效的獎勵、問責制度,是使管理者和員工的行為與銀行的經營成果緊密結合,確保落實銀行經營目標的有效保障。 改進營銷組織和業務創新。市場細分、客戶分類、差別化服務和有針對性的產品創新,對建設銀行提高市場營銷能力和客戶服務水平至關重要。同時也要不斷改進營銷組織,使不同層面的營銷機構都能夠很好地滿足客戶的需求。此外,優化創新——推廣——營銷——反饋的流程也是很重要的。在業務品種方面,基于服務需求多樣化以及資源有效利用和成本控制的考慮,有必要適時地探索傳統銀行業務與其他業務的互動關系。 改進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建立信貸風險分類控制的制度,改進風險控制的方法,逐步建立對各類風險動態監控的機制,仍然是建設銀行面臨的重大課題。在這方面,不僅要明確授權與責任,而且要充分利用當代信息技術,改進業務流程控制,提高內部控制能力,降低內部控制成本,有效地平衡風險控制與效率的關系。 加強信息技術在銀行業務中的應用。對建設銀行這樣擁有大量機構、網點的大銀行,有效的信息整合非常重要。通過推進數據集中和業務處理系統的統一,整合交易信息和管理信息,是全面提高建設銀行業務創新、客戶服務和內部管理能力與效率的基礎性工作。內部各業務系統和信息的整合,將為銀行管理與營運的統一和集中,進而為優化組織結構,提高營運效率,降低營運成本,增強營銷能力提供支持。 依托當代信息技術的產品與服務的創新,對建設銀行提高客戶服務水平和市場競爭能力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借助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建設銀行不僅創新了多種結算產品,而且已形成多渠道服務的格局。目前,建設銀行的網絡銀行服務范圍已經覆蓋全國26個一級分行、160個大中城市,2002年底將基本輻射全國,可以為極具增長潛力的電子商務提供有效的結算支持。網絡銀行促進了建設銀行對傳統業務的重組和創新,使銀行經營方式發生了較大的轉變。在經濟市場化和金融開放的背景下,創新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信息技術的應用和有效的信息整合,將從根本上提高建設銀行的創新能力。 這些改革措施的全面實施,將從公司治理和經營機制上構筑建設銀行公司化的基礎,從根本上確立資本價值最大化的核心目標。圍繞這個核心,建設銀行將樹立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注重科技與創新、強調業務拓展與風險控制的平穩、追求穩定健康發展的經營理念。在此基礎上,建設銀行將逐步建成目標清晰、特色明顯、管理規范、機制先進、質量優良、效益良好,具有較強核心競爭力和國際管理水平的現代商業銀行。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金融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