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怎樣做好一名幼兒教師
當今,隨著社會不斷發展和進步,現在大部分家庭是獨生子女家庭,因此,他們的父母對子女的教育也就越來越重視;但是有一個普遍現象就是,由于大部分家庭只有一個子女所以過分溺愛、縱容的現象也就越趨嚴重。對于大部分學前兒童家長都能正確的指導教育自己的子女,致使獨生子女所存在的家中“小皇帝”“小太陽”“小霸王”現象有所減少,能夠獨立自主的自理,我覺得幼兒階段應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及自理能力、動手能力,相對的德智體美勞進行適當的培養引導。獨生子女是當代中國的一個普遍而特殊的群體,而獨生子女現象是當代中國一個獨特的社會文化現象。過去,衡量一位幼兒教師教育水平高低的標準常常是考核彈琴、唱歌、跳舞、說普通話、繪畫等五項技能,但是隨著幼兒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在幼教實踐中,我深深地感到,作為一名新時期合格的幼兒園教師除了必須具備上述基本技能外,還應從愛、樂、恒、誠下功夫。讓我來談談如何做好一名幼兒教師。
一、學前教育的目標。 首先我們要培養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發展幼兒的獨立性,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使其學我會關系心他人,增強幼兒體力;激發幼兒的求知欲,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探索精神和口語表達能力為讀寫算作好準備;發展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力;培養幼兒關心身邊事物,能主動探索周圍事物、愛護環境。不僅要做好蠟燭照亮幼兒,更要不斷充電積極進取。教育,因愛而生,所以教師是太陽底下最輝煌的事業,教育,因愛而成,所以在我的眼里每個孩子都能成材。作為幼兒教師的我知道肩上膽子的重量,也明白教師愛的付出是多么的深沉和無價。愛是通過腳踏實地的辛勤勞動去實現的。愛通過鉆研與奉獻來詮釋的。 二、教師應成為孩子的傾聽者、觀察者。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師,不僅要傳播知識,更要觀察。注重一日活動中的觀察,捕捉著孩子一瞬即逝的現象和變化過程,了解孩子的個體差異,獲得第一手材料。教師應該是一位細心的觀察者,去傾聽幼兒談論的熱點話題,及時捕捉幼兒的興趣熱點,分析幼兒的探索需要,從而確立起幼兒感興趣的主題。傾聽、觀察孩子還體現在教師要關注孩子的已有經驗,即孩子現有的認知能力和生活經驗。我想:正是由于教師的留心觀察、傾聽才發現了來自幼兒的活動主題,當活動的內容是他們所喜歡和感興趣的時候,幼兒所表現出來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是我們難以想象的,幼兒的潛能得到了真正的發揮。
三、教師要成為幼兒的促進者,支持者。 教師即促進者是新課程下教師角色的根本變化,是教師轉變過程中的一個飛躍與突變。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幼兒隨時都會產生許多問題,但由于年齡的特點和經驗有限,他們往往還不會歸納事物的特點這時就需要老師及時的介入和引導,使探索深入下去,從而促進孩子的主動學習,如有一次我帶領小朋友們在草地上自由的玩耍,我發現許多幼兒都在做"踩影子"的游戲,他們對影子非常感興趣。于是我充分抓住這一契機,組織幼兒去找影子,找找自己身邊各種不同的影子,它們有什么不一樣?孩子們發現:有的影子在前面,有的影子在后面,有的在左面,有的在右面,有的長,有的短,有的大,有的小,當幼兒回答各種不同的答案后,小朋友們都用期待的目光看著我,并問:"老師,這是怎么回事呀,怎么會這樣呢?",在我的引導下,孩子們通過觀察、比較找到了答案。為了激發幼兒繼續探索的興趣,我又提出了疑問:"是不是一天中,我們的影子總是這樣不變的呢?",這激起了孩子進一步探索影子的興趣。 四、教師應成為合作者。 我覺得新課程實施中的教師,應該善于把自我完善和集體和諧統一起來。在這個集體中,到處有你可學習和幫助的人,應樹立 "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思想,相互學習和合作是為了共同提高。我能積極鼓勵教師進行各種學習和培訓,要求教師關注課改信息,教育雜志上的、網絡里的,把平時有關看到的、想到的、讀到的等等文章,在教研活動中進行交流,在讀書筆記中進行摘記和撰寫體會,這不僅是一種學習的積累,更是個人素養的一種提高。二期課改的學習與實踐之中。無論是管理者還是被管理者,大家都是一個共同體,一起想辦法,解決實際中碰到的具體問題。