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終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摘 要] 終生學習能力就是一個人能夠活動老學到老,即在人生的的不同境遇、不同環境下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一個過程。在語文教學中,就要求學生有終生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搜集、處理、利用信息的能力,鍛煉學生口頭語言運用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及注重對學生的評價和反饋,倡導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最終促進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養成。 [關鍵詞] 終生學習 語文 教學
終生學習能力就是一個人能夠活動老學到老,即在人生的的不同境遇、不同環境下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一個過程。有人認為終身教育這一思想是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人教育局局長保羅·朗格朗于1965年正式提出以來的。但是凡是對中國文化有些認識的人都知道早在公元前200年,荀子在《勸學》中就已提出了“學不可以已”的觀點,并從學習的態度、學習的方法、學習的意義三個方面對其做了論述。學習不可停止。又如荀子《勸學》中所言:“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我國古代的先哲早已有就有了終生學習的思想,只是我們沒有很好地繼承和弘揚。 我作為一線教師,教學中以終生教育思想為指導,教授學生學習方法為關鍵,培養學生終生學習能力為目標。具體地講,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約·凱恩斯曾說:“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可見一個良好習慣的養成對形成性格、塑造人格,最終決定命運的重要性可見一斑。《語文課程標準》中也曾強調“培育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增強學習語文的自信心,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作為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如何在語文教學的課堂當中培養學生的好習慣將會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任務。 在語文課堂上,開拓學生的眼界,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他們的勤于思考的能力和勇于創新的精神,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應成為我們教學的主旋律。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我先讓學生在學案的引導下自學課文、自學自做學案的內容,養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在學生先學學案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在小組內自講自己學習的感受認識,交流學習的方法,形成統一的認識。然后在全班展示各小組的學習成果。或板演,或口頭闡述。其他小組和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講述,或反駁,或補充,或糾正;以此來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創新精神,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此外,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老師應多指導學生巧學善思,發掘語文學習的規律,尋找教學知識點中暗含的聯系,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學習習慣。 二、教學中要培養學生搜集、處理、利用信息的能力,拓寬語文學習的渠道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最基本的特點。語文新課程標準的總目標提出了“學會使用常用的工具書,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這一要求,就是考慮到了當今信息社會的特點。在當今信息社會,信息已經成為好多領域最具活力、最具價值的因素。學生具備信息的獲取、加工、處理及對信息工具的掌握和運用等相關能力已經成為評價人才綜合素質的重要指標。為了適應社會的需求,我們必須掌握搜集與處理信息的能力。而未來的世界更是信息萬變,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始終致力于培養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以適應未來社會的要求。 我校實施的“自講互補”模式的教學就要求學生會搜集、提取信息。如:學案教學中知識鏈接那部分,就要求學生利用“多媒體平臺”自己去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等。這樣才能更好的理解本課的內容;而把搜集的信息處理好,達到三維目標之一的“過程與方法”。從這些內容來看,搜集處理信息對學生拓展知識面、提高能力都起著重要的作用,此外,還能幫助學生課內走向豐富多彩的社會大課堂,并最終拓寬了學生學習語文的通道。 三、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口頭語言運用能力,真正轉變教育觀念 《論語·子路》:“一言而興邦,有諸?一言而喪邦,有諸?”德國大詩人海涅也說:“語言可以把人從墓中叫出來,也能把活人埋入地下;可以把侏儒變成巨人,也能將巨人徹底打倒。”另外,我們可以看到,當今開放的社會已把說話委婉含蓄、談吐文縐縐、出語優柔寡斷認為是一種能力的缺陷了。被待為座上賓的是那些說話時滔滔不絕、侃侃而談、得體大方、思路清楚、中心明確的口才大師。 因此,語言運用本身的重要性和社會的發展要求我們教師要重視學生口頭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要對學生語言運用的能力的培養傾注感情、傾注汗水。唯有了情,我們教師才能去感染學生、激勵學生,學生語言運用的能力才有可能得到提高,因為,凱洛夫曾說過“感情有著極大的鼓舞力量”。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口頭語言運用能力的訓練培養,要著眼于每節課,把汗水傾注于日常的教學活動中。 在日常教學中,我每節課都會讓一位學生上臺演講,給他五分鐘,讓他展示自己的風采。別小看這五分鐘,它可以為每一位學生提供鍛煉自己的機會,鍛煉他們的膽量,提高自己的演講水平,并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五年前的一天,在朋友孩子生日的聚會上,我聽到兩位朋友談論自己的孩子,一個說,自己孩子上高三了,一次在給孩子爺爺祝壽,本想讓孩子代表家里獻上祝詞,孩子膽量小,死活不敢上,孩子倒是被他推上去了,可是吞吞吐吐老半天,最終也沒有說句像樣的話。另一位也道出了自己的無奈,孩子也是上高中了,學習成績很不錯,就是平時內向,表達能力很差,根本不敢在人前說話,更別說讓上臺講話了。