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3365
中學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疏導對策【摘要】針對中學生出現逆反心理行為,從中學生身心發展,學校教育,家庭與社會三方面分析其產生的原因,還從逆反心理在中學生的表現提出四種疏導對策:運用“自己人效應”; 藝術感染;興趣化解。【關鍵詞】逆反心理 實質 成因 疏導 對策 一、中學生逆反心理的實質 逆反心理是指人們彼此之間為維護自尊,而對對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態。心理學認為逆反心理是表現為對一切外力予以排斥的意識和行為傾向。教育心理學家把逆反心理描述為人們對待對待事物的一種特殊態度,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因自身固有的思維模式和傳統的觀念定勢與特定教育情景下產生的認知信息矛盾,與一般常態教育要求相背的對應情緒和行為意向。在理解這一定義時,我們必須把握: 1、逆反心理不等于逆反行為。逆反心理雖然可能與一定行為相聯系,但不能將兩者簡單地對應起來。性格內傾的人人善于克制自己,不輕易暴露自己的情緒,既便在特定的情景刺激下產生了逆反心理,很多情況一并未轉化為外顯行為;此外,逆反心理雖然必須在一定的情景下產生,但是,若外界壓力過分強大,已經形成禁令條規等明文規定,或者化為有效的社會反對勢力,逆反心理也不易外顯。 2、逆反的實質是表現個性,突出自我。心理學界將逆反心理稱為“心理上的抗拒“,指個人自覺或不自覺地接受到某些方面享有的自由被剝奪時,自身激發出的一種抗拒心理。目的是想確保行動的自由,而且這種自由對個人來說越重要,則心理上的抗拒越大。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教育管理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