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駱駝祥子》的悲劇性 [摘 要]:《駱駝祥子》是一部悲劇性很強的小說,刻畫出一個個個性鮮明的人物。他們就是社會中一群白白被剝削的奴隸,他們在金子塔的底端也試著攀登過,努力過,但不幸的命運和腐朽的制度讓他們的努力一次又一次地白費了,沒有辦法,沒有希望,他們的心慢慢地死了,而他們的肉體也腐爛在淪喪的道德之中。主人公祥子就是一個對生活充滿希望的人。他熱愛生活,熱愛北平,一系列的挫折使他恨透了整個世界,最后徹底墮落成了一具行尸走肉。 這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有關,還與他自身的不能主宰自己有關。
[關鍵詞]:希望、努力、奮斗、主宰、殘酷、墮落、悲慘、
[正 文]: 第一次接觸《駱駝祥子》是在初中的課本里,后來上了大學有機會在圖書館借閱到這本書,便仔細的品讀了一遍。老舍的《駱駝祥子》是一本較薄的小說,只有15萬多字,數日便可讀完。看完的第一感覺便是:不過癮,實在好短,但意味深長,含義深刻. 我看完《駱駝祥子》后對他的總體評價是什么呢?一句話,他的命運太悲慘了。祥子是舊北京三十年代的年輕車夫。他相貌一般,個頭大,跑得快,不怕吃苦。他有理想的職業拉車。他有追求的目標買車。流了三年的汗水,終于換來了一輛自己的新車。那是軍閥混戰時期,北平亂成一團,祥子莫名其妙地被兵抓去打雜。車子他生命的一部分,被奪走了。有一天,炮聲把營里的兵嚇住了,他們決定迅速轉移。祥子趁亂帶上兵營里的幾匹駱駝,逃走了。他賣了駱駝,湊了三十幾塊大洋,又回到“仁和廠子”拉車。廠主劉四爺的閨女虎妞,都三十多了還沒找到婆家,就是因為太潑辣了。虎妞看上了祥子,誘惑祥子,祥子栽在了她的懷里,祥子后悔,準備一刀兩斷。可虎妞騙祥子“有了”,祥子是丟不掉她了,最終與她成了親。虎妞死于難產,祥子所愛的小福子也因不堪忍受妓女的生活而離開了人世,祥子人財兩空。從此,祥子憎恨任何人。他染上了惡習,吃喝嫖賭。拉車沒有勁了,干脆不拉車。他開始騙錢,借錢不還,甚至為錢出賣別人。祥子徹底墮落成一具行尸走肉,徹底地向命運屈服了。 他的悲慘命運,反映了北平當時勞動人民的生活、命運與遭遇。祥子本是一個對生活充滿希望的人,他熱愛生活,熱愛北平,一系列的挫折使他恨透了整個世界.駱駝祥子的命運是那么悲慘,那么讓人同情。 在讀完這部老舍筆下具有悲劇色彩的名著之后,我的第一感覺是理想與現實的不相符。祥子一生夢寐以求的洋車終在無數次顛簸坎坷中碎了,散了。的確,理想與現實的不相符造就了無數的遺憾。多少莘莘學子由于家境原因不能升入理想的大學;多少各方面的人才由于內外在的原因不能進入各自專長的領域。光靠幻想,夢是不可能成真的,即使像祥子那樣不知疲倦地追求,夢想最終還是破滅了。可以說,這是一個悲劇。同時,祥子最終的墮落與社會之墮落是分不開的。有些人因出身貧寒,所以為自己的將來而努力奮斗,卻無果。除了與自身有關,還與社會現實有關。 《駱駝祥子》悲劇性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呢?表現在三個方面,即:人物安于命運安排的性格,社會的黑暗,婚姻的不幸。向人們提出了一個十分嚴肅和迫切的社會問題,那就是下層人民的命運和道路問題。《駱駝祥子》這一作品的深刻思想意義和現實意義充分顯示出來了。 現實社會中還有哪些這樣的例子呢?法拉第小時侯家境貧寒,偶然的機遇使皇家學院院長哈維認識了這個聰明好學的孩童,最終使法拉第成為了著名的電磁學家。日本著名商業家松下幸之助剛剛創業曾一度破產,但也是偶然的機遇使他認識了世界名牌公司,使他走向了富裕之路。但這樣的人畢竟只占少數。理想和現實結合起來才能改變生活,創造未來。 