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聊齋志異》的女性描寫 [摘 要] 在《聊齋志異》中,蒲松齡用他的生花之筆,塑造了一個人鬼狐妖的藝術世界。在小說中,我們看到了一批鮮活生動的人物形象,他們或癡情、或狂妄、或熱烈,他們或為花妖狐媚、或為少年書生。而在諸多人物形象中以女性人物形象尤為特點出眾,那些花妖狐魅等非人形象獨具人情,讓讀者難忘。本文通過對《聊齋志異》中的女性形象的分析,突出蒲松齡所想表達的女性觀,以及探討聊齋中的女性形象在當時以至后世社會中的重大意義。 [關鍵詞] 蒲松齡 女性形象 背景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把中國文言短篇小說推向藝術的頂峰,前人稱它為“空前絕后”之作。全書共四百九十余篇故事,其中數量最多的是描寫愛情主題的作品。在這些作品中,作者塑造了許許多多思想各異,天生麗質的女性形象。她們中有天真的嬰寧、倔強的鴉頭、果敢的俠女、無私的紅玉等等,這些女性人各一面,但都有可貴的品質和超俗的才能,全非世俗男子所能比擬。 在《聊齋志異》描寫女性的篇章中,體現了愛情婚姻家庭生活中女性美的一面,這些人物形象豐富了古代小說的人物畫廊。 一、《聊齋志異》中的女性形象 1、大膽追求自由美滿的愛情婚姻的堅貞不屈的女性形象 《晚霞》中,當晚霞第一次見到才藝超凡的阿端便“遙注之”[ 成瑞裕. 《花妖狐魅話聊齋》,華中理工大學出版,1994,第12頁],后來又“故遺珊瑚釵”給阿端作為愛情的信物。在封建倫理道德強化的那個年代,一個年輕女子如此大膽地去端詳一個陌生男子已屬違禁,加上主動示愛,就更說明了她積極大膽追求愛情的決心和反抗封建束縛的態度。瑞云在鴇母逼迫破身接客時提出“價由母定,客則奴自擇之”的條件,后來遇到賀生則大膽地對賀生說“能圖一宵之聚否”。她對賀生所說的話其實就包含了對真愛的渴望與追求。 《連城》中,男女主人公以文相識,以意相會,以情相投,面對重重阻力,苦苦相戀,連城生而致死,死而復生,生而再求一死,反反復復,只為心中所愛、真實的感情得以契合用恩格斯的話講“以所愛者的互愛為前提的,常常達到這樣強烈和持久的程度,僅僅為了能彼此結合,雙方甘冒很大的危險,直至拿生命孤注一擲”[ 張稔穰. 《聊齋志異藝術研究》,山東教育出版社,1995.12,第35頁
參考文獻: 朱秀華. 《明末清初小說戲曲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 李靈年. 《蒲松齡與聊齋志異》遼寧教育出版社,1992.10 吳小英.《科學、文化與性別:女性主義的詮釋》的導論和第二章,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2000 張稔穰. 《聊齋志異藝術研究》,山東教育出版社,1995.12 成瑞裕. 《花妖狐魅話聊齋》,華中理工大學出版,1994.5 袁世碩《聊齋志怪藝術新質論略》,《文史哲》1989年第6期 路大荒《蒲松齡年譜》齊魯書社,1980 ]。 2、被侮辱的女性形象 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女性長期地受到歧視和壓迫,這幾千年簡直就是女性的血 淚史,在這么長的封建統治中,有多少的女性被玩弄、被拋棄,在《聊齋志異》中也有很多這樣的故事,像《竇氏》、《云翠仙》、《武孝廉》等篇就是這樣的故事。