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4262
德育是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的重要途徑 [摘 要] 幼兒的品德教育決定著幼兒社會性的發展,幼兒社會性的發展影響著幼兒個性的形成和發展。幼兒期,在環境和教育的影響下在參與社會生活的過程中,幼兒的社會性逐步發展,學習與他人進行交往,學習建立人際關系,幼兒正處于“自然人”向“社會人”轉變的時期,德育教育對幼兒的社會性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在教育實踐中,運用德育教育的新方法、新思路是促進幼兒社會性進程,促進其社會性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關鍵詞] 德育 幼兒 社會性 發展 目前,幼兒社會性發展問題已成為幼教界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所謂社會性是指幼兒進行社會交往、建立人際關系、掌握和遵守行為準則以及控制自身行為的心理特征。也是指人的情感、人與人的關系、行為等方面的發展。幼兒的德育則是按照一定社會或階級要求。這與《幼兒園工作規程》對品德教育的要求,即“幼兒園品德教育應以情感教育和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為主”是一致的。 幼兒社會性發展與其本人的諸多因素有關,也與教育者提供的活動有關。從幼兒自身的發展來看,在其生長發育過程中,有多方面的需要。認識周圍事物的需要、與同伴交往的需要、參加成人活動的需要、渴望參與社會生活的需要等等,這些需要就反映出了社會化的內容。心理學研究表明,幼兒社會性發展影響著幼兒個性的形成,而3-6歲幼兒正是社會性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6歲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時期,這個時期培養的好,以后只需要順勢培養下去,自然成為社會優良分子,如培養得不好,那么,習慣成了不易改,傾向定了不易移,態度壞了不易變。這些兒童進到學校里,教師要費九牛二虎之力糾正他們已形成的壞習慣、壞傾向、壞態度,真是事倍功半。”由此可見在幼兒期,及時對幼兒進行社會性發展教育,對促進幼兒良好個性的形成和全面發展是十分重要的。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的教育觀念也從之注重智力的開發,轉到了促進幼兒全面發展上來,幼兒的社會性發展得到了重視。只是重視幼兒社會性教育,才能促進幼兒社會性的正確發展,才能使幼兒適應現代社會生活要求。在教育實踐中,我堅持將品德教育貫穿于幼兒生活及各項活動中,采用多種手段對幼兒實施教育,對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一、利用設置特定情景,培養發展幼兒道德認知能力 良好的行為模式是幼兒社會性發展的必要條件,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有些幼兒驕橫霸道、不講道理、不懂禮貌,無論什么事都要討便宜,占上風,有的不受紀律、規則的約束,隨心所欲闖亂子,所有這些都表明幼兒的社會性沒有得到正常發展,在教育實踐中我著重在大班的日常生活及各項活動中,努力創設并抓住能誘發幼兒發表議論的客觀情景,引發幼兒發表不同的看法。通過情景教育,使幼兒懂得怎樣做個懂禮貌、守紀律、助人為樂的人。如:小椅子倒在了走道上、清潔工彼得、同伴發生困難了、生病了等等,讓幼兒充分發表看法和建議,經過幼兒的爭辯、討論,教師再給予引導概括,從而使幼兒得出正確結論。實踐表明,有教師指導的社會認知能使幼兒正確而牢固地掌握社會概念,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幼兒道德認知水平。教師要為幼兒設置各種形式、各種內容的生活情景,在班級開展多樣化的集體活動。如:慶祝節日、聯歡會、娛樂、春游、合作型勞動、創造性游戲等待。在豐......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教育管理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