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6009
淺談幼兒主體性的發揮一、問題的提出 幼兒的主體性是指幼兒在其對象性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它包括幼兒在教育活動中的特點、權益、需要、發展等各方面的體現。從客觀上來說,幼兒是教育的主體。在幼兒教育活動中,幼兒不僅僅是教育的對象,更是教育的主體,這是一種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我們的教育如果無視幼兒的主體地位,不考慮幼兒的內在需要及其內部結構特點和發展水平,是不成功的。在教育活動中,每個幼兒都以他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接受教師對他們的影響并作出反應。例如:教師在組織教育活動時,有的幼兒在認真參與,有的是不認真參與,盡管反應和表現方式各異,但這并不能就說他們不是教育的主體。相反,這是他們能動性的表現。幼兒能否成為教師所期望的“好孩子”那都是幼兒主體性的一種表現形式。 幼兒的主體性是幼兒教育的必然要求,也只能在幼兒教育的實踐活動中實現。現代教育思潮不斷興起,主體教育的觀念也已逐步形成共識,幼兒主體性教育已是幼兒教育的必然要求。同時,幼兒主體性也必須而且只能在教育實踐中體現出來,它必須從教育計劃、教育教學準備到具體實踐的全部過程中體現出來,具體來說就是在對幼兒認識、理解的基礎上,研究幼兒的需要、興趣、能力和個性特點等,并以此作為依據來制定教學計劃,在研究幼兒如何學習、獲取信息的基礎上,再研究教師如何教,使教學活動獲得更大成效,在教學活動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出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幼兒主體性的培養既是教育的手段,也是教育的目標。對于幼兒主體性的培養和發揮,許多幼兒教師師總是想如何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幼兒學習的效率,讓幼兒在主動參與中學會……等等,她們只是把幼兒主體性的培養和發揮簡單當作達到教育目的的一種手段。這是片面的認識,主體性是人全面發展的核心,促進幼兒主體性發展是教育的出發點、基礎、依據和目的。重視對幼兒主體性的培養和發揮,不僅是教育幼兒的手段,更是教育幼兒的一個目標。只有真正把對幼兒主體性的培養和發揮當做我們所追求的目標,才能真正地、正確地認識幼兒的主體性并在實際教育中切實體現、貫徹幼兒主體性。 二、幼兒主體性的發揮 幼兒園的教學活動是教師依據教育目標、教育大綱,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幼兒主動學習的活動,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是有目的、有計劃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學習的活動的],是多種形式的教育過程。”“組織活動應根據不同的教育內容,充分利用周圍環境的有利條件,積極發揮幼兒感官作用,靈活地運用集體或個別活動的形式,為幼兒提供充分活動的機會,注重活動的過程,促進每個幼兒在不同水平上得到發展。”現代教育觀、課程觀使我們認識到,如何在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實施主體性教育,發揮幼兒在教育活動中的主體性,已成為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關鍵。我們認為,在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發揮幼兒的主體性。(一)確立幼兒的主體地位,師生共建課程發揮幼兒的主體性,首先教師要在頭腦中確立幼兒的主體地位,幼兒是一個發展的能動的主體。任何外在教育環境都必須通過幼兒主體的努力,才能實施教育環境功能的轉化,最終落實到促進幼兒發展上,因此教師必須實力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把幼兒放到主動發展的位置上,變思考教師如何教為思考幼兒如何學。從研究幼兒入手,引導幼兒發展。過去幼兒園幾乎都使用統一的指定教材,而且在具體的教學中又是先選好指定的內容再確定教學目標,教師為完成“教材”而組織教學活動,幼兒的發展水平如何,所教內容是否適合幼兒的發展需要,并不考慮,忽視了幼兒的主體地位。《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教育管理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