在這些作品中的女性都很悲慘,竇氏被地主南三復玩弄后抱著初生的嬰兒都僵死在南三復家門前。云翠仙在被逼無奈下嫁給流氓無賴梁有才后竟然差點被其賣為妓女。《武孝廉》中的狐婦在石某病時救了石某,也不嫌棄他的落魄嫁給他,并且幫助他走上仕途,這些被侮辱的女性雖然命運比較悲慘,都是被男子遺棄和侮辱,但是她們都有反抗精神,最終都懲罰了那些負心漢。竇女死后,化為厲鬼,施計報了大仇。云翠仙也沖破封建的“夫為妻綱”觀念的羈絆和梁有才決裂,終于使其卑微地死去。狐婦在得知石某要殺死自己后決然收回自己贈給石某的丸藥,讓石某舊病復法而亡。蒲松齡讓這些被侮辱女性一個個大仇得報,讓那些負心漢一個個不得好死,這既表明了蒲松齡對這些被侮辱女性的同情,也表現了蒲松齡對封建制度的鞭笞。 3、悍妒型女性 在《聊齋志異》中,蒲松齡也描寫了很多悍妒姓女性,比如《邵臨淄》中的李生妻“捶罵夫婿以為常”,以致夫君“不堪其虐,忿鳴于官”;《云蘿公主》中的候氏,丈夫每次出門都要“限以晷刻。過期,則詬厲不與飲食”,丈夫某次“盜粟出賭”,候氏便操刀而起,追殺丈夫,致其“斷幅傷臀,血沾襪履”,還要罰跪。《馬介甫》中的尹氏,楊萬石“少忤之,轍以鞭撻從事”。《江城》中的江城喜怒無常高生“稍稍反其惡聲”,既被“撻逐出戶”,須長跪才可以解。 4、執著追求美的狐女阿繡和外貌丑而心靈美的喬女 在《阿繡》這個作品中,阿繡可以說是個真誠的、執著的美的追求者,是外貌美和心靈美的完美結合者。她幻化為劉子固念念不忘的阿繡與其想見主要因為羨慕阿繡的漂亮,希望和她一樣的漂亮。后來幫助劉子固和阿繡建立了幸福美滿的家庭。《喬女》中的喬女是個外貌丑而心靈美的形象。她形體丑陋但心靈善良,老而貧的丈夫死后,她拒絕了孟生的求婚,理由是“殘丑不如人,所可自信者,德耳。又事二夫,官人何取焉?”孟生“益賢之,向慕猶殷。”她終未相許。然而,當孟生暴卒后,她卻前往哭吊,當在孟家遭到侵凌時,挺身而出,為之護理家業,撫育幼子,實際上作了孟生沒有名分的“未亡人”。 二、聊齋中這些女性形象所體現的精神 中國幾千年來深受封建倫理道德的壓迫和束縛,廣大婦女的人性已經被無情地扭曲了。對于愛情的追求在現代人看來是再正常不過的事,而在封建社會里,如果女子有任何的主動的行為則被認為“淫奔無恥”,輕則挨罵,重則命喪黃泉,更別提自由追求熱烈的愛情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式的婚姻在當時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制度.但是無論制度如何嚴酷,人的思想總是有其自由的一瞬,總會產生某種追求的念頭,更何況是那些處在花季般年齡的青年男女。《聊齋志異》中的女性不再被籠罩在男性的陰影之下,喪失了自身的意義,而是充分顯示出了自己的主動性,充滿了進取精神,她們在愛情婚姻的追求上表現得大膽熱烈,毫不顧及封建禮教的種種束縛,敢于按照自己的感情和意愿,義無返顧地去追求,忠貞不渝地去愛,直到實現與所愛的人的幸福結合。 三、從聊齋中的女性形象看蒲松齡的女性觀 1、既歌頌女權,又不反對男權對女性的壓制。 在《聊齋志異》中,蒲松齡贊揚了女性對爭取婚姻自由,爭取人格尊嚴等權利方面的努力與成績,說明蒲松齡認為廣大女性應該擁有的最基本的人權。但是在個別篇章中卻認同男權對于女性的壓制,例如他用贊賞的態度描寫了廣大女性捍衛愛情婚姻權力表現的精神,卻又贊揚了封建社會一夫多妻制。