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余華《許三觀賣血記》的敘事特色 【摘要】《許三觀賣血記》是余華1995年的一部長篇小說,這部小說是余華作品思想結構及寫作特色的一個轉型作品。運用平實的語言,直接敘述、簡單的人物對話、重復等敘事手法,描繪了出了從五六十年代到改革開放后一段時間,以許三觀因生活變化而幾次賣血擺脫困境為小說主線,表現了當時中國社會的轉型時期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思想的轉變過程。生動形象展現出了當時中國底層小市民的形象,將悲劇引申為生存性苦難,將苦難延伸向人性的崇高境界。
【關鍵詞】:余華,《許三觀賣血記》,直接描述,對話,重復敘事 一、文本內容概要 《許三觀賣血記》一書,從許三觀還是個平凡的絲廠送繭工開始講起。因回到村里看望爺爺,偶然的從四叔口中知道了賣血,出于一種好奇,懵懵懂懂的有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賣血的經歷。在那個動蕩慌亂的歲月,周遭的壓力不斷涌向許三觀。迫于生活無奈,每當家里發生重大事件事,在正常情況下無法解決時,許三觀只能想到這條去醫院賣血的出路,靠賣血維持生計,靠賣血來擺脫困境。 小說圍繞許三觀的十二次賣血的經歷,為我們展開一條充滿瑣碎雜事、亦辛酸的許三觀的生活軌跡。 第一次賣血,許三觀由于好奇跟著阿方、根龍去了醫院。這是許三觀的賣血之路的啟蒙課,也因為第一次賣血掙來的錢娶到了媳婦——許玉蘭。第二次賣血,是因為一樂替弟弟出氣把方鐵匠的兒子的頭砸破,被方鐵匠抄了家。為了贖回這個家,他選擇去賣血。第三次是為了另一個女人——那個摔斷了腿的林芳芬,他去賣了血。第四次是大躍進時期鬧饑荒,為一家人喝了五十七天的玉米粥,他不愿看著全家人忍饑挨餓,又去賣了血。第五次和第六次是兩個兒子一樂和二樂都被發往鄉下做知青,為了兒子的生活和前途,他接連兩次賣血。第七次到第十一次賣血,都是為了同樣的目的——為在上海病床上的一樂籌錢治病。最后一次發生在生活日漸好轉的新時代,因為一個“想吃一盤炒豬肝,想喝二兩黃酒”的愿望,而想到去賣血。但是這次,許三觀卻沒有賣出血。許三觀的每一次賣血,都伴隨著其他的事發生:大躍進、文革、上山下鄉等等。在他平凡的生活背后,是整個國家、社會。因為七個不同目的的十二次賣血對于許三觀來說,賣掉的是血管里流淌著的搖錢樹般的鮮紅血液,道盡了如許三觀一樣的百姓群體那飽經生活壓力蠶食的人生,無處申訴的點點滴滴的無奈。作品通過這種極致性的生存方式,表達了普通大眾對苦難的承受勇氣,展示了生命的堅韌力量。
二、余華以往作品與《與許三觀賣血記》的不同 余華的早期小說主要寫血腥、暴力、死亡,寫人性惡,他展示的是人和世界的黑暗現象。他小說中的生活是非常態的、非理性的,小說里的人物與情節都置于非常態、非理性的現實生活之中。正如謝有順指出:“暴力是余華對這個世界之本質的基本指認,它也是貫穿余華小說的一個主詞! 余華說:“那時期的作品體現我謳歌世界結構的一個重要標志,便是對常理的破壞。簡單的說法就是,常理認為不可能的,在我的作品里是屬實的事實;而常理認為可能的,在我那里無法出現。導致這種破壞的原因首先是對常理的懷疑。很多事實已經表明,常理并非像它自我標榜的那樣,總是真理在握。