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于經濟日益發展,社會競爭越來越大的原因,很多家長疲于奔命于工作之中,盡管很希望能夠多點時間花在教育自己的小孩上,但始終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反應在學校層面便是很多家長停留于滿足孩子的物質要求,卻缺乏心靈上的溝通,并且對學校組織的活動報以不贊成、不反對、不參與的漠視態度,那么首先我想先來借鑒下美國的家長參與教育的活動: 美國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基本模式主要包括兩類:一類為家本參與(home-based involvement),即為了學生的發展,家長基于家庭的實際而在家庭中圍繞著與學校相關的活動與孩子之間進行的雙向互動活動。在這類參與實踐中,家長一般作為支持者和學習者而發揮作用。因此,這類參與是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進行的直接資源投資,也被稱之為“家庭課程”(the curriculum of the home)。另一類為校本參與(school-based involvement),即家長為了學生的發展基于學校的實際而在學校中參與的一系列活動,主要是指家長參與學校決策以及學校管理的活動。由于這類參與是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核心實踐,也是家庭和學校之間進行溝通和交流的主要途徑。 第一層次是家長對家庭和學校之間信息傳遞活動的參與。這個層次的參與方式包括:家訪、參加家長會、開放日、學生作業展覽等活動,通過家庭學校手冊、成績報告卡、學校信息卡、學校家長公約等使家長對學校教育擁有知情權。 第二層次則是家長對學生在校學習和生活的直接參與。其中包括家長志愿幫助學校的活動。比如家長可以以助教的身份為學生做非正式報告、對學生進行課外指導、校外職業實習指導、訓練、咨詢等。甚至有些家長可以幫助管理圖書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