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4903
現代教學價值與教師角色的轉換[摘 要]教師角色的轉換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傳統的教學價值取向下的教師角色定位產生了一系列的弊端,片面夸大了教育在社會結構中對于物的價值功能,而忽視了教育對人的靈魂塑造的價值功能。現代教學價值的實現取決于學生的主體活動,因而要求轉換教師角色,改善學校管理評價體系,以實現教育使人達到全面、自由、和諧發展的目標。[關鍵詞]教學價值 教師角色 轉換 一、教學價值的要素及其決定因素 教學價值就是教學活動和主體需要的關系,即教學應該滿足主體的哪些需要。而當價值觀念參與到人們的行為實踐活動中時就構成了人們的價值取向。每一個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價值觀念,即是在教學價值取向下開展教學活動。因此,教學價值取向的不同必然導致教師角色定位的不同。 在教學價值中,價值主體是多元的,包括隱性主體——社會,對教學活動起著無形作用的主體;顯性主體——教師和學生,在教學活動直接發生作用的主體。當價值取向趨向教師,認為教師對實現教學價值起決定作用時,則突出了教師的知識權威性和領導作用,這就導致了教學以傳遞知識為本位,學生處在被遺忘的角落;當價值取向趨向社會時,則強調教育是為社會經濟、政治服務的,注重教學的功利性和效益性,從而形成了教學是為培養符合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人才這一觀念。只有當價值取向趨向學生,歸還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從學生的需要出發組織教學時,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發展學生的智力和潛能。所以只有社會、教師、學生這三方主體的價值取向趨同或統一,才有助于教學價值的實現,否則就不利于教學價值的實現。 二、傳統教學價值取向下的教師角色弊病在傳統文化的影響下,教師的教學價值取向具有歷史繼承性,自古代“學而優則士”的仕途化教學取向到隋唐盛行的科舉制度再到今天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應試教育”觀,都是教師講“書”,學生背“書”,教師憑借制度力量樹立起自身的權威形象。與科舉制度相適應的灌注式的死記硬背式的教學方法一直成為教學的主旋律。長期以來,在統一的教材,統一的教參,統一的考試,統一的評價標準之下,教師的角色只是一個執行者,其任務就是忠實、有效地按照教學大綱和教材對學生進行“灌輸”,而.....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教育管理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