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庭筠詞的藝術特色 [摘要] 溫庭筠本名岐,字飛卿。是晚唐時期重要的詩人、詞作家。現存詞作69首。溫庭筠詞開創和奠定了文人詞香艷柔媚的風格類型和美學風采。對唐五代詞人的創作和“花間詞風”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他將教坊曲子取來,加以變化改造,極大地推動了文人詞的發展;他對小令的開拓、創作是有極大成就的。因此他才奪得唐代詞壇之冠,也成為歷代詞壇的一朵奇葩。 [關鍵詞]溫庭筠 藝術特色 晚唐詞 花間鼻祖
溫庭筠是晚唐詞壇的一個杰出代表,作為晚唐詞的開山者,詞之大家,其作品吸收和借鑒了某些民間俗曲的創作技巧和民間語言。他的詞以女子相思為題材,造語華麗,抒發感情委婉含蓄,以濃艷著稱。詞產生于隋唐時期的民間俗曲,后來才從民間轉到文人手中。晚唐時期文人和樂工歌妓之間的合作日益密切,較之中唐文人詞的創作有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詞的藝術風格大體穩定,形體基本定型,藝術個性得以顯現。本文將從以下三個方面介紹溫庭筠詞的藝術特色。 一、溫庭筠詞成熟精美的形體音律 溫庭筠69首作品,共用19個曲調,其中除《玉蝴蝶》、《番女怨》2調外,大都是見載于唐崔令欽《教坊記》“曲名表”,為隋及初唐以來流行的燕樂曲調,除《楊柳枝》、《新添聲楊柳枝》2調共1首作品為齊言體外,其他17調共59首作品都是長短句的詞。尤其是像《訴衷情》、《思帝鄉》、《番女怨》、《荷葉杯》、《河傳》這幾種曲調的作品,不僅句式極盡參差錯落,而且音韻也特別繁促多變。這些說明溫庭筠不僅大量采用了流行的燕樂曲調來作詞,而且已完全改變了整個唐代文人習慣于用齊言體的形式填詞配唱的作風,開始奠定和形成文人詞以長短句為主體的形體特征,確立和強化詞體與詩體相區別的獨特個性和獨立發展趨勢。從音韻格律方面來看,溫庭筠的創作也表現出更嚴格、更規整、更精細、更多樣的特征來。除了《訴衷情》、《玉蝴蝶》、《思帝鄉》3調為零篇單章外,其它各調都在2首以上。其中《菩薩蠻》15首、《南歌子》7首、《更漏子》6首,雖一調多首甚至十多首,但形體都規整一致,尤其是《南歌子》7首,皆作“五五五五三”句式,首二句對起,末二句語意連貫,特別重要的一點是各首平仄一毫不差。這些又都可以見出溫詞格律精嚴的一面。溫庭筠既精通音律,他的詞又多為應歌而作,故特別追求合樂性和格律性的統一,使詞的文字格律音韻與曲調的節奏旋律密切融合,內外一體。其它如《酒泉子》第一、二兩首,寥寥42字,卻各分1句,協8韻,而且是平仄韻間協;《訴衷情》全詞31字,協韻字竟達11字,《上行杯》平韻中加入兩種仄韻,后6句竟協5韻,等等。這些又都可以見出溫庭筠在此的音韻方面更富于創造性和變化性的特征。 二、溫庭筠詞對民間詞的深化、雅化及借鑒 詞從民間轉入文人手中之后,它在藝術特征及審美情趣方面必然相應地發生一些變化,既逐漸向正統文學靠近,走上“雅化”或“升華”的歷史進程。唐五代文人詞的發展歷史,實際上是一個“雅化”與“俗化”相并列、相交織、相消長的文學進程。這在溫庭筠的創作中也有體現。 溫庭筠詞被后人推崇為正宗本色,然而在當時卻是被正統思想視為“側詞艷曲”。事實上歷來對溫詞有著看似對立又相聯系的體認和批評:一者認為溫詞以香艷柔媚為特征,在《花間集》中代表艷麗一派;一者認為溫詞以婉約幽深為擅長,代表著文人詞的正宗本色。實際上這兩種觀點和認識都各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溫詞的一個重要特征。溫詞實際上是由這兩個重要方面集合而成的一個矛盾統一體,后者代表了溫詞在民間詞的基礎上提高、升華、雅化與創新的一面,前者則又反應了溫詞迎合時俗的一面。溫庭筠作為唐五代詞史上第一個大力作詞的詞人,正是是因為他不懈的努力創作將“民間俗曲”徹底雅化、深化,最后升華為一種與文人詩相平等的為正統文學所認可的文學體裁。這是他對文學的一大貢獻和創新。 溫詞的成功的另一方面是其對民間俗曲的寫作技巧和表現手法的借鑒。比如聯章在樂府民歌和俗曲中是常見的。溫詞對聯章技巧的借鑒,可在《南歌子》一組詞中窺見一斑。這組詞共七首,前后一貫,寫一對青年男女從追慕而相思而歡合進而又相思。