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提問藝術摘 要:新課程理念下,提問在教師組織、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富于藝術技巧的提問,能加快把知識轉化為素質能力訓練的進程,是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本文就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提問藝術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語文教學 課堂提問 藝術 教師的提問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是非常必要的,對于絕大多數中學語文篇目,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想讓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保證課堂氣氛活躍、教學目標明確,是離不開教師的提問的。但 在實際教學中,有部分教師由于沒有抓準提問的契機,或者不懂提問的藝術,出現了不少提問的誤區。主要表現在: 1.無新意,無思考價值的提問 有些教師篇篇文章都是雷同的提問,“文章分幾段?”、“各段大意是什么?”、“文章中心是什么?”長此以往,讓學生厭煩。也有的教師每講一點兒就喜歡問“是不是”、“對不對”等,不管學生懂與不懂,回答與否,只管自己往下講,滿堂灌。可以說這樣的提問就像教師的口頭語一般,只能是敷衍塞責,毫無價值,學生的思維根本得不到訓練。 2.難度大,問題空泛的提問 有些教師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就開始提問,讓學生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如一開篇就問學生“課文寫的是什么?”“寫作特色是什么?”作者的寫作意圖是什么?有什么寓意?等等。學生對課文內容還沒有全面的認識,更談不上理解,只能是滿頭霧水、啟而不發,又怎么會回答上來呢?!長此以往必將壓抑學生的思維,使他們根本就不再去思考文章的內容和主題。 3.只顧優生,忽略差生的提問 有的教師怕麻煩,總是提問學習好的同學,覺得他們才能正確地回答問題,這才是他想要的結果,這種做法往往很容易挫傷差生的積極性,甚至讓他們產生厭學的心理,就更不用說積極思考了。 課堂提問方法很重要,課堂上教師提問的方法正確得當,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達到啟發式教學的目的,對于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提問方法是多種多樣的,現在選取幾種最重要的也是最常見的方法介紹一下: 一、抓關鍵提問法 能否抓住關鍵問題進行提問突破,決定了教師這堂課教學成功與否。教師要抓住一個關鍵問題打開一個決口,讓知識的水流奔涌而出,以提升學生的思想。這就要求教師要真正地吃透教材,這樣才能找到關鍵問題的所在,用一句形象的話來說叫“牽一發而動全身”。例如在講解《祝福》這一課時,有教師為抓住關鍵問題這樣提問:“如果我們把祥林嫂的悲慘遭遇畫成十幅圖,你能否給十幅圖各起一個標題?”我認為這樣設計還是比較合理的,因為這樣一下就把祥林嫂的一生整理了一次,為后面分析作了一個充分的準備。 二、循序漸進法 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問大了難以回答,這時就要化整為零,提出一個個小問題,然后各個突破,循序漸進。如在教《燈》一課時,可以這樣提問:聯系了有關燈的哪些事?突出了燈的哪些特點?燈象征了什么?贊美燈蘊含著什么樣的深意?步步提高,逐步推進設計提問,這樣必然達到一種很好的提問效果。 三、頭腦風暴法 教師提一問題要求學生多角度求答,海闊天空,發散思維,以拓寬學生思路。如讓學生以《流水》為題寫一篇議論文,我認為為啟發學生的思路可以這樣設計提問:可以從哪些角度立意?流水具體對我們有哪些啟示?顯然流水可以看作是百折不回、一往無前的代表;可以看作是百川歸海,目標要一致;也可看作“逝者如斯夫”,要珍惜光陰。這樣的問題不會圈住學生的思維,而且學生的思維可以射向四面八方。 轉貼于 中國論四、暫置不舍法 這種方法對于解決難以回答的問題尤其有效,明知問題學生很難回答,還偏要提出,暫時擱置,留待醞釀,不要求立刻回答,而是以后作答,如同打一個燈謎,暫時不揭謎底,讓猜謎之人煞費苦心地反復琢磨,給學生充分思索的回旋余地。這樣,一旦以后揭開謎底,學生印象會非常深刻,很長時間都不會忘記此問題。 五、刨根問底法 步步緊逼法要求教師提出問題后迫使學生立即作答,而且問題如連珠炮似的接連提出。如《邊城》的第二自然段,對于翠翠胡思亂想,教參中是這樣設計教師提問的:翠翠胡思亂想了些什么?學生回答后,教師繼而提問:為什么她會有這種想法?學生回答后,教師再追問:如果你是翠翠,你會不會有這種想法?你不這樣想你會怎么樣?這種提問方式很合理,可以形成課堂教學的高潮,制造良好的學習氣氛。 六、疏導法 有的問題教師提出后學生答不上來,形成僵局,教師可以改變角度,提出與之有關的其他問題,誘發引導,點撥提示。如教《黃鸝》一課時,教師提問:描寫黃鸝的全部美麗的深刻含義是什么?學生極可能找不出思路,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說說當時的背景,這樣問題就趨于簡單化了。 七、深挖激趣法 學生如果覺得教師提的問題過于簡單,那么就提不起興趣,但教師若深挖問題引導學生思維,就如投了一塊石頭于平靜的湖水之中,會激起層層波浪。有的課文看起來很平實很簡單,其實卻獨具匠心,那么這種提問法就能顯示出它的獨到之處。 課堂提問是進行課堂教學活動時經常使用的一種活動模式,它既可以是教師把綜合研究學生實際、教材內容而精心設計出來的具有一定策略與藝術性的問題在課堂上有序而又機動的發問,也可以是學生發揮創造力和想象力的發問。它能使課堂教學得以順利推進,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精神,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實踐“全面發展”的理念。轉貼于 中
[參考文獻] 著作:[1].高永娟著《精心設計語文實踐活動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11月. 8-89頁. [2].任志剛著《有效的設計有效的課堂》江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12頁.1-79頁 [3].王儒年著.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研究[C].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全文. [4].美·布魯姆著. 欲望的想象力[J] .課堂新模式, 1997. 期刊:[1].課堂新模式[Z]. 文化時報, 2004-8-11.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