讀這部小說,作者通過祥子所反映出來的有關人格改變的問題,也給我很深的印象。祥子迫于生活的壓力一步步墮落為社會垃圾,如果環境不是這樣惡劣,那么祥子一定不會是這樣的。我們生活在新社會中,現在的人們,無論是小孩還是老人,都過著衣食無憂,幸福快樂的生活。我們的生活正向小康生活邁進。看,工人,農民,知識分子正以十二分的飽滿熱情,緊跟黨中央積極投身于和諧社會的建設。要是祥子處在這樣的社會中,一定是一名很好的勞動者,一定不會那么自甘墮落的。 可是事實告訴我,那是不可能的事。因為即使是在現在的社會里,依然有很多問題值得大家去思考,很多事情就像魚和熊掌那樣,不可兼得。而這種問題似乎也越來越多,大多數人和祥子一樣,為了生活丟棄品格。當人們驚醒時會發現后悔已經來不及了,只有硬著頭皮走下去。所以說,祥子變成后來的祥子不是一個偶然,而是一個必然。祥子被剝奪掉的不僅是車子,積蓄,還有勞動者的美德,還有奮發向上的生活意志和人生目的。在這里,美的好的毀滅不是表現為一個品格高尚的英雄的肉體上的毀滅,而是人物高尚品格的蕩然無存,即精神的毀滅,他沒了心,他的心被人摘了去,古人說:“哀莫大于心死”,這就是祥子為什么會具有強烈的悲劇意味的原因所在。 這個故事真是可悲,講述了北平老城里活生生的一幕。祥子,這么一個像駱駝一樣善良老實又魁梧健壯的年輕人,在不幸的命運中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之后,終于絕望了,沉淪了。我想說你為什么不堅持到底呢?如果堅持到底,那么事情就不會是這樣。可是,事情是沒有如果的,當生活開始的那天起就沒有了如果,所以我們沒有退路,所以我們不能退縮,所以我們只能向前,所以我們要讓自己永不后悔。 我認為小說中講述的這一幫窮苦百姓,就是社會中一群白白被剝削的奴隸。他們在金子塔的底端也試著攀登過,努力過,但不幸的命運和腐朽的制度讓他們的努力一次又一次地白費了。 沒有辦法,沒有希望,他們的心慢慢地死了,而他們的肉體也腐爛在淪喪的道德之中。 整部小說語言生動,文筆剛勁有力,刻畫出了一個個個性鮮明的人物。小說里充斥著的悲涼發人深省,故事離奇感人。這部小說里所說的事情,的確離我們有幾十年了,但文學總是來源于生活的,是千千萬萬百姓生活中的一曲。透過它,我們至少可以知道:社會曾是那么的黑暗,希望曾是那么的渺茫,因為它畢竟就發生在不久前的中國,發生在這雄雞病危的年代。 為什么說祥子的命運悲慘呢?從小說來看,這部小說通過一個洋車夫的苦難史,描繪了舊社會如何把一個正直,好強,好體面,自食其力的洋車夫從肉體到靈魂加以毀滅的過程。祥子善良淳樸,對生活具有駱駝一般的積極和堅韌精神,他的唯一愿望就是買一輛自己的車來拉,做一個獨立的勞動者。后來,經過3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錢換來了一輛嶄新的洋車,但是沒過多久,卻被大兵搶走,接著,反動政府的偵探又騙去了他所有的積蓄,虎妞對他那種推脫不開的“愛情”又給他身心都帶來磨難。用虎妞的錢買了一輛車,很快,又不得不賣掉以料理虎妞的喪事。他的這一愿望在經過多次挫折后,終于完全破滅。他所愛的小福子的自殺,熄滅了他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他喪失了對于生活的任何乞求和信心,從上進好強而淪為自甘墮落。這個悲劇有力地揭露了舊社會把人變成鬼的罪行,深刻地揭示了產生這個悲劇的原因。 這部小說真實地描繪了北京一個人力車夫的悲慘命運。祥子是一個性格鮮明的普通車夫的形象。在他身上具有勞動人民的許多優良品質。他善良淳樸,熱愛勞動,對生活具有駱駝一般的積極和堅韌的精神。平常他好像能忍受一切委屈,但在他的性格中也蘊藏著反抗的精神。他在楊宅的發怒辭職,對車廠主人劉四的報復心情,都可以說明這一點;他一貫要強奮斗,也正是不安于卑賤的社會地位的一種表現。