聽到這里,我很是感概,內心充滿了愧疚。尤其是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更感覺這是我們的恥辱。 四、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創造性思維,以適應社會對人才的要求。 江澤民總書記在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提出了要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要求,闡釋了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源泉。因此對創新人才的培養,應該從日常抓起,學校應承擔起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的責任。作為工具學科的語文來說,對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特別是創造性思維能力,具有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為了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在教學中,教師應該轉變觀念,使自己成為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應該培養學生樹立創新意識,這是形成創造性思維的前提;其次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最大限度的發展創造性思維能力。應讓學生豐富知識、夯實基礎、拓展視野,為創新思維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在教學環節中加強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及非邏輯思維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可以采取多種方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下面以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思維的創造力為例證。在學習蘇軾的《題西林壁》這首詩。,我采用啟發學生運用形體語言形象地表現古詩句。學生分組展開討論,有的學生運用五個手指表現“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又將五指聚攏,掌心成窩狀,形成山峰環繞,人處山中的感覺。一看便馬上聯想 到“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詩句。這樣不僅能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五、教學中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好教學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情境雖有多種類型,而現代教學方式特別強調問題在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強調通過問題來進行教學,把問題看作學生學習的動力、起點和貫穿教學過程的主線;另一方面,通過教學來生成問題,把教學過程堪稱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同時,在創設教學情境是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習水平、生產實際等方面來入手。 語文課是一門工具學科,是各門功課的基礎,其重要性不言自明。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除對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目的的教育,讓學生懂得學習語文學科的重要意義,意識到需要學這門功課外,還必須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巧設教學情境,采用各種方法,優化語文教學過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閱讀生活,體驗閱讀快感;抒寫真性情,培養創作個性。 六、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的評價和反饋,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一段時間以來,人們對語文教學的指責很多,“耗時多,收效少”等等。從應用層面上講,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內容及教育技術等方面均存在原因,但對于教育評價的不夠重視,對于教育主體的不夠關注也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欣喜的是,《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了教育評價的重要性: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細讀《語文課程標準》,回顧語文教學實踐的點點滴滴,我深深體會了教學評價的作用。《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突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要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幾個方面進行評價,以全面考察學生的語文素養。”同時指出“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都是必要的,但應加強形成性評價”。提倡采取成長記錄的方式,收集能夠反映學生語文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資料,這就為教師明確了評價學習過程的最好選擇。 我曾經聽過一句教育名言說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學生把在學校所學的東西都忘記以后剩下的東西。”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上完一堂課后,該問問自己:當學生把這堂課所學的知識點忘記以后,還剩下些什么?十年,幾十年以后,當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全忘掉以后,我們給他們留下些什么?因此,我本著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目標,教授給學生們正確的思維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留下他們真正需要的種種。,我認為,在今后的教學生涯中我所應該致力的就是:教會學生學習和生存的能力而非一點點課本上的知識,讓終身學習的能力在每一位學生的身上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 1、淺談新課程改革下語文課對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 李凱茂。 2、 孫賢琴:淺談學生終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2年第06期。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