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職業學校學生職業道德素養的現狀和對策
[摘 要] 現今的社會是個知識型的社會,講究一專多能,職場上的競爭日益激烈,應用型、技能型的專業技術人才越來越受到青睞。職業學校正是為了適應這一需求而迅速發展起來的。職業學校為了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提升就業率,高度重視專業知識和實訓環節教學,但放松了德育教育工作。由于學生在校期間缺乏職業道德修養等相關的德育知識教育,在踏上崗位后,他們在面對企業工作時就會缺乏責任感,而企業對此類學生也會因失去信任度而解除雇傭合同,既影響了中職學生的就業,也影響了職業學校的教學形象。本文分析了中職學生德育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成因,針對現階段中職學生的特點,提出了中職學生德育工作的對策及建議,以期為中職學校學生德育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 職業道德素養 中職學生 德育
職業道德是人們在職業活動中遵循的行為準則。企業需要的不單純是一個技工,它需要的是一個具備這樣的職業道德素養的人:他對企業忠誠、熱愛本職工作、積極向上、尊重同事、有開拓創新能力等基本素養。因為如果員工抱著朝秦暮楚、應付式心態是開展不好工作的,而且企業對員工在入職后的培訓也是一種投資,當企業投資后,員工卻跳槽了,這對于企業來說就是損失。當然企業的發展還需要一個團結進取、有開拓創新能力的工人團隊才能讓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現今的社會是個知識型的社會,講究一專多能,職場上的競爭日益激烈,應用型、技能型的專業技術人才越來越受到青睞。職業學校正是為了適應這一需求而迅速發展起來的。隨著職業學校辦學規模的迅速擴大,為了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提升就業率,學校高度重視專業知識和實訓環節教學,但在學生管理中,放松了德育教育工作。學校雖然也開設了德育課程,但由于它不是主科目,對其沒有足夠的重視,往往都是“走過場”性質。學校重視專業知識的教育會利于學生畢業后的就業,但學生在校期間缺乏職業道德素養等相關的德育知識教育,在踏上崗位后,他們在面對企業工作時就會缺乏責任感,而企業對此類學生也會因失去信任度而解除雇傭合同,既影響了中職學生的就業,也影響了職業學校的教學形象。 因此,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素養的人既是社會、企業的需要,也是自身為了有更大發展空間而需要具備的。 一、中職學生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缺乏理想和正確的追求 由于計劃生育政策的原因,現在在學的學生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他們都有著大致相同的習慣,就是依賴性較強,以自我為中心;更由他們出生于改革開放后,生活條件相對較好,所以他們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生活上講求享樂、不愛勞動,沒有遠大理想;在他們心里,職業道德素養、價值觀都只是個模糊的概念,客觀上他們會想過上更好的生活,但主觀上卻沒有想過要努力去爭取。 (二)文化基礎較差,學習積極性不高 由于和在中學時的學習方式的不同,學生在進入職業學校后,在面對一些專業課程時,他們會有點不知所措,本來在中學時的基礎就比較差,所以有些學生在面對課程時會完全不知道該怎么學?久而久之,對學習就會失去勁頭,對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具體表現在上課常遲到、早退,甚至曠課。 (三)生源素質參差不齊,進學校的動機各有所不同 大部分中職學生都是應試教育的被淘汰者,有的甚至是出于無奈才進入職業學校的。這些學生中也有一部分很聰明、很好學,他們之所以選擇職業學校的目的就是掌握一技之長以利于將來就業。但這類學生會片面的認為,我只要學好專業課,上好實訓環節就行了,學會專業技能就行,思想政治課對就業的幫助沒多大意義。還有一部分學生是因為中考失利,但因為年齡還少,不想過早步入社會才選擇進入職校學習,這類學生在學校對任何課程都不感興趣,要的只是混日子。我們班就有這樣的例子:丁某某同學是1996年出生,在家嬌生慣養,初中成績就不太好,但年紀太小,家長就選擇讓她在技校“混”兩年,長兩年身體……;相反,劉某某同學,初中成績就比較好,只是中考發揮失利,成績不是很理想,上高中要交一大筆錢,她家里還有弟弟妹妹,父母也只是農村種田的,沒有什么固定收入。于是劉某某選擇了職業學校讀兩年,可以有一技之長,畢業后就可以相對容易地找到工作,為家庭分擔壓力。 二、學生不良思想品德的形成原因 (一)社會不良現象的影響 1、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 在我國已經奉行“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幾千年。