除第五首兼寫男女雙方外,其余每二首為一對,一首寫男子,而另一首則寫女子。如第一首寫的是女子心目中的男子,第二首則寫的是男子心目中的女子。其余兩對寫的是歡會前后的彼此相思之情。這七首詞所描寫的青年男女戀愛情節,及其所表現的既纏綿而又真率的情意,也頗有樂府民歌的余風,給人以新鮮活潑之感。再如《更漏子》 (“星斗稀” “金雀釵”)兩首也是聯章。這一聯章寫的是一女子,她由當前的情景回憶起往昔與男友相會的歡樂情景,最后又跌入當前凄苦、孤寂,不為人知的境地,今昔對比強烈。這一聯章在時間的安排上,從前一天破曉寫起,寫到次日凌晨夜漏將盡之際。 詞重比興,借景起興,以物作比,也屬民間詞曲的傳統表現手法。在溫詞中,比興手法的運用種類繁多,其中有以鳥類的成雙配對比作夫妻,有以景起興引出人事和情感的,如《菩薩蠻·南園滿地堆輕絮》,上片是暮春時節的虛寂之景,這就為下片出場人物那黯然無聊作了映襯。一首詞中有兩個抒情主人公,這種“花開兩朵,各表一枝”的表現手法古已有之,遠自《詩經·周南·卷耳》,以后歷代詩人或民間詞曲也常用這一手法。如溫庭筠的《更漏子》(“相見稀”),男女兩個抒情主人公,在詞中交替出現。上下片的前三句都是男子的口吻,而后三句又都是女子的口氣。上片追憶從前,下片即景抒怨,巧妙地把回憶中的歡悅場面,與現實中憂傷情景雜揉在一起,從晚間寫到夜半,又從夜半寫到天色乍明,恰好是一整夜的時光。 三、溫詞奠定了香艷柔媚的詞風 溫詞喜歡用香艷的詞語和香艷精美的名物意象來加以“包裹”和“裝飾”,使其所表現的人物情事顯得更為香艷精美;二是喜歡用冷靜客觀的態度和深隱婉曲的手法來進行“冷化”和“深化”,使其所表現的人物情事顯得更為朦朧幽深。比如其代表作《菩薩蠻》其一: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 懶起畫峨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 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詞中所寫女主人公的身份究竟是宮女、閨婦或妓女并不確切,但寫情事屬于傳統的“閨情”、“閨怨”一類題材則是可以感知的。但全詞并沒有直接明晰的表現人物的情感心緒,而是通過對室內溫馨優美的環境及名物的渲染烘托、人物嬌艷的容顏姿態、幽微的動作行為、精美的穿著打扮的描寫來暗暗透露。表面看來,全詞鏤金錯彩[李冰若,《花間集評注·栩莊漫記》,人民文學出版社,1993年,第1頁
參考文獻: 1、李冰若,《花間集評注·栩莊漫記》,人民文學出版社,1993年,第1頁],一片濃麗香艷,如以以“香腮”、“峨眉”繪美艷之姿色,,以“花面相映”造優美之境界,以“繡羅襦”、“金鷓鴣”寫精美之衣飾,“小山”“金”狀之溫馨環境但仔細品味人物幽微深曲的情感心緒正隱含在這一片濃麗香艷之中,如“懶”和“遲”的動作細節隱約透露了女主人公慵懶無聊的遲暮心緒,而“雙雙金鷓鴣”的衣飾圖案又暗暗逗引和象喻女主人公孤獨寂寞的內心情懷。再看一首《菩薩蠻》之二: 水晶簾里玻璃枕,暖香惹夢鴛鴦錦。江 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 藕絲秋色淺, 人勝參差剪,雙鬢隔香紅,玉釵頭上風。 本詞中是一片香艷精美的名物意象的描寫。“水晶簾”、“玻璃枕”,可見居室之清雅無染,晶瑩剔透;“暖香”、“鴛鴦錦”又可見環境之溫馨,情事之香艷;末二句寫人物精美香艷的頭飾和裊娜生風的姿態。詞人只是以意象的組合和轉換、環境的構造和渲染、人物衣飾及活動的描寫組成詞篇,一切都隱含在一片精美朦朧之中。 溫詞給人的感覺是鏤金錯彩、香艷綿密,使讀者感覺精美絕倫。這是他為詞這種新興文學形式建樹的一種風格類型與美學境界。正是他的這種香艷柔媚的創作風格,被后人視為詞的正宗。 溫庭筠在晚唐詞創作初起時,在吸收借鑒民間詞的基礎上開創和奠定了文人詞香艷綺麗、婉約柔媚的風格類型,對唐五代文人詞發展做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對后來詞人的創作和“花間詞風”的形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而被后世稱為“花間鼻祖”。 注釋: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