比如在在《連城》中最后又強加給喬生一個貌美如花的賓娘作為妾室,《聶小倩》的結尾部分安排寧采臣要納兩房妾室。在一些作品中,蒲松齡還為那些失去男權統治的男性要找回“尊嚴”,最終讓那些彪悍的女性一個個都被馴服感化,重新回到男權的壓制下。蒲松齡還大力宣揚封建的“從一而終”的貞潔觀念。。在《張氏婦》中,作者對張氏智勇殺賊的態度表現得比較淡漠,卻過分贊揚了她沒有失去貞潔,作者說“巧出六計,不是身于悍兵。賢哉婦乎,慧而能貞”。他著力刻畫的喬女就是他眼中最完美的貞婦其實這種對“從一而終”思想的贊揚也表現出蒲松齡對男權壓制女權的認同。 2、既贊揚個人的努力又提倡因果報應。 在許多文章中蒲松齡贊揚那些通過個人的努力而取得幸福的女性。作者筆下的這些女性都面臨強大的封建思想和倫理道德的觀念的毒害和束縛,可是最后都通過個人努力獲得美好的歸宿。這是蒲松齡對個人努力精神的認同。可是當我們去感受《聊齋志異》這部作品,我們會發現其中卻又彌漫著濃郁的宣揚因果報應的氣息。比如蒲松齡為那些悍妻和妒婦們安排的悲慘的結局,就體現了蒲松齡濃厚的因果報應思想。 蒲松齡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觀點,正因為蒲松齡的時代是封建思想橫行時代,導致蒲松齡在一定程度上對于封建社會的罪惡有所了解,他的思想中產生一些別樣的成分也就不足為奇了,我們不能忽視在那個封建思想橫行的時代,蒲松齡作為一個文人,缺少與時代相符的一些思想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可以說作者思想中的那些困惑和矛盾,是由封建社會自身造成的,是封建統治強化下的產物,也是作者自身的雙重經歷也是造成他思想中的那種困惑和矛盾的主要原因。蒲松齡大半生的職業是私塾先生,是一個窮書生,所以他才有更多的機會去靠近下層群眾,這樣對于下層人民遭受的疾苦他是能夠感受到的,對于下層人民的反抗也是能夠理解的,作者的這些經歷成為了他支持進步的一個重要依據。我們又不能忽視他的另外一個經歷,就是其自身是就是一個封建文人,長期和科舉中人交往,經常接觸縉紳名流,而這些人又是封建社會的忠誠守衛者,這樣作者自身也就被融入進去了,因此他又要以一個守衛者的身份去維護這個連自己也不滿意的制度。因此這種尷尬的經歷必然就會造成他的思想的矛盾和困惑。 《聊齋志異》里有眾多的女性形象,它們中不論是追求真摯愛情的女性,還是敢于反抗封建勢力的女性,蒲松齡都能細致地表現出各自在心理和氣質上的特點,使如此之多的女性個性鮮明,如同化工賦物,各呈異彩。如《俠女》《商三官》都是以通過報仇的情節來表現對暴虐的反抗,可是一個主要表現的是不同凡俗的俠氣,一個要表現的是超人的謀略,一個主要表現的是臨危不驚的膽識。《嬰寧》、《小翠》它們都蘊含著蒲松齡美的理想都一樣聰明,一樣活潑好動,但從嬰寧的笑語中多透露著純真浪漫,從小翠的善虐中多透露著干練機智。嬰寧是從花鏡中走出來的人物,所以不帶半點世俗污穢。小翠是為報恩主動入門的,所以能忍辱負重,委曲求全。 總之,《聊齋志異》中的女性形象,其思想意義和文學成就是巨大的。它為中國文學史女性畫廊增添了眾多光彩奪目的不朽的藝術典型,對后世文學產生著深遠的不可估量的影響,不愧為祖國文學寶庫中的瑰寶。 注釋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