“讀書做官”、的觀念以及現在社會上所謂“文憑就是敲門磚”,片面的追求高學歷的現象,打擊了中職學生的自尊心,加重了他們的心理負擔,更容易使他們產生自暴自棄的消極行為,也讓他們對未來失去該有的信心。 2、社會“文化”的影響 現代的社會信息傳輸發達,在這個良莠不齊的信息平臺里,社會“文化”對他們的影響無所不在。首先是影視作品的影響。每天打開電視機,我們看到的不是卿卿我我的言情片,就是你死我活的武打戰爭片,還有一些爾虞我詐的商業片。雖然這些片子的主題都是好的,但對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學生而言,其中的一些反面題材,我們的青少年未必能正確區分,反而成了模仿和崇拜的對象。其次是網絡的影響。網絡是一個虛擬的空間,它的方便、快捷、靈活等多種優點,已經成了人們生活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拓展了我們的知識面,給予了我們遨游和幻想的空間,它的出現改變了我們傳統的生活習慣,在生活和工作上給予了我們很大的幫助。坐在家里就可以知曉全世界發生的事情,幾分鐘內即可以收到相隔萬里的來信等等。但在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我們青少年帶來了許多的隱患。其中網戀、色情網站、網絡游戲就像裹著糖衣的炮彈一樣向我們發射而來。但是這個時期的學生好奇心強,自控力較差,還不能很好的辨別是非,那么這時候就很容易迷失自己,甚至走上不歸路。許多學生因抵擋不了誘惑而曠課沉迷網絡,到網吧中玩《傳奇》、打《泡泡堂》、CS、聊QQ等,有的甚至是通宵達旦的上網包夜。這種病態的網癮不僅浪費了學生寶貴的時間,浪費了父母親的血汗錢,更對學生的身心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也對學習來了影響。 3、社會上的丑惡現象帶來的影響 雖然我們黨提倡構建和諧社會,但在現實生活中,難免還存在著“權錢交易”、“貪污腐敗”、“唯利是圖”、“金錢萬能”等丑惡現象,這些丑惡的社會現象正無時無刻地誤導著正處于生理、心理成長的中職學生。在這種不良風氣的影響下,不少青少年根本就沒有什么榮辱感,認為這個社會只要有錢、有關系,就什么都可以解決,同時也產生了一切向錢看的信念,從而罔顧法律和道德的存在。在這樣的價值觀的影響下,部分學生畢業后在企業工作時無心鉆研本職工作,視規章制度為透明,好高騖遠,老是在想著跳槽,結果本職工作沒做好,本領沒學到,跳槽也沒跳得成。更有部分學生踏入社會后就走上了違法犯罪或失足的歧路! (二)家庭的影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無不在影響著孩子。所以很多問題學生的家庭或者父母都一樣存在著問題,他們無外乎三種:單親家庭、貧困家庭和富有家庭。單親家庭讓孩子無法享受到正常的父母之愛和家庭溫暖,孩子也因為父母的離婚而感覺難堪,這類學生大多是有點自卑,行為有時會有些偏激,難以接納管教。貧困家庭的孩子,因為家庭條件的相對較差,如果父母沒有對孩子進行及時的、正確的引導,部分孩子往往帶著自卑和仇富的眼光看待別人,難以和人建立友誼!富有的家庭因為有錢,個別家長就自以為錢就是萬能的,他們沒有利用這個有利條件教育孩子學習本領,而是拿錢“溺愛”孩子,放縱孩子,讓孩子養成驕橫跋扈,目中無人的性格,最終也讓自己的孩子喪失了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由此可見,要想孩子能健康成長,每個家庭都要做好模范帶頭作用。 (三)學校的影響 在我國每個孩子到了適當的年齡就要進入學校接受教育,雖然我們國家一直在提倡素質教育、讓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但大多數家長仍把分數或是名次看成一個評價孩子的重要標準,學校甚至也據此把學生分為三六九等。再加上學校的管理制度不健全或管理理念不正確,這樣的學校就會缺乏良好的校風、班風、學風,也加劇了了學生的違紀違規行為的出現。同時,在部分國人眼中,職業學校是低人一等的學校,是一些成績不好的學生上的,上職校根本不是學習知識,只是來“混”三年罷了。在這種不正確的觀念下,學生自然會產生自卑感,對學習也失去信心。 三、對策及建議 (一)加強思想教育,堅定學習信念 1、利用每個授課機會,讓德育教育滲透到每個地方 學校進行德育教育,課堂是主陣地,老師可以利用在授課的機會,讓各課知識與德育教育有機結合,適時向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的最有效途徑之一。德育教育應該包含職業道德教育,因為就算學生在學校學到了理論知識和相關技能,但如果缺乏該有的職業道德素養,當他步入社會后必將最終會遭到企業的遺棄。 2、加強對學生心理素質教育 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成為強者,除了要有本領外,還必須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因此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不僅能使學生正確看待成功與挫折、得與失,也對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職業學校學生的先天素質普遍較低,學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質、學習態度和行為習慣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因此加強學生心理素質教育任重而道遠。 