我感到世界有其自身的規律,世界并非總在常理的推斷之中! 余華認為:我更關心的是人物的欲望,欲望比性格更能代表一個人的價值。 早年的小說帶有很強的實驗性,以極其冷酷的筆調揭示人性丑陋陰暗的角落,罪惡、暴力、死亡是他執著于描寫的對象,處處透著怪異奇特的氣息,又有非凡的想象力,客觀的敘述語言和跌宕恐怖的情節形成鮮明的對比,對生存的異化狀況有著特殊的敏感,給人以震撼。 而《許三觀賣血記》是余華創作轉型期的作品,可以看出余華的創作已全面放棄了這種“暴力化”敘事的角色扮演,轉而完成了向“民主化敘事者”的轉變。轉型首先是從語言的變革開始,作品的語言一改作者過去夸張奇崛的風格而變為平白質樸。為了接近人民的口語,作品中多用短句,少用長句,不用繁復華采的詞匯,使老百姓都能讀懂,作品就為自己贏得了最廣大的讀者群。他采用對話、重復的敘述模式,以敏捷的思維和豐富的情感使“客觀的敘述”、“單純的對話”、“簡單的重復”達到“心動”的效果。比起人物描寫、情節結構來,作品的語言藝術更有許多妙處,不少地方讀時令人拍案叫絕!笆紫仁且詿o夸張、無議論、無感慨的純客觀冷靜的敘事貫串始終,只在很少的地方運用了描寫的方法。偶爾運用幾個比喻句看來尋常,并無文采,但卻切合人物的文化水平和性格特點。敘述人站在中立狀態,進行包孕著溫情與人道精神的客觀描寫,顯示出對于民間生活狀況,和人們生存環境的極大關注,由此透露出余華對貧苦老百姓的深切關懷。
三、《許三觀賣血記》對話的敘事特點 小說一改他過去作品的夸張奇崛的風格而走上了平白質樸的“親民”路線。在本書中,它沒有曲折的情節,沒有各種的故弄玄虛,僅僅是用白描的手法來寫文章,采用對話的敘述方式、客觀、簡潔的把許三觀一生中的賣血經歷,從許三觀第一次賣血到六十歲時再也賣不了血。促使許三觀賣血的動機,與一個普通人一生中的重大事件相連,如結婚、性愛糾葛等,透析得淋漓盡致。 小說第十八章交代的大躍進運動。如此一個重大歷史事件,余華卻巧妙地通過許三觀對許玉蘭講解的那一套“吃經”,而把那個充滿了鬧劇色彩的荒誕年代活脫脫勾勒出來 許三觀對許玉蘭說:“今年是一九五八年,人民公社,大躍進,大煉鋼,還有什么?……” 許三觀對許玉蘭說:“我今天到街上去走了走,看到很多戴紅袖章的人挨家挨戶地進進出出,把鍋收了,把碗收了,把油鹽醬醋都收了去,我想過不了兩天,他們就會到我們家來收這些了,說是從今往后誰家都不可以自己做飯了,要吃飯去大食堂……” 許三觀對許玉蘭說:“前天我帶你們去絲廠大食堂吃了飯,昨天我帶你們去天寧寺大食堂吃了飯,今天我帶你們去戲院大食堂吃飯……” 許三觀對許玉蘭說:“我們明天不去市政府大食堂吃飯了,在那里吃一頓飯累得我一點力氣都沒有了,全城起碼有四分之一的人都到那里去吃飯,吃一頓飯比打架還費勁,把我們的三個兒子都要擠壞了,我衣服里面的衣服都全濕了……” 許三觀對許玉蘭說:“城里的食堂全關門了,好日子就這么過去了,從今以后誰也不來管我們吃什么了,我們是不是重新自己管自己了?可是我們吃什么呢?” 許玉蘭說:“床底下還有兩缸米……舍不得這些從你們嘴里省出來的米,我就沒有交出去! 從大煉鋼鐵到挨家挨戶砸鍋收米,從敞開肚皮吃大食堂到一個個食堂被迫關門熄火,一出歷史悲喜劇就這么通過許三觀輕描淡寫的幾番對話,在不動聲色的家常閑話中展現了歷史風云的卷舒。倘若以正面的姿態去講述這樣一個重大歷史事件,所費筆墨必然不少,且極可能會由于頭緒紛繁,想全面而又準確地把握這段歷史、下筆書寫更是困難。