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6414
論馬斯洛需要層次在學校中的運用 人本主義心理學是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興起于美國的一種心理學理論。60年代和70年代有迅速的發展,被稱為心理學的第三勢力。人本主義心理學是由許多持有相近似觀點的心理學家和學派聯合發起的一種學術思想運動,其主要發起者是馬斯洛(A.H.Maslow,1908—1970)。人本主義心理學研究的主題是人的本性及其與社會生活的關系。他們強調人的價值和尊嚴,既反對精神分析學派的性本能傾向,又反對行為主義的機械化傾向。他們主張心理學要研究對個人和社會富有進步意義的問題。 馬斯洛提出的需要層級理論(第四章)是對人類動機心理學的一大貢獻。主要表現在:(1)指出需要是調動人的主體積極性的內在動力,突出了滿足需要在人的發展方面的重要性。(2)看到了人與動物在需要問題上的區別,認為低層次需要是人和動物所共有、高層次需要則為人所特有的,基本克服了傳統心理學人獸不分的弊端。(3)把人的需要看成一個多層次、多水平的系統,探討了人的需要的性質、結構、種類、發生和發展的規律。(4)分析了人的各層次需要及其相互關系,特別強調了高層次需要的出現以低層次需要的基本滿足為條件,但只有高層次的需要的追求和滿足才使人更充實、更幸福。(5)首次提出了超個人的動機或超越性動機的概念,認為自我超越并不是一種沒有任何基礎就能自發出現的心態,而是人性一種合乎規律的高度發展和執著追求。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教育管理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