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少數民族學生語文課堂參與行為能力研究
[內容摘要] 居住在元寶山腳下的苗族學生,長期生活在邊遠的貧困山村,在平時的生產生活中都用苗語交流,基礎知識極為薄弱,語言表達不準確、不流利。語文課堂上,學生參與合作探究積極性不高,不主動回答問題。為了提高苗族學生的語文課堂參與行為能力,通過分析苗族學生的心理問題,采取了一是建立學生檔案,掌握學生情況;二是分析學生情況,引領心靈;三是對癥下藥,超越自我;四是自編自導,全面提高的方法。立足未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苗族學生的的語文課堂參與能力和學習成績。 [關鍵詞] 苗族學生 語文課堂 參與行為研究 苗族學生是指生活在元寶山腳下一帶的少數民族學生,他們語文課堂參與能力表現稍懈,成績滯后,其形成原因從何而來。 一、苗族學生語文課堂參與能力表現 居住在元寶山腳下的少數民族有侗族、壯族、苗族、瑤族等民族,數苗族人口最多,占其中的80%以上。他們長期生活在邊遠的貧困山村,不管大人小孩,在平時的生產生活中都用苗語交流,不會說桂柳話,更不要說普通話了。在教育體制還未完善的今天,農村沒有系統的學前教育,僅有學前班教學,孩子們讀完學前班就上一年級了,有些甚至直接就讀一年級,在教學上有時還實施“雙語”教學。因此,學生的基礎知識極為薄弱,語句表達不通順,語言表達不準確、不流利,比如“我對你說個事”說成“我帶你說個事”。作文想拿高分便是難于上青天。 到了初中階段,學習科目增多,上課時間緊,需要識記的知識也越來越多。特別是語文科,課文篇目多,學習內容深而長,識字難度大,加上學生漢語拼音基礎不扎實,多數學生又不會使用字典,不善于學習。所以在課堂上,學生參與合作探究不積極,分組合作往往是分而不論,不主動回答問題。有時學生回答問題,經常引來哄堂大笑,因為回答問題時夾苗語,嚴重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導致往后不敢回答,甚至產生厭學情緒。這給提高教學質量帶來了難度。 二、苗族學生心理問題來的因素分析 (一)外在因素的影響 一是來自社會環境的影響。 少數民族學生雜居邊遠山區,多集中在農村學校學習,與外界接觸甚少,加上現代網絡信息化尚未完全覆蓋,孩子們交往最多的是學校的同學和老師。思想單純、質樸,對社會上的新事物、新現象無知曉,一看見到陌生人、交通危險等,致使他們對整個社會充滿了一種寂寞和恐懼感,與別人打招呼聲音小得可憐,更加不敢去接觸社會,去融入社會。二是學習的壓力。對于苗族學生來說,在學習上,他們無疑是一群落伍之雁。但是他們也有自尊,也怕難為情,也希望自己的成績一天天好起來。但是他們缺少學習方法和學習目標,成績總是滯后不前。他們最害怕的就是考試。一說到要考試,心里就緊張,很多知識本來很多字就不讀,一到考試緊張就前功盡棄了。害怕寫作文,不知道寫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寫,作文頂多就記流水賬。三是來自家庭的影響。可憐天下父母心。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有朝一日能飛出大苗山,出人頭地。但是一些家長忙于外出打工,無法在家照顧孩子,把孩子寄居在親戚家或者跟老人同住,成為留守兒童,得不到家庭的溫暖。有部分家長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卻很能賺錢,他們認為:只要孩子會寫自己的姓名,小學畢業即可,也可以像他們一樣看門面、做小買賣,同樣賺大錢。也有部分家長認為讀書無用論,自己祖祖輩輩都是農民,無后門無靠山,讀書成績最好也是空的。這一系列的因素影響孩子從小沒有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二)個人因素的影響 一是個人生理因素不同。由于先天遺傳的因素和各種環境的影響,每個人的認知、情感、意志、能力、記憶、理解、性格等都因人而異,這也是造成學生心理問題差異的一個方面。二是學生的自我概念差異。一些苗族學生的自我評價明顯低于自己的實際情況,他們自我肯定不足,沒有學習主見,沒有分辨是否的能力;也有一部分學生自我接受的程度低。常言道“人無完人!币粋人應該對自身的缺陷以及無法改變的生理特征(如相貌、身材、嗓音等),持寬容的態度。如:我校初三一班吳柳春同學,由于遺傳的因素,16歲的姑娘才長120厘米,她經常遭受到同學們的鄙視,性格非常內向。一次上課,我進行提問搶答時,發現一只小小的手膽怯地舉起來,我讓她回答,結果回答正確,全班同學給以熱烈的掌聲。此后,她無論做什么事都很積極,學習刻苦,最終中考以優異的考上了融水縣第二中學。 