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阿Q正傳》中阿Q“精神勝利法”的現實意義 [摘要]用心理分析法來分析《阿Q正傳》中的阿Q麻木、妄自尊大、健忘、欺善怕惡、怕強欺弱等性格特征和阿Q形象的現實意義。“精神勝利法”對封建社會的批判和對現代社會的現實意義。本文從辯證法的角度去分析“精神勝利法”,和科學的方法來探討新時代的“阿Q精神”。通過對阿Q的精神世界的分析和探討來體現20世紀初舊式的中國人的軟弱無能、愚昧、狂妄、自私的不良精神,以此來激勵現代社會人們要樂觀、積極地面對社會和人生。 [關鍵詞]阿Q精神 精神勝利法 現實體現 《阿Q正傳》這部小說是魯迅先生的代表作,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阿Q成為了非常典型的形象人物,在這部作品中利用阿Q的形象,成功地批判和揭露了整個舊社會。主人公阿Q的性格特點比較復雜,文章分析阿Q的精神勝利法,用辯證的角度分析阿Q的精神勝利法的實質和對人類精神靈魂的腐蝕和某些積極因素幫助現代人減輕壓力,消除煩惱,以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和人生。 膽小與軟弱 阿Q是個非常膽小和軟弱的人,他為了免遭皮肉之苦和別人的辱罵,寧可自輕自賤來 換取他人的同情,阿Q在未莊被閑人揪住辮子在墻上碰頭而且要他承認不是兒子打老子,是人打畜生時,他就說:“打蟲豸,好不好?我是蟲豸—還不放嗎?”這是多么自賤,多么可憐的體現呀! 欺善怕惡 阿Q對于強者怒目以示,對于弱小的小尼姑、小D則動手動腳,而對趙太爺他卻不敢抗議,而是去報復弱小者,但他的麻木健忘也促使了他老是處于被侮辱和歧視的狀態。而在中國,又有多少像阿Q為了保全性命而置人格尊嚴于不顧的人?當日本侵略者侵略中國,凌辱中國人時,那些漢奸們為了保護自己的性命和利益時,毫無廉恥地向日本人屈膝投降,而對待中國人則非常兇狠狡詐,這也是欺善怕惡、膽小懦弱的體現。 盲目的自尊 在未莊,沒有人看得起阿Q,他到處都受到別人的歧視,但他卻很自以為然,他不知道 自己家庭先前的樣子,但與別人發生口角時卻說:“我們先前比你闊多了,你算什么東西!” 這種盲目的自尊,使得他不能正視自己的缺點和弱點,還自我安慰。 精神勝利法 精神勝利法的實質 精神勝利法是阿Q氣質的中心內容,他在現實中不敢面對現實,他自欺欺人,自我安慰來掩飾自己的懦弱。葛忠義說:“所謂精神勝利法,我們應當把它看成一個人在認識客觀現實時的思維方法,是一種唯心的形而上學的思維方法,這就是說,一個人在面對客觀現實的矛盾時,只從主觀的頭腦的感受出發尋找解決方法,用主觀和精神上的解決作為實際的解決,因而是一種形而上學的解決。”[]阿Q正是在無法面對現實的時候選擇的無奈辦法,阿Q在未莊是被人看不起的,被人欺負的,他和別人打架,大多數都是吃虧的,但他卻非常得意地自我安慰:“就算兒子打了老子了。”也會無緣無故地高興,這就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也是阿Q最本質的性格特征。如果阿Q沒有精神勝利法,恐怕他也活不到被槍殺,但這樣的精神讓他活下來了,也使他失去了人格尊嚴,是一種極其扭曲的病態心理,是普遍存在于中國民族各階層的一種國民性弱點。林毓生說:“阿Q的精神勝利法只是他的表面特征,而更為基本的特征則是他缺乏內在的自我……如果我們把阿Q通過社會所獲得的傳統文化體系的因素,也包括進去作為他的本性的部分,那么,阿Q便可以稱為幾乎全靠本能生活和行為的動物了。”[ ] (二)“精神勝利法”的現實意義 有些人覺得精神勝利法是樂觀主義,也有些人覺得精神勝利法是享樂主義,這兩種觀點都值得我們去探討。真正的樂觀主義是遭到失敗挫折的打擊后,還能用積極向上的心態去調節自我的意識,使得自己還可以積極地面對生活和現實,但是阿Q的樂觀是一種自欺欺人,所以兩者的本質是不相同的,人生活在世界上必須有精神和物質生活,但是要與享樂主義區別開來,如果只注重享樂的話,肯定會失去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反之,如果一味地追求事業,而沒有一定的精神生活,也是不科學的。兩者都是缺一不可,相輔相成的。阿Q身上的這種性格又遠遠超出了民族與國界,它是整個人類人性的某些弱點的集合,不同民族的人都能從阿Q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不同的人對阿Q精神有不同的理解。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至少有一點,相對于那些無盡的怨恨和后悔,還是比較積極的,現代的生活節奏都比較快,人在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后,都會容易產生一種郁悶的心情,不夠樂觀,醫治這種癥狀的最好藥方就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這樣的精神可以讓我們保持一種平穩的心態,失敗后并不氣餒,對于我們現代的人還是非常有幫助的。精神勝利法是自我解嘲,而自我解嘲有時候也不一定是一種消極的態度,反之,它可能是建立在某種自信,或者建立在對事情的本質有了自覺認識的基礎上的一種自我激勵。例如,魯迅先生在自題小像中就說過:“躲進小樓成一統,管它冬夏與春秋。”事實中,魯迅先生既沒有躲進小樓里不過問國事,也沒有放棄用筆來批判和揭露封建社會的真相,從積極的意義來說,可以說魯迅先生在運用了一種阿Q精神的辯證法,用自嘲的口吻來蔑視惡勢力的黑暗社會。 在現代的生活里,有“阿Q精神”也并非是一件壞事,如果對于心理失控的人來說,它便是一劑良方,能從中獲得安慰和解脫,不至于因為心理壓力過大而失去理智,比如說打架,毀物甚至于輕生之類的過激行為,其實“阿Q精神”在我們的生活里也是與時俱進的,大多數人都有過“阿Q精神”,所以當我們在工作或利益如果遭遇了不順心或虧損,也不要有太多消極的情緒和想法,要有些“阿Q精神”才可以減輕我們的心理壓力,保持心理平衡去迎接新事物或更好的未來。因此,“阿Q精神”在治療人類心理失衡方面也起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了。 綜上所述,阿Q的藝術形象揭露了中國的民族劣根性,實際上是一種傳統文化在個體心理上的沉淀形式,這種思想不僅僅存在于封建統治階級中,并通過各種渠道傳播于社會各階層,阿Q生活在社會的最低底層,沒有房屋,沒有家庭,沒有固定的職業,甚至連姓氏也沒有,所以他借助幻想,從中獲得精神上的安慰,在悲慘的生活中茍且偷生。如今社會上的部分年輕人在生活上并不積極向上,不努力工作和創建事業,整天在享樂中渡過,認為這也是“阿Q精神”。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我們提倡發揮的是“阿Q精神”積極的作用,抑制的是消極的作用,警惕它對我們思想的腐蝕,在生活中的良好運用,這才是阿Q“精神勝利法”在現實生活中的積極意義。
注釋: 葛忠義.《(阿Q正傳)研究史稿》.青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54頁 林毓生.《中國意識的危機——“五四”時期激烈的反傳統主義》.貴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1月.第215頁. 參考文獻: 魯迅:《魯迅全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 孔范今:《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山東文藝出版社,1997年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