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自考助學機構學生社團發展策略 【摘要】學生社團建設作為自考院校德育教育、實踐教育的重要載體和陣地,必須要不斷強化與完善,逐步成為學生提升職業能力的有力平臺。本文以筆者所在的院校為例,分析了該院社團的現狀,提出了社團發展的五位管理目標,并從縱向——年級組的層面,橫向——各個社團發展的層面,立體地探究了自考院校社團發展的策略,以期待能夠對自考院校的社團建設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最終實現自考院校社團的提升、優化。 【關鍵詞】自考助學機構 社團 德育教育
自考助學機構以考試為導向的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拓展。把培養知識型人才的傳統模式轉移到培養應用型、職業型、多樣化人才的教育定位上來是當前社會對自考助學機構發展的必然要求。 學生社團是引導全校學生開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以繁榮校園文化為宗旨的群眾性組織,其宗旨是圍繞“服務于廣大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服務于廣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展開的。 以筆者所在的院校為例,近年來隨著學院事業的日益壯大,學院的學生社團無論是在規模上還是質量上都在不斷地邁上新的層次,也成為了校園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為了更好地發揮學生社團的功能和作用,切實加強學生社團對于學生能力培養的陣地作用,進一步深化對學生社團的指導、服務和管理,使學生社團在繁榮校園文化和推進學生素質教育的進程中發揮出更加突出的作用,筆者認為分析學院社團現狀及對學院社團發展進行前瞻性思考十分有必要。 一、社團發展狀況 (一)社團概況 近年來,筆者所在的院校學生社團以較快的速度實現了規模化發展。目前,學院社團總數為19個,與2005年創建之初相比翻了近一倍。學生社團中既有學生自發建立的一系列社團,又有依托專業成立的專業社團。社團分為藝術類、科學技術類、社會實踐類、體育類和公益類。主要有以下特點: 1、藝術類社團占比例最大,學生參與度較高,在同學中的知名度也最大,是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力量。其主要形式有三類:一是文學類,如演講社、動感英語社;二是綜合類藝術社團,動漫社、話劇社,充分展示了學生的藝術才華;三是大眾化程度較高的藝術社團,院合唱團、哆唻咪藝術社。目前,這些社團社員認同度較高,并且還能積極在學校中進行展演。 2、社會實踐和科學技術類社團以商談天下(工商、物流專業學生為主)、社工民俗民趣(社工專業為主)、手工社、E時代網絡社團(計算機專業為主)為典型代表,具有一定的實踐性或專業深度(專業依托性),同學們都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經常暢談感受,交流心得,以提升素質,如E時代網絡社團的成員大都來自計算機專業,有一定的計算機專業方面特長,許多同學把加入這些社團的課程及交流視作是專業課程的延伸。 3、體育類社團寓競技和娛樂于一體,開展了一系列活動,深受運動愛好者歡迎。這類社團有排球社、籃球社、足球社、武術社四支社團。這類學生社團因為投入不多,所需場地不大,得到學校各方的歡迎。 4、公益類社團有心理互助社及學院團學聯志愿者部牽頭的花季志愿者服務社,經常開展一些帶有主題性的活動,參與校內、校外志愿服務,活動機動性較大。 總之,各類社團協調發展,基本上可以滿足學生們的不同需要。今年10月,學院社團經院團委與學生處、教務處協商及征求意見,對社團進行了學分制管理。[①社團學分制教學是將社團一學期的實踐活動活動列為課程表,納入教學課程體系,并使其成為教學的重點和主要內容,社員按規定參與社團活動,并提交期末論文,通過學期考核,就可以取得這門特殊課程的學分。]目前在各年級中,學生社團參與率達100%,充分實現了社團的規模化運作。 (二)社團活動 1、社團活動頻率 目前所有學生社團按照社團學分制管理模式的要求全部安排在每周五下午統一活動,活動時間1-2小時,部分社團,如籃球社、足球社、旅游社活動時間或有延長。 