然而,余華用其簡單、輕松而又客觀的筆調,反襯出這一段歷史不可承受之“重”,避免了粗枝大葉、冗繁拖沓,反而精妙得當、不乏真實。 《許三觀賣血記》其中一大特色即是用對話作為敘述框架,推進故事情節,淋漓盡致、真切實在地刻畫出鮮明的人物性格特征與思維走向。 “許三觀,家里沒有米了……, 你去糧店把米買回來!痹S三觀說:“我不能去買米,我現在什么都不做了,我一回家就要享受……你還想讓我去買米?你做夢去吧! 許玉蘭:“我扛不起一百斤米。” 許三觀:“ 扛不起一百斤, 就扛五十斤。”“五十斤我也扛不起。”“那你就扛二十五斤” 許玉蘭說:“許三觀,我正在洗床單,這床單太大了,你幫我揪一把水。” 許三觀說:“不行,我正躺著藤榻里,我的身體才剛剛舒服起來,我要是一動就不舒服啦。” 許玉蘭說:“許三觀,你幫我搬一下這只箱子,我一個人搬不動它! 許三觀說:“不行,我正躺在藤榻里享受呢……” 許玉蘭說:“許三觀,吃飯啦! 許三觀說:“你把飯給我端過來,我就坐在藤榻里吃! 許玉蘭說:“許三觀,你什么時候才能享受完了?” 許三觀說:“我也不知道。 在我看來,這段對話相當精彩。簡單、往復的對話,展現出此時的許三觀對于妻子在婚前與何小勇發生關系而令自己儼然成為一個養了別人兒子的“烏龜”之事的惱羞成怒,卻終因無處發泄,于是用不做任何事情、躺在藤榻里“享受”的方式,來平復許玉蘭曾犯下生活錯誤一事對他精神上的刺激。而后,與林芬芳的偷情情節,也極有理由是指向其用此方式來擺脫處于男權主義思想下自己內心的屈辱。這種沒有任何矛盾爆點的冷戰沖突,無異于是對妻子最深刻的懲罰,透露出他的思維里那一種自欺欺人的愚昧。作者并沒有把許三觀塑造成盡善盡美,而是賦予了他人所易有的缺點。也正是這些缺點,融入淺顯易懂的單純的對話框架中,使得許三觀的形象愈加豐滿、真實而又立體,一個落后無知、精神匱乏、自我安慰的形象躍然紙上,盡現眼前。 簡單的敘述風格不僅體現在客觀、簡單的敘述與對話框架中,也在詼諧、幽默的語言風格里有所顯現。在整部小說的最后,因為年輕的血頭不準他賣血,許三觀憤憤不平地對許玉蘭說:“這就叫屌毛出得比眉毛晚,長得倒比眉毛長”。有人認為這是對性道德的調侃,難免令這樣結尾被置于尷尬處境之中,但不將作品置于道德觀念中議論。可以看出,這句話頗能代表整部小說的語言風格。在貼近生活的粗俗中見得優雅,在油滑中見得凝練,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制造的波瀾不驚一般的平淡,卻給予了讀者層層遞進的思考浪潮。在如此輕快的語言的映照下,現實褪去灰暗盔甲,歷史與社會狀態的沉重便不免露出了蠢笨之相。剝開束縛,至此,也就是底層百姓最樸實的生活寫照。
四、重復敘事的模式 重復,最早是修辭學術語。它是詩歌中最基本的修辭原則,也是童話,民間故事,小說常用的修辭手法。在現在敘事學中,重復被移用為一個重要的敘事概念,重復敘事,往往指多次講述發生過一次的事。在現代敘事學中,敘事因而變成現代主義式的結構性實驗,對同一件事情的重復性敘述。 重復手法的運用也是《許三觀賣血記》這篇小說的一大亮點。米蘭• 昆德拉說過:“如果重復一個詞,那是因為這個詞重要,因為要讓人在一個段落,一頁的空間里,感受到它的音質和它的意義。”這是一篇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且不說它精瘦如骨的外表,也不說.