新課程實施中的問題是多種多樣的,新課程在改變學生學習生活的同時,也改變了教師的教學生活,新課程中的教師將煥發出新的生命。作為新教師的我必須不斷的進行專業的學習,對自己的教學過程進行反思,能夠獲得理論與實踐的高層整合,突破普遍存在的教師彼此孤立與封閉的現象,積極地與團體進行合作與協商,為自身教師角色的適應和發展奠定基礎。不斷完善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創造性和專業發展的能動性,滿腔熱情地自主提升專業化的水平。為自己創造輝煌的舞臺,走向成功! 五、師生關系融為一個“愛”字 愛是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愛使幼兒感到安全和滿足。實踐證明,一個充分享受到成人的正確而有理智的愛的孩子,總是充滿信心,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而師生關系不同于親子關系,沒有天然的血緣關系,教師只有付出真誠的愛,才能與孩子心靈相通。所以我每天都高高興興地、面帶微笑地接待每一個孩子,熱情主動地與家長和孩子打招呼,蹲下身來摸摸孩子的頭,親親、抱抱他們。平時我都用溫和、親切的語氣對孩子們說話,即使孩子們做錯了事,也不大聲責備、訓斥,我給他們講道理,讓他們自己找找錯誤的原因,所以有的孩子給家長提意見:“您干嘛老打我、罵我?我們老師可不這樣,有事總是好好講的”。 六、教育活動追求一個“樂”字 教育活動是實現教育目標的手段,而選擇什么樣的教育活動,如何選擇與組織,將極大地影響幼兒的興趣與教育效果,從而影響到幼兒的最終發展。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我采用游戲、參觀、娛樂、采訪等形式幼兒充分活動,在玩中學。如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差,我就設置場景,首先請大班哥哥、姐姐表演故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后,以大帶小,讓孩子們一幫一,練習穿脫衣服、扣紐扣、拉拉鏈、系鞋帶;又如數學活動,對孩子來說顯得枯燥、抽象,我將教學融入于游戲之中,使之變得生動有趣,以圖形娃娃找家學習區分各種圖形,以小動物愛吃什么學習數的組成與分解,幫助孩子從簡單到復雜,從具體到抽象去理解概念。 七、常規教育堅持一個“恒”字 科學合理的常規,可形成井然有序的教育教學環境,持之以恒的常規培養和訓練,有利于幼兒全面發展。 幼兒園與小學不同,孩子在園時間長,每天達十小時,要使幼兒在這么長的時間里生活得充實、愉快,要使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都能充分地發揮教育作用,除內容的安排要符合幼兒的年齡外,良好的常規是有力的保證。通過常規的培養,不僅使幼兒在道理上懂得為什么要這樣做,而且在實際行動上知道該怎樣做。由于幼兒年齡小,自控能力差,且具有好模仿、易學、易忘等特點,針對這一特點,我根據我們班幼兒的實際情況,不斷完善我們班的常規教育。首先以游戲的形式或以榜樣的力量對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提出具體的要求,有時還與孩子們一起制定各種生活規則、活動區規則,并逐步督促幼兒做好;再次就是不厭其煩地時時提醒幼兒遵守各項規則,鼓勵孩子自己管理自己或者相互督促,對常規教育常抓不懈,使幼兒知道什么時侯做什么,什么事情該怎樣做,從而使各項活動能有條不紊地進行。
八、家長工作注重一個“誠”字 為了使家庭與幼兒園在教育上取得共識,形成合力,配合一致地對幼兒實施教育,獲得高效、高質的教育成果。在家園聯系工作中,我特別注重一個“誠”字,用誠心去打動家長,贏得家長的信賴和支持。 為了更好地做好家園聯系工作,每學期向家長開放半日活動,開家長座談會,舉辦家教講座,采用“家園聯系冊”,建立日常性家園聯系制度。在與家長溝通時,我態度誠懇,虛心聽取家長的建議,以心交心,使家長感到老師理解他們的心情,尊重他們的意見,以此取得家長的信任、理解和支持。 教師是專門與人的心靈世界打交道的人,是各種職業最直接感受到他人感情的人。正如徐特立所說:“教書是一種很愉快的事業,你越教就會越愛自己的事業。當你看在看到你教出來學生一批批走向生活,為社會作出貢獻時,你會多么高興啊!”作為教師的我們要格外珍惜和不斷積累這種愉快、熱愛的真情實感,使它成為推動我們在道德上日益充實起來、豐富起來、高尚起來的巨大力量。努力做一個新時期合格的幼兒教師,對人,對己,對社會都是有益的!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教育管理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