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5864
西部農村山區學校如何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
(作者按:在我國西部農村,特別是山區,教育現象不容樂觀:經濟落后、信息閉塞、交通不暢,加上國家從1997年高校不包分配,畢業生自主擇業政策的落實以及高校巨額的花費,特別是山區學校,在教育教學方面存在許多現實問題,農村山區孩子紛紛輟學,留守兒童增多,問題學生與日俱增。“兩基”鞏固率下降。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農村山區學校一個個被迫撤銷、合并。以陜西省寶雞市為例:全市一共有12個縣區,其中一半是山區,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麟游、太白縣、鳳縣、千陽、隴縣等全縣只有一所高中,原先十幾個鄉鎮紛紛撤銷或者合并,初中和小學越來越少。這無疑增加了山區學生的求學難度,也給山區教師和教育工作者投下巨大的陰影,弄得人心惶惶。如何讓農村山區學校走上良性發展軌道?如何實現西部山區學校可持續性發展?本文將對此問題展開探討。)[摘 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在農村山區的中小學中,傳統的管理和教育已經不能適應信息化時代的要求,特別是農村山區學校,應該緊跟時代步伐,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放眼世界、放眼未來,打破山區甁頸約束,聯姻教育資源優越學校,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達到合作共贏的效果。 認真分析農村山區學校的教育教學現狀,轉變觀念,從傳統的升學就業轉變為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變“輸血”為“造血”,使農村學校能插上騰飛的翅膀。【關鍵詞】 山區 教育教學 終身發展 信息技術 資源共享 創新 “一個國家的希望在教育,而教育的希望在教師”、“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一個個至理名言,為我們指出了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要重視和發展教育事業,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首位,突出其戰略地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有教育事業發展了,人的素質、能力和觀念及技能不斷提高,才能永遠走在時代的前列,才能在經濟大潮中獨占鰲頭。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地域遼闊,教育發展很不均衡:城鄉差別、東西部差別等,都制約著我國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尤其是廣大農村,教育事業還是比較落后,西部山區學校現狀讓人觸目驚心。教育教學猶如瓶頸,曲折艱難,這些制約著農村的經濟及社會生活的良性發展。山區學校輟學率居高不下,學生流失嚴重,學校生源下降,一些中小學紛紛撤銷、或合并。如何讓農村山區學校健康發展,走上良性發展道路呢?這是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問題。 一、 農村山區學校的現狀及困惑。 1. 優質教育資源嚴重匱乏,學校的硬件建設、師資配置、部室建設等均不到位,幾乎都達不到國家規定的標準; 廣大農村本來經濟欠發達,交通不便、信息不暢,而我國西部山區學校更是條件艱苦。在九十年代大力“普九”的浪潮下,危房及危樓校舍逐漸減少,學校建設有大幅度的改變,校容校貌煥然一新,可許多新問題接踵而來。 首先,廣大農村學校沒有專門的體育室、衛生室、圖書室、大隊部、音樂室、美術室、活動室等,有的是用舊房應付上級檢查,有的利用樓梯拐角臨時存放、或者只是擺設不能使用。進入21世紀,中學要求配備語音室、理化生實驗室、多媒體教室等,而這些都需要大量資金,在經濟欠發達地區,這些要求幾乎成為空談。即使勉強配置,最多只能是演示一下,不能做到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教育管理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