它悲憫的人道主義關懷,單說它在一個僅僅17萬字的長篇小說中如此大量地運用重復這種敘述手法,就有點余華有為常人不敢為的勇氣。因為按照即定的閱讀經驗,重復只適合于詩歌,比如《詩經》中的重章疊句,小說里的重復是不討好讀者的,敢用的人不多,偶爾用用又用得較好的是魯迅的《祝!罚榱稚┑膬鹤颖焕浅粤艘院,她的精神面臨崩潰,每次碰到別人就會喃喃地敘說其子阿毛死時的慘狀,這種一字不差的重復最能表現出祥林嫂受到最大打擊后的神思恍惚。自稱對魯迅懷有熱愛之情的余華在《許三觀賣血記》中大量運用重復,不能肯定是否受了魯訊的影響,但可以肯定的說,他把重復的手法運用得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使許三觀賣血記在修辭學上達到了非凡的高度。他的這種重復敘事的修辭手法可以分為三類: (一)完全重復、不完全重復、螺旋式重復 一段文字在文章中幾乎原封不動地整體出現兩次或數次,其表達的意思基本不變,我們稱之為完全重復;不完全重復也是《許三觀賣血》重復的藝術風格中一種改良了的重復。這一類的重復靈活些,文字上不一定是完全的拷貝,意思上卻沒有什么不同,也就是說,形式上的似乎不是重復,內容上卻是重復;重復中文字上變化不大,意義卻一次比一次深刻,情感一次比一次強烈,類似螺旋的攀升,我們就叫它螺旋式重復。 《許三觀賣血記》中大量的運用了這三種重復敘事的修辭手法,不同的章節合理利用的不同重復敘事方式把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內心活動以及語言表白,清楚地展現給讀者,書中的人物沒有刻畫的黑白分明,使小說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人格本質得以展現。整體上呈現出非常有控制力的冷靜,樸素的敘述風格。 完全重復在《許三觀賣血記》中就有好幾處。有事件意義上的重復,有情節分布和敘述語句上的重復。在饑荒年過生日之夜,許三觀給三個兒子做了一次精彩的口頭烹調。他給一樂做的是紅燒肉,他給二樂做的也是紅燒肉,他給三樂做的還是紅燒肉。讀者卻并沒有被這種簡單的重復所激怒,反而被這簡練的情節,簡樸的句式深深吸引,生存苦難帶來的沉重感被他簡單的重復、幽默達觀態度化解了,我們不得不佩服余華的驚人的表達能力和特有的思維方式。再如,許三觀婚后三個兒子次第出生,逐漸長大,一切似乎很平靜,然而微風乍起,吹皺了一池湖水,城里許多認識許三觀的人,在二樂的臉上認出了許三觀的鼻子,在三樂的臉認出了許三觀的眼睛,可是在一樂的臉上他們看不到來自許三觀的影子,他們開始在私下里議論,他們說:一樂這孩子長得一點也不像許三觀,一樂這孩子的嘴巴長得像許玉蘭,別的什么地方也不像許玉蘭。一樂這孩子的媽看來是許玉蘭,這孩子的爹是許三觀嗎?一樂這顆種子是誰播到許玉蘭身上的?會不會是何小勇?一樂的眼睛,一樂的鼻子,還有一樂那一對大耳朵,越長越像何小勇。這話初傳到許三觀的耳朵里,他將信將疑,找來三個兒子依次坐在面前驗明真身,得出“一樂不像我沒關系,一樂像他的弟弟就行了”的結論,自己把自己說服了,但是流言蜚語一次一次地蜂起,次次傳到許三觀的耳朵里,謊言重復千次也就成真的,許三觀聽得心氣浮躁,疑心加重,最終向許玉蘭取證。當前面這段話絲毫未改地出現在讀者面前時,它就像一只大蒼蠅,嗡嗡地在人耳朵根子底下索繞,轟也轟不走,抓又抓不住,雖不痛不癢,但使人心煩情燥,脾氣好不起來,急于想把它解決掉。