三、提高苗族學生語文課堂參與能力方法 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是一部永遠學不完的“百科全書”,她貫穿于人類社會的所有生活。面對新世紀的挑戰,經濟的高速發展和文明、民主程度的提高,經濟體制、社會意識和思想觀念的深刻變化,都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想提高學生的語文課堂參與能力,首先要知道學生的心理需求,知道他們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怎么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為此,筆者長期耕耘在少數民族地區教學一線,在具體的教育工作中,按以下步驟努力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建立學生檔案,掌握學生情況 采取問卷調查 ,我的調查問卷只是一張白紙,問卷上僅有學生姓名相關的個人信息,要求學生對語文進行自我調查。一是寫出自己認為語文知識不掌握的內容;二是寫出認為語文老師課堂教學方法需要改進的良好建議;三是寫出班級管理存在的問題和建議;四是寫出自己是否得到哪些資助?梢愿鶕鹁砬闆r分析出學生存在哪些心理需求問題,進行綜合分類,建立學生信息庫,掌握學生第一手重要材料。 (二)分析學生情況,引領心靈 俗話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苯處煵涣私鈱W生的情況,怎能開展教學活動,這是一個老師對教學的責任。通過學生調查問卷,我把學生分成四類:一類是成績比較好的學生,各方面知識比較扎實,有一定的組織能力的學生;二類是成績中上水平,遵章守紀的學生;三類是成績一般,誠實勤勞,做事積極的學生;四類是成績成績比較差,紀律松散的學生。然后根據學生情況把這四類的學生參插在一起,分成若干學習小組,指定小組負責人,安排座位靠近,在課堂上可以互相幫助,揚長補短,達到共同進步,有效的提高了教學質量。 (三)對癥下藥,超越自我 根據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制定學生課外培優補缺教學工作計劃,規定時間、規定地點、規定人員、規定內容,對學生進行課外輔導。教學上盡量面向全體學生,放慢教學速度,有的放矢開展班級教學活動。同時,為了鼓勵學生發奮學習,以年級為單位,開展語文基礎知識競賽,推薦成績優秀的學生參加全國中學生語文能力競賽,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有賈璐得、汪日央、賈曉和、潘艷玲等6位學生榮獲全國中學生語文能力競賽二等獎,鼓勵他們發奮學習,中考均考上了融水縣中學。 (四)自編自導,全面提高 多年的畢業班教學經驗告訴我:要想在農村初中打造自己的教學品牌,單憑著幾本資料、幾根粉筆和教學參考書,是很難提高教學質量的。因此我在進行教學的同時,根據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程度,針對語文課本的編寫內容、復習資料的用途用法,均不符合我們農村孩子,必須進行修改、加工、精編成符合農村初中學生的教學課程,于是自己編了一本《農村初中畢業班語文教學復習方法》叢書,印發給畢業班學生使用,很受歡迎。同時也鼓勵學生自編自導復習資料,收集學習方法,展示優秀作品,形成資源共享,有力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氣氛更活躍了,參與探討能力也就提高了。 四、苗族學生語文課堂參與行為能力研究成果 實踐證明,我校課題研究組的成員,精誠團結,齊心協力,圍繞什么是語文課堂?如何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語文課堂教學上?能運用好教育心理學這個有力武器,去教育、管理好每一位學生,有效地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和學習成績。負責實驗的083班和093班有李軍科、賈政節、滾培華等45位同學中考考上了縣級重點高中,12人走上了市縣衛校的大門,為苗山培養了一批合格的人才。教育是一項復雜的、長期而艱巨的工作,它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任務的。但是我堅信,只要有責任、有信心,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刻苦鉆研,苗山的教育發展會更好。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