他不愿聽從高媽的話放高利貸,不想貪圖劉四的六十輛車,不愿聽虎妞的話去做小買賣,都說明他所認為的“有了自己的車就有了一切”,并不是想借此往上爬,買車當車主剝削別人;他所夢想的不過是以自己的勞動求得一種獨立自主的生活。這是一種個體勞動者雖然卑微,卻是正當的生活愿望。作品中他的悲劇之所以能夠激起讀者強烈的同情,除了他的社會地位和不公平的遭遇外,善良正直勤儉要強的性格特點也起了無法磨滅的作用。你想呀,祥子這樣的好人最后也變成了頭等的“刺兒頭”,走上了墮落的道路,就格外清楚地暴露出不合理的社會腐蝕人們心靈的罪惡。 這故事是一個悲劇,徹徹底底的悲劇。一個曾經勤勞堅韌,有著自己目標的人最后卻淪為了社會垃圾。從前的祥子善良淳樸,正直誠實,對生活有著像駱駝一般的積極和堅韌。周圍的人都是做一日和尚,敲一日鐘,而祥子不安于現狀,他為了美好生活而努力,而奮斗,他寧愿冒著極大的風險去賺多一點的錢,來達到自己所想要的生活。他不斷地追求,追求成功,追求幸福。然而即使是這樣,也終究沒有改變他最后的悲慘結局。 也許這才是現實,殘酷,悲涼,無可奈何。理想和現實總是充滿了矛盾,它們往往不能調和,然而它們卻又同時存在。社會是現實的,它不會為了一個人的理想而改變,也不會是完美無瑕的。人們為了自己的理想不斷奮斗,最終卻不一定能夠真正獲得成功。就像祥子一樣,他努力,就是為了尋求美好的生活,但是結局卻是那樣的悲慘。與虎妞的結合到虎妞最終死去期間,使祥子的心靈深受打擊。最終車賣了,虎妞死了,一切都化為了烏有,又如同剛開始般。一切的一切像用橡皮擦擦筆痕般,將一切都揮發了,只留下幾條深深的印痕,烙在了祥子的心上。他開始欺騙朋友,利用他們,把他們的一切都騙搶過來。他變得奸詐,甚至無恥。簡直像變了一個人,偷搶拐騙,只要能拿到錢,他什么都做得出。看了這些,我心頭不禁發酸,失望,還帶著絲絲怒火。失望的是祥子沒有堅持下去,最終被黑暗吞噬;憤怒的是以前那個勤勞樸實的祥子如今做盡了一切傷天害理的事,他自己卻還是毫無羞恥之感。 對于駱駝祥子,我感到遺憾,感到惋惜,也感到無奈,但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從前的堅強,他的上進。然而他最終沒能戰勝自己,沒能戰勝社會,終究還是被打敗了。也許是因為社會的極度黑暗,也許是因為個人的因素。不管怎樣,環境對人的改變或多或少都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如果當時的社會治安好一點,如果祥子生活在現在的社會,也許就能實現他的理想,也許就不會變成一具行尸走肉。人離不開社會,而社會又決定著人,如果無法處理好現實與理想,社會與自己的關系,很有可能就會失去原本的自我。 人是高級動物,應該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但是要因人而異,因社會而異。如果總是無法實現理想,那么就有可能變成“祥子”,墮落,衰敗,厭惡生活。畢竟能一生都堅韌不拔的人是少數。追求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改變的過程,然而這一過程會很復雜,人很容易失去自我,失去自我就會迷失方向,甚至墮落。祥子的墮落過程是一個命運和精神向車夫群體靠攏的過程。最初他落落寡合,不愿認同一般洋車夫渾渾噩噩地混日子的生活態度,祥子與群體的不合體現了他積極向上的人格美。而當他認同車夫群體意識的時候,是祥子精神走下坡的時候,個人奮斗遭挫折,覺得以前看不慣的事情都覺得有些改變了。在認可車夫群體意識的過程中,體現了祥子對自己喪失信心之后精神的無助,只能以此來麻醉自己的精神,甚至最后變成墮落。 《駱駝祥子》這個舊中國北平一個人力車夫祥子的悲劇故事,讓我久久不能忘記。