這正是當時許三觀的心情,作者未用一個形容詞來描述,但重復的手法比用一堆的形容詞還要準確、有力、生動。第二處是許玉蘭面對許三觀的質疑,即不否定也不肯定,而是放下手里正在洗的衣服,撩起圍裙擦手上的肥皂沫,一屁股坐在門檻上哭喊起來:“我前世造了什么孽。课乙粵]有守寡,二沒有改嫁,三沒偷漢,可他們說三個獨生子有兩個爹,我前世造了什么孽。∥胰齻獨生子明明只有一個爹,他們偏說有兩個……! 許玉蘭的反應有點出乎意料,以她那種不折不扣的性格,如果心里沒事,一定會理直氣壯的將許三觀連同一起罵個狗血噴頭,現在她沒有破口大罵,而是哭哭啼啼,顯然在許三觀問她之前,她聽到了那些不利于她的閑言碎語,否則她的第一反應不會總結性的從“我前世造了什么孽啊”?開始哭訴,看得出她早有準備,再看她哭訴的內容,反反復復只說一個意思。 一次又一次坐在門檻上去哭的結果是情感的閘門一旦打開,刻意要掩蓋的秘密隨著情感的洪流終于沖口而出,收也收不住,許玉蘭的無數次哭訴,一方面使文本總體結構上產生了一種民間音樂般的節奏感,另一方面使小說在總體上呈現出返樸歸真的美學風格。如許玉蘭哭訴:“我前世造了什么孽啊?今生讓何小勇占了便宜,占了便宜不說,還懷了他的種,懷了他的種不說,還生下了一樂,生下了一樂不說,一樂還闖了禍………” 許三觀在里面低聲喊:“你她媽的回來,你還要把我做烏龜的事喊叫出去……” 許玉蘭繼續哭訴:“一樂闖了禍不說,許三觀說他不管,許三觀不管,何小勇也不管,這些都不說了,明天方鐵匠帶人來怎么辦?我怎么辦。俊 一樂、二樂、三樂聽到母親的哭訴,就跑回來站在母親面前。 一樂說:“媽,你別哭了,你回到屋里去! 二樂說:“媽,你別哭了,你為什么哭?” 三樂說:“媽,你別哭了,何小勇是誰?” 從修辭和語言的規范角度來看,上述句式即使算不上拙劣,也夠瑣碎,但從詩的表達方式來看,人物口語的天然、質樸、句式結構的回環重復,給小說帶來了一種簡樸有力的表現力和富有樂感的旋律美。因此,小說中的重復不僅僅是對古老的敘事藝術的簡單回歸,而是一種蘊含了創新的藝術冒險,它即是一種回歸又是一種嘗試,即改造了敘事慣用的節奏和邏輯,又為敘事藝術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偠灾嗳A在《許三觀賣給血記》中,以一種極其簡單的手段,將“重復”這種修辭手段的可能性推到了極致,并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它的表現力。 重復敘事還有一層更深的含義,利用人物的對話和語言交代敘事背景、故事情節和結構轉換。小說最后一章寫許三觀受到年輕血頭的嘲笑辱罵,當那曾支撐生活和希望,與苦難抗爭的“絕招”——賣血被徹底否定時,許三觀對自己的人生價值和信心也在一剎那間破滅了,他悲憤、絕望,一路哭泣著走,走了一圈又一圈,哭了一圈又一圈……這戲劇性場面引惹眾人圍觀,令兒子們赧顏,但有力地揭示出過去的苦難生活對許三觀造成的靈魂悲劇。也只有這時候,許三觀這類命如草芥的凡人,才會顯露他們柔弱卑微地精神本質,至于許三觀留在故事盡頭的那句俚語——“睫毛出得比眉毛晚,長得倒比眉毛長”,它預示著一個更替的時候到來了。換句話說,年輕一代的許三觀和李血頭們馬上就要登場了,他們將以一種較之老一輩有所不同的形式,重演用生命演示幸福的人生故事,而讀者看到的,感受到的這一切卻又是余華通過人物的語言,自始自終的說個不停,來呈現故事中的人物的心靈,來呈現故事情節。