3、理想信念教育 面對社會競爭的激烈,不少學生在步入社會時都會感到很茫然和無助。所以學校平時應該給學生進行理想觀念方面的培訓和教育,提前鍛煉學生的意志力。如通過利用重大節日舉辦相應紀念活動來培養他們熱愛勞動、吃苦耐勞的精神。如3月5日學雷鋒,3月12日植樹,清明節到烈士陵園掃墓,12月9日紀念革命先烈等等,使他們認識到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讓他們雙休日去發傳單或者是當服務員,又或者帶領學生到一些招聘會的現場去,現場感受和了解就業趨勢,使他們從思想上轉變認識,樹立正確的理想,明確學習的重要性,從根本上解決思想觀念問題。 (二)深入溝通,加強管理,并做好家庭教育的輔助工作 家庭是每個家庭成員的港灣,它不僅僅是孩子生活的場所,也是孩子受影響最深的教育環境,所以家庭教育的作用應不斷擴大和增強。每個父母也應該具備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然后,父母通過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的方式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我們要充分發揮家庭的作用,讓學校和家庭互動,共同教育學生。定期召開家長會,對于一些問題學生,學校及時知會其家長,讓學校與每個家庭建立一對一的聯動制度,發現問題雙方及時溝通,讓家庭和學校教育聯合起來,教育效果就會事半功倍。 (三)制定人性化的管理制度 1、學校的管理體制仍需進一步改革 作為教育機構,學校要將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觀念,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作為學校的中心工作,貫徹到學校的各項工作中去。在制定規章制度時,應結合實際情況,充分考慮學生需求,人性化地實施管理。從學校領導到各個部門,從上課教師到后勤、服務人員,都應該改變以前“管人”的錯誤觀念,本著服務育人的思想,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管理。 2、強化紀律,規范道德行為 學校不定期開展學習《學生守則》的活動,或進行《學生守則》知識競賽,借此加深學生對相關要求的認識。并且嚴格班級制度,形成定期、有針對性、有考核、有監督的管理體系,對個別問題學生要加強思想教育和交流談心;對表現較好的同學及時表揚,樹立模范帶頭作用。日常的常規工作更要做細,從小事抓起,控制好學生的到校、上課、課間、放學等日常情況下的言談舉止,從嚴要求,使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和行為規范。 (四)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營造好的校園氛圍 由于職業學校學生所處的年齡段正是青少年時期,此年齡段學生思想活躍,接受新鮮事物能力強。但自我約束能力差,張揚自我,不愛束縛。那么我們應揚長避短,挖掘和培養他們其他方面的潛能和認識,如適時開展書法、繪畫、演講、音樂、體育比賽等多才多樣的活動來豐富其課余文化生活,為他們創造表現自我的機會。也可以通過一些課外實踐、社會實踐、頂崗實習,組織觀看反面教材等不斷豐富他們的生活體驗,這樣進行思想政治工作既滿足了他們的活躍性格所需,也會讓同學們在實踐中感受到生活的真實要求。 校園也是每一個學生日常學習生活離不開的空間。因此,校園文化必不可少。我們要充分利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用名人畫像、名人名言、箴言警句、常規禮儀、學生優秀作品展等對學生進行無聲的教育,營造“人文、和諧、進步”的校園氣氛,培養學生積極向上,開拓創新! 綜上所述,職業學校必須正視學生的德育教育、職業道德素養教育和管理,管理水平的高低,決定著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好壞,教師必須理論結合實際,在開展專業知識和實訓環節教學的同時更要務實高效地開展德育工作,只有這樣才能改變職業學校學生思想品德的現狀,才能為我們的國家建設不斷輸送有力、有為的人才!
參考文獻 扈中平,李方,張俊洪:《現代教育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周秀平:《再談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程改革》,科技與生活出版社,2010年第3版,第 128頁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教育管理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