給了我很大的啟示。祥子只身一人來到城市,渴望以自己誠實的勞動,創造生活。他懷著買車的信念,拼命地賺錢,就像是一個旋轉的小陀螺。終于,祥子得到了夢寐以求的車,那輛車對于祥子來說,不知道是他磨破了多少雙鞋換來的。可是命運捉弄人,車接二連三的被人奪走,祥子的夢想之火一次次地熄滅。但祥子仍然不肯放棄,不斷地振作起來,再度奮斗。在此,我不由得感動和憐憫了,對祥子那堅持不懈,為夢想而拼搏的那股韌勁而感動;對祥子被悲慘的命運所折磨,而只能無奈地沮喪和失望感到憐憫。這教育了我:要堅強的面對困難,失敗了靠自己站起。 祥子所置身的社會生活環境,造就了他的悲劇。在黑暗的社會中,人類的力量微不足道。祥子多次想要憑自己來改變命運,可是最后呢?卻使身心又一次的傷痕累累。祥子在一次次的痛苦中掙扎,越陷越深,他漸漸地被黑暗所扭曲,吞噬。以前有抱負且滿是骨氣的祥子,現在只有對錢的貪念而已。 在社會的黑暗與金錢的誘惑下,祥子沒了骨氣。這里我體會到:人的命運還受環境所左右。故事主人公祥子以堅韌的性格和執著的態度與生活展開搏斗,可最終,命運仍輕而易舉地打敗了祥子。黑暗社會中,人性變得扭曲,人與人之間充滿著仇恨。 祥子的悲劇性格,充分體現了這部小說的悲劇性。從祥子身上我們看到了黑暗,冷酷,腐朽的舊制度舊社會對勞動者肉體和精神的雙重摧殘。在這樣的環境中,尚未覺悟的個體勞動者祥子,只能痛苦地活著,委屈地死去。任憑他如何掙扎,都擺脫不了吃人的社會制度給他的苦難命運。祥子的悲劇有社會批判的內涵:一個勤勞的有骨氣的勞動者變成了淡而無厭的混世閑人;一個正直善良的青年變成了懶散的吹鼓手和刁滑的刺兒頭;一個憨厚的無不良嗜好的男人變成了煙鬼酒鬼;一個健壯的年輕車把式變成了早衰的小老頭。祥子的變化充分地揭示了他所身處的環境對底層勞動者的既是身體層面的壓迫和摧殘,也是心靈層面的壓迫和摧殘。然而,祥子對此卻毫無認識,“憑什么”“我招誰惹誰了?”把階級的罪惡,誤認為是這個人與那個人過不去,把社會的必然災難,看成是人為的偶然事件,這深化了祥子藝術形象的悲劇性。從一定意義上說,《駱駝祥子》又是一個性格悲劇。釀成這樣一個悲劇,除了來自社會的壓迫剝削,還有悲劇主人公自身性格上的原因。所以《駱駝祥子》實際上寫的是一個來自農村的淳樸,正直的青年墮落為城市無賴的悲劇。在他的身上,當個個體勞動者的追求和純潔美好的農民品格是同時喪失的,這是祥子這個藝術典型的重要特征,也構成了這場悲劇的重要線索。 看看祥子再比比自己,我們應該感到很幸福很知足。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多么的甜蜜,到處都有人維護著你,幫助著你。我們不能辜負祖國和人民的囑托和期望。我們應該立足本職,愛崗敬業,真抓實干,無私奉獻。作為一名青年工作者,今后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上,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和挫折,去戰勝它征服它,做生活中的強者,才能登上勝利的舞臺,享受成功的喜悅。 《駱駝祥子》這部小說,悲劇性很濃。我應該感謝它,把它牢牢地記在心上時時鼓勵自己.因為它讓我在悲嘆祥子苦難遭遇的同時,學會了堅韌不拔,永不服輸。教育了我,要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做自己的主人,做一個堅強的人,無論什么時候都不能向命運屈服。
參考文獻(資料) 1、老舍:《駱駝祥子》,時代文藝出版社,2010年1月,第一版 2、凌子風導演的:《駱駝祥子》電影,北京電影制片廠,1982年上映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