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3084
淺談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 本論文通過報載,筆者經歷和親身調查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結果顯示加強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筆者分析其主客觀原因,針對中小學教育管理中的弱區,提出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徑,旨在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和提高學生心理素質。 [關鍵詞] 心理健康 教育管理 心理問題 一、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青少年占我國人群的1/4,并且是各年齡群體中對其他社會群體影響力相當大的一個群體,這個群體的心理健康,直接會影響這個國家的整體素質和精神面貌。可是,當前中小學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不容樂觀。據報載:北京某中學一名15歲的男孩帶著音樂家之夢自殺了;浙江省金華中學一名學生,學習成績不好忍受不了家長的壓力用榔頭砸死了自己的母親…… 在筆者從教的十年中,經歷這樣的一些事:一名初一學生因其他三名學生堵門不讓該學生出去,該生便一躍坐在四樓的窗臺準備往下跳;一名學習成績相當優秀的學生在一次演講比賽中被淘汰,一時想不開便離家出走…… 透過這一樁樁觸目驚心的事件,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擺在了我們面前。 2006年筆者對一所中學300名中學生和100名小學生進行調查發現,有一定心理障礙的學生超過18%,2007年跟蹤調查,結果發現,心理障礙的學生上升到23%。這些觸目驚心的事實說明加強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在現代社會中,心理健康者“通常表現為認識功能正常,情緒反映適當,意志品質健全,自我意識正確,個性結構完整,人際關系協調,人生態度積極,社會適應良好,行為表現規范”。這正是我們培養跨世紀新人的基本目標,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而心理健康教育就是素質教育的核心。要保證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不可能沒有心理教育。 二、導致青少年心理障礙的原因 1、客觀原因 (1)社會因素: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更加豐富,同時一些社會消極因素,常常影響孩子們的健康成長,社會上暴力事件的發生和惡勢力對孩子侵擾,影視劇的暴力鏡頭和血腥場面嚴重污染孩子的心靈。 (2)家庭因素:家是人生長的溫床,是塑造人情感,意志,性格品德的場所。一些家庭矛盾,教育方式,父母間沖突,離婚等都會使孩子心理出現異常。 (3)學校因素:面對以上兩大環節的弱區,學校便成為改善和調節這些弊端的關鍵性的過濾器,而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普遍不太重視,正像中國健康教育研究專家所說,目前,我國的教育不是以學生為主體,而是以教學大綱為主體,學校和家長極少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也不重視孩子生活技能的培養,使好多學生遇到挫折,悲觀失望,遇到突出事件,無從適從。 2、主觀因素 (1)知識水平底,是非觀念模糊。 比如,個別學生把違反紀律看成是“英雄行為”,把作業讓別人抄寫,看成是“助人為樂”,幫助自己的哥們打架看成是“重義氣”……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教育管理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