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5209
友愛谷幼兒園2—3歲幼兒自我服務能力培養的研究[摘要]:幼兒自我服務的能力,就是指幼兒在一定的年齡階段內照顧、管理自己的能力。本文通過對2—3歲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發展的現狀分析,針對2—3歲幼兒年齡特點:可塑性大,極容易接受外界環境刺激,提出了2—3歲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培養策略,即:在家園積極配合、共同形成教育合力的前提下,采取集體教育活動、游戲活動、因材施教、家園共育等手段提高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通過上述方法的使用,使幼兒的自我服務意識和能力都得到了明顯的增強和提高。[關鍵詞]:幼兒、自我服務能力 一、問題的提出 幼兒自我服務能力,就是幼兒在一定的年齡階段內照顧、管理自己的能力。2—3歲這一年齡階段的幼兒,在自我服務方面應該具備的能力包括:能保持正確的姿勢獨立進餐;做到不掉飯粒,不剩飯,基本會用筷子;會洗手、洗臉、洗腳;會穿鞋、褲子、襪子、和簡單的上衣;吃帶皮的水果會自己剝皮;能簡單整理床;用過的東西能放回原處;玩過玩具后能自己收好;能做簡單的家務;會用鈍刀切柔軟的東西(如香蕉)。《幼兒園指導綱要(試行)》還將“生活、衛生習慣良好,有基本的自理能力”和“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難,有初步的責任感”作為目標分別在“健康”和“社會”兩大領域中提出。可見在2—3歲這個階段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符合幼兒發展的科學標準,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 (一)中心論題:通過日常活動培養2—3歲幼兒自我服務的能力 自我服務是一項簡單的日常勞動,對幼兒來說,不僅是獲得一項技巧,也不僅是進行道德教育,更是一個廣闊無垠的思想世界。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是孩子獨立性發展的第一步,是保證孩子全面發展的基礎素質之一。研究資料表明,從小給孩子一雙靈巧的雙手,是促進孩子思維發展,豐富詞匯,增強信心的基礎和前提,是認識事物的信息通道,也是獲得各種實踐經驗,表達自我意志的重要工具。 (二)理論依據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幼兒的智力發展應當同時體現在手指的操作、語言的表達和用腦的思考上,動手、動口、動腦三者之間有著息息相關的內在聯系。從小給孩子一雙靈巧的小手,是促進孩子思維發展、豐富其語匯、增強其自信心的基礎和前提。我們不要荒廢孩子雙手上的智慧,要教給孩子一些實干巧干的方法和技能,這是孩子學會生存、學會自主的起點。”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提出:“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 2~3歲是兒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習慣初步養成的關鍵期,教師應抓住這個時期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簡單勞動,培養其生活的自理能力,培養幼兒主動勞動的積極性和良好的生活習慣。從兒童心理發展規律看,年齡越小越單純,可塑性越強,越容易接受各種影響和教育,此時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及習慣越易成功。 二、2—3歲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現狀分析 作者曾就職于北京市友愛谷幼兒園,在工作的過程中,專門對2——3歲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進行過觀察研究。通過觀察,作者發現,友愛谷幼兒園K1班(2——3歲)的幼兒比較缺乏自我服務的意識。針對這一特點,我與K1班的家長進行了溝通,在此過程中,作者發現:家長認為幼兒年齡尚小,做不好任何事情,在家基本上不用自己動手,一個眼神,家長就知道他要干什么,由于外界的幫助過多,導致K1班的幼兒缺乏自我服務的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促進幼兒獨立性、自信心的增強,并為其一生奠定良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教育管理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