重復式的呈現,敘事,使《許三觀賣血記》這篇作品藝術手法圓熟老練,敘事和語言純凈,清晰。 不完全重復 比如前面提到的許玉蘭坐在門檻上的哭訴,哭來哭去說的都是一個意思,這種寫法在小說中比較多見,但面目差別很大,三樂打破了方鐵匠兒子的頭,方鐵匠來追討醫藥費,眼看著辛辛苦苦積攢了十年的家當就要沒了,許三觀又氣又惱,還無可奈何,他沖許玉蘭發了一通火,整整一大段和許玉蘭坐在門檻上哭訴一樣反反復復就是一個意思,作家之所以允許他在小說里如此啰嗦,不是要讀者聽他講的內容,而是要聽懂的是他的情緒,內容之外隱藏的更多的信息。小說的整個第四章講的是許玉蘭生孩子的事,僅用四個小段,便將五年的時間跨度作了一個利落的三級跳。 第一次生孩子,因為初產緊張,痛感強烈,許玉蘭從“還沒有到痛的時候”就破口大罵。第二次生產時呻吟和喊叫,在疼痛之余帶了丁點經驗性的夸張。到了第三次,痛還是痛,她罵人的語言不僅比以前兩次流暢多了而且內容越來越與分娩無關,只顧了罵,結果孩子很快生了下來,她竟然都不知道,顯然痛倒在其次了。利用重復敘述了女人所受的苦難才是真的,一個丈夫疼愛的女人就這樣出來了。 晚年的許三觀發現自己再也不能賣給血了,他真正的害怕了四十年來,每次家里遇上災害時,他]都是靠賣血度過去的,以后他的血沒人要了,家里再有災難怎么辦?他不知所措,在街上走了一圈又一圈。他的淚水在他的臉上縱橫交錯地流,就像雨水打在窗玻璃上,又像裂縫爬上了快要破碎的碗,還像蓬勃生長出去的樹枝,像渠水流進了田地,就像街道上布滿了城鎮,淚水在他臉上成了一張網。余華巧用比喻和重復的修辭風格,把許三觀生活的信念和極度悲痛的情感傳達出來,讓我們看到了命運對人的迫害和中國小人物的全景,以及許三觀那種懦弱、卑微、市俗、不爭的人物性格。 螺旋式重復在《許三觀賣血記》中苦難則以“賣血”的形式反復出現,面對苦難,他有著極強的承擔能力和從容應對的態度。許三觀從小就成了孤兒,一生與苦難相伴,他樸素、單純而勇敢地對抗一次一次的苦難,保護自己和家人,作為一個苦難的“承受者”。余華就是這樣一個能極度的冷靜運用重復這種敘述基本手段,把許三觀的生活歷經艱辛,比較簡單,循環不止的賣血構成了他命運的主旋律,九次為家人和自己賣血的故事情節,令人久久聆聽和回味,對話中的重復,又增添了小說敘事的旋律音韻美,上述精神會餐時,一樂、二樂、三樂和許三觀的對話,就是例證。類似的對話在小說中府拾皆是,簡樸純凈,富有流動感,表現力。
五、結語 《許三觀賣血記》是余華創作轉型期的作品。主人公許三觀代表著擁有單純愚昧的人性、無奈于現實生活的普通百姓群體。但他們依然有鮮為人知的崇高與真誠、不浮夸的股股溫情。余華用客觀簡潔的敘述、對話、重復等敘事手法,在悲劇與關懷交織、疊加的故事中,將悲劇引申為生存性苦難,將苦難延伸向人性的崇高境界。 對本書在寫作過程中自己所處位置,余華說過:自己不再是一位敘述上的侵略者,而那是一位聆聽者,一位耐心、仔細、善解人意和感同身受的聆聽者。余華就是這樣,將自己擺放在旁觀者的角度,客觀、誠實地書寫者許三觀的人生。沒有冗雜、華麗的詞藻,沒有個人主義的認識、議論,就如“一首很長的民歌”,在平平淡淡的字里行間,迸發著另一種獨到、鮮活的真實氣息。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