2、社團活動質量 目前,按照學院現有的師資,院團委經與教務處協商,為絕大部分社團分派了指導老師,要求指導教師能積極參與學生社團的授課或指導,并要求社團指導教師每學期提出相應的社團教學計劃表,便于院團委對于社團的過程化監控。從08年9月社團學分制實施至今,在指導老師的悉心指導下,大部分社團活動質量呈現較好的態勢。 3、品牌活動 在院團委的引導下,學院各社團有組織、有秩序地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得我校的學生社團活動日益精彩,社團文化日益繁榮,并由此初步形成了“品牌活動”的萌芽,主要有: ①自2006年起,每年五月藝術節期間舉辦的“社團文化節”。以“博采眾長,展社團風采”為主題的社團文化節,通過開展文藝,學術,科技,體育等社團文化活動,充分展示了社團的發展成果,增強了同學們對社團的認識、了解,為我校增添了多姿多彩的校園生活和蓬勃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 ②籃球社、排球社與團學聯體育部聯合舉辦的“迎新杯”、“迎春杯”體育比賽、“影視沙龍”社的“周五影院”、“東籬書畫社”的書畫展、花季志愿者服務隊的“三·五學雷鋒”動漫社的“動漫時裝秀”、武術社的武術表演等活動充分體現了我校學生積極向上的良好風貌,展示了社團風采,同時也增強了社團的認知度。 (三)社團經費 1、會費收取狀況及經費來源: 目前,除東籬書畫社、手工社、旅友之家社團按活動材料損耗或活動項目收取相應費用外,絕大部分社團采取免費入會的形式。學生社團經費來源主要依靠學校撥款。 2、社團活動經費的花費: 社團活動經費的主要用途為:社團活動相關材料的購買、社團指導教師的課時津貼及社團宣傳。其中,社團活動相關材料的購買包括:手工社指導老師授課所用材料費用,武術社表演使用的部分道具費用,動漫社表演所需的部分材料費用,籃球社、排球社、足球社所需球類等費用;社團指導教師的課時津貼按實際上課次數(15元/每課時)統一上報教務處;社團宣傳費包括社團在社團文化周或獨立舉辦活動時所需的宣傳材料,如海報、印刷等費用 (四)社團管理與組織形式 按照院團委提出的“一體兩翼”發展模式,社團由學院團委統一管理,鑒于學院社團規模才初步形成,尚未獨立成立社團聯合會,社團暫由院團學聯組織部監管,定期組織社團負責人大會;要求社團開展活動之前提交完整的策劃書,負責社團活動的場地申請,前期宣傳和后期報道。既使社團在開展活動時有充分的自主組織性,又適當地約束社團,促使社團活動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的開展。 (五)學院學生社團發展中遇到的問題 1、社團之間良莠不齊的狀況比較明顯。有些社團規模大、活動多、影響面廣,自身建設完善,發展空間很大;有些社團卻發展遲滯,會員積極性不高,組織渙散。 2、社團物質條件有待進一步加強。目前學生社團普遍存在著財力不足的情況,所以活動的強度有限,質量得不到保證。 3、社團指導老師力量相對薄弱。目前學院社團指導教師均為學院自有師資,絕大部分老師本身的教學任務比較重,平均每位教師都擔任至少兩門課的教學任務,所以指導老師在社團課程上所花的精力也因此而受限。 4、社團活動層次有待進一步提高。許多社團的活動還缺乏整體策劃,缺乏系統性的指導。 5、社團活動場地不足。目前,由于學院戶外場地較小,排球社、籃球社、武術社等社團活動場地緊張。 6、激勵機制不完善。75%的同學認為學校對積極參加社團活動和在社團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優秀社員激勵不夠,這也是會員的積極性較低的原因之一。 7、對下一任核心成員的培養不夠。一些社團前幾年活動轟轟烈烈,但近幾年卻銷聲匿跡,很大原因是由于該社團的核心成員只重視自己再任期間活動怎么樣,而不關心對下一任核心成員的培養。以至于往往一些核心成員畢業后,使得一個社團從此一蹶不振,甚至走向終結,這是在社團建設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二、社團規劃指導思想 學生社團是廣大學生為實現自身的意愿和愛好,發掘、培養和展現自身才華而自發組成的群眾性團體,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是其鮮明的特征。依據學生社團的這一屬性,院團委將在今后三年的工作中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教育方針,深入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把握自考院校的學生特點及不同年級段的特點,加強對學生社團的領導和管理。把握學生社團發展要求的大方向、大原則,以“立足發展,突出建設,分類指導”為指導思想,堅持“深入學生,創立精品”的工作方針,努力構建“學習型、活力型、創新型、和諧型”社團,引導學生社團沿著健康、有序的軌道自主發展,不斷優化我院育人環境,在推進素質教育、服務學生成才和實現學校跨越式發展的進程中實現“五個一”,即:構建一套多層次、高效能的動態管理機制;創建一批重實效、強技能的精品社團活動;打造一批具有鮮明特色的優秀社團;培養一批適合社團發展的指導教師;造就一批素質高、能力強的學生社團骨干。 三、具體措施 (一)縱向—年級段層面 學院的學風建設只有分年級全面展開,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才有可能構建整體優良環境。學生社團建設是學院學風建設不可或缺的部分,學生社團建設也需有所側重。 1、大一年級以活動促學業。通過社團活動幫助學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養成良好的學習、工作、生活習慣。目前學院團委針對大一年級采取社團學分制管理模式,要求凡在校大一年級學生均需選報一個學生社團,學生社團課程分兩學期計分,每學期兩學分,學生在大學畢業時需有4分的社團素質教育學分,方可畢業。學生社團課程安排在每周五下午進行。就目前現狀來看,有95%的同學認為在學分制下建設社團有積極意義,認為這樣更能調動大家的積極主動性;有利于提高活動效率,有利于對社團課程進行系統化學習,實現“全面育人”。因此,在接下來的三年中,院團委將在原有的基礎上把進一步完善社團學分制模式作為工作重點,為社團學分制模式的發展創造條件,使之在大一年級的學風建設中,在社團的后續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2、大二年級以活動促技能。大二年級的主修課程主要以專業課程為主,社團課程的安排需以增強學生專業意識,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為中心。大二年級學生社團的建設要以專業證書考試或實踐技能培養為基點,通過開設專業證書考試培訓或相關實踐,將有共同興趣和需求的同學組織在一起,構成社團組織。目前,經與教務處協商,大二年級可開設的社團課程有英語等級證書培訓社。力爭在接下來的三年中,尋找契機,增開更多相應專業的社團組織。 3、大三學生以活動促就業。大三年級面臨就業,社團課程要以“職業規劃教育”和“就業教育”為主,使學生學會結合自身實際和個人興趣,合理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將實現個人價值和服務社會有效結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擇業觀,掌握面試技巧,提高綜合素質,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 (二)橫向—社團發展層面 1、強化組織建設 ①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規范學生社團管理機構及個學生社團內設機構的工作目標、程序和方法,建立各社團之間相互溝通、協調和合作的暢通渠道,使學生社團的組織管理進一步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抓好學生社團學生干部的思想教育和業務培訓工作,通過建立一套公正、公平、公開的干部選拔方案,針對性強、實用性高的培訓方案和客觀、科學的干部考核評估方案,使學生社團聯合會成為一個“精誠、團結、高效、務實、創新”的學生社團的管理和服務組織。 ②適應時代發展和學生成才的需求,做好學生社團的成立審批工作,積極引導新的學生社團組織的成立發展,努力形成結構合理、類型多樣、充滿活力、健康向上的學生社團發展格局;不斷探索社團發展的新模式,加強大二、大三年級社團的凝聚力;加強橫向聯合,強調兼容性,積極創造條件,引導不同社團的會員合作交流,相互協作、共同提高。 ③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引進優秀學生社團的評價機制,并大力扶持優秀學生社團的發展,推動社團公開課的開展,建立完善的學生社團量化考核、評比、表彰、獎勵機制,營造有利于優秀學生社團脫穎而出的良性競爭氛圍。 2、細化管理機制 做好社團日常課程的課程監控,保證社團課程有序正常地開展。對學生社團實行分層、分類管理,創新和完善學生社團的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 ①積極引導、著力建設社會實踐社團。要在社團指導力量加強、活動內容和形式改進上狠下功夫,注重理論學習和學生思想實際的結合,以更好地指導社團成員的學習和生活,努力引導他們成為“學習的典范,工作的模范”,實現社團成員“精英化”。 ②大力倡導、重點扶持和科學技術類社團。要在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上找準切入口,以激發學生專業興趣和學習動力為著力點,濃厚校園專業學習氛圍,使這些社團逐步成為各社團中的主導力量。 ③積極支持、有效保障社會公益服務型社團。要本著“服務為本、立足校園、服務社會”的宗旨,繼續深入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推進校園文化向社區輻射,并不斷在服務的內容和形式上提升層次,將真情獻給社會,用科學文化服務社區,培養學生社會公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使這些社團成為我校對外宣傳的一個窗口。 ④加強監管、熱情引導體育類及藝術類社團。要以發揮學生的興趣特長為基礎,以陶冶情操、促進交流為目的,積極開展健康活潑、形式多樣、格調高雅的文體活動,實現學生第二課堂生活的多樣化。 3、著力打造社團品牌 ①學生社團要切實滿足學生的現實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社團在學生特長發展和個性培育方面的作用,努力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豐富社團活動的開展形式,提升社團活動的水平。以學校和學生實際為出發點,促進活動多樣性、新穎性。 ②繼續開展好社團文化節活動,不斷推陳出新,樹立品牌意識,在原有活動模式的基礎上突顯學生社團特色,狠抓活動質量,社團活動在數量上貴于精而不在多,從各個方面強化活動項目的示范性,爭取做出品牌、做出特色、做出成效。加大力度開展“一團一品”活動,一個社團創一個品牌,使社團活動穩步發展、再創輝煌。 4、豐富社團活動 ①完善學生社團活動的項目申報制和責任制管理,積極采取措施為學生社團開展活動搭建舞臺,拓展空間,提供機會。繼續以一“節”為龍頭,在辦好“學生社團文化節”的同時,鼓勵其它精品學生社團活動蓬勃開展,使學生社團的價值在多姿多彩的社團活動中得以充分的體現。 ②采取“走出去”和“引進來”策略,推動我校學生社團與兄弟院校學生社團的合作與交流,實現資源共享,促進共同發展,要學習借鑒兄弟院校學生社團建設、管理與發展的新鮮經驗。同時展示我校學生社團形象,提高學生社團干部的整體素質 ③指導教師是社團的“領路人”,在社團活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院團委要積極為培養現有社團教師,為教師進行相關培訓搭建橋梁、廣開渠道。 5、創造發展環境 積極采取措施,多方尋求支持,努力為學生社團的健康發展爭取各方面必要的條件,營造學生社團蓬勃發展所需的良好的內外部環境。 ①爭取學校黨政支持,為學生社團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爭取各部門的協助,為學生社團提供較大的發展空間和優良的發展環境。 ② 積極爭取社會力量的支持,與校外企事業單位開展多方位、互利雙贏性合作。 ③建立和加強與其他各高校社團聯合會的聯系,密切交流和合作。 學生社團的建設和發展是一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加強自考院校學生社團的扶持力度,有助于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積極的人生態度、明確的社會責任感和寬容與合作精神。有利于學生結合自身特點掌握知識與能力,樹立正確的職業觀,了解適應社會,明白生活的艱辛與責任,有效縮短學生步入社會的職業適應期。也使自考院校職業能力培訓從課堂、實訓基地延展到社團活動。 參考文獻 1、徐銳:《潛論高校學生社團的組織結構設計.高教探索》2005年,(2). 2、章劍鋒:《高校社團學分制與大學生素質拓展——關于社團學分制活動課程的調查報告.浙江青年專修學